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上帝的愛

【6月圖文特輯】祂愛你本來的樣子

繪畫:Eve
*內容節選自雅米文章《我竭力追求著完美,抽不出空明白,這世界從來就不完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社交訂閱號里充斥著《吸引力法則》、《精緻女孩的秘訣》、《招人喜歡的五招要訣》……

那些信息彷彿都在告訴我們,成為一個受人歡迎、擁有完美人設的人生才是成功的。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些對我很有幫助,作者講的也非常有道理,可漸漸地,我的生活目標從榮耀上帝,變成了「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我開始照著這個世界的標準去看待和要求自己。

然而,愛我的祂,卻不是這樣看待我的。

*此圖文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聖誕日曆第23天】祂要我們的愛拿來做什麼呢?

作者:靈翎

繪畫:Chin

有聲播讀:佳音

 

「主我再次到禰跟前,澆奠我向你的愛。」這是小羊詩歌里非常經典的一首悔改的歌曲——《再次將我更新》。聽了很多年,很多次,知道最近才更明白「澆奠愛」是什麼意思。

信主多年,人人都知道聖經里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儘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申命記6章5節)。可是,主到底要我們的愛來幹什麼呢?許多年來我一直不明白愛怎麼能是一種誡命呢?愛不應該是自由,自願而發的嗎?況且,聖經里說,我們在基督里是有自由的。「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8章32節)。當一個人要求你必須愛他的時候,這樣的要求就成了律法捆綁著你。難道你不想逃開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在禱告里求問主:「主啊,我不明白如何在誡命中自由地愛你,求禰憐憫我的無知,並且光照我讓我明白。」

主是聽禱告的上帝,之後的幾年,祂帶領我明白這一切只有在基督里才可能。我的心需要住在基督里,愛、律法、憐憫和公義才可能並存。主是聖潔公義的,祂是光,不與黑暗同居,而我們裡面的黑暗何其大!祂光照我們,我們悔改;祂潔凈更新我們,我才有可能真正地經歷住在祂裡面的屬靈實際。事實上,若沒有主的光照,我們連真實的悔改都做不到。真實的悔改是知道自己得罪了上帝,願意迴轉歸向祂,借著基督的犧牲獻祭來滿足上帝對於公義聖潔的要求。並願意一生追求主,不斷悔改好讓自己的心持續住在基督里,能夠在生命中活出基督。

真實的悔改是信心中的悔改,而信心永遠是指向上帝,不是指向自己的。自由不是不行律法,自由是在基督里行律法。愛不是隨自己的心任意選擇,愛是在基督里把自己獻上給上帝。

主要我們的愛,要我們愛祂,然後呢?祂要我們的愛到底要幹什麼?難道祂自己的膀臂不能做各樣的事工,需要我們給祂跑腿打雜?「但禰(主)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詩篇22篇3節)。難道祂真的這麼需要我們?需要我們去稱頌讚美祂,然後祂從中得到了什麼呢?

基督從始至終都是傾倒自己來成全我們的上帝。不是祂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祂。祂命令我們要愛祂、親近祂,其實是祂給我們最深的愛的誡命。因為上帝迫切地想把祂自己給我們,祂自己就是最好的,是一切美善的源泉。是的,主要我們愛他,祂要我們澆奠自己的愛,就是要我們把自己全然獻上給祂,好來把我們裡面的那些罪惡、黑暗和污穢全部都拿走!主拿走那些罪惡,並且背在自己身上,而且祂還要把自己給我們!祂自己就是良善、溫柔、憐憫、聖潔和美善,祂要以祂自己來滿足我們!

主要我們愛祂,祂得到了什麼呢?祂得到了我們的罪惡和污穢。而基督自己要的是什麼呢?祂要的是與我們置換,把我們的死給祂,祂把祂的生給我們。是的,這確實是一個誡命,但是有什麼誡命比這個誡命更加充滿愛和無私呢?這是愛的誡命。只有在基督里,我們的心才能明白和領受這誡命,經歷這誡命的大能。

「主啊,我花了那麼多的年月,才稍稍摸著禰的心,求禰憐憫我,讓我不斷在禰裡面悔改,更深地認識和經歷禰。」 曾經我一次次地用口宣告把自己全然獻上給禰,心裡卻恐懼著,不知道我的人生在禰手中要經歷何等的磨練和苦難。如今我明白了,禰要我獻上自己的生命給你,是因為禰要來與我置換、成全我。愛禰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和自己的罪惡、不堪交給禰。曾經的我太可笑了,我竟然還以為我愛禰能給禰什麼。愛是什麼呢?愛是成全、愛是關係。禰渴望與我們有這樣成全的關係。這才是禰以禰的寶血與我所立的新約的本質。禰渴望我用生命來回應這美好的新約,與禰聯合,與禰有關係!主啊,我走過這麼多年才明白啊!我裡面的驕傲昏聵何等深重!感謝禰蘇醒我的心。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篇127篇1節)人若不先把自己獻上,愛禰,靠自己能建造什麼呢?全部都是草木禾秸的工程,大火一燒就沒有了。讓我們先把自己全然獻上給禰,把自己交給禰,成為禰的殿,禰必定以聖靈的能力來建造我們屬靈的生命。

主說:「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約翰福音14章12節)讓我們每天都親近主,活在祂裡面,不斷讓祂來與我們置換,讓我們有基督的心,生命像基督一樣,充滿祂的能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種下向日葵,上帝種下了我。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洋瀾

 

馬來西亞的十一月開始刮著東北季候風,這兩個月來雨量頗豐。大馬是四季如夏,一雨成秋,所以這幾天長袖長褲也從衣櫃深處搬了出來。沒有冬季的赤道國家,因為刮季候風常下雨的關係,倒也附庸了冬天的一季風雅,也能開始期待冷冷的聖誕節。雨季的陽光總像蒙上面紗的新娘,刺眼的光芒都變得羞澀,藏在氤氳的霧氣中,溫和地潤澤大地。我在這平靜溫潤的日子中,等待十月種下的種子長出嫩芽。它們安靜地吸取降下的雨水和擁抱它們的日光,用力把根往下延長,慢慢地長大,等待養分充足,集滿了所有愛意開花。

這樣的等待一點也不無聊,因為我是等待生命所有的可能。就算是最小的種子,看起來那麼不起眼,那麼卑微,彷彿隨意一扔就再也看不見,也沒人在意,但只要被種下,就能長成它原本的樣子,甚至開花結果。所以種子和灰塵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飽含著生命,它裡頭有愛意和恩典。在創世之初,就被那位慈愛的創造主置入了「生命」,這生命就是與創造主的連接。在一日一日接收恩典之中也一日日地生長,這過程本身就是互動和交流,是愛意的流轉。儘管沉默卻是有著巨大的力量。

我們也是如此啊。我們比種子更幸福,我們裡頭有更多的愛意和恩典,我們不但能夠接收,還能有語言回應。我一直都相信植物和動物有自己回應創造主的方法,被罪玷污的人就無法看見聽見了。但一旦我們與創造主和好,一定就能明白它們,甚至看見和聽見它們。樹的姿態如此挺拔美好,它們的枝丫向天伸展像是在讚頌天地之主;微颸拂過的時候綠葉就輕輕地顫動,彷彿也在為得到的所有愛意歡喜愉悅。但它們始終只能以沉默的方式連接。人卻不同,我們竟然可以在言語、在道中回應得到的所有愛意。那愛意在我們靈魂內,也在外包圍著我們。

我們甚至可以親自看見、觸摸到道本身!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天地是藉著道被建立的,當我觸摸樹木和花草就彷彿是在觸摸道,但這一切都不及那一位真正肉身的道,因為祂成為和我們一樣的人,和我們住在一起。祂對我們說話,向我們啟示祂自己。只有被道重生的人才能聽懂天地草木無聲的讚頌,知道日光和雨水都是恩典,度過的歲月不是零碎無意義的生活,而是一條流淌著恩典的小河,波光粼粼。沿岸的風景是飄揚的歌,在靈魂深處不斷唱著,即使遺忘了也會永遠保存在天上。

我的2021年也像種在土裡的向日葵種子,有祂日日澆水,小心呵護。陽光強烈,就拿出來曬一曬;下大雨就挪到屋檐下,兩周施肥一次,每個傍晚看看它們長了幾片葉子,等待開花。上帝對我們的愛是仁慈的愛,祂希望我能開花結果,也就如此細緻入微地帶領和安排我的這一年。其實許多時候,我的信心比芥菜種子還小,疫情使我期望落空,也不再期待未來會更好。那時,我看見上帝遞過來的都是苦杯,都是盛滿淚水的皮囊。然而花開那日我才知道,我喝下的從來都是祝福的杯,因為所有苦杯都被耶穌基督飲盡了。是他天天背負我的重擔,成為遮擋狂風暴雨的屋檐。在祂懷中,我可安然生長。

我種下向日葵,上帝種下我;我呵護小幼苗生長,上帝也使我的生命慢慢成長。有了道,我就能飲盡恩典沐浴陽光,我的裡頭的「生命」成為與創造主的連接,祂支撐著我,我依賴著祂。這樣的甜美無需等待果子熟透那日——就在此時此刻,在這細雨綿綿的十一月,當我守著種子,祂守著我時,我能親身品嘗恩典的味道。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如何成為一個值得朋友信賴的傾聽者?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Anna,中國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午飯過後,我和朋友站在路邊,正準備去開各自的車,這時我的朋友向我透漏了一些很難啟齒的事,這些事在那個場合說出來挺尷尬。我在準備離開前意識到她可能也會有同感。

我覺得我之後說的幾句話很讓她驚訝。「嘿,謝謝你給我分享這些。我知道這可能會讓你有點一絲不掛的感覺。但是謝謝你能信任我來保守你的秘密。我們一起為此禱告。」

她盯著我,然後說:「當你需要的時候,希望我也能成為那個為你保守秘密的人。」

這樣說出來讓對方聽到很重要。我們都清楚基督徒有時候多讓人害怕,即便對於同是基督徒的我們來說,也是如此。雖然嘴上說「坦誠相待」和「真實的分享」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卻不容易。

然而建立誠實的關係是上帝對我們的心意。

羅馬書15章7節告訴我們要像耶穌那樣去歡迎和接納他人。我看到整本聖經都在傳遞這樣的信息,「我會以你原本的樣子來接納你。在你疲於應付、精疲力竭的時候我給你安息。你會被不配得的慈愛包圍和吸引。」

聖靈提醒我,要彼此認罪,好使我能夠被醫治(雅各書5章16節),並且我們要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節)。看到這之間的聯繫了嗎? 我們既在尋找能信任的肢體……也在努力成為那個值得被信任的人。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成為那個值得被信任的傾聽者呢?

真理 #1:成為一個為人遮羞的人。

這要看我們如何回應那些與我們意見相左、甚至冒犯我們的人(即使那個人是我們的好朋友或親人也不例外)。我知道有人會想:如果他們認為我喝瑪格麗特酒是罪,那麼可以想像他們會如何論斷我的同性吸引傾向。

很明顯上帝不會對真理打折扣。耶穌對法利賽人的評價直言不諱,說他們是毒蛇的種類。耶穌對這些人批評嚴苛,因為他們自義。

當然討論不同的觀點或者指出錯誤的地方是可以的,但是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是否能夠在自己心中察覺到一絲優越感呢?——那種自己絕不會犯這種錯誤的優越感?

詆毀他人品格、痛斥某一類人,或者匆匆對他人的動機做出判斷——這些都很嚴重。因為我們在營造一種氛圍,讓人覺得哪些人可以被接納,哪些人不可以。

羞恥會讓人想要尋找遮蓋。耶穌背負了我們的羞恥,所以我們不再被羞恥感捆綁。在我眼中,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就是能夠遮蓋別人羞恥的人。

就連以弗所書4章29節也表達了相同的信息: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真理 #2:不說客套話

幾年前,我在聽一個報告。當時有人去世了,我們的青年領袖給我們建議如何去安慰死者的家人,其中一條忠告我記憶猶新:不要告訴他們這是上帝的旨意。

也許當時的我還不夠成熟,因為我不理解為什麼不可以這麼說,但是以弗所書4章15節道出了原因:用愛心說誠實話。

就連上帝也會以每個人當時的處境來啟示真理。對於夏甲,祂是看顧人的上帝。對於以利亞,上帝是一個微小的聲音。對於摩西,上帝是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的荊棘。

因為真理沒有愛就不是完全的真理(就像愛沒有真理就不是完全的愛一樣)。

遺憾的是,不合時宜地引用的聖經經文、一些陳腐的基督教諺語會像指甲的倒刺一樣在我們悲痛的時候冒出來。使人不悅的是他們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你有問題,需要得到解決。我看到一片能拼上的拼圖,就拼上去了。一句良言如果在錯誤的場合說出來就削弱了它的力量,過於簡單化了別人的需要。

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恰逢其時地共情——表示理解對方面臨情況的複雜性。

上帝在向我們說話之前都會先詢問我們:你在哪裡?(創世記3章9節);你在這裡做什麼?(列王記上19章9節);要我給你們做什麼?(馬可福音10章36節)

真理 #3:分擔重擔

通常當我們分享內心重擔時,我們是想找到一個人可以幫我們共同分擔這個獨自難以承擔的擔子。

加拉太書6章2節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互相擔當重擔如何完全了律法呢?我想是因為互相擔當重擔無疑是個不太尋常的事,很麻煩,需要自犧牲。

作家和傳教士 Dave Furman指出「同情」這個詞語的字面意思是指與他人一起「搖頭嘆息」。所以,一個安全的地方是指能有一個人和我們一起為著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遭遇而搖頭嘆息。「這實在是不妥。這違背了上帝造這個世界的本意。」

有時,我們受傷害的朋友會問:「為什麼?」但是她真正想說的其實是,這不合情理。 我卻已經開始滔滔不絕給她分析原因。如果我們尚未真正理解對方表面問題背後的真正用意就回答對方,那通常會溝通不暢。

她真的想知道我急切分享給她的那些答案嗎?

耶穌跪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祂知道將要發生的每一件事。祂知道祂將復活,即便如此,祂也會憂愁,向父禱告時極其難過。

但祂沒有直接就跳躍到復活這一步。一個讓人可以信任的人會停下來,和你一起承擔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有時,一個值得信賴的安慰者要承認自己不知道應該說什麼。最終,謙卑是我在尋找那個值得信任的傾訴者時最重要的特徵:對自己能提供的幫助不言過其實也不自慚形穢。

真理 #4:表達同理和讓對方放心

當某人向我們坦露心事時,我們分享自己的經歷應該給她一種「我認為我多多少少能理解你」的感覺,但要鼓勵他們繼續分享更多。

這就是說我們要避免說話時顯得自己勝人一籌——比如:「我也有相似的經歷,但比你的嚴重得多或比你的輕很多。」或者說:「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經歷過。」有時,我們太急於去表達這種感同身受反而讓我們不能認真傾聽。

同理並不意味著添油加醋,讓憤怒和傷害繼續發酵。這就是我的弱點了:有時會和對方一起陷入情緒化當中以致於我無法幫助對方平復情緒。比如,當耶穌在井邊遇到撒瑪利亞婦人(約翰福音4章1-26節),祂沒有參與到她對別人的責備中,而是幫助她轉而走向醫治和轉變。

有一次,我要去見一位朋友,她的婚姻觸礁了,走之前我的丈夫智慧地提醒我:「請記得你們的談話是以幫助她還能回家和丈夫重歸於好為目的的。」他解釋說我的同理可以使她更遠離她丈夫——也可以幫她回家後有新的力量、視角和勇氣來面對婚姻中的難題。

真理 #5:傾聽,幫助他們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通過觀察來傾聽。70%的對話是非言語的。他們的語氣和身體語言表達出什麼信息?他們什麼時候閉口不言?他們什麼時候低頭或眼含淚水,或憤怒前傾?(也要考慮你自己的身體語言和表情是不是表達出了坦率和接納。)

然後,溫和地提問,給對方說話的機會(甚至選擇不說話)。通常,他們會一直等著,期待有人會提問題,即便是他們沒有想過的問題。

準備一些尖銳的問題,然後以溫和、尊重他們的方式來幫助朋友理清事情的原委。

那件事是怎樣的呢?

你害怕發生的事是什麼呢?

你最想保護或避免的是什麼呢?

我聽得出____對你來說很重要。你認為是不是變得太重要了?

你最喜歡做什麼?

你認為自己需要什麼?

你希望自己能說些什麼?

你希望那個人能明白什麼?

聆聽意味著學著重複剛才聽到的內容。比如:「你剛才是不是說……」, 「所以我剛才聽見你說…… 」 ,「我理解的對嗎?」「這是不是你想要表達的?」

終究,當朋友讓我自己找到答案,再捎帶給我一些有說服力的洞見時,百分之百比他們獨自喋喋不休更有效。

我發現自己需要不停地成長去做一個別人可以信賴的傾聽者:要更能夠花時間陪伴他人。要學會傾聽對方,而不是只關注自己的看法。學習聆聽聖靈的帶領。讓對方透過我看到上帝會如何聆聽一個人的經歷並對之回應。

成為別人信賴的安慰者需要努力。但是能學習像耶穌那樣去愛是值得付出努力的——而且我從這個過程中重新體會到上帝是如何愛我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