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信心

福杯與苦酒——面對不信的親人,我的盼望何在?

 

作者:清晨

有聲播讀:佳音

 

 

這是一個滑向死亡的世界,生活在這裡的一切都在慢慢消逝,沒有不散的筵席,沒有不敗的花,失去是不可避免的。越是珍貴的,所愛的,我們就越是難以接受離別。有些人匆匆經過我們,失去他們就像荷葉上不痛不癢劃過一滴水珠,有些人呢,深深編織在我們自己的生命經緯之中,那些失去是刻骨銘心的,幾乎自己的靈魂也被狠狠撕裂,隨著逝者沒入死蔭。那時的眼淚,是多麼沉重,那是靈魂的決堤,生命的哀鳴。

關於失去的故事太多了,多得讓人心悸,又讓人麻木。數不清的過來人,將自己的故事在淚水裡浸過,鋪在紙上,多少年的風乾沉澱過後,觸目仍是刺痛。死亡在大地上遊行,叫囂著:我是你們的宿命!但人心天生會滋生愚昧,死亡太常見,以至於我們不以為可怖,反習以為常。死亡雖近,但前頭也還有幾十年的日子,既然無能為力,何必自尋煩惱,不如吃喝快樂吧,等到死亡忽然來敲門的那一天再痛哭便是了!

可是死亡既不是無藥可救的,也不是忽然來臨的。

我們所信的真理安慰我們的心,告訴我們,基督來過,祂必再來,那時死人都必復活,對於信的人,今生的分別,不過是暫時的煎熬忍耐。但是我們的真理也將真相直白地告訴我們,那不信的人,要承受上帝的忿怒和永恆的死亡。一方面,我們不像外邦人對死亡絕望,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像他們可以粉飾死亡。他們常常幻想失去的人變成了天上的星星,或是一廂情願相信他們生活在天堂,借此聊以自慰,我們卻不能如此自欺欺人。如果我們愛的人不信福音,走入了死亡,那沉重的真相就壓在我們心頭,這大概是最絕望的失去吧。我們明知道一條活路,一條死路,卻眼睜睜地看著我們愛的人走了死路。

上帝要我們喜樂,但是我若不憂心我家人的歸宿,只顧著歡歡喜喜享受我自己的永生,看起來是滿有喜樂,我自己卻知道,這裡面有我冷漠自私的罪名。

而且我想我有時候是過於“喜樂”了,時常忘記墮落與救贖,死亡和審判才是貫穿始終的主題,反而本末倒置,滿心滿眼只有我自己今生的生活。我若憂愁,多半是因為生活遇到了什麼麻煩,我若喜樂,也是因為我的生活順遂。我把上帝的救恩故事縮小,小到只有我的眼睛所能看到的這麼大,小到只看到“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不為靈魂的得救喜樂,也不為靈魂的失喪憂愁。這種“喜樂”,不過是一種情緒,而不是一種信仰。

我為我那不信的家人真正擔憂過嗎?有的,但是我的愛不足。我每天都要在禱告時提到他們的名字,切切地求上帝憐憫他們,領他們認識真理。我的父親,不善表達,有時倔強又固執,和他的交流總是被他用父親的權威草草作結收尾,拒絕真誠深入的交流,不肯表達他自己,也不願繼續聽我說;我的外公外婆,年事已高,死亡的威脅對他們來說尤其緊迫,但是也正因為他們年老,他們的思想也尤其固化,外公還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我對他們格外掛心;還有我的弟弟,正在人生成長塑造的關鍵期,我多希望他能在年少的時候就認識上帝,不要隨從世界的潮流,能夠一生走在正道上,但是也正因為他年輕,他的心幼稚也叛逆,曾和他進行的幾次交流都無功而返。

但是我的努力卻僅止於此,我似乎也只有在每晚禱告時提到他們,在平常更多的時候,明明現在的通訊如此發達便捷,我卻也不和他們多交流,也不聯繫關心他們,甚至也很少想到他們。若說我愛他們,唉,這是多麼膚淺的愛呀。距離我這麼近的靈魂正搖搖欲墜,我卻幾乎熟視無睹,只為我自己的生活瑣事牽腸掛肚,我的喜樂憂愁都很少與他們相關,很少與上帝的國度相關,若說我有信仰,唉,這是多麼膚淺的信仰啊。

我知道,我曾經也是像他們一樣的人,閉目塞聽,像那黑暗不願接受光,但是上帝還是敲開了我的心門,去除了我的石心,給我一顆肉心,讓我可以認識祂、愛祂,也更好地認識人、愛人。如今,上帝既叫我重生,給我這樣嶄新的生命,我的心就不能再和曾經一樣只想著自己,對我所愛的人堅硬如石。而那真實的愛不是誇誇其談出來的,而是用火把點燃火把,生命點燃生命。上帝垂聽我的禱告,但我也需要行動,也許我正是祂用來挽救他人的管道。

我的性格是不愛交流,但這也許正是我應該付代價的地方,比如說此時此刻就拿起手機關心家人的生活,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向他們分享上帝恩典的灌溉。畢竟,我怎麼能口口聲聲提到愛,卻在真實的生活中,不願付出代價作出愛的行動呢。最後的結局是如此緊迫,容不得我掉以輕心。

但是,如果最後那不可挽回的失去還是發生了呢?我想大衛是有智慧的人,他說:孩子還活著,我禁食哭泣;因為我想,或者耶和華憐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豈能使他返回呢?(撒下12:22-23)

我只好禱告,切切地求主給我信心,讓我像大衛一樣能得寬慰,又能像約伯那樣宣告: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上帝是掌管萬有的上帝,祂有權掌管人的生命,而祂也是滿有慈愛的上帝,祂雖在高天之上,卻絕不會輕看渺小人類的悲痛和眼淚。基督曾飲了死亡和被棄的苦杯,我們的哀傷祂都切身地懂得。沒有人比祂更懂得愛,沒有人比祂更深地體會過與所愛隔絕的黑暗和痛苦。祂按著自己的形象造人,給人靈魂,教會人愛,可是因為罪,我們也會因為愛而哭泣,我們流的淚,祂都看到,都理解,都收納。我們的上帝在天上垂看,與我們一同等待。看哪,那給我們的應許是怎樣的: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21:4)

是的,我相信,那一切的眼淚中也包括我為親人的失喪而流的淚,上帝的奧秘是難測的,祂的應許卻是信實的,我不知道我要如何得安慰,但卻相信我一定會得滿足的安慰,那時我們必要從心底裡發出感恩和讚美:天地萬物的主,感謝你,你的意思原是好的!

在這個世界上,最沉痛的失去,就是靈魂的失喪,面對這樣的現實,除了信心,我不知道還能靠什麼活著,除非上帝的話語托住我,我就難以得平安和喜樂。今生是需要忍耐等候的,但仍是有盼望的。也許,如果不是我的親人朋友的悖逆,我便不懂得以上帝的憐憫為懷,不懂祂為靈魂失喪而感到的心痛,又哪裡會懂得傳福音的急迫。

死亡不是無可救藥的,那福音已經賜給我們;死亡也不是忽然來臨的,它是在很多年裡一點點逼近,一步步蠶食,多少人正在被它蠶食,可是還沒到最後,還可以回轉。上帝用肉心換了我的石心,讓我這坐在黑暗裡的人,也看到福音光明的照耀。我便沒有理由麻木淡漠,推卸責任,卻要在我愛的人中間,不信的人中間作光作鹽,作福音的使者;神有至高的權柄和完全的智慧慈愛,我就相信,祂必要救我離開因愛而生的憂傷困苦,最終我會明白,無論是失去還是得著,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安慰。雖然這酒在我口中發苦,但我手中的杯仍是上帝賜我的福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信心的跳躍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木木

 

2022年初的那幾天,大馬四境都是滂沱大雨,低洼地區更是水患侵擾。這一頭斷水斷電一家人爬到屋頂等救援,那一頭放著煙花慶賀新年。偶爾放晴的天空,藍得竟有些憂傷,彷彿也被水浸濕(淚水?)。那段期間只要睜眼就會看見紛亂,連我自己也是充滿污跡、渾身濕透,處處都是水漬濕噠噠黏乎乎。世界當然不會在意這一點損壞,因為它自己早就千瘡百孔,被罪撕裂成碎片,又被魔鬼玩弄。

許多事情在起初總是美好的,就像每年的年初,大家總會滿懷希望立下期望、目標、計劃,帶著對新一年的美好期許向前看。有了目標和期望可以推動我們去善用時間和精力,調整好生命的優先次序也是必要的。然而「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回望過去一年,有的目標按著計劃達成,有的卻無法達成;而更多的,並不在我的計劃之內,卻按著祂的意思發生。所以今年我給自己留出更多空間,在計劃之上學習更多的信靠和交託。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信靠交託並不能保證所有我們期待的事一定按照我們想要的發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不能全然明白髮生在周遭,和自己身上的事。就如災禍、疫情,人際關係的破裂,和各樣傷害和罪惡。發生了太多無法解釋和無可奈何的事之後,人就漸漸地把對美好的期待降低再降低。所有新年的好話和祝福都是說出來就不準了,其實心底對那些話一個字都不相信。一位朋友告訴我,永恆就是當下,不要去成為「理想主義」的人,不要去做不切實際的夢,許多美好在現實都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只有生存才是實在的。可人越是否認對美好和永恆的期盼,就越是證明他極其渴望。正因為渴望卻似乎沒有方法得著,才要自欺說那是假的。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我們何嘗不是這樣「信靠交託」的?到最後一邊求,一邊不相信會得著,只想靠自己。

原來終其一生我們都在不斷相信和體認一件最簡單的事實:良善的上帝愛我們。這事實老生常談,被反覆說了又說,這是基督教信仰和其他信仰最大的區別。因著創造者愛我們,才主動施行了救贖,收養我們為兒女。可就是這最簡單的事實,卻是最被忽視、忘卻、被惡者攻擊和抹殺的。「祂愛你嗎?怎麼可能,祂如果愛你怎麼會讓你經歷這些?」,「祂是愛你,但祂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榮耀和國度,你只不過是成就祂的一件工具」,「也許祂是愛你的吧,但祂更愛別人,你看,那個誰傷害了你,到現在卻過得比你舒心」,「你到現在都還是孤單一人,到現在都還是這幅德行,祂早就忘記你了……」

上帝無所不能,這件事並不難接受,但要接受祂是無所不能同時又是良善的,卻是困難的。良善的造物主還愛著我,這簡直令人難受。相信這件事的艱難在於,我們一旦相信,就必然會產生依賴,依賴這位我們信任的對象。而依賴,是最難的事。整個成長過程都在教導我們要獨立,因為沒有什麼是永遠可靠的。但信任的直接結果就是依賴,必須把自己交出去,面對可能的傷害和失落,這個過程被克爾凱郭爾形容為「信心的跳躍」。跳躍之後是萬丈深淵還是堅固磐石,都必須親身體驗。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上帝,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希伯來書11章6節)許多人因為相信就得了美好的證據,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得著所應許。然而在天上,他們已經有了主所預備的城;在永恆中,他們真實地得到了。所以所有美好是存在的!只是和我們想的不一樣,我們只能看見最小最少的美好,卻總是不願意相信會有更大的滿足。倘若我們只相信眼前所見,而不相信那背後更美的安排,那就是最悲哀損失了。

故此,我的心啊!你要仰望天上的城,那裡有最烈的光能晒乾我身上所有水漬,所有污穢也都會被洗凈。也許當下我抬眼還是看見世界的瘡口在潰爛,然而將來在永恆中那不可震動的國會永遠存在,其光芒會照耀到永遠。你要相信,並等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2020年最棒的「美好」,你Get到了嗎?(有聲中文)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去年11月在我丈夫生日那天,我半開玩笑地宣告來年將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年」。這看起來有點傻傻的,但那時正處2019年年末,我真的認為可以大膽地這樣宣告。不過,最近我開始質疑這個宣告,因為今年根本算不上是他或我們一生中「最好」的一年。

顯然,那時我還不知道2020年會是什麼樣的。儘管如此,不管這一年如何艱難,我仍然對2020充滿盼望——也期待著有好事發生。原因如下:

 

1.我們走到了自己的盡頭

我認為2020年仍有盼望的第一個原因是,在這一年裡,我們大多數人都走投無路了。

我們已經走到了自己的盡頭——絕大多數情況都無法自己來控制。一切都處在混亂之中,我們幾乎在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無法感到穩定和安心。

當我們不知所措,身負世界的重擔,唯一的回應就是抬起頭,仰望然後降服。

當我的努力似乎沒有帶來任何改變,當我的情緒一團糟,當我沒有選擇,當我累到甚至無法生氣時,我發現確實應該仰望主。我無能為力,只能轉向上帝說,「我辦不到,我需要禰。」就像一首老讚美詩所唱,我們「把眼目轉向耶穌。」或像《詩篇》作者所說,「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121章1-2節)。

今年我在困惑和悲傷中轉向耶穌,這使我堅信我無法拯救自己,耶穌才是我的幫助。了解到自身和耶穌的這個事實真是棒極了。

 

2.我們相信上帝救贖的工作

今年也充滿著救贖的盼望。是的,即便是疫情肆虐、國家內亂、政治動蕩、自然災害頻發——這些都有希望被救贖。

我想到了約瑟以及他一生中所經歷的痛苦和苦難——-他被賣為奴隸,被監禁,被誣陷(創世記37-38章)。但約瑟卻在埃及對他的哥哥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世記50章20節)。我們從約瑟身上看到,上帝在饑荒中為以色列全族提供了糧食(創世記47章11-12)。

我記得在我年輕時失去過一個朋友,她自殺了。這是一件可怕而悲慘的事。但事後來看,上帝甚至在這場悲劇中也帶下益處。每年在她的忌日,我都能感受到這份益處。我會和學生們分享她的故事以此紀念她,鼓勵他們敞開、坦率地面對抑鬱,摒棄我們文化中對這個話題的羞恥感。

彼得在他的第一封書信中談到他認為救贖的工作就是盼望的錨。他稱基督是我們「活潑的盼望」,在這個世界裡救贖罪惡、死亡、苦難和悲傷。

彼得這樣說:「祂曾照自己的大憐憫,借著耶穌基督從死里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1章3節)。

在我看來,這意味著我們的盼望是活潑的,因為基督戰勝了死亡和破碎,祂依然掌權(彼得前書3章22節)。

在動蕩的時候,這是我的確信:這基業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彼得前書1章4節)的。其他一切都會令人失望或落空,但上帝不會,祂藉著救贖的工作應許新的生命。這就是我所懷抱的盼望。

 

3.我們建立起了真正的信心

彼得在他的第一封書信中更進一步說道:「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但如今在百般的試煉中暫時憂愁,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得前書1章6-7節)。

我要說的是,我們所面臨的「百般的試煉」可能是嚴厲的憐憫,讓我們有機會操練順服的能力——即使在悲痛中,也要來到上帝面前,順服祂並且「凡事謝恩」(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

當然,我並沒有小看「百般的試煉」。今年確實充滿著悲痛,我也不想去掩蓋。但我承認在悲痛中基督與我們同在,因為祂了解痛苦;正如先知以賽亞所說(以賽亞書53章3節),祂「常經憂患」。今年,我的學生們讀了潘霍華的《追隨基督》,作者描述了什麼是擁有「基督的形象」。他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我們與基督一同受苦。

當我因失去朋友、想念家人、想到兒子人生的第一年要在隔離中度過,以及為2020年的種種感到悲傷時,我也因這些傷痛而更加認同基督。對祂的認同塑造了我的信心並使之更加成熟、更加真實——因為這是經過試驗的,是一種真實,屬於我自己並且觸摸得到的信心。這種信心不僅讓周遭的世界可以看到,更重要的是,也讓我自己可以看到。

彼得說,這種真正的信心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得著「稱讚、榮耀和尊貴」(彼得前書1章7節)。在試煉中,在2020年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把目光轉向上帝,我們就成為那些歸榮耀給上帝的人了。

確實,我丈夫並沒有度過他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年——就計劃、夢想和事業來說。但是,今年,我們走投無路不得不跪下禱告,定睛盼望。

我們的冰箱上貼著一大張紙,名為「美好的事物」,那張紙上記錄著那些在試驗中被忽視的祝福。如果不是這特殊的2020,其中大部分的祝福都會被我們忽視。

這艱難的一年讓我們不得不專註於那些「美好的事物」。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們的是:我們經歷過的最棒的「美好」就是在走投無路時意識到自己有多麼需要耶穌,將自己放在祂的權柄下,把之後的一切都交給祂——無論是今年還是未來的年月!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還心懷盼望。

 

 

點擊鏈接閱讀英文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最棒的禮物

信心之路(有聲中文)

 

作者:鄭琮萌,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疫情之後,我開始了一份新的工作。在新的辦公樓不遠處,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海邊。我知道方向,卻不記得確切的地點。最近,我決定下班之後去跑步,所以規划了路線從辦公樓跑到海邊,之後再跑回原點。

 

計劃總是美好的。我按著自己的記憶,往海邊的方向跑,可是卻越跑越沒有信心。半途中,我看到我的左手邊是一棟尚未完工的建築,右手邊是一片未開發的樹林。我膽怯了,開始懷疑是否跑錯了路線。我慢慢地往前走,但仍看不到有任何的標誌或大海。我沒有信心繼續往前,萬一不是海邊,我又需要花更多時間跑回原點,而且天色也不早了,所以就決定放棄了。

 

隔天,我想再嘗試一次,或許昨天是我進錯了路口,所以這一天我決定試一試另一個路口。沒想到結果還是一樣,跑到半途就發現似乎也不是這個路線。為了避免再浪費時間,我打開了導航,發現原來昨天的路線是正確的,只是我沒有跑到最後就先放棄了。當我照著導航跑到海邊的時候,看著一片蔚藍的大海,聽著海浪的拍打聲,心中非常平靜。那一刻,我突然有一個很深的感觸。人的一生有多長?沒有人知道,只有上帝知道。

 

從前我在想,如果我的人生很短暫,我不想浪費時間走許多冤枉路,可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不一定有很清晰地指標來告訴我下一步該怎麼走。我害怕面對未知,掌控不到自己的人生讓我覺得沒有安全感。但自從我接受了耶穌基督成為我生命的救主,我學習把我的手伸給祂,讓祂牽著我走人生的每一步。漸漸地我的安全感變成來自我深信的上帝,祂必牽著我,永不離棄我。人生總有許多未知,就算我把自己的人生計劃的多完美,總會有許多的變化是我預料不到的,就像我預料不到這一年會有疫情,各國的天災也都不在人的預料之中。既然如此,那就把人生交給上帝吧!讓祂帶領,安心地跟著祂走,因為知道一路上祂都一直與我同在。

 

我不希望我的信仰旅程如同我跑步的路線,當我在路途中看不見任何的指標告訴我前面就是海邊時,我就因此而膽怯、退縮、放棄。但是我們可以依靠上帝這位人生的導航,引領我前方的道路,如同我開了導航之後,知道並堅信這一條路就是通往海邊的路,勇敢地往前走,最終美景就在前方。同時,這個經歷也激勵我,當我還沒有走到最後,永遠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信心亦是如此,即便是未知的未來,有上帝是我人生的導航,跟著祂走絕對不會迷路,必能到達那應許之地。因為在馬可福音5章36節耶穌說:「不要怕,只要信。」不論這個信仰的路程多麼起起伏伏,都不要放棄。這就是信心的旅途——奔跑永不放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