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我就浪費衝突了(有聲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美國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Joya,中國
就在我寫此文的時候,不斷激化的衝突讓我的國家滿目瘡痍,日益高漲的抗議浪潮席捲美國沿岸。
然而,再大的衝突也都是始於人與人之間。也許你正因為不得不天天關在一起而陷在緊張的關係中,也許你那帶著種族歧視眼鏡的親戚正灼灼逼人地用話語刺痛你。
我感同身受。我也被提醒,上帝處理衝突的方式幾乎是反自然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超自然的。
如果要順從上帝的方式,就要徹底改變我們通常的反應: 比如跟“罪有應得”的那個人展開冷戰;好好“教育”一下自己的小孩(或鄰居),讓他們清楚越界的後果;或乾脆了斷那份無關緊要的關係。
衝突的戰場始於內心, “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 (馬太福音12章34節)。衝突說明上帝正在我身上動工,也可能是我心裡缺失的,需要上帝來修補。
的確,我們內心有太多的缺失……缺失的那份親近,應有的尊嚴,或者我們珍惜卻被踐踏了的東西。但如果我告訴你衝突是機遇,你會相信嗎?
回到上帝差派耶穌的原點,我們看到了衝突——更確切地說,是我們與上帝的衝突。我們如何面對關係的破裂可以用來訴說福音的真諦。這是一個榮耀上帝、愛他人、讓自己變得更像耶穌、並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法來關心彼此的機會(哥林多前書10章31-11章1節,以弗所書4章26節-5章1節) 。
所以,我寫下下面的幾點提醒自己,在我們做以下這些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扼殺了可以由衝突帶來的美好。
1.越過上帝的次序
有一次,我被叫去和一位同事開會,這位同事在直接跟我談之前,越過兩級向我們上面的兩位上司打了我小報告。毫無疑問,我曾經因著和她溝通有誤傷到了她。但在那次會議上,我感到一種五味雜陳的羞恥感,甚至現在想起來都還很不舒服。
我對《馬太福音》第18章15-17節有了前所未有的體會——先去找與你有衝突的人私下談,如果沒有回應,再尋求他人的幫助。不要只想著挽回自己的面子,要盡可能給對方時間、機會真心表示歉意。
2.缺少面對面的溫度
如果你收過言辭間帶著火藥味的短信郵件,特別是老闆發的話,一定會有“中埋伏”的感覺。原本不錯的關係突然僵在文字裡。
缺少了人與人相處時面對面、心連心的溫暖,只糾結於字裡行間的話,我們很可能會從原有的積極關係中抽離出來。
即使你天生是一個心思縝密的溝通者,文字也永遠不能取代面對面的溝通,無法取代“看著你,我能勇敢地談這個問題”的互動。事實上,上帝在處理自己與我們的衝突時,道成肉身,親自來到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章14節 )。讓我們在對待他人上,也如此行。
3.把對方想得太糟
當我們把事情搞砸時,會傾向於把它歸咎我們所處的環境。但當別人把事情搞砸時,我們會把它歸咎於他們的性格,覺得對方就是這樣的人。
但人們的惡意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我們可以溫和地詢問對方的意思,而不是假設他們帶著惡意,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我曾經把別人當作敵人,也被人當作假想敵,我在慢慢學習如何尊重每一份關係,當心裡起懷疑時,我會溫柔地和對方澄清。
這樣給雙方一個機會來反思自己不經意間帶來的傷害。
4.表面工作
在“破壞和平”、“維護和平”和“假裝和平”的波譜中,我絕對是偏後的。我一般會假裝
相安無事,不願意發掘衝突中的機會,或者原本也沒那麼在意那份關係。我並沒有真的放下和寬容對方;而是在無視和疏遠。
上帝並沒有輕看我和祂衝突的嚴重性,而是選擇改變我,並以此來榮耀祂自己。祂珍視我,看重我的聖潔。我是否願意將這份恩典傳遞出去,去面對沖突背後真正的利害和問題,而不是遮蓋它們、把它們埋得更深呢?
5.誤把誠實當做愛心
真理和愛並不是不相容的。當我們沒有帶著愛去講真理時,往往會用“我只是在說實話 ”來敷衍。直接並沒有錯。但也要確保言語中帶著愛心和溫柔。當我接收到別人“直截了當”的信息時,也會察覺到一種刺痛我的精神上的“噪音”,我需要將之過濾掉,才能專注於對方想要說的內容,才不會因為受傷,而忽視對方原本的意思。
你所營造的環境是讓對方感到安全和珍視,因而願意改變,還是讓他們覺得被攻擊,需要自我防禦呢?
作為一個天生喜歡逃避衝突的人,我發現這樣做實際上會限制我的人際關係。有時候,我只是為了不麻煩,敷衍地去愛,而不是即便很難,也選擇繼續去愛,在新的視角中成長,並且因為在乎而去面對挑戰。羅馬書12章9節提醒我們愛人不可虛假。
我是否願意用真誠搭建一座友善的橋樑,跨向衝突背後光明的那一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