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傳道書靈修

傳道書靈修|這不公平!(有聲中文)

作者:Wendy Wong,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3章16-22節

“我又見日光之下,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我心裡說:“上帝必審判義人和惡人,因為在那裡,各樣事務、一切工作都有定時。 ”我心裡說:“這乃為世人的緣故,是上帝要試驗他們,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歸一處,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 ”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份。他身後的事,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

如果我有一件事是你應該了解的話,那就是我是一個討好人的人。所以,當我的前任上司突然對我產生反感時,我的情緒開始一落千丈。她開始嚴厲地對我說話,強迫我重做我的工作,並不斷在我所說的和所做的事情中找茬。她還發憤怒的短信給我,甚至深夜打電話給我的編輯抱怨我。

面對每天情緒和言語上的虐待,我開始感到筋疲力盡,並向上帝呼喊:“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才會這樣?為什麼我要被這樣對待?”

當然,受到不公平對待並不是一個新現象(正如我媽媽所說:“生活就是不公平的,接受現實”)。在傳道書3章16節中,傳道者指出了不幸的事實,“在審判之處有奸惡,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

但上帝的話並不止於此。傳道書肯定了上帝在不公之中仍然掌權,祂藉著不公來向我們揭示我們作為人類的局限性。傳道者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說明我們在做不公正的事時就如野獸一般,並且會像野獸一樣死去(18-21節)。除此之外,所羅門還提醒我們,上帝必審判義人和惡人(17節)。

知道了這一點,我學會了將我的仇恨交給上帝,相信上帝的主權和判斷力。現在,後事之見,我明白了上帝是如何利用這種不公正的情況來拉近我和祂之間的距離,並把別人也引向祂的。

我當時有機會和一位同事共進午餐,她也面臨著同一位主管的不公正對待。最後我們聊了很久,我甚至為她做了禱告。那以後,她離開了公司,但她拜訪了我的教會,我們偶爾見面,互相代禱。

更重要的是,這段面對不公的經歷,讓我對上帝的屬性和供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恩。例如,我的上司給了我一個很差的績效評估,結果導致我的薪水被大幅削減。奇怪的是,當我被告知減薪時,我並沒有感到震驚或憤怒。相反,我感受到了主的平安、安慰和恩惠幫助我完成那次對話。

當然,有時我也會覺得我的處境太不公平和不公正了。然而,當我想到公正的審判者上帝看到了我在祂面前所做的和我的內心時,這些苦毒常常很快就過去了。這促使我繼續盡我最大的努力工作,並為我的主管禱告,完全確信和相信上帝永遠與我在一起。

雖然每天面對我的上司仍然是非常痛苦的,但上帝在每一次我與她見面時都賜予了我恩典與平安。祂最終為我鋪平了離開的道路:不到一個月,我就被調到了另一個部門,在那裡我有了一位和善的主管。六個月後,人力資源部開始調查我的前任主管,她隨後被分配到另一個職位。

學會在不公面前相信上帝,使我從拒絕寬恕、懷恨在心和尋求報復的重擔中解脫出來。相反,祂的話教導我選擇更好的:讓我的天父喜悅,感謝祂,在生活和勞碌中喜樂——不論我在地上的主管是誰(傳道書3章22節)。

問題反思:

1.通常你會如何應對不公正的對待?從今天的經文中,你能找到什麼真理幫助你放棄報復,相信上帝會來審判各樣事務(17節)?

2.你是否面臨任何似乎超出你控制的不公正的對待?把它們列下來,帶到上帝面前祈禱。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傳道書靈修| 把握生活中的簡單快樂(有聲中文)

 

作者:Karen Pimpo, 美國

翻譯:Julia , 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 2章18-26節

「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為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故此,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份。這也是虛空,也是大患。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什麼呢?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的手。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上帝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唯有罪人,上帝使他勞苦,叫他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上帝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在很多方面,Scott都是一個典型的戶外愛好者——強壯,留著鬍鬚並有著燦爛的笑容。他熱愛大自然,愛家人和上帝,他充滿激情地追求著這些事物。Scott把家安在了美國阿拉斯加美麗的曠野之中,一個僅有五千人口的小鎮。他18年來都經營著自己的生意,並非常努力工作。

他突然離開人世時僅有五十七歲,留下了他共同生活了三十年的妻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剛出生的孫子。他的離去令家人十分悲痛,他的家人和朋友們感覺似乎隨著他的離世一切都不再一樣了。但當人們在他的追思禮拜上分享有關他的回憶和彼此鼓勵時,卻感到悲喜交雜,福音在他的人生中不斷被重複著。

「他是一個強壯的人卻也是一個軟弱的人」,他的一個朋友說到,「他身體上很強壯但他可以完全依靠上帝並不覺得羞愧。」

「他是個很好的領受者 」 另一個朋友說到, 「無論上帝給予他什麼,他都能完全敞開地去領受,他珍視自己在阿拉斯加的家和家人。」

「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第三位朋友說到,「但他完全信賴主。他總是能開懷大笑並找到生活中的喜樂。」

他們沒有談論Scott在生意上的敏銳或職業上的成就。他們沒有談論他所累積的財富或者那些他給予了他人的財富。他們談論著他的喜樂,他的慷慨和他愛上帝的方式。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朋友都向會眾發出了接受基督成為救主的邀請並說到 「如果科斯特在這裡,在你沒有聽到福音之前他是不會讓你離開這裡的。」

有一句19世紀的古老諺語這樣說:「裹屍布上沒有口袋」。它的意思是當人死了以後,沒有什麼是可以從這個地球上帶走的。同樣的,傳道書的作者也提醒我們「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份」(傳道書2章21節)。這聽起來像一場毫無意義的悲劇,很容易讓我們陷入絕望。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奮鬥的嗎?如果我們為之努力所得的一切都將在我們離開之時留給其他人?我們註定要過悲傷痛苦的生活嗎(傳道書2章23節)?但傳道書也為我們提供了盼望——有一個人我們可以在祂那得到滿足。

對那些討上帝喜悅的人(傳道書2章26節)來說,這個地球上易逝而有限的事物可以帶來巨大的喜樂,因為它們是來自無限上帝之手的美好恩賜。我們有理由從吃、喝中找到滿足並從我們的「工作」中得到滿足——無論上帝呼召我們去做什麼和進入怎樣的關係中。我們不是在「捕風」而是在上帝給予我們的人生中找到滿足。

Scott的遺產是他對上帝的完全信靠和依賴。正因為他完全仰賴上帝,才因此被祝福擁有傳道書作者所說的那種「智慧,知識和喜樂」。Scott知道,成就、財產和人生的勝利在永恆的光中都會黯然失色。但是因著他的信心,他能夠全然地去愛他周圍的人並把握住生命中簡單的快樂。他榮耀了上帝並在吃、喝以及工作之中找到了喜樂。你可以怎樣活出相同的人生狀態呢?

問題反思:

 

1.你希望在死後被人們紀念的是什麼?在接下來的兩周里你可以做一件怎樣實際的小事來投資在你的願望上。

 

2.思考一些可以持續幫助你「把握生活中簡單快樂「的事情。你可以怎樣安排出更多的時間來實踐這些呢?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傳道書靈修| 當死亡突然降臨(有聲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2章12-17節

「我轉念觀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後而來的人還能做什麼呢?也不過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我便看出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裡行,我卻看明有一件事,這兩等人都必遇見。我就心裡說:「愚昧人所遇見的,我也必遇見,我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裡說:「這也是虛空。」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記念,因為日後都被忘記。可嘆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我所以恨惡生命,因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為煩惱,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我很少會為陌生人哭泣,其中有一次是在兩年前。他比我大四歲,和胃癌鬥爭了整整一年後,剛剛去世。

第一次聽到Nabeel Qureshi這位從前是穆斯林,後跟隨基督的巴基斯坦裔美國基督徒護教家,是在他早逝的兩年前。當時一個朋友向我介紹了他的一本書。當我更多地閱讀和觀看關於他的資料和視頻時,他對福音那不管付出怎樣的代價都堅定不移的承諾深深地鼓舞了我。同時我也感動上帝興起了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口齒伶俐的人,為祂到百姓中去,特別是穆斯林群體。

所以得知他沒有康復,30出頭就英年早逝時,我生出了諸多困惑。為什麼是現在,他還那麼年輕,才剛剛成家?為什麼是現在,他的事工正處於巔峰時期?為什麼會是他,這個用激情和信實為福音獻身,成為這一代人傑出榜樣的人?

或許這些與傳道者在看到智慧人與愚昧人遭受同樣的命運(14節)時所產生的困惑相似。在傷口上撒鹽的是,他看見一切事,一切人——智慧人與愚昧人,終將被忘記(16節)。這些嚴酷的現實使傳道人得出結論,他「恨惡生命」(17節)。

我們中的大多數可能都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經歷過這種失望。也許我們一直努力過敬虔的生活,卻發現自己正與使人身心衰竭的疾病作鬥爭。或者我們難以接受某位信心巨人的突然死亡。或許,我們真的無法理解,那些漫無目的地揮霍生命的人為什麼看起來能安然無恙地度過人生。

鑒於這些情景,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思想,追求智慧或善有什麼好處,因為最終,我們都將逝去,且被遺忘。

同時,傳道者也承認智慧是有益處的,甚至說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13節)。因為在光明中,你可以看到要去的地方,避免危險或陷阱,但在黑暗中,你只要稍不小心就會跌倒(箴言4章18-19節)。

當我們對比那些停下腳步、遵循和運用聖經智慧行事的時候與我們魯莽地處理人際關係和資源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同意,前種方式通常幫我們避免令人心痛的後果,並保證我們的安全(箴言3章23-25節)。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智慧生活的益處與傳道人好像得出的壓抑結論:既然我們最終都會死,為什麼還要活著(14節)?正如聖經其他部分告訴我們的,我們應該繼續生活,因為生命並非在地球上終結。

也許這正是Nabeel不顧「命運」而堅持下去的原因。儘管他感到身體的痛苦和心裡的悲傷——因為不得不離開他所愛的人,但鋼鐵般的信心使他一直專註在YouTube定期更新播客傳揚耶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因為他知道,一個更大的永恆的獎賞在等著他。

 

問題反思:

 

1.回想一次你使勁全力,但最後所有努力似乎毫無意義的經歷。即使你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但你在整個過程中體驗到什麼明智行事的好處了嗎?

 

2.當你感到絕望,或在你做到最好還不夠的時候,哪段經文或聖經真理可以提醒你我們為什麼而活?有什麼實用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隨時找到這段經文呢?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