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做光做鹽

關於婚前守貞的一些思考(有聲中文)

作者:Ross Boone,美國

翻譯: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和朋友在異國旅行時,我談到自己婚前守貞的事情。然後我補充道:「當然,我也不確定自己一定會結婚。」這時,朋友打斷了我。他看着我,很嚴肅地說:「向我保證,死之前一定要試一下。」

我有個基督徒朋友,糾結了很久,到底是屈從於社會的壓力去實行婚前性行為,還是忠於從小接受的基督教教導,守貞到結婚?對於這本古老的聖經給出的答案是否還有現實意義,他不確定。直到一天,他告訴我:「你知道我對這個問題糾結了很久,不過,我終於還是做了。」

除了「聖經中是這麼說的」以外,如今連基督徒也不明白為什麼還有人會選擇婚前守貞。

聖經為性生活設定了一個理想狀態。上帝想要我們只跟我們的配偶聯合,並且只能在結婚以後。 因此,在伊甸園中,上帝說「人 要 離 開 父 母 , 與 妻 子 連 合 , 二 人 成 為 一 體」(創世記2章24節)。經文中說「與 妻 子 連 合」,就表明他們在身體聯合之前,已經是夫妻關係。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章16節中說:「豈不知與娼妓聯合的,便是與她成為一體么?」所以,聖經告訴我們,當我們與另一方發生性行為時,我們就會與對方產生某種更深層次的我們也無法理解的聯結。對此,我的理解是,身體的聯結是以行動加固對彼此的諾言。

聖經中許多人也偏行己路,後來飽嘗苦果。例如,因為不相信上帝真的會賜給他們孩子,亞伯拉罕就與妻子的侍女同床(創世記16章2節);再看所羅門後宮三千,最終卻成為他的網羅。

然而這些理由對於現代那些質疑聖經現實意義的人來說,並沒有多大的說服力。況且如果你交往的人很可能是自己未來的伴侶,這些理由似乎更不合理了。

經過多年的思考,我總結了幾條自己的信念。我從中受益匪淺, 希望也能夠同樣堅定你的信心,幫助你應對他人的質疑。

 

1.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如今,做好事是件酷事情,有人開展非盈利事業,有人在Instagram上分享勵志話語。因此,要體現出基督徒與這個世界的不同變得很難。讓人們能看出我們是按聖經而活的,除了參與公益,另一方面就是活出上帝對我們生命及婚姻最初的設計。

在這個高中畢業前若還沒嘗禁果就會被人笑話的時代,守貞會是一個很勇敢的舉動,可以向人表明我們對待自己的信仰是認真的。當我們持守自己的信念時,人們自然會說:「哇, 她真的是在按自己的信仰而活耶,不然為什麼要等」,或者甚至會說:「 她能做到這一點,或許她的宗教真的有不尋常的地方。」我們的與眾不同就成為傳福音的有力工具。

 

2.用行動向未來伴侶展示自己的委身

在這個離婚如此普遍的社會,如果能夠向未來的伴侶表明自己對他/她的委身和忠實,該是一件多好的事情。若是在婚前,我們就有辦法讓對方看到自己即便面對誘惑也依然忠誠可信呢?即便在面對肉體的衝動時,我們仍能堅持在訂婚前後守貞,這樣的行動就能讓未來的另一半真實地看到我們的可靠與自律,讓他們知道完全無需擔憂我們婚後不忠。這也表明我們是律己的人,我們對於信仰的執着強於對肉體的屈服。在步入婚姻殿堂時,這將是我們送給對方的一份珍貴禮物。

 

3.塑造我們的文化

當然,向婚外性生活說「不」也有很多實際原因,如避免性病和計劃外懷孕等。也不乏感情因素,如老話所說,「每多與一個人親密,就是多分出了一部分自己。」但我認為不只是情感和健康方面的考量。

這對我們整個社會都有影響。

稍加註意,你就會發現這個男女關係隨意的文化導致了多少不負責任的父親出現。同時,當婚姻建立在肉體的尋歡作樂上而非彼此的承諾時,離婚也成為愉悅感消失後的必然結局。而這兩種情況都會產生單親家庭。

我常想,年輕人的隨便是否是在填補破碎家庭帶給他們心靈上的空洞。也許周圍對婚姻忠誠的缺失,讓他們只能參照世界,尋找愛的線索。惡性循環愈演愈烈,代代延續。

這一切的根源是一種追逐享樂而非尋找人生意義的文化,這種文化高唱,只要「無礙他人」,就應當下行樂,我的人生我說了算。但上帝知道,如果我們不僅僅止步於「無礙他人」,我們可以活出更好、更完整的祂起先設計的生命。

上帝希望我們有內涵、生命有意義、自律、履行愛的承諾。以上帝的標準律己給我們帶來喜樂、平安,而這正是這個世界極度缺乏,不斷尋找卻尋不到的。耶穌說祂來是要給我們更豐盛的生命(約翰福音10章10節)。而聖靈的果子中喜樂、平安也緊隨自律之後(加拉太書5章22-23節)。

成千上萬名過着守信、自律的生活,並滿有喜樂、平安的基督徒可以為我們這個沉溺享樂卻支離破碎的社會帶來新的生命力,而婚前守貞或許是我們向這個世界展示這份新生命力最有力的方式。

我談這些,並非是想讓那些已越界的朋友羞愧。相反,我希望上述原因成為他們重新站起來的動力。而且,如果有人曾經跟隨世界的潮流,如今卻能重拾信仰,忠於聖經的教導,這樣所帶來的影響力可能更大。我們可以選擇與世界分別開來,忠於未來的伴侶,用生命重塑文化。

誠實地說,將所談到的付諸於行動並非易事。聖經中有許多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選擇了一條委身、擺上的艱難道路,卻經歷了深層的滿足。我希望我們的生命可以讓人看到,上帝可以如何重塑我們的文化。

「Ross, 向我保證,死前至少試一下。」

若是我需要給這樣的提議一個回應,那會是「我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許諾於比肉體享樂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已經下定決心要活出造物主對我的計劃,成為一個更完整,可以活出正直、信實、委身、自律和喜樂的人。因為我要預備在天國永遠綻放。」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重回上帝的家——一個徒有軀殼的基督徒的自白(有聲中文)

作者:Evelyn,馬來西亞

中文播讀:楊瀾,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我的信主經歷

我是在八年前信主的。當時我剛踏入社會不久就到了新加坡工作,在一個白鋼廠當書記。那個工作地點很不好,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穿過一條很寬大、多車的馬路,馬路上還沒有專門的行人道。但因為當時我覺得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經算非常幸運了,所以我繼續努力工作。但當時老闆嫌我毫無工作經驗,要求我學習白鋼生意的各種知識,給我很大壓力,因此我每天都很逃避上班。後來我想邊做邊找其他工作。然而,我發了很多簡歷都沒有收到回復,僅有的幾次面試也都不成功。那段日子的心情非常難過,我覺得自己糟糕透了,沒人可以救我。
後來在一位基督徒朋友的帶領下,我開始學習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不久后,上帝真的應允了我的禱告,賜給了我一份薪水福利都不錯,在大公司做行政的工作。當時我很感恩,我知道上帝是存在的,祂聆聽了我的禱告。在那之後,我跟着朋友一起去了教會,開始敬拜上帝、參加讀經小組,並且受了洗。

經歷感情的不順

然而,我之後一連遇到了友情和愛情的不順。當時我跟和我一起去新加坡工作的兩位好朋友,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發生爭執。結果導致三個人各自分開搬出去住。另外在愛情方面我也經歷了第一次的無疾而終。還記得當時我為了和這位心儀的對象多相處而減少了去查經小組和教會的次數,甚至犧牲掉了和上帝禱告的時間,但最後戀情卻並沒有成功。我因此苦悶了好久。

接下來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我覺得生活開始變得很乏悶,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當時的我只是偶爾會去參加禮拜天的敬拜,自己慢慢地在遠離上帝。

 

工作再一次失敗

後來我辭職回了家,在家鄉找到一份財務助理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過着毫無目標的日子。期間我也有嘗試禱告尋求,但卻並不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我甚至開始懷疑上帝的存在。今年二月,我遇到了一個自己創業的機會,但在與團隊相處的過程中,因為自己說話直接,不會處理和同事的關係而傷了一些同事的心。當她們當面指出我的缺點時,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本身存在着這麼多的問題。當時的我心情很崩潰,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和他人。最終我選擇了退出團隊。

在無助和痛苦中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後來腦子裡忽然有個念頭要去找我之前的朋友。於是,我聯絡了一位之前在新加坡認識的基督徒朋友,她現在在吉隆坡當健身教練。我想為何不去跟她學健身來放鬆心情呢?在我們見面后,她開解了我很多,我也了解到原來她也經歷了很多人生中的變故。然後她決定帶我去她的教會,去重新認識上帝。站在教會的門外,我的心情非常忐忑,畢竟我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再去教會了,當時的我被一種強烈的罪惡感籠罩着,羞愧難當。

重回上帝的家

 

而當我的雙腳真的踏進禮拜堂的那一刻,所有那些罪惡感,羞恥感,傷心和難過都化成了淚水,我無法控制地淚如雨下。當時我看着台上詩歌的投影,心裡卻感覺上帝在跟我說:別傷心,我依然會在這裡救贖我的孩子們。當你軟弱無助時,我依舊會給予你安慰和守護。那是我第一次在敬拜讚美的詩歌中完完全全感受到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生命的。那首歌不再只是一首有字無靈的詩歌,不再是我只跟着旋律唱的詩歌。詩歌的每一個字都深深地進入我的心裏面。感覺就好像我已經好久都沒回過家了,而父母卻一直在大門口等着我回來團聚。那一刻,我的心靈立刻被深深安慰了。

我這才明白,原來之前我雖然說信了主,知道了上帝是誰,但卻沒有從內心裡真實地經歷和感受到祂。這一刻,我知道上帝真的在我的心裡動工了。這個經歷讓我明白,原來我需要脫掉舊衣之後,才能活出新的生命。我想這就是新生命,是我要成長的時候了。遇到問題和困難我不要再選擇逃避,而是要祈求上帝的旨意和帶領。

很感恩,在上帝的帶領下,我開始幫助我這位基督徒朋友開拓她的健身事業(由於她在社交媒體方面經驗不足,需要有人幫助她管理粉絲專頁和文字方面的事宜),所以我們就成為了工作兼知心的夥伴,兩個人都在上帝的話語中互相鼓勵和成長。雖然我的心態還沒完全地改變,但有一點是,我慢慢地學會了感恩。在遇到挫折時,我也會想起上帝的話語並禱告。

詩篇25篇4節:「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道指示我,將祢的路教訓我。」

感恩上帝通過他的門徒,把我重新帶到祂面前,也安慰了我的心——即使自己是個罪人,上帝還是無條件地接納我,祂也讓我看清自己有罪的本相併因此醒悟。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痛苦,但因着上帝的愛,我的靈被拯救,生命得到更新,祂引導我進入正確的道路,活出了新的自己。所以,無論我們遠離上帝多久,祂總會依照祂自己的旨意安排好一切,讓祂的孩子們回到祂面前,悔改並重新仰望和信靠祂。上帝是信實的,祂真真實實的在你我的身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雅米創意圖文:使徒的告白(下)

作品名稱:使徒的告白(下)

繪圖作者:Eve,中國

作品描述:歷代以來,保羅與使徒們盡心竭力為上帝工作,將人生的好消息帶到世界各個角落,使萬族萬民明白上帝與祂的救恩。從聖經,我們可以得知他們的性格與經歷大相徑庭,讓我們來腦補一下,若他們身處在這時代,會對上帝發出怎樣的告白金句呢?

與亞勒腓的兒子雅各一樣,聖經少有提及達太的事迹。唯一記載達太的段落,是耶穌在最後晚餐,解釋祂的同在時,達太不解地提問:「主啊,為什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約翰福音14章22節)就此,我們可看出他渴望全世界都能看見上帝的榮耀,願意更多人明白上帝的同在。今天,我們也都需要學習謹慎發言,如達太名字的意義一樣,做個智慧者。

當耶穌正要往加利利時,遇見腓力就呼召他,而腓力因認出耶穌是彌賽亞,便決意跟從。雖然腓力認識真理,但缺乏信心的操練。許多人跟着耶穌到了山上,耶穌試驗腓力問哪裡可以買餅餵飽眾人,他開始盤算購買力,而忘了仰望上帝的全能。(約翰福音6章5-7節)腓力或許信心軟弱,但耶穌的能力是在軟弱的人身上顯得完全,以致過後他為後期教會做出很大貢獻。

安德烈原本是施洗約翰的門徒,因施洗約翰指着耶穌說:「看哪,這是上帝的羔羊!」,而跟從耶穌,成了第一個門徒。(約翰福音1章36-37節)隨後,他也找來自己的哥哥西門,帶他去見耶穌,使他成為另個門徒,並改名為彼得。聖經也記載安得烈另分別帶了2個人到主耶穌的面前(約翰福音6章1-13節,12章20-22節),顯出他忠心領人歸主。

拿但業和腓力是好朋友,當腓力向拿但業介紹耶穌時,他仍心存疑惑。不過,腓力堅持對他說:「你來看」,促成了他和耶穌的見面。耶穌見拿但業第一眼,便誇讚他心裡沒有詭詐,且指出他在無花果樹下的禱告。拿但業聽后立刻降服,稱耶穌為拉比(老師)、上帝的兒子和以色列的王(約翰福音1章45-49節),自此忠心跟隨。

奮銳黨是個激進的黨派,專主張以武力推翻羅馬政權,保護猶太人的法律。西門在跟隨耶穌前是奮銳黨黨員之一,可說是狂熱的愛國分子。耶穌升天後,門徒們回到耶路撒冷,在一間樓房裡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當中包括奮銳黨的西門(使徒行傳1章13-14節),顯出他願意謙卑尋求上帝,不再靠武力解決。文獻也記載,西門隨後到了埃及等地宣教,為主殉道。

聖經少有對雅各的記載,從另個角度來看,他是個默默跟隨和事奉主耶穌的使徒。雖然他的名字少被公開紀念,但他一直與其他使徒們在一起(使徒行傳1章13節),未變節離開信仰。或許從世俗的眼光來看,雅各寂寂無聞,僅是無名小卒,可是相信在上帝的眼中,他是個盡心、忠心、熱心及不為人所知的使徒。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羅馬書靈修 | 從大自然開始(有聲中文)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讀經:羅馬書1章18-32節

經文:「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章20節)

自小在香港長大,整個城市都被高樓大廈及燈光包圍着,除了下班后稍微注意到漆黑的天空外,平日沒有多在意城市的面貌。可是移民到加拿大后,我對大自然有新的體驗!

冬天的多倫多寒風凜冽,然而,白雪輕輕遮蓋在湖面、房頂及松樹上,萬物都安靜起來! 眼前的一望無際讓我感到人類的渺小! 夏天來到,四處卻是生機遍遍,草木茂密! 四季有條不紊,在各自的日子發揮着應有的功能,維持着一個美好和諧的定律! 松鼠追逐嬉戲、鳥雀吱吱叫唱。它們也不種也不耕,造物主隨時給它們所需食物! 眼前的賞心悅目、和諧及自然供應,顯出造物者的大能及智慧,讓我不得不承認大自然並非自然而生,背後有上帝的創造及掌管 ! (羅馬書1章20節)

既然上帝造萬物是盡善盡美, 顯明易見,為何之前我未曾察覺到呢? (羅馬書1章21節)我相信除了環境因素外,人的內心實在是太忙碌了! 就如,在成長階級,要滿足許多的好奇心及夢想。生活安定后,又喜好享樂或物質。當人任憑自己的心,將一些追求定為人生唯一目標的時候,這些東西,不知不覺,更成為個人內心的牽制 (甚至偶像)! 這樣,內心再沒有空間探索上帝了 ! 使徒保羅提醒我們,當人故意不認識上帝的時候,內心便會變得非常混亂! 容易產生20多種可怕的念頭及行徑,如嫉妒、相爭、批判、怨恨、狂傲及無情等等! (羅馬書1章28-31節)甚至,這些行為還會影響別人,就如社會常見的暴力衡突以及國與國的紛爭 ! (羅馬書1章32節)

感謝上帝,移居在加拿大后,祂為我安排許多經歷,讓我重新探索及認識祂,在混亂中得到祂的保守及帶領! 這都是恩典,並不是必然的! 今天,你是否仍未能擺脫一些內心的牽制呢? 盼望你都靠近大自然,重新探索這位全能永在的上帝 !

思考:有什麼事情正在阻礙你去觀看、尋找上帝的偉大?觀察大自然可以怎樣幫我們更好敬拜上帝?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