標籤存檔: 上帝的兒女

如果沒有了頭銜,我是誰?

作者:Bonnie Junell V. Abanid,菲律賓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木木,中國

 

職業頭銜可能說沒就沒。當監管我工作的辦公室不再給我續簽執照時,我意識到了這一點。對此,我非常震驚,因為我持有這一執照已經很多年了。被拒絕續簽執照成為我職業生涯中的一大重創。

我是在2015年成為註冊心理測驗師的。這意味著我接受過進行心理測量的培訓,獲得了政府的正式認可並得到了政府頒發的執照。有了執照,我就可以給他人進行心理測量、評分並進行結果解讀。

六年來,這個頭銜成為了我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簽發一些文件時,我開始在我的姓氏後面加上「RPm」(心理測驗師的簡寫),並為自己能夠這樣做感到自豪。擁有該證書讓我有機會進行教學、演講和進行諮詢。我還因此在高中做了兩年輔導員。

我的執照本來應該在 2021 年 4 月續簽的。鑒於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我決定提前兩個月申請。 「這應該很容易。」我想,因為我對整個過程非常熟悉。

那天,我來到續簽的辦公室,確信自己可以在幾小時後拿著一張新列印的執照回家。輪到我時,我出示了我的文件,並等待負責人告訴我下一步做什麼。令我驚訝的是,我被告知我的資信狀被發送到另一家分行去了(距我所在的位置約 3 小時路程),如果沒有該證書,我將無法更新我的執照。

沒有了頭銜的我是誰?

驚慌失措中,我試圖通過出示我收到的官方電子郵件來乞求辦公室,以確定我已經獲得了該資信狀,然而並沒有湊效。然後我打電話給為我頒發資信狀的協會,但電話線忙碌,我需要等待。幫助遲遲沒有到來,再多的乞求也無法改變他們堅決的決定。我絕望極了,因為我所做的所有一切準備以及我那天花的時間都付諸東流了。

那種絕望的感覺持續了好幾天。我感到命懸一線,我知道沒有執照我就沒有辦法繼續工作。我無法想像,只是缺少這一份文件,就會導致我無發繼續工作。這也意味著下次在我簽署文件時,我不能再在我的名字前面附上職業的首字母縮寫。當我再做自我介紹時,我不能再說我是持有註冊證的專業人士。

所有這些給我帶來了一個奇怪的自我評估時刻:如果沒有了頭銜,我是什麼?我是誰?

我把自己的身份建立在了一個短短几年內就可能失去的頭銜上。我感到讓這個頭銜定義我是誰,實在太愚蠢了。

我在破碎之中,意識到真正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沒有人可以剝奪走的身份——不依賴於頒發的證書或參加的研討會,也沒有到期日的身份。

一個永不過期的身份

約翰福音 1 章 12 節說:「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賜他們權柄做上帝的兒女。」這節經文讓我看到了一個沒有過期日的身份。想像一下,如果聖經給我們的指示是和我們考取執照類似的話,我們很容易會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不達標並失去我們的頭銜。然而,上帝很仁慈,儘管我們不好,祂仍然給我們權柄作祂的孩子!做祂孩子這個身份可不是一個寫在一張卡片上,可能被放錯地方或被偷走的東西。

這個身份永遠在我們裡面!

讓我驚訝的是上帝如何使用我這次的經歷來喚醒我的內在身份。很多天之後,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我的資信狀已重新交付給那間辦公室,如此,我就能夠拿到我的新執照了。儘管如此,被拒絕的經歷仍然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和讓我覺醒的時刻。

儘管我很喜歡我的職業頭銜,但我知道,在職業頭銜之上,我擁有一個任何人或辦公室都無法奪走的身份——在耶穌里的身份。我知道我總是可以倚靠我這個身份,希望你也一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被生母遺棄的我相信自己並沒有被忘記(有聲中文)

作者:Ryan Zies ,美國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若是有人不再關心你……

有人離你而去……

有人不再認你……

若是你的親生母親從你的生活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你要怎麼辦呢?

被遺棄

老實說,我一直在努力思考這個詞——「被遺棄」。在我的出生證明上很醒目寫著這個詞。「被遺棄」一詞在字典上的解釋是「沒有必要的保護、照料或支持而被遺棄」。或是「由主人留下的,不再持有或想起的。」

定義中描述的一切都與我的經歷吻合,但我認為我最需要思考或深究的部分是它說的「不再持有或想起」。……不再想起?哎喲!這個字眼太讓人難受了。

你能想像,一個懷胎九月的母親,通過剖腹產把孩子生下來,然後就再也不會想起自己的孩子是怎樣的一幅場景。我很難相信我的生母從1984年11月13日起就再也沒有想過我。事實上,我全心全意地相信她有想起我,還有她在那時所做的決定。

儘管如此,我的故事卻還是以「放棄」開始,這是我故事的一部分,但它並不是我故事的結束。1984年11月13日,我被留在韓國首爾郊外的一家診所里,這只是上帝在我還沒來得及呼吸的時候就為我的故事發展所設計的一個細節。

Ryan的出生證明

 

 

人生的艱難抉擇

那時,在韓國首爾,墮胎是被人們所接受的。有統計數據指出,當時有超過50萬人墮胎,只有超過65萬嬰孩能來到人世。這意味著,每懷一個孩子,孩子實際出生的幾率只有57%。我是43%的流產率中倖存下來的少數幸運兒之一。

1984年11月13日,我的生母在首爾郊外的一家診所分娩。她把我遺棄在現場,當時也沒有留下任何關於她是誰的痕迹或記錄。

我的出生證明上赫然顯示著:「生身母親在(首爾市江東區松奈堂的東銀診所)生下孩子後,掩蓋了自己的行蹤。診所試圖與親生父母取得聯繫,但她走了。」於是,我便被放在領養院了。

慢慢回家路

在我出生前,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芝加哥郊外一個幾乎全是白人的小鎮上,上帝已經開始精心設計我人生故事的細節。

傑夫和莎莉是高中情侶,在傑夫18歲莎莉20歲時,他們結婚,但婚後多年來卻一直沒有孩子。直到莎莉無意中聽到一位同事談論領養問題後,他們才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找到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雖然那時領養不是件易事,而且親戚們也都建議不要收養另一個種族的孩子,但他們還是堅持了下來。

最終意見達成一致,決定收養。當他們在芝加哥申請和提交收養文件時,世界的另一邊,我被懷上了。上帝知道我會成為傑夫和薩利的孩子,於是安排好時間讓它發生。

1985年2月14日(情人節),我從韓國首爾飛往伊利諾伊州芝加哥,那時我才三個月大。當時的收養程序比較簡單。收養機構Bethany Christian Services和HoltInternational把我和其他嬰兒放在韓國的一架飛機上,每個嬰兒手上戴了兩個手鐲,一個手鐲上是出生醫院信息,另一個手鐲上是養父母的名字。隨後,我們在空乘和空姐細心的照顧中,開始了長達13個小時的「空中飛行」,最後,終於抵達芝加哥。

當飛機降落在芝加哥時,我的養母莉莎和其他四位養母登上飛機,找到帶著相配識別手鐲的嬰兒,他們第一次見到了他們的孩子。

我媽媽總說我是她收到過的最棒的情人節禮物。每年她都會通過給我寫一張卡片,送一份禮物來慶祝我的「回家日」。我的收養故事確實是一個令人驚異和美麗的故事,但這背後則是指向了一件更大的事——一個關於愛、目的和遠見的偉大故事。

Jeff 、 Sally 和小Ryan

 

 

握著我們的手

我開始逐漸認識到,我們的上帝對祂的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計劃和旨意。當我被懷孕並在生母子宮裡成長時,是祂一直在保護我。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處被聯絡,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篇139篇13-16節)

我生母受孕 、懷孕的故事可能永遠不會被人知道。但我卻知道,上帝是如何保護我的生命的。

是上帝給了我生母勇氣來保護和挽救我的生命(我的生母差點就成為43%墮胎者中的一員。)在祂的幫助下,生母忍耐了九個月的懷孕之苦——痛苦、失眠、情感依戀、心靈的撕裂以及為了留下我而與他人發生的衝突等等。生母考慮到她在生活中無力撫養和支持我,但同時,她希望我能被好人家收養,所以做了放棄我的決定。

我的生母為了我能有更好的生活放棄我。她給了我一個機會。

我的人生故事本來很可能是被遺棄在韓國的那家診所。但我的命運被上帝反轉。我的生命被存留是為要成就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馬太福音22章37節總結了祂對我們的旨意,「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

看到上帝如何將一個充斥著失望、悲傷、掙扎和痛苦的局面反轉成一個被選擇和擁有歸屬感的結局,這讓我能夠自由地生活,同時,也讓我知道上帝可以利用任何環境來成就祂的目的。

是的,上帝可以利用任何環境來成就祂的目的。

當我回首往事時,我深知自己是為著一個特定目的而「獨特並奇妙地被創造」的。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我相信上帝會使用我的經歷去榮耀祂自己的名。

我希望無論是誰,當你讀到這裡時,請務必知道這一真理——這世界總是想定義你是誰。你很可能會被世界誘惑,憑著你的處境和經驗,去決定要相信什麼或者思考自己該如何生活。

但我想讓你知道,上帝看見了你。祂認識你。你並不孤單。從你生命的開始上帝就認識你。環境會誘惑你,讓你不再定睛耶穌,但是當你選擇真正信任你的天父時,你就知道沒有什麼能奪取你真正的身份。你是被愛著的。你是被珍惜的。你是上帝的孩子。祂永遠不會離開你。祂現在就坐在你旁邊,對,這才是真正的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從不願意饒恕到饒恕,或許只是這5點的距離

5-facts-that-helped-me-choose-forgiveness作者:Ching,新加坡

翻譯:薛意珩,新加坡

我們每個人受到傷害時的反應不同。有些人會反擊,有些人會生悶氣,有些人則從別處尋求安慰。

有時,我們會在受傷后心存怨恨,最終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

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過破碎的關係?一個你無法原諒的人,比如某個說過狠話的家人?

我明白這樣的感受。在我的家庭里,怨恨和不寬恕是常態。我花了28年的時間才學會寬恕自己的家人。在那段時間裡,我發現了與我無法饒恕他人相關的幾點實事:

A.願不願意饒恕,是當事人自己的選擇

一個母親批評自己的兒子對姐姐懷恨多年。他反駁:「如果那麼容易的話,你為什麼不寬恕你自己的弟弟?」他魯莽的言辭讓母親很震驚,母親喊道:「不可能!你知道他對我做了什麼嗎?」孩子接着問道:「那你又怎麼期望我能寬恕我姐姐呢?」男孩其實是在模仿母親,做出了不寬恕他人的決定。

我們經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用不饒恕來「懲罰」傷害過我們的人。 不幸的是,往往最終受到毒害的是我們自己。

B.不寬恕的靈會讓我們窒息

不寬恕的靈像雜草,它削弱我們的力量,耗盡我們靈魂的生氣。它耗損我們的身體、智力、情感和靈命。然而,我們經常還是在怨恨和寬恕中選擇前者,而這實際上是在為那些讓我們窒息的雜草施肥。

C.不寬恕的靈令人難受,我們卻放不了手

是不是很奇怪,我們雖然討厭苦毒(畢竟,它描述了最令人厭惡的味道!)卻又被它吸引。我們為什麼會選擇消耗我們能量和「使骨枯乾」的東西(箴言17章22節)呢?若苦毒和不寬恕的靈那麼使人不愉快,那它們為什麼那麼令人難以割捨呢?

耶穌傳講的關於寬恕的信息讓人難以置信。他告訴門徒們要原諒那些一再得罪他們的人(馬太福音18章22節)。這個信息與當時的世界觀是衝突的,現在也如此——以牙還牙一直都是常態。但耶穌從頭到尾都樹立了寬恕的典範:為了使我們的罪得到赦免,祂甚至獻上了自己的生命。正因如此我們要學會寬恕他人。

 

在我自己學會寬恕的過程中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單憑自己的力量,我無法做到寬恕。

我聽過無數關於寬恕的講道,讀過很多此類書籍也參加過不少以此為主題的營會。但是,我仍然無法也不想原諒傷害過我的人。多年來,我有幾次嘗試原諒他們,但每次嘗試都只持續了幾個小時,之後怨恨和苦毒又捲土重來。

單靠自己的力量原諒他人不止困難,而且還不可能。

要想達到超自然的結果就需要用超自然的方法。當我們覺得得罪我們的人不值得被寬恕的時候,就要祈求聖靈來幫助我們。 依靠祂,把我們的不原諒交託給祂。

2.在安全的環境中,我們 l會更容易寬恕。

在《苦難和上帝的用意:苦痛帶來的創傷&上帝的醫治》一書中, 基督教心理學家Diane Langberg寫道,有人曾問她,為什麼一個與有習慣性暴力行為的丈夫生活的女人無法從她受虐的創傷中走出來。Langberg回答:「我們還在經歷的事情,我們無法走出來。」

眾所周知,當我們感冒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防止發燒、受寒和鼻塞惡化。 我們必須等到疾病結束后,才能開始康復和恢復體力。

同樣的,如果我們的怨恨源自創傷經歷、被虐待或被施暴,那麼我們首先要尋求安全和穩定的環境。這可能需要我們搬出來住或採取其他行動以確保我們的安全,例如通過保護令或向有關當局報告。生活在遠離創傷的安全場所,會更容易開始寬恕和醫治的過程。

但是搬家並不一定是現實的,尤其是當涉及其他親人的時候。而且我們大多數人不一定會面臨這種極端的情況。更多的時候,可能我們只是需要嘗試原諒親人的不合理行為。當我們無法脫離環境本身時,可以找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專業輔導員或有相關資格的牧者來幫助我們。

3.在團體的幫助下,寬恕最容易完成。

當我們保持孤立時,苦毒往往會加深和惡化。但在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團體中,我們可以從那些寬恕過別人的屬靈導師和信徒身上學習。屬靈導師可以幫助我們認出怨恨的源頭,並監督我們克服生活中不寬恕的靈。

然而,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坦誠並願意展現脆弱的一面。對另一個人完全敞開。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卻是必要的一步。

如果我們還沒有找到這樣的團體,讓我們禱告上帝會藉著祂的恩典,把能夠陪伴我們的屬靈家人帶到我們的生命中。

4.寬恕是每天要做的選擇。

我們都會遇到這種情形:在嘗試原諒他人時,卻被一些事情觸發回憶,讓我們再一次受到傷害。因此,寬恕是一種不斷的,有意識的,每一天都要做的選擇。每當我不願意寬恕並開始怨恨時,我需要再次降服在上帝面前,讓聖靈在我身上工作。

每天與基督同行,禱告我們願意寬恕他人,並依靠祂的力量來寬恕吧。

5.得到了寬恕的人能寬恕他人。

「受過傷害的人也會傷害別人」,這在我工作的社會服務部門裡是個普遍的說法。這意思是說有時遭受過某種傷害的人,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相同的傷害加給他人。

耶穌基督來就是為了打破和扭轉這個惡性循環。祂的死和復活救贖了墮落的人類,使他們得倒寬恕,並藉著他們的生活成為祝福和寬恕他人的管道。

得到了寬恕的人能寬恕他人。

有時,與我們最親的人往往是我們最難原諒的。我的導師曾說過:「事工從家裡開始」。我想補充一點,在家裡的事工可能是最難開展的。

但我知道,最終苦毒和不寬恕會導致靈命的枯竭和莫大的痛苦。我也知道,藉著上帝的恩典,我們能夠寬恕傷害過我們的人,並過着沒有苦毒的生活。

寬恕是甜美的。即使它可能需要幾年或幾十年時間。讓上帝幫助你我學會放手吧!因為我們已經被祂寬恕,現在我們也要學着變成一個寬恕他人的人。

我已經開始了這個旅程,也還在行走。你會和我一起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體會天父心

作者:雨恩, 馬來西亞
FullSizeRender
爸爸在購物中心開店做生意,因此我和弟弟從小就在店裡長大。兒時的回憶裏,最快樂的就是到百貨公司的玩具部去Window Shopping,意思就是只能看,不能買。長大以後,我和弟弟依然童心未泯,放假時還是喜歡回到玩具店,看看有什麼新玩意兒。弟弟常常會奔向樂高積木,而我則頭也不回地向芭比娃娃出發。和小時候一樣,看一看、玩一玩、按一按、聽一聽,然後心滿意足地踏上歸途,回到爸爸的店裡。

依稀記得小時候,總是會被大人誇讚,說我們很乖、很懂事,從來不會哭鬧說要買什麼玩具。實際上原因有二:第一,這樣在大庭廣眾哭鬧會引人側目,太丟爸媽臉,回去不被教訓一番才怪。其二,是因為愛爸媽,知道這樣一鬧,如果他們買不起或是覺得浪費,爸媽也會難過。我從小在店裡長大,看著店面逐年縮小,當然也對家裡的經濟狀況稍有擔憂。

所以,為了不讓爸媽難過;也不讓我們自己難過(避免受皮肉之苦),我們從來就沒有吵著要買任何東西。對我和弟弟來說,一切的需要,若是生活所需、合理的、不奢侈的,自然就會有。就像每次去超市,我們的默契就是把乳酸菌飲品放到購物車裡面,從來不會被爸媽拒絕。

回想到這裡,我突然想到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從中體會祂的心思。我是不是常會有對祂無理取鬧的時候?許多時候,我就像個會在大庭廣眾當著天父的面哭鬧,讓全世界知道我想要什麼的小孩。雖然有時外表看起來很安靜,內心卻在無聲地抗議,充滿埋怨、難過。有時,我會想,有什麼東西是上帝要給我,但是時間還沒到的呢?也許是一段情感、或是一個好的工作機會。其實我不需要一直吵鬧、一直撒嬌,這樣讓雙方都難過。因為上帝或許也會因為我不明白祂的心,不相信祂會為我預備最好的而難過呢!

天父的心,應該是要在祂的時間裡,給我們最好的(詩篇16篇5節)。

父母太縱容,孩子要風得風,就會揮霍無度。天父也一樣,若縱容我們,讓我們要什麼有什麼,我們就會被寵壞,成為自以為了不起的小皇帝。當然,祂不會忘記我們(以賽亞書49章15-16節),祂也深知我們一切的需要(馬太福音6章32節)。

讓我們一起體會天父的心,做個安靜順服的好孩子,耐心等待祂的供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