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使徒
雅米創意圖文:使徒的告白(下)
作品名稱:使徒的告白(下)
繪圖作者:Eve,中國
作品描述:歷代以來,保羅與使徒們盡心竭力為上帝工作,將人生的好消息帶到世界各個角落,使萬族萬民明白上帝與祂的救恩。從聖經,我們可以得知他們的性格與經歷大相徑庭,讓我們來腦補一下,若他們身處在這時代,會對上帝發出怎樣的告白金句呢?
與亞勒腓的兒子雅各一樣,聖經少有提及達太的事迹。唯一記載達太的段落,是耶穌在最後晚餐,解釋祂的同在時,達太不解地提問:「主啊,為什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約翰福音14章22節)就此,我們可看出他渴望全世界都能看見上帝的榮耀,願意更多人明白上帝的同在。今天,我們也都需要學習謹慎發言,如達太名字的意義一樣,做個智慧者。
當耶穌正要往加利利時,遇見腓力就呼召他,而腓力因認出耶穌是彌賽亞,便決意跟從。雖然腓力認識真理,但缺乏信心的操練。許多人跟着耶穌到了山上,耶穌試驗腓力問哪裡可以買餅餵飽眾人,他開始盤算購買力,而忘了仰望上帝的全能。(約翰福音6章5-7節)腓力或許信心軟弱,但耶穌的能力是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以致過後他為後期教會做出很大貢獻。
安德烈原本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因施洗約翰指着耶穌說:「看哪,這是上帝的羔羊!」,而跟從耶穌,成了第一個門徒。(約翰福音1章36-37節)隨後,他也找來自己的哥哥西門,帶他去見耶穌,使他成為另個門徒,並改名為彼得。聖經也記載安得烈另分別帶了2個人到主耶穌的面前(約翰福音6章1-13節,12章20-22節),顯出他忠心領人歸主。
拿但業和腓力是好朋友,當腓力向拿但業介紹耶穌時,他仍心存疑惑。不過,腓力堅持對他說:「你來看」,促成了他和耶穌的見面。耶穌見拿但業第一眼,便誇讚他心裡沒有詭詐,且指出他在無花果樹下的禱告。拿但業聽后立刻降服,稱耶穌為拉比(老師)、上帝的兒子和以色列的王(約翰福音1章45-49節),自此忠心跟隨。
奮銳黨是個激進的黨派,專主張以武力推翻羅馬政權,保護猶太人的法律。西門在跟隨耶穌前是奮銳黨黨員之一,可說是狂熱的愛國分子。耶穌升天後,門徒們回到耶路撒冷,在一間樓房裡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當中包括奮銳黨的西門(使徒行傳1章13-14節),顯出他願意謙卑尋求上帝,不再靠武力解決。文獻也記載,西門隨後到了埃及等地宣教,為主殉道。
聖經少有對雅各的記載,從另個角度來看,他是個默默跟隨和事奉主耶穌的使徒。雖然他的名字少被公開紀念,但他一直與其他使徒們在一起(使徒行傳1章13節),未變節離開信仰。或許從世俗的眼光來看,雅各寂寂無聞,僅是無名小卒,可是相信在上帝的眼中,他是個盡心、忠心、熱心及不為人所知的使徒。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雅米創意圖文:使徒的告白
作品名稱:使徒的告白
繪圖作者:Eve,中國
作品描述:歷代以來,保羅與使徒們盡心竭力為上帝工作,將人生的好消息帶到世界各個角落,使萬族萬民明白上帝與祂的救恩。從聖經,我們可以得知他們的性格與經歷大相徑庭,讓我們來腦補一下,若他們身處在這時代,會對上帝發出怎樣的告白金句呢?
保羅又名掃羅。一位曾逼迫教會,直到在前往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了主之後,生命完全被基督翻轉過來的偉大宣教士。當時,主親自向他顯現,使他瞎了眼,並使他復原,後來他就成為了主的福音使者(使徒行傳9章1-31節)。他曾寫過十三封書信,教導和堅固各地教會的信徒。在《使徒行傳》中所記,保羅一生之中曾展開過三次宣教旅程。在安提阿教會的時候,他與巴拿巴被聖靈差遣出去,開始了他第一次的宣教之旅(使徒行傳13-14章)。第二次他與提摩太同行,首次把福音傳入歐洲,並建立了許多教會。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他穿越許多地方最終來到了耶路撒冷。現在就開始閱讀聖經看看保羅的經歷,讓保羅帶你一起去旅行吧!
約翰是耶穌所愛的門徒。當我們在閱讀使徒約翰由聖靈啟示所寫的《約翰福音》時,並從未讀過約翰把自己寫在這一本書中,但我們卻能看見當中有一位「耶穌所愛的那門徒」(參約翰福音13章23節,19章26節,20章2節,21章7節和20節),我們相信那就是指約翰本人了。也因此耶穌在被釘十架時,祂把在祂世上的母親瑪利亞託付給了這位充滿愛的門徒——約翰來照顧(19章25-27節)。為什麼他要自稱是耶穌所愛的門徒呢?答案是,因為他確信自己就是那耶穌所愛的門徒!沒錯,你也是耶穌所愛的(約翰福音3章16節)。
耶穌曾預言彼得會三次不認主(馬太福音26章34節)。果然,雞叫以前,彼得真的如耶穌所預言的三次不認祂(路加福音22章54-62節)。但耶穌並沒有因此對彼得失望。耶穌在復活后,升天之前,三次問彼得他愛祂嗎?這無疑是對彼得的肯定,耶穌當然知道彼得愛祂,所以祂把祂的羊群託付給了彼得(約翰福音21章15-17節)。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他和他的兄弟約翰本是漁夫,某一次和兄弟、父親在船上補網時,被耶穌呼召,便舍下了船,告別了父親就跟隨耶穌去了(馬太福音4章18-22節)。雅各是第一位為基督犧牲生命的門徒,他甘心撇下所有(包括生命)來跟隨耶穌。讓我們也學習雅各,放下我們的漁網(慾望),尋求在天國的福氣(馬可福音10章37節),一起經歷得人如得魚吧!
四福音書中,記載多馬曾經三次發出提問,而這三次都顯出他的率直和充滿疑惑的心。當主耶穌復活后第一次向門徒顯現時,多馬並不在場,所以後來其他門徒告訴他,主已經復活時,他堅持說除非自己親眼看見和親手觸摸耶穌受傷的釘痕,否則不信。主憐憫多馬的軟弱,再次向他和門徒們顯現,使他完全降服在上帝之下。
稅吏馬太是《馬太福音》的作者,書里記載了耶穌的家譜、耶穌的生平及耶穌在世所說的多個比喻,為後代留下珍貴的文字遺產。當時的稅吏是為羅馬皇帝工作,所以被當地的猶太人所鄙視和排斥。耶穌呼召馬太成爲十二門徒之一后,馬太特別舉辦了宴席,但耶穌遭法利賽人批評與罪人用餐,耶穌便回答:「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9章9節)。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