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傳福音

當我在福音上「不孕不育」時……(有聲中文)

作者:Paul Mok,香港

有聲播讀:Luke,中國

 

剛剛成為一位基督徒的時候,我很被耶穌的大使命觸動。可是,我是一個「不孕不育」的基督徒。我一直沒能結出果子,成功帶人信主。對此,我也難免感到氣餒。

大家可能經歷過傳福音被人拒絕,甚至還沒開口已經被嫌棄。我也經歷過,而我的第一反應是很生氣。我會想:我是來在把你從火坑中救出來的,你還不知好歹。

有一天,我在聽一首詩歌,內容大概就是講浪子回頭的故事。從歌詞引用的經文中,上帝提醒我:是你出現了問題。我腦海中出現了那位父親每天迫切等待小兒子的畫面。整個救贖的過程,是上帝愛我們,所以差祂的獨生子來到世上,為我們受死,復活,升天,將來審判死人活人。耶穌不只俯下身為愛祂的門徒洗腳,祂也同樣俯下為出賣祂的門徒洗腳。這很提醒我,這奇異的恩典是不合乎邏輯的。就算我如何得罪了天,又得罪了這位父親,祂卻是每天站在家的門前等我回家。同樣,祂亦等待著那些不信的子民回家。我承認我的愛很有限,但祂的愛卻是無限!

當我把眼光放在上帝如何看我如至寶時,那種充充足足的愛和恩典讓我有力量走出去,去愛,去傳福音。因為我們都沒有能力去改變人的心,但我們都有能力去將上帝的愛分享給別人。當我們以愛的角度去傳福音時,我們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縱然有人不願意接受福音,我不再把結果子的數目當作一個數字,反而,我會把這些數字看作一個個靈魂。又因為愛,我迫切地向主求,又為未信的朋友常常代禱。

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我們可能也常會聽到: 「嗯,我尊重你的信仰。」以前的我會窮追不捨,用自己畢生的口才去把福音 『合理化』,『大眾化』,甚至覺得講見證比講福音更合人家的「口味」,把信耶穌的「好處」都列出來,以求吸引他們的眼光。但這樣一來,我往往沒有把十架的代價和門徒的代價跟別人說。這是一個非常危機的做法。因為這是嘗試把種子放在淺土中,導致聽道的人根不深,對主的認識也不足夠,遇到困難很容易退縮。

還有一種情況。有一次,我跟一個高中的同學傳福音。他聽了沒有相信,但我不死心,一直抓住他在講,到他覺得煩厭。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們沒有權力把道強加於人。這是一種利用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別人的救贖的企圖。遇到別人拒絕時,我們需要知道,我們沒有強迫別人的權力,唯一能改變人和打動人的就是主耶穌。所以,我們傳福音需要有禱告,懇切地求聖靈去軟化眾人的心,打開他們的眼,看見福音的大能。

總括而言,我們出去得人的動力是來自天父的愛。而我們把這份愛傳出去的時候,不是依靠自己,而是聖靈的帶領。這樣,縱使有失敗,我也不必失望,只要常常帶著一份感恩的心與人分享這好消息就好。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真的嗎?我這樣做是以福音為恥嗎?(有聲中文)

作者:Amy Ji,新加坡

翻譯:夏天,台灣

語音播讀:美君,中國

又到了我所在的教會一年一度的「傳福音季」了。

牧師告訴我們,我們要拿出傳福音的熱情走出去,因為此時正是邀請朋友和家人到教會來的最佳時機。我刷着手機通訊錄上的聯絡人名單,心想,我還可以邀請誰到教會來呢?我的朋友們幾乎都聽過復活節的故事了。嗯,我想說的是,幾乎我所有的朋友都跟我在同一個衛理公會創辦的教會學校一起讀了十年的書。福音他們早都聽過了,我還能告訴他們什麼呢?

在青年小組中,我就感覺更糟了。小組長教導我們要用社交媒體向我們的朋友們傳福音。我們可以發一些有好看圖片做背景的手寫經文,在社交媒體上發一些標題像是「你曾感到孤單失落嗎?」的帖子,或者發一些著名基督徒作家的引言「不要浪費生命」等。聽了這些,我縮在自己的位子里。我聽到過我的朋友們抱怨,說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的狀態相差甚遠!他們說這樣太假了。我才不想成為別人口中那樣的人。

當我跟我的小組長分享我的擔憂時,她很快下結論說:「你這樣的態度是以福音為恥。」

她怎麼會這樣說呢?

回想我自己的信主經歷。根本就跟上述的這些方法沒有任何關係。雖然我參加過很多次的主日聚會,也看過無數個基督徒發的社交媒體帖。但這些振奮人心的傳福音方法並沒有真正的說服我信主。

相反的,讓我認識到真正福音信息的是聖經中那些滿有缺陷的人物和我身邊的基督徒們。如果上帝能夠稱亞伯拉罕那樣的騙子是義人;說大衛那樣犯姦淫的人是合上帝心意的人;如果上帝能夠拯救曾經在中學惡名昭彰的學長;並讓毒販悔改哭倒在祭壇前;如果上帝那麼在乎這些罪人,希望他們來到祂面前,也許祂也會在乎我。那我也要認識這位上帝。

別誤會我的意思哦。我並不是想要貶低教會的特別聚會或者使用社交媒體傳福音的策略。我見過有些人被那些貼文深深感動。只是這些方法在我身上並不起效,或許對你來說也一樣。我想說的是,我們沒有照着這些方式去做並不代表我們就是不合格的基督徒。

那麼我是怎麼傳福音的呢?

我不會刻意地傳福音。至少不會像我教會要求的那樣做。我所做的,是常常邀請朋友到我家一起吃飯。我有幾個比較要好的非基督徒朋友。就像一般的友誼關係那樣,我會參加他們的婚禮,父母親的喪禮,還有他們孩子的生日派對。我會傾聽他們分享生活中的大小掙扎,他們也會聽我訴說心事。當他們問到,我是如何度過困難時期的時候,我就會誠實地告訴他們,我如何在基督信仰里得到力量和盼望。當他們要經歷大手術,或者他們的孩子生病的時候,他們會問我是不是可以為他們禱告,我會很樂意地代禱,但前提是他們允許我跟他們一起禱告。

如今,我的一些朋友已經信主了,並且有兩個家庭跟我去同一間教會聚會。不只如此,上帝也使用我開放和慷慨的態度和舉動,來柔軟那些曾經公然敵視基督教的朋友的心。上帝也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與我有不一樣想法的人,並與他們建立意義深遠、日漸深厚的關係。我也因此有機會跟他們傳福音,希望有一天,他們也會接受福音。

福音的大能絕對超越漂亮的聖經經文卡片和那些名言錦句。福音大大地深入人心,完勝任何一個個人魅力非凡的牧師和閃亮的營銷策略。上帝的大能在我們的軟弱中彰顯。我一點也不以分享軟弱為恥。

我和周圍的朋友分享當媽媽的恐懼和我對青年事工的掙扎,希望藉着我真實和不完美的生活,讓他人看見上帝在我生命中所做的榮耀之工。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靈修小文|為主傳福音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封面圖片拍攝:finnbmo,中國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28章18-19節)

去年 《時代雜誌 》公布了30位最有影響力的青少年。當中,一名17歲英國少年科學家, 發明了一種可以消除廢水中的毒素的生物塑料,及研發出抗體測試,能夠診斷出早期老人痴獃。另一位15歲的波多黎各少年,在網上發動籌款,目的是為了幫助被颶風揉淪家園的人。所籌得的款項,為超過1000人添置傢具物品。這些年輕人,堅守信念,認真去做一些事,對社會及有需要的人作出貢獻。

在聖經中,亦有年輕人的好典範。但以理年輕時被擄到巴比倫,身處險境,但他一生堅守禱告並倚靠上帝。最後,他成為巴比倫的首長官員,在外邦人中榮耀上帝。感恩的是,回到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年輕基督徒參與福音的事工,活出上帝的榮美。

我認識的一對年輕夫婦帶着小孩,離開加拿大,前往泰北宣教,在當地服侍貧困的兒童及難民家庭,給他們傳福音。要知道,佛教是泰國根深蒂固的傳統宗教,廟宇佛塔無處不在。加上語言、天氣、衛生、局勢等差異,宣教事工對他們而言一點也不容易。但他們卻堅持下來了。因為他們深信,當他們去親近這些有需要的人時,譬如被排斥的難民、貧窮的家庭,還有不曾被父母擁抱過的小孩,上帝的愛就會在此顯明出來!就如同耶穌基督臨到破碎的人當中,醫治和安慰我們一樣。

雖然傳福音的工作,未必每人都被呼召到遠處。但只要心中充滿耶穌,便能參與福音的使命。只要我們平時常認真地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便會發現傳福音的機會原來就近在眼前!

思考:你的生命中有哪些傳福音的機會呢?你會如何去回應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

看完電影《敦刻爾克》,我覺得我更有勇氣傳福音了

Dunkirk-Searching-For-The-Way-Home

作者:CalebYoung,澳大利亞
翻譯:覃函涵,中國
*圖片來自電影官方宣傳片

為了活下去,你願意付出怎樣的努力和代價?為了救他人的性命,你又願意付出多少呢?

這兩個問題正是電影《敦刻爾克》的核心主題。這部動作驚險片是基於二戰時發生在法國港口敦刻爾克的真實歷史事件創作的。

當時納粹入侵法國,40萬盟軍士兵(大多數是英國人)被逼到了敦刻爾克的海灘,他們孤立無援,被迫擱淺了。家鄉英國就在26英里之外——穿過英吉利海峽就是。然而連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也認為,即使是這樣,最多也只能救出4萬人。最後的事實卻是,全國各地由軍隊和平民船隻組成的一批批小艦隊成功地拯救了33萬4千名士兵,把他們平安帶回了家。

電影情節緊湊,視覺和聲效一流,敘事方式獨特,製作精良,再加上整體演職人員的出色演技,使得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爆表,絕對是今年大片兒中的佼佼者。

然而當我審視我的基督信仰,我意識到影片內容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應該如何對待耶穌在十字架上施行的拯救大能。(前方高能小劇透)

有很多人需要救恩

就像在1940年的敦刻爾克海灘上一樣,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絕望的人。他們生活在恐懼之中,渴望找到出路。影片中年輕的士兵Tommy和Gibson因求生心切而偽裝成醫務兵,登上了專門運送傷員的船隻。如今的很多人也是如此,他們靠自己想盡辦法,帶上面具,好讓自己覺得有安全感。可惜,就像電影里那艘傷員運輸船最終沉沒了一樣,我們從這個世界中獲得的虛假保障,根本無法拯救任何人。

我們要把出路指給他們看

在電影中,Dawson先生和他十幾歲的兒子Peter以及水手George都知道,只有他們家的船和英吉利海峽上其他成百上千的小船才能拯救那些士兵。可是,知道歸知道,要救人需要的是行動。他們得越過艱難險阻,駛過海峽,才能真正拯救士兵們。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那可以救人靈魂的“道路,真理,生命”在哪兒。但是僅僅我們自己知道這一點,並不能幫助到任何人。我們必須要刻意地尋找機會,跟周圍的人分享這個好消息。

跟人分享救恩的好消息並不容易

對於Dawson,Peter和George來說,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過程充滿艱辛。對於所有自願使用自己的船隻去搭救士兵們的普通平民來說,他們要面對的是德國潛艇和飛機的轟炸。整個過程充滿着風險和不確定性。前往敦刻爾克的水手們需要的是勇氣,決心,甚至是要犧牲自己,才能去拯救海對面那些絕望無助的人們。

同樣的,把耶穌基督的救恩分享給周圍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們也要面對敵人的攻擊。它一直在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失去信心和放棄。然而正是因此,我們要像奔向敦刻爾克的水手們一樣,帶着勇氣和毅力迎難而上,為了拯救他人甘願獻上自己。

你永遠不知道為了生存人們願意忍受什麼。電影《敦刻爾克》體現了人類在困境中的堅韌精神。但是僅僅靠着堅韌的精神還不足以拯救我們。我們無法拯救自己脫離我們的罪性。基督的福音之所以美妙就在於,它並非是要我們倚靠自己的能力。就像電影里那些拯救了成百上千生命的船隻一樣,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救生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跳上那艘艇!對於已經得救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把這白白得來的耶穌基督的美好救恩告訴更多人。

電影《敦刻爾克》宏大的場面,精良的製作絕對會讓觀影的你感到驚心動魄,你會對在敦刻爾克所經歷的恐懼和勇氣感同身受。然而,當你沉浸在電影帶給你感動的同時,也希望你可以受到啟發和鼓勵,去把耶穌基督的救恩分享給周圍那些需要救恩的人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重新美麗重新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