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呼召

當我不能確定上帝的呼召時(有聲中文)

作者:Bella Newberry,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大家經常問我,我是怎麼知道上帝呼召我做一個宣教士的——說實話,我不完全確定這是祂的呼召。從美國搬家到台灣,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嚇人的決定。

在沒有明確指引的情況下,我憑著信心一步步向前。我去了台灣很多次。在承諾長期與我現在所在的宣教機構一同服侍之前,我曾與他們共事。我花時間向其他信徒尋求建議,參考相關經文,最後詢問了大家,看是否有人願意支持我搬到台灣,與我一起完成上帝的使命。

雖然我並沒有得到一個完美而清晰的「呼召」,但我發現上帝的恩典環繞著我,因為祂不斷引導我回到聖經。

上帝在聖經中給了我們如何生活和侍奉的大方向。但我們在如何生活和選擇走哪條路上有著巨大的自由。

在多年無法做決定的焦慮之後,我終於開始閱讀一些具體的經文,並默想,使用它們指導我做出人生艱難的決定。

 

找到果子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溫柔、節制」……「 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拉太書5章22-23節,25 節)。

聖靈使信徒得以轉變並裝備他們得以順服耶穌——這包括了我們如何以及為何作出某個決定。

在直面移居台灣或留在美國的選擇時,我去尋找了聖靈的果子。我知道我在台灣會每天都需要依靠聖靈,因為我在做一些我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能力做的事情。我也知道,我將要加入的台灣信徒團體充滿了仁愛、喜樂、和平、節制,我知道我可以向他們學習,儘管我不知道台灣的日常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去成長

「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彼得後書1章3節,5節)

這幾句經文來自我最喜歡的段落。這封簡訊是寫給那些面對假教師歪曲福音信息的信徒的。在這個令人困惑的時刻,彼得邀請基督的追隨者們繼續在上帝的這些屬性上成長和成熟,成為上帝形象的承載者。當面臨艱難的抉擇時,我會問,我能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來幫助我「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

在台灣,我將在聖經學校工作。我知道,成為這類門徒訓練的一份子,不僅會使我在信心、德行、知識和堅定性上成長,而且我也能與其他人並肩而行,因為他們也在盡一切努力這樣做。我看見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在這個機會裡,我可以走在彼得所說的上帝的性情(彼得後書1章4節)中,並指引其他人也走向那條路。

 

去除自私

「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唯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書3章14節,17節 和合本)。

在這段經文中,從上面來的智慧和邪惡的智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問自己:「這個決定是清潔、和平、沒有偏見,沒有假冒的嗎?我是出於自私的野心和嫉妒而做的決定嗎?」從雅各書的這段經文中,我知道當自私的心和嫉妒出現時,擾亂和各樣的壞事就不會遠。這裡所描述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基督的智慧是怎樣的。

我知道留在美國的渴望來自於我自私的心。我想要舒適,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且離我的家人更近——我甚至有點嫉妒我周圍人的生活以及我所認為的「正常」生活。然而,在我的心中卻有感動,我想要加入上帝的大使命,成為祝福其他民族的管道,給那些地方還沒有聽說過祂榮耀聖名的人傳福音。被呼召跟隨耶穌的生活方式是激進且具有挑戰性的。而在祂的智慧里,有極大的平安和憐憫。

以上三段經文僅僅向我們描繪了跟隨基督並將祂生、死、復活的救贖故事繼續傳遞下去意味著什麼。但我們有整本聖經,它為我們講述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也讓我們能夠展望新天新地,並以一種努力「用我們每個選擇來榮耀上帝」的方式活在當下。

這並不是說只要我們遵循這些經文,就永遠不會失敗。上帝並沒有給我們應許一個容易的人生。然而,我們仍然充滿盼望。我們知道有一位上帝,祂在我們失敗的時候找到我們,並對我們說:「這不是最後的結局。」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身陷在一個錯誤的決定中,我們仍然有基督與我們同在。

我們有聖經指導我們如何走過糟糕的決定和沒有實現的願望。我對今天的希望是,即使我做出的移居台灣的決定是一個錯誤,我也是出於信仰而做的,我知道上帝的屬性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如果我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我知道我仍然是基督里一個新造的人,是上帝的孩子,無論我生活在美洲還是亞洲,我都被呼召去傳福音。我的信心不是建立在我所作的決定之上,乃是在我所跟從的耶穌之上。

 

閱讀原文請看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新加坡總檢察長之子黃律勝:從「魔法圈」律師到校園牧師

Paul-Wong-Hotshot-Lawyer-to-Devoted-Campus-Pastor

作者: Janice Tai, 新加坡

翻譯:覃函涵, 中國

封面拍攝:Ian Tan, 新加坡

作為新加坡最知名的律師之子,子承父業似乎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劍橋大學法律系畢業之後,黃律勝在倫敦知名的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謀得一份工作。Linklaters是倫敦五大律師事務所之一,與其他四所頂尖律師事務所並稱“魔法圈”(Magic Circle)。

作為律師,他的工作是給FTSE公司,也就是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市值最高的前100家公司,撰寫法律文書,幫助這些公司售賣股債,籌集資金。

可正值他事業的高峰,30歲的黃律勝卻決定放棄這一切,跟從天父上帝的腳步。

律勝的父親黃魯勝在新加坡律師界成就斐然,要追隨父親的成就實非易事。黃魯勝在2016年11月被任命為新加坡總檢察長。在此之前,他曾是新加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之一Allen & Gledhill的主席兼資深合伙人。

律勝在英國的律師事業也是一片光明。在他2年前向公司辭職的時候,他已經領着6位數英鎊的年薪。如果他繼續幹個2-5年,就有晉陞為合伙人的希望。

不過,律勝選擇了離職並接受了聖經教師和牧師的預備培訓。2016年8月底他回到新加坡成為新加坡管理大學基督徒團契小組的校園牧師。

律勝從一家擁有2000多名律師的大型律師事務所轉而來到大學的校園事工。這個事工組織目前只有一個全職帶薪員工——律勝自己,外加一個實習生。

在這裡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麼促使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Paul-Wong-4

* 照片拍攝:Ian Tan

低入谷底

你如果問如今33歲的律勝是否曾經想過要做全職事工,他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

青少年時期的律勝也叛逆過。在莱佛士初级学院(Raffles Junior College)上學時,他每周都會翹幾次課去Lucky廣場打檯球,或者去市中心看場電影。

當然作為基督徒,該履行的義務他也全都照做。他每周日會去衛理公會教堂禮拜,也在教會的青年小組裡彈吉他。到倫敦工作之後,他就到離家和工作地半個小時車程的一個當地教堂聚會。

律勝說「去教會對我來說就是一件每周日早晨要做的事兒,但它跟我的人生決定和世界觀沒什麼關係。如果教會的事情和工作衝突的話,我總是會工作優先的。」

當時他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他每周工作6天。如果哪天他能在半夜12點之前離開辦公室回家睡個整覺,那簡直就是天降鴻運。有一次,他連續工作了3天,熬了2個整夜都沒有回家,就為了趕一個工作。

「我一直覺得,如果上帝把你放在某個大學或者律師事務所里,那麼你能做的最榮耀上帝的事情就是成為那裡最好的學生或者最好的律師。但後來我認識到,其實並不是這樣。」

律勝說,當他不再像一個基督徒那樣思考和生活的時候,他的屬靈生命跌到了谷底。

覺醒

2011年的一個星期日,律勝覺得去教會太遠太麻煩,十分惰怠。當時他已經到辦公室了,為去教會得重新打個來回再回來加班,費時費力。他的同事也勸他乾脆去一個只有5分鐘車程的另一個教會。

於是他就去了。那個教會裡的所見所聞深深觸動了他。「我過去聽過很多很好的講道,但總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但這裡不一樣,上帝的話語被大膽地詮釋出來,我也看到了許多活出真理的生命,這對我有如當頭一棒。聖靈藉著上帝的話語在做工,並改變了一切。」律勝說。

之後他開始每周都去這個教會聚會,還參加了一個聖經學習小組。當時他們正在花1年時間學習馬可福音。這個經歷讓律勝感到十分震撼。

律勝說「我當時想,馬可福音是新約的四本福音書中最短的一個。我已經讀過不下10遍了,為什麼還要花1年時間學它?然而後來在學習過程中我發現,我其實根本不懂如何去讀聖經。這個經歷讓我謙卑下來。我小時候的教導讓我一直認為,聖經可以當做一本神話故事書來讀,我可以隨意把文字拆出來,斷章取義。然而諷刺的是,作為律師,我知道這是最糟糕的閱讀方式。」

一次小組聚會,我們正在讀馬可福音第8章。耶穌告訴眾人,要做祂的門徒必須要舍己,背起各人的十字架。律勝說「就在那時,我意識到我雖然自稱基督徒,但我仍然是為自己而活。我開始思考跟隨上帝到底意味着什麼,我也認識到我之前根本不了解什麼叫「『門徒』」。

在那次覺醒之後,律勝開始花大量的時間來侍奉上帝。他開始在律師事務所一個午餐時間的事工服侍,並帶領公司和教會裡的人做一對一的聖經學習。為了騰出這些時間,他削減了工作時間,每周至少減少了7個小時。律所按工作時間計費,他這麼做自然讓公司的收益陡然變少,也直接影響了他在公司的前途。

「我的老闆非常理解我,而且我覺得我沒必要非要成為最優秀的律師了,我只要做對上帝最忠心的律師就可以了。我要做的僅僅是帶着正直的心做好工作,並帶領我周圍的人認識上帝。」律勝說。

他的巨大改變讓他的母親很擔心,以為他加入了邪教,畢竟,母親希望他更多地打拚事業。

律勝說:「那幾年我很可能就離開上帝了,然而祂使我的經歷變廢為寶。」律勝3年前跟他的妻子Angela結婚,兩人育有一個一歲的女兒,名叫Elizabeth。

嶄新的生活

妻子的支持對律勝接下來的決定至關重要。

由於律勝花在教導聖經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從2013年開始,他的教會領袖就不斷鼓勵和催促他考慮全職侍奉上帝。律勝跟教會領袖們一起討論,跟妻子商量,同時向上帝禱告。

律勝並沒有收到來自上帝的超自然「召喚」,諸如做夢或者看見異像之類的。「有的人會有這樣的經歷,但我不認為我們一定需要一個特殊的召喚才能侍奉上帝。聖經里唯一的召喚就是要我們回應耶穌。既然大家都說我有教導的恩賜,我就應該使用它來侍奉上帝,所以我選擇順服,用自己的恩賜為上帝做工。」律勝說。

另外,他考慮到,繼續律師的工作會讓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教導。如果他做個牧師,教導和裝備大學生和工作人士,他的工作將會影響到更多的人。

因此在2014年,他下決心辭了職,參加了一個為期2年的全職牧師培訓課程,之後在2016年去了新加坡管理大學團契。團契里有90個大學生。他們每周二聚會,律勝不光講道,也培訓學生領袖們自己在校園裡組織聖經學習小組。“看到學生們對上帝的渴慕,我很高興。也很開心我能在他們正在形成自我認識和世界觀的時候引導和帶領他們。”律勝說道。

Paul-Wong-3

* 照片拍攝:Ian Tan

他現在仍然每周工作6天,因為他喜歡在周日準備講道內容。但是現在他所面對的壓力性質完全不一樣了,變得更加有意義了,以前是為了趕工作的最後期限,現在則是為了周圍人的得救,以及為他們的屬靈成長擔憂。

「全職侍奉上帝最難的不是這個決定本身,而是如何向周圍的人解釋這個決定,」律勝說。妻子很支持他。出人意料的是他的父親也支持他,並告訴他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律勝的母親卻是反對得最強烈的一個。母親與律勝的父親分開之後獨自養育他,並且從小帶着他去教會認識基督,還在教會裡做帶領服事。母親覺得律勝不應該浪費自己的「好學歷」和「光明前途」,應該多工作幾年,為自己攢下將來養老的資本。但後來母親迴轉過來了,現在也全力支持他的事工。

隨之而來的是,律勝必須削減生活花銷了。參加培訓的那2年他沒有任何收入。也就是說,他不能再隨意打出租車,也不能隨意在外面餐館吃飯。現在他掙着固定工資,薪水就是所有普通教師薪資的平均數,妻子則在家全職照看他們的女兒。

Paul-Wong-2

​* 照片拍攝:黃律勝

然而對律勝來說,最大的犧牲並不是財務上的,而是作為一個雄心勃勃的男人,要適應自我和社會自豪感的驟減。「不僅是我的事業和薪水待遇不同了,我的社會地位也跟我的同儕們完全不一樣了。但我現在所做的事情,拿世上的任何東西我也不換。」律勝說。

他最喜歡的經文是以賽亞書第25章,裡面描繪了永恆的未來和將來的希望。這些話語激勵他去追求屬天的永恆賞賜,而不是地上的財寶。

「這章經文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律勝說,「我們看得見的這個世界有一天會毀滅,唯一能留下來的是上帝的子民。它告訴我我為何而活和應該怎麼活着,也提醒我我現在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

為了幫助窮人,他拋棄了富足的生活——採訪非盈利組織RADION創始人黃清水

to-reach-the-poor-he-became-poor

作者:Alvin Chia, 新加坡

翻譯:夏天,台灣

家裡的寵物狗死了,是把它埋了,還是吃掉?

2008年,在泰國北方裴省與當地少數民族Hmong一起生活時,現年35歲的新加坡人黃清水就遇到了這樣一個難題。

清水收養的寵物狗有一天在路上被卡車無情地碾死了,當地村民們則在旁邊看着,如果沒有人認領,他們就等着把狗吃掉。

清水此前在新加坡政府工作,但為了改善Hmong族人的生活條件,他在2007年創辦了國際性非營利機構RADION,希望將基督信仰化為誠摯丶實際的行動。該機構旨在幫助邊緣化的弱勢群體。他們服務的項目包括收容窮人、幫助容易受到犯罪傷害及染上毒品的兒童和青少年,並保護遭到家庭暴力的女性受害者。

清水是在事業一帆風順時突然感到空虛而開始着手公益的。他說:「我常在想,生活難道僅僅是追求和擁有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開名車,品美酒嗎?當生命走到盡頭時,這些東西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站在創造主的面前,我該如何向祂交代?說我追求了一輩子世界的光鮮嗎?」

於是在26歲時,他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志願者,到Hmong族村落的難民營服務了一年。一年後他回到新加坡,開始進一步研究Hmong族。他說:「當我了解得越深入,我就越難受。這個族群有那麼多的需要,那麼多的社會問題,還有許多未曾被觸及到的社區,然而向他們伸出的援手卻這麼少!」

儘管有這樣的認知,清水還是經歷了一番掙扎后才下定決心要全職且長期投身服事Hmong族人。他說:「我在維持原有的工作還是到深山生活這兩個選擇中痛苦掙扎着。」

在教會連續聽到兩堂哈該書的講道后,清水被說服了。清水說:「整卷哈該書都在問同一個問題:當人們看見了需要,他們怎麼還能夠繼續不痛不癢地維持自己舒適無憂的生活?」哈該書第1章第8節特別令他感動。這節經文提到,上帝對那些只顧建造自己房屋的百姓說,去建造上帝的家吧!清水當時對上帝說,如果他下星期再聽到同樣的經文,他就把這句話當成是上帝呼招他去服事Hmong族人的印證。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同一位牧師走到講台前,翻開她的聖經,再一次朗讀了哈該書1章8節……那一刻,清水紅了眼框,內心激動不已。就在同一個星期,他收拾行囊,取消了預訂的一輛跑車,飛往泰國。他分享道:「我曾經和我的基督徒朋友開玩笑,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呼召時,兩行眼淚瞬間從我的臉頰上滑落——『心痛』的眼淚。」

「新加坡有太多讓我放不下的——豪車、名酒和高薪職業。放下這一切實在是與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但是清水曾在16歲向上帝許下誓言,說無論付上什麼樣的代價,他都要跟隨上帝。就是這個誓言讓清水沒有退縮。清水在信奉道教的家庭中長大,1996年他就讀國中三年級時成為基督徒。他的父母親和姐姐也在一年多后信主。

和朋友一同創立RADION的初期是非常困難的。 RADION剛開始運作的第一年,清水過着勉強糊口的日子,並且自掏腰包支援大部分的扶貧項目。在頭兩年他就花掉了5萬多新幣。清水說:「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會在那裡待多久。但是,當我們意識到長期留在那裡是唯一能真正幫助Hmong族人的方式時,我們決定繼續做下去,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各種各樣的困難開始出現」。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事工,現在清水每年回新加坡四次,與人分享。

除了財務上的挑戰之外,還有情感方面的。例如他心愛的寵物狗Kaew死了這件事。清水說:「最痛苦的不是失去它,而是之後要面對的。」

「如果當時我把狗埋了,村民會覺得被冒犯,因為這樣就浪費了一頓好肉。不過我實在無法忍受看着鄰居吃掉我的寵物,所以我不得已,最後決定自己吃掉……這件事絕對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艱難的決定。」

儘管有難處,清水也看見了上帝如何使用這個機構來供應窮人身心靈方面的需要。例如,2007年,他的團隊在入冬之前發放了1600個毯子給Hmong難民,其中包含大量來自老撾的難民。這群老撾難民曾經在越南戰爭中支援美方,也在老撾內戰中抵制共產主義,因而如今在泰國尋求庇護。

清水後來才得知,這群難民當中的基督徒領袖一直在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供應老人和孩子們毯子。清水說:「他們哭着告訴我之前如何向上帝呼求,希望上帝垂聽他們的禱告。他們跟上帝說如果祂是真實的上帝,就請上帝憐憫他們,感動守衛營地的泰國士兵提供一些毛毯給他們。因此,當看到上千張毯子送進難民營時,他們知道上帝親自回應了他們的禱告,上帝毫無疑問是真實存在的。」

自2007年以來,清水的機構也有機會在工作中分享福音。他們第一次即興分享福音是在一個擁擠的小屋裡,分享的信息是上帝如何不離棄祂的子民。村民們聽到這個信息后雙眼都濕潤了。他們竟然沒有衝到外面搶領救濟物品,而是待在那裡專心聆聽。在那一天,一共有60個人信主。

接觸更多的人,讓更多人聽見福音的志向使得RADION和清水繼續前行。清水說:「我們和其他基督徒事工擁有同樣的盼望,就是帶領更多的生命歸向基督!」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