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傳道書

傳道書靈修| 當死亡教會我如何活(有聲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9章1-12節

“我將這一切事放在心上,詳細考究,就知道義人和智慧人並他們的作為,都在上帝手中。或是愛,或是恨,都在他們的前面,人不能知道。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禍患,就是眾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樣。並且世人的心充滿了惡,活著的時候心裡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裡去了。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份了。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作為。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原來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魚被惡網圈住,鳥被網羅捉住,禍患忽然臨到的時候,世人陷在其中,也是如此。 ”

幾個月前,我在醫院裡爸爸的病床邊坐了九天。他開車時突然腦出血,出血嚴重,以致醫生也無能為力。

我的家人們知道我們需要讓他走。所以我們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讓他平靜地、無痛地過世,不採取任何人為的措施去延長他的生命。

籌備(當時還活著的)父親的葬禮是非常艱難的事情。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與越來越多的殯儀商商談,他的臨終也變得愈加真實。我想知道生活怎麼會在短短的幾天內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就在上週我們還在一起吃晚飯,而現在他卻陷入昏迷,腦中大出血,就快要去世了。

當他的死亡直勾勾地註視著我時,我的大腦完全停止了思考,我突然意識到未來的某一天有人也會計劃我的葬禮…..

在傳道書9章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人,無論好壞,虔誠與否,都將到達那個“共同的結局”(2節)——死亡。

雖然這可怕的確定性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我們作為基督徒卻是有盼望的。面對疾病和困境,我們可以安息在上帝的主權裡。雖然祂對我們生活的計劃可能會讓我們吃驚(11-12節),但我們可以肯定祂從不犯錯,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以死亡作為共同參數,作者提醒我們,活著的人還是有優勢的,因為至少知道自己會死。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提醒,自己在活著的時候要盡可能去擁抱每一個機會,活出最豐盛的生命。

這一關於死亡的認識有助於我們有意識地數算我們的日子。第7節告訴我們,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可以做些什麼。上帝已經“批准”了在地上的享受,把它當作祂對我們的旨意之一。因此我們可以自由地享受祂的生命恩賜(7-9節)。

對於信徒來說,我們知道我們在地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死亡將是一種從罪惡所帶來的痛苦和後果中解脫和恢復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作者勸我們在活著的時候,無論做什麼,都要做好(10節)。我們要善用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時間,盡我們所能完成祂所交託我們的工作。

在經歷了幾個月的痛苦和許多難過的夜晚後,我慢慢開始消化父親的死亡這件事情。我不再把死亡看作是邪惡的或是某種懲罰——相反,它是這個罪惡世界的產物。解決死的辦法就是福音,因為我們的盼望在基督的死、復活和再來之中。雖然我們會有悲傷,但同樣也會有榮耀。

當我努力更加有意識地以永恆的視角去生活時,它幫助我放下世上那些我常常抓得太緊的事物,讓我定睛在如何把自己和我的時間完全投入到主的工作中去,因為知道我們在祂身上所做的工永遠不會是徒勞的(哥林多前書15章58節)。

所以,趁我們還可以的時候,讓我們有目標地生活,把每一天都當作是我們生命的最後一天。因為只有當我們認識到這個世界上的一切最終會逐漸消逝,我們才會開始更好地把握在永恆中等待著我們的榮耀和產業。

問題反思:

1.你與死亡最近的一次接觸是怎樣的?它對你的人生觀有何影響?

2.如果你知道你只剩下一天可以活了,你會怎麼度過這一天?什麼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鑑於此,你要如何度過明天?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傳道書靈修| 你在爭什麼? (有聲中文)

作者:Annie Caldwell,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李小蕊,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8章

“誰如智慧人呢?誰知道事情的解釋呢?人的智慧使他的臉發光,並使他臉上的暴氣改變。我勸你遵守王的命令,既指上帝起誓,理當如此。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做什麼呢? ”凡遵守命令的必不經歷禍患,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這一切我都見過,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有時這人管轄那人,令人受害。

我見惡人埋葬,歸入墳墓,又見行正直事的離開聖地,在城中被人忘記。這也是虛空。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然而我準知道,敬畏上帝的,就是在祂面前敬畏的人,終久必得福樂。惡人卻不得福樂,也不得長久的年日,這年日好像影兒,因他不敬畏上帝。

世上有一件虛空的事,就是義人所遭遇的反照惡人所行的,又有惡人所遭遇的反照義人所行的。我說,這也是虛空。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因為他在日光之下,上帝賜他一生的年日,要從勞碌中時常享受所得的。

我專心求智慧,要看世上所做的事,有晝夜不睡覺,不合眼的。我就看明上帝一切的作為,知道人查不出日光之下所做的事。任憑他費多少力尋查,都查不出來,就是智慧人雖想知道,也是查不出來。 ”

“我決定不爭了。”

媽媽的話裡滿是放棄。我睜大眼睛呆呆地坐了好幾秒鐘才做出回應。

去年,我爸把我媽告上法庭,爭論她該何時開始分取他每月的退休金。他想推遲12年前法院在離婚協議中確定的時間表。我媽媽沒有去法庭跟他鬧,而是選擇了和解。

我知道這意味著她將失去數年的經濟支持——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會越來越依賴這些補充收入。這同樣也意味我爸不公平地得逞了。

當我追問我媽不去爭的原因時,她坦言去爭會帶來太多的痛苦,根本不值得。她寧願邁出信心的一步,選擇不去爭。上帝給了她平安,向她保證祂才是她的供養者——而不是我的父親,也不是退休金。

當我仔細思考了我父母之間的不公平時,我可以認同傳道書第八章中傳道者不樂觀的看法,他在書中哀嘆說,惡人往往是得到獎賞的人,而不是義人( 14節)。所以我覺得奇怪的是,傳道者還是得出結論:即使是這樣,那些敬畏上帝的人終久必得福樂(12節)。雖然正義似乎會讓我們的處境比惡人更糟,但他說這仍然是更好的選擇。

但怎麼會呢?

看著我父母的官司,我有了新的視角,讓我理解了對那些敬畏上帝的人來說“更好”是什麼樣子。在我媽媽的例子中,她依靠上帝的供應、盼望和承諾,而不是相信金錢會給她帶來安全感。正因為如此,她的狀況才更好。

這個看似簡單化的結論,在我看了我父親接下來的變化後變得更有說服力。我的父親在得到了他所要的一切之後,仍然心懷怨恨,不滿足,正忙著準備再打一場官司以爭取更多。

我開始思考,或許真正重要的不是在這一生去糾正某些境況。儘管我可能知道在爸媽的這件事裡什麼才是真正的公平…..但上帝的想法可能不同。無論法院做出了有利於我父親還是母親的判決都無法治愈22年艱難婚姻留給他們的深深創傷。

比起當下的公義,我更希望上帝能使用這不公平、困難的情況,完成更大的計劃——也許可以幫助我的父母完全轉向祂、尋求他們渴望已久的安慰和了解。

在我們等待上帝的時候,可能會最後得到不公平的結局。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我們的恐懼和挫敗感交託給上帝,祂愛我們,即便在看起來毫無希望的境況裡,祂也使我們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而謙卑地信靠上帝,就是我們最好的狀態。

問題反思:

1.你覺得對於那些即使面對不公也敬畏上帝的人,事情會如何“變得更好”?

2.你現在是否在等待上帝來幫你翻轉生活中不公平的狀況?當你信靠祂時,今天的經文如何給你盼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傳道書靈修| 有條件的友誼(有聲中文)

 

作者:Abigail Ellington,美國

翻譯:Julia,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第7章

「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聽智慧人的責備,強如聽愚昧人的歌唱。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

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唯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你要察看上帝的作為,因上帝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

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上帝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因為你心裡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

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凡蒙上帝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 你對這件事怎麼看?整個聚會中你都沒怎麼發言。」當我們一起走向車庫時,我的小組長說到。

我嘆了口氣。有個重要的家庭剛剛離開了我們教會,儘管其他小組的成員分享了他們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對會眾造成的影響,我卻一言未發。我跟小組長解釋說,我的沉默跟教會的生命毫無關係,只是我和這家人其中一個叫Lauren的孩子友誼出了問題。

如果是在過去某些我們相處特別困難的時刻,我會慶幸Lauren一家的離開。儘管我以前不斷地去接觸她,和她一起禱告去面對各種困難,傾聽她和學校同學或運動隊友間的故事並努力記住各種細節,但她卻很少回應我的努力。然而,就在我們之間的互動剛剛有所好轉的時候,Lauren一家卻離開了教會。我感覺自己被欺騙了,像是我所有的努力都白白浪費了。

傳道書第7章的主題之一是公義,就是講行事正確並不能保證就會有一個正面的結果。傳道書7章14節說上帝讓我們遇亨通的日子也遭患難的日子,並且「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 。Lauren一家的突然離開讓我震驚地意識到這一點。當我努力去接受我們突然斷絕的友誼不再會開花結果時,我不得不正視我對友誼的錯誤期待。

失去 Lauren使我意識到,我陷入到傳道書作者警告我們的那種自以為義的動機裡面。作者在傳道書中寫到:「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傳道書7章16節)。我認為我做出犧牲去愛她,但我的善意和耐心是有附加條件的,因為我想要得到她的感激,我期待我們會走得越來越近——任何與這個目標相左的事情都會被我認為是一種投資的浪費。我真誠地關心著她並努力做她的好朋友,但我同時相信如果我做得足夠正確,就會得到與我的犧牲成正比的獎勵。

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靠自己獲得足夠的公義去避免痛苦或保證幸福,所以我們需要接受上帝的計劃並尋求那賜予我們力量的智慧(傳道書7章19節)這種力量使我們能夠處理生命中的歡樂和逆境,而不讓環境來塑造我們的身份,並使我們得以自由單單敬拜上帝,接受祂的主權而不是試圖把「上帝使為曲的」 「變為直」(傳道書7章13節)。

上帝呼召我們成為聖潔是為了我們的益處和祂的榮耀,而不是因為我們可以控制生活並通過遵守規則來得到我們想要的。現在回頭來看,我很感激我投入了那麼多努力在我和Lauren的友誼上,因為雖然它突然間就結束了,但我知道我盡了我最大的努力去鼓勵她並在她的生命中彰顯了基督的愛。

我和Lauren的友誼並沒有按照我想要的方式發展,但我學到,當我在上帝的愛里感到安全時,我就能自由表達對他人的愛而無需得到相應的回報。我可以因為上帝創造了他們並且珍視他們,也因為我見證了祂的良善和愛而去關心他人,而不是出於期待人際關係給我想要的結果。

 

 

問題反思:

1.你覺得什麼會使你「 過分自義」嗎?這會怎樣導致「 毀滅」?(傳道書7章16節)

2.想一下是否有什麼事情是你投入過時間或精力但最終卻以失望而告終的?儘管這些事情並沒有按你想要的方式發展,上帝有沒有在其中做工幫助你成長或鼓勵到他人呢?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傳道書靈修| 當你的泡泡破裂的時候(有聲中文)

作者: Deb Fox,澳大利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6章1-12節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上帝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上帝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 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諾亞高興地咯咯笑著,一個泡泡在他頭頂上跳舞。他在泡泡破裂前追了上去,然後開始追逐隨之而來的泡泡。他很高興……直到突然間不再有神奇的彩虹泡泡了。一個三歲孩子那種喜悅、天真的快樂,被撅嘴的失望所取代。

和朋友的孩子相處的那一刻提醒我,我也在努力追逐世界上那些只會帶來短暫快樂的暫時的東西。我曾經夢想過童話般的浪漫故事:迪斯尼公主等待她的王子。

十年前,我以為我戀愛了。兩年後,我得到了一枚戒指。想到未來,籌劃我們的婚禮,想像我們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讓我很興奮。

但這段關係突然結束了,我的世界被顛覆了。我很傷心,但這也讓我明白了我有多麼像我的小朋友諾亞一樣——追逐著世人認為的重要事物。我意識到我只是愛上了「愛情」、「婚姻」這樣的想法。

在傳道書6章7節中,作者談到了這種對我們想要的、但沒有的東西的永不滿足的渴望。他明智地建議我們通過欣賞我們所擁有的來回應,「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9節)。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所擁有的,並憤怒地認為,上帝會讓一些人「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2節),心想「但上帝,我呢?」就像我看著身邊的情侶而產生嫉妒時一樣。

然而,今天的經文提醒我,我可以學會擁抱當季的豐盛,而不是無休止地渴望我沒有的東西。

例如,學習心理諮詢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能夠認識和關心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經歷的人。難民、吸毒成癮者、無家可歸的男女、性工作者、受虐待的人及精神病患者——那些可能感到不配和被社會排斥的邊緣化人群。當我們的愛傾注在那些最需要它的人身上時,基督的光閃耀得最亮。

當我聽到那些有點難以去愛的人的故事時,這也讓我能夠看清自己的掙扎,幫助我去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覺得自己錯過的事情上。

我還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結婚。渴求關係是沒有錯的,但是當我們對這些的追求超越了我們對主的愛的時,它們很容易成為偶像,把我們的注意力從祂身上奪走,也帶走了祂在我們當前生活階段可能要給我們的祝福。

傳道書6章描繪了一幅無望的人類景況。這本智慧書的作者將世上為滿足我們的慾望所作的鬥爭稱為「捕風」(9節)。也許你也在渴望某些事物。如果是這樣的話,試著尋找上帝給你安排的有意義的關係吧。我們是為關係而生的,當你榮耀主的時候,就可以去慶祝它們所帶來的喜樂。

 

問題反思:

 

1.哪些「泡泡」會分散你對與上帝的關係或最重要的事情的注意力?它們是「好」的泡泡,只是需要你等待上帝的時間安排和計劃嗎?還是你應該停止追逐的東西?

2.花點時間考慮一下,你可以如何將基督的愛澆灌到今天所需要的人的生命中。什麼樣的「慾望」會阻礙你抓住這些機會?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