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信心

因為你年輕

洪慧盈, 21歲

human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
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提摩太前書4章12節

年輕時,我決定在任何人的面前都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讓步,尤其是長輩當中。我固執己見,脾氣暴躁而且意志堅強,常常跟身邊想要「指使」我的人對著幹。我覺得人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認為年紀小,並不表示我必須屈從於別人的意志。我立下自己的生活規則,並且只對上帝負責。我當時以為這態度是正確的。

其實這是對上帝話語斷章取義的一個典型例子。我把提摩太前書4章12節的前半句單獨拿出來當自己的座右銘。對年長的人來說,尤其是我的父母,我肯定反覆無常,魯莽,又難以管束。我忽略了經文的後半句以致失去平衡,那就是:“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章12節)。不過現在我明白其中的涵義了。

這句經文到底是在教導我們什麼呢?這裡面包含著三個部分:愛,信心和聖潔。這三個特質指引我們的言語(說什麼),行為和決定(生活的方式)。像上帝愛我們一樣,去愛別人,就是無條件地為他人奉獻自己;堅守信仰就是永遠銘記上帝就是萬能的。祂是至高無上的創造者;宇宙以及我們生命的統治者,惟獨祂是上帝;最後,聖潔就是遠離罪惡,確保身體與思想上的潔淨,免得我們的讚美,在聖潔的上帝面前成為徒勞。

認真思考一下,這其實是個難以企及的標準。它要求我們聖潔,不讓別人有機會抨擊我們,甚至成為別人信仰道路上的絆腳石。如果我們不依靠上帝,尋求力量,這是無法做到的。倚靠自己的力量肯定達不到上帝的標準,但是“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章13節)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便認識到原來不遵從人的規律不等於也放棄了基督的律法。正如使徒保羅所寫道:“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哥林多前書9章21節)。遵守基督的律法並不是讓我們變得無堅不摧,以致他人無法論斷我們,而是行正義的事,嚮往正義。

總之,別讓他人小看我們年輕,而以愛,信心和聖潔,向身邊的人見證主的榮耀。阿門。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靈命日糧 :懷疑與信靠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20章24-31節  

一個偶爾對信仰產生懷疑的基督徒,能否有效地服事主?有些人認為,一個成熟且成長的基督徒,決不會對信仰產生懷疑。但是,就如同某些經歷可以堅固我們的信心一樣,有時生活中的某些經歷,也會導致我們對信仰產生懷疑,暫時失去信心。

當聽到耶穌復活的消息時,起初門徒多馬對此心存懷疑。他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我總不信」(約翰福音20章25節)。耶穌基督並未因此責備多馬的 懷疑,反而滿足他的要求,伸出手讓他看手上的釘痕。當多馬驚見這位復活的救主時,喊著說:「我的主,我的上帝!」(20章28節)在這事件之後,新約對多 馬並沒有其他的記載。

然而,一些早期的教會聲稱,多馬後來進入印度,成為一名宣教士。他在那裡傳福音、行神蹟,並且建立了許多教會,其 [....]

靈命日糧 :信心之工

讀經:讀經:雅各書2章14-26節  

羅傑得了關節炎,伊利諾伊州寒冷的冬天,讓他病情加劇,所以他移居到熱帶地區的泰國曼谷。有一天,他想起了祖母最喜愛的歌曲「你是怎樣的人」:世人聽見的不是你所說的,而是你所做的。他們看見你所行,而非聽見你所言;日復一日,人們觀察你的行為,判斷你的為人。

這首歌促使羅傑去為流浪者提供食物。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沿著半英里的道路散居。他每天早上為超過45個家庭提供熱食。幾年後,在這些流浪者中,有個婦人認識了耶穌,接受祂為救主。她找到羅傑,感謝他把基督的愛帶給她。

雅各書清楚地告訴我們,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2章17節)。這並不是說,行動一定會帶出信心,但好行為的確可以證明信仰的真實。聲稱自己相信上帝,這並不 難,但只有我們的行為,可以證實我們沒說假話。亞伯拉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

靈命日糧 :魔術眼

讀經:讀經:希伯來書11章1-10節  

在一次的家族聚會中,我的外甥帶了一本魔術眼圖像的書來。書中的圖片乍看之下是普通的平面圖;但若從某個角度看,那平坦的畫面就會變成了立體圖形。

我們大家輪流看書,想訓練自己的眼睛能夠看到立體圖形。但是有位家族成員始終沒看見立體圖形。好多次我注意到他把書放在各種不同距離、不同角度,但仍然沒有成功。但是雖然他無法看到,他相信立體圖形就在其中,因為其他人都看到了。

他的堅持令我聯想到:我們的信仰,也需要同樣的堅持。那些心存懷疑的人可能陷入一個危機,就是他們不再追尋上帝,因為他們認為無法尋到。摩西警告以色列人說他們的後代會背離上帝。但是他保證,凡是盡心盡性尋求上帝的,就必尋到(申命記4章29節)。希伯來書也說:「(上帝)賞賜那尋求祂的人。」(11章6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