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人生抉擇

從《浪客劍心》思考如何面對及處理人生抉擇

作者:瀨木

一言以蔽之,《浪客劍心》是一個幕府末年影子殺手的回憶錄。然而,這樣簡單的劇情,卻為何讓此漫畫自90年代起歷久不衰,甚至在2012年以真人版電影再次啟動,9年後收官呢?

除了作者和月伸宏以細膩無比的筆調描寫了時代的轉折如何給歷史中的個人帶來責任感,它同時也描寫了一個人在時代使命的推動下,如何肩負使命,以及面對因此所帶來的罪惡感。

長達近三百年(1603~1868)的德川幕府,在十九世紀中的黑船來到日本後吹起了幕府的輓歌,進入了所謂的「幕末」。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推倒幕府」與「擁護幕府」的兩派人士,當然,這是最後的兩大陣營,中間還有許多的情結轉折(像是尊王攘夷),但我們姑且置之暫不談。我們的主人公,緋村劍心,在幕末動亂的時代,在兵荒馬亂的民間,就在將被盜賊殺死之際,被一位武功高強的比古清十郎所救,後來這位也成為了他武藝的師父。

在《追憶篇》中深刻地描寫了心太(劍心兒時的本名)是如何的善良,他甚至為殺他的人造墓。自那之後,他被比古清十郎收為單傳弟子,直到他聽聞世間動亂,他想下山去成就救世的心願。

這個行動有錯嗎?它可能是有爭議的。他的師父並不鼓勵甚至是阻止,理由是劍心的心智與武藝都尚未成熟,但劍心的論點在於救人之事不能等。而這樣的決定在某種程度上也的確讓他的師父之言一語成讖──他的前妻與他前妻的未婚夫在他的臉上留下了十字傷,而這個十字傷也成為了整個劍心人物設定的重要元素。

十字傷代表著罪疚。雪代巴這位前妻原先是想要欺騙劍心並致他於死地,只因為在幕末的派系動亂中,在無奈的政治立場不同之下,劍心殺了她的未婚夫。但雪代巴同樣陷於兩難之中,因為當她更多地與劍心生活在一起,她發現他的好,並且知道他原來也不過是個孩子,一個自己的心靈都尚未豐足便投身於救世情結之中的孩子。

在幕府末年最後的一場戰爭後,劍心消聲匿跡,直到明治十二年以一個流浪者的形象再度出現在東京街頭,這也是原作與動畫的開始之處。重新開始明治時期的人生,他選擇了佩帶一種本質上更接近棍的逆刃刀(鋒面無開鋒,刀背有開鋒),除了是希望不再徒增流血之事,在精神層面上也更接近《說文解字》裡「止戈為武」之意。劍心在實戰中除了倚靠劍技,更多的是心戰的說理,也無怪乎有人說劍心最強的不是武術而是嘴遁。

劍心一路走來,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嗎?

在心智尚未成熟前冒然投入極端的意識形態中可能使我們容易被操弄──或者說,即使不被他人操弄,我們也將於其後自感迷惑。然而有些事是不可逆的。我給學生們去評斷劍心在16歲那年下山是正確與否,清一色的,在同樣的年紀,他們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件事情本沒有對錯,有誰知道,若明治政府的一方沒有了劍心的幫助清除政敵,明治之世是否會更慢來臨,戰爭之世是否會拖延更久?於是在這樣的兩難中,我們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因為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我們必須去權衡行事的損益。然而,有許多事情是機關算盡也算不到的,在這樣的時刻,更多地諮詢可信任的人,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非常令人稱道的是,《浪客劍心》提供了許多的結局,讓讀者自行去選擇符合自己三觀的結局,為它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在本傳的最末篇《人誅篇》,劍心始終必須面對他罪惡感的問題:他前妻的弟弟因眼見姊夫誤殺了自己的姊姊而抱著復仇之心長大。劍心面對的不是內弟,而是一個被害者家屬。在岳父的開導下,他的心中看見了前妻的笑容,他的罪惡感被寬恕,也因此不再迷惘。這是一個被饒恕的故事。

浪客劍心》的經典不在主人公做了所有正確的事,動人之處在於,人不可能總是選擇正確,當自己感到做錯事而有罪惡感之時,人如何活著,如何面對,如何得勝。我們看見主人公在其中掙扎,感同身受,我們也能感受到殺了人的罪惡感,因為傷害了人也相彷。如果你選擇了HAPPY ENDING,要留心劍心如何得到救贖;如果你選擇了淒美的結局,要留心我們如何不落入同樣的境地,因為劍心值得被更好的對待——如你,如我。

大學初讀《浪客劍心》之時,我還未信主,如今重新思考,我想,我可以總結到這四點:

  1. 聆聽智慧

劍心的師父阻止劍心下山,其後必有智慧。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雖然沒有高深的師父指點,但我有《聖經》。多選擇聽從智慧,總是沒有錯。我要常常依靠《聖經》引導我的腳步,不落入黑暗;

  1. 結伴同行

一個人行走人生路,總是容易迷失方向。雪代巴的出現與犧牲,幫劍心找回自己的初心,隨後其他朋友的同行,也為他加油鼓勁。我的人生,也需要弟兄姐妹的陪伴與提醒;

  1. 尋求原諒,做正確的事情

我們的一生,如劍心,雖然懷著想祝福人的心出發,很多時候卻難免傷害到他人。這時候的我,應該如劍心,去尋求饒恕,也真心悔改自己的心與行為;

  1. 充滿盼望的犧牲

雪代巴的犧牲,總是讓人有無限的惋惜。但這提醒我,我的生命當中,也有人如此為我犧牲,並且不同的是,這犧牲最後的結局不是死亡,而是復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做一個有趣的人,還是討祂喜悅的人

文:Kiki      有聲播讀:洋瀾

 

凌晨,在搞完衛生和工作之後,我開始規劃著明天給寶寶做什麼輔食和安排什麼活動。睡之前再看看她是不是蓋好了小毯子。望著她熟睡的小面孔,心中有種說不出的幸福感,把一天的疲憊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這樣的生活簡直是我幾年前躲都唯恐不及的。我不是那種喜歡孩子的人(可以說我的孩子緣幾乎是負分),對婚姻更是沒有任何渴望。我曾經追求的是與這完全相反的生活。我喜歡自由,喜歡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想要擁有各種不同的生活體驗。說這種居家帶娃的「穩定」生活對於曾經的我來說是最大的噩夢也不為過。因為實在是太一成不變,太無趣,太不酷了,可以「一眼望到底」。而我,曾經最大的恐懼就是自己會成為一個無趣的人。這麼說吧,我人生前30年都在努力過一個有趣的人生,做一個有趣的人,至少要擁有一個很「酷」和別人不同的人生。


我以為成功是我的追求,沒想到「有趣」才是

記得大學畢業的那幾個月我很痛苦,因為我要面臨一個決定我未來的選擇。是按照我曾經做的計划去大城市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然後一步一步實現我的事業夢,還是背個雙肩包去陌生的城市流浪。我記得自己足足糾結了倆月,最終我發現追求成功對我其實沒有那麼大吸引,因為我太想去流浪了。我想要不同的人生體驗,我貪心地想要擁有各種各樣的生活經歷,根本不甘於一種「穩定」的狀態。定居,對我而言是一個不敢想像的事情,也是我每次聽到朋友問起都會躲避的問題。我一度覺得為什麼要定居?為什麼要結婚要生孩子要過一個可以預知到結尾的人生呢?這樣的一眼望到底讓我心生懼怕。

這樣的想法使我連談戀愛都很逃避。我不願意被另一個人綁住,而且戀愛結婚在我看來並不是很酷的人應該做的事情,而是一種「落入俗套」。看到身邊明明很有想法的小姐妹談戀愛結婚我都會唏噓不已,覺得真是可惜了。

於是我就開始了我的「流浪」人生。從畢業開始,我一兩年就換一個城市,後來又去了別的國家。這期間我信了主,但是我追求有趣和特別人生經歷的想法依然如舊。我很少會戀家,吃得慣每一個我到的地方的食物,樂於認識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風景。

是討祂喜悅更重要還是我的追求更重要?

然而就在我在另外國家的生活告一段落之後,上帝沒有開路帶我繼續去新的地方,而是帶領我回家了,並且在這之前祂就給我一個感動,那就是要告別世界的工作開始尋找一份服事的工作。之後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祂真的為我預備了一個全職的事工工作。我開始在我的家鄉待了半年,一年……又繼續待了更長的時間。我開始慢慢過著相對安定的生活了。有趣的是我的心沒有再特別的不安,也很少會像之前那樣躁動了。

然而當祂帶領我認識我現在的先生並讓我委身在這一段關係中時我開始了掙扎。我裡面好像突然跳出來一個人,開始指責我:你要落入俗套了嗎?你終於要過上你曾經最無法接受的生活了嗎?你終究還是無法免俗,成為了一個無趣的人…… 我覺得我一切的優越感,曾經我可以依仗可以誇口的(至少我自己覺得特別酷的)部分完全崩塌了。我一時間不敢面對內心的那個聲音,覺得有點辜負了她似的,感到非常的羞愧。就這樣掙扎了很久,有一天我在等公交車的時候又開始了這樣的內心掙扎,這時忽然出現了另一個異常清晰的聲音: 「你是要做一個又酷又有趣的人呢?還是一個討祂喜悅的人?」

我突然被點醒了一樣的,看到了真相。什麼不同的人生,什麼令人羨慕的經歷,和做一個令祂喜悅的人相比來說都毫無價值。因為這一生很快就要過去,最終我是要見祂的面。這幾十年的人生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序章,真正重要的是我在祂眼中的樣子,祂的聲音才是我最應該在乎的。這些迷惑我的想法在真理面前立刻碎成渣渣。我有種衝破了謊言的迷霧,活那麼大終於看清了事實的感覺。我的目標很明確,只要做祂要我做的事。如果是祂帶領我進入婚姻,那一定有祂的美意,一定是對我最好的選擇。

我後來慢慢發現我所相信的謊言還有更多。一些我深信不疑的想法全部都是特別坑害我的。比如我曾經對愛情的荒謬理論(雖然我逃避戀愛和結婚但是我卻以為自己是相信「愛情」和等待「愛情」的)。我曾以為只有一見鍾情才是真愛,而日久生情根本就不是愛情。也許是因為我看了太多虛無的浪漫電影,這樣的謊言完全根植在心中。花了很長時間才真正被真理更新。

以弗所書6章14節:「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做帶子束腰……」。世界給我們的謊言太多,還真是一不留神就會跌倒。畢竟大家都活在世界中,24小時沉浸式地被謊言包圍。若是心中沒有真理,哪一個能倖免呢?回望我過去這三十年的日子,真的感恩祂的愛救了我。現在想想,之前想要為之努力一生的目標和為之奮鬥的自認為的意義真的是虛空。原來我過去二十幾年都活在虛無之中,也難怪我之前會抑鬱,哈哈。現在,我清楚我活著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做祂喜悅的事情,活出祂喜悅的生命,其他的一概不重要。當然,這也是我每天需要提醒自己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傳道書靈修| 人生大事你聽誰的?(有聲中文)

 

作者:Nelle Lim,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12章8-14節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

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誡: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一個朋友曾問過我:「為什麼你們基督徒總是愛插手彼此的事?」她的一個基督徒同事最近在考慮和是否約會某位女生,之後問了他團契小組的看法。在考慮了他們的建議後,他決定不和那個女孩約會了。

我的朋友為他的團契小組成員不支持他而震驚,甚至有點惱火。在她看來,基督徒們似乎覺得自己有權決定別人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她不明白為什麼她那個同事會讓別人勸他放棄他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能理解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最高權威,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但聖經告訴我們,「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箴言3章7節),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正如傳道者在整個傳道書中一再重申的,生命是「虛空的」——在希伯來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煙」或「霧氣」。它表明,生活像煙一樣讓人難以把握和理解。有時,就像 「當你被困在濃霧中,你不可能看得很清楚」一樣。

任何一個在濃霧中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我們自己的車發出的燈光往往不足以幫助我們看清前方的道路。同樣,來自我們內心的「光」也不足以帶我們度過生活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

在經歷了幾段我明明知道是不明智的關係之後,我才在痛苦中學會了這一點。在肉體的慾望、童年創傷的痛苦和自我毀滅的思維模式的影響下,我做出的決定讓我深受傷害。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傳道書中的傳道者建議我們「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13節),而不是依靠我們自己的智慧來做生活中的決定。

然而,即使按我的方式行事帶給了我痛苦,但要悔改並選擇走上帝的道路仍然不容易。就像「刺棍」(牧羊人用來放羊用的帶刺棍子)和「釘穩的 釘子」(11節),上帝的命令是刺耳的。那些教導我放下偶像(歌羅西書3章5節)和「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希伯來書12章1節)的經文直指我生命中那些自己不願意放棄控制的部分。選擇聽從上帝意味著放棄那些已經成為我安慰和安全來源的人,即使他們正在把我從祂身邊帶離。這意味著我將要進入一個孤身一人的未來,這痛苦讓我感覺無法承受。

但一位屬靈長輩明智地指出,儘管最初服從上帝會很痛苦,但我必須相信祂是美善的。祂是拯救人的光,祂的命令會使我走在通往生命的道路上,並使我飄泊的心歸回原位。她說的對。聽從上帝那賜予生命的命令給我帶來的喜樂與平安,遠遠超過了獨處的痛苦。

我希望我的朋友最終會明白,有時我們需要智者的忠告來幫助我們服從上帝的命令。就像傳道者一樣,他「又默想,又考查」什麼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9-10節)。讓我們珍惜將我們指引回真理的明智忠告:只有上帝才能讓我們不迷失在人生的迷霧中。

問題反思:

 

1.當你要做重大人生決定時,你是否會尋求智者的建議和意見?為什麼或者為什麼不呢?

2.你所作的決定是否與上帝的命令相違背?求主鑒察你的心,(詩篇139篇23節),查驗你的心思和動機。你的決定是出於焦慮和生命的破碎,還是出於敬畏耶和華?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什麼,已經是結局了?

作者:Olivia Ow, 新加坡
What-Thats-the-end1
如果你是個愛看戲的戲精,你大概會認為劇情是非常重要的,但有好的結局更為重要的。當你花了很多的日子甚至數個月追那一齣電視劇,與劇中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之後,你會期望像美麗的煙火一樣絢爛奪目的結局,而不是一個很糟糕的結尾。

雖然我們知道那個美好的結局不是真的,它只不過是電視劇的劇情而已。然而,有趣的是,我們往往還是會期待故事到最後,會有一個美好的結束-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我們自己呢?你和我也期待人生有個美好結局的嗎?

或許我們大部分的人會想-人生的結局留到後半生,甚至人生最後幾年再想就好了呀!?

的確,我也未曾想過這個問題。我現在還年輕,我若開始想這個問題就好像我明天就會離開世界一樣。其實我可以想想我未來四十年後的人生,但現在我只在意-我要如何度過現在的生活。

但人生的結局不是專屬於老人家的話題,事實上,這是一個有關我們人生的選擇,而這個選擇將會決定我們人生的後半生。

在提摩太後書4章7節,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有一個很美好的人生結局,然而底馬的結局卻不太好,雖然他曾經是保羅的同工(腓利門書1章24節),因為他『貪愛現今的世界』(10節)。這提醒我們,雖然我們的人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人生結局一定是好的,惟有上帝的恩典可以幫助我們。

那我們怎樣才能有好的人生結局呢?答案聽起來很簡單,甚至有點老掉牙,不管如何,下面幾點是基本的,值得你認真思考?

1.每天與上帝親近
我們每天與上帝親近是很重要的,這讓我們在人生的方向上不致走偏,當我們沉浸在上帝的話語,並在祂的愛中成長的時候,這一份愛會讓我們勝過『貪愛世界』,不致於像底馬那樣跌倒。

2.每天將自己獻給上帝
保羅在羅馬書12章1-2節跟我們說:「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們的生命,即是『身體』是上帝創造並買贖回來的。因此我們天天將自己獻上,降伏在祂面前。

3.確信上帝的愛與主權
人生充滿許多痛苦和不完美的一面,有時候是環境和他人所帶來的衝突,很多時候邪惡看似戰勝了正義。但是我們可以振作起來,因為至高的上帝勝過所有的邪惡,祂始終掌權。因此,即使整個世界都敗壞了,我們也要繼續為了人生有個美好的結局而努力。

就像我們現在花時間去看一部戲劇,期待劇中的男主角與女主角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讓我們也花時間好好思想我們怎樣做才能有美好的人生結局。一個美好的結局,不是發生在最後,而是從現在就開始了!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