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判斷

不帶論斷的判斷

作者:Jasmine Uthaya Kumar, 印度
finger
在我們日常生活與人的關係裡,我們經常地作出判斷。這些判斷決定我們對某些事物的回應和反應。一個正確的判斷,導致一個正確的反應。而錯誤的判斷卻恰恰相反。所以,我們謹慎地作出判斷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是絕對無法完全瞭解另一個人心理的想法。只有上帝才能瞭解。祂是個「公義的察驗人的心腸肺腑的神」(詩篇7章9節)。所以,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尋求祂的智慧。

第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也可能會誤解上帝的兒女們,在他們遵從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旨意時,我們錯誤地論斷了他們。約伯的朋友便是一個明證。他們在回應約伯的話語,卻沒有找出它背後的原因。他們甚至極為自信,認為他們所說的便是事情的標準答案。他們明顯地沒有認識到,也許關於上帝和祂的話語,他們尚未完全明瞭。

第三,在我們基於判斷而行動之前,我們應該先自我反省,瞭解自己的動機。我們的目的必須是造就他人,卻不是拆毀。但是,在我們糾正我們的弟兄姊妹所犯的「明顯錯誤」前,讓我們先自我反省並且禱告祈求得著智慧來應對這種情況。當我們在糾正他們的時候,讓我們帶著和善及正確的態度——而不是帶著譴責。提摩太後書2章24-26節說道,「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最後,耶穌提醒我們,我們的判斷不能帶有虛假。在馬太福音7章3-5節,我們讀到:「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再次,我們要作出判斷之前先自省免得成了假冒為善的人。

基於以上原因,讓我們在判斷的時候更加小心謹慎,不要絆倒一個正在學習如何在基督裡而活的年輕基督徒。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靈命日糧 :耶穌的眼光

讀經:馬可福音5章1-20節 

當我們在冰淇淋店排隊時,我注意到那個人。他臉上留下因打鬥而有的印記:鼻樑歪斜、傷痕累累。他的衣服雖然乾淨卻皺巴巴的。於是,我走到他和我孩子中間,用我的背豎起一道牆。

當他開口說話時,我並沒聽清楚,便只是點頭向他示意。我盡量避免跟他眼神接觸,而他則因為我妻子不在現場,以為我是個單親爸爸,非常和善地對我說:「一個人撫養孩子很辛苦吧?」他說話的語調使我忍不住回頭看他。這時我才注意到他身邊的孩子,又聽他述說著他妻子離去已久。他溫柔的言辭和桀驁不馴的外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這件事真是給了我一個教訓!我又以貌取人了。耶穌所遇到的那些人,其實也有著令人退避三舍的外貌,就像我們今天經文中那個被鬼附身的人一樣(馬可福音5章1-20節),但耶穌卻看見他內心的需求,並且滿足了他的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