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功成名就

為什麼我們永遠得不到我們想要的?

Why-we-never-get-what-we-want

作者:Charles Christian,印度尼西亞
翻譯:雪倫,馬來西亞

我小時候是唐老鴨故事系列的超級粉絲。我很喜歡看主角們那愚蠢的舉動,像是吝嗇鬼史高治叔叔(Uncle Scrooge)、其對手佛林桑特·格萊姆格德(Flintheart Glomgold)、懶惰的唐老鴨以及它三個聰明的侄子。然而比起這些搞笑元素,我更喜歡的是故事裡所描述的日常故事。

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有關世界上最富有的兩隻鴨——史高治叔叔和格萊姆格德之間的商業競爭。為了得到“最富有的鴨”這個稱號,這兩隻鴨計劃要奪取對方的公司。格萊姆格德想要掌握史高治叔叔的所有公司,而史高治叔叔亦然。然而當他們終於可以搬進他們的新辦公室時,他們卻沒有為此感到高興。這與他們一直以來所想的相反,當他們得到了對手的財產時,這並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的快樂。

事後,史高治叔叔的侄孫們在討論發生什麼事時問了一個問題,一個從那之後就一直伴隨着我的問題—— “如果你一直都在追求那些你所沒有的,那麼你最後怎麼能夠擁有你真正所要的呢?”(因為你的目光一直都只放在那些你所沒有的事物上)

說的真對,不是嗎?就像史高治叔叔和格萊姆格德一樣,我們總是在吵着要那些不屬於我們的東西。而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們不管得到了什麼卻總是不開心的原因。今天,我可能得到了我昨天想要的東西,但如果我明天又有了全新想要得到的東西的話,我將永遠不會感到滿足。東西只會越來越多,而我們也只會總想得到更多。

最近,我被一位富有且著名的新加坡美容醫生Dr. Richard Teo的話給擊中了。2012年,他在一個對學生的演講上,承認道金錢已經成為他生活中的困擾了。(後來他死於肺癌,享年40歲。)

這裡摘取了他當時所說的一段話:“事實上,取得成功、變得富有或變有名都不是什麼壞事,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無法駕馭它。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包括我自己。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當我開始累積這些東西時,我累積得越多,我就想得到更多。當我想得到更多時,我就越對其着迷。我對其痴迷到任何事情對我來說都無關緊要了。病患對我來說變成了是一種收入來源,而我試圖榨乾他們身上的每一份錢。”

所羅門是聖經里最富有的王之一,幾千年前他也曾說過類似的話:“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道書 5章10節)

那麼,我們該如何才能停止追求“更多的東西”呢?如果財富和金錢不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滿足,那什麼可以呢?詩篇37篇4節說道:“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要以耶和華為樂意思是在祂裡面得到滿足,因為祂是我們喜樂的泉源。而我把這看作為我們需要在祂裡面尋找自我價值以及為著祂在生活中所給予我的大小的祝福而感恩(甚至是我沒注意到的祝福)。

有人這麼說過,“當你只剩下上帝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祂才是你唯一真正所需要的。”如果我們有祂的同在,即便我們失去了所有的財富,我們仍可以感到生命的完整與滿足。因為大衛在詩篇23篇1節寫道,“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必須遠離這世上所有的東西。我們仍然需要一些必需品來滿足我們的日常需求。然而當我們學會了以上帝為樂,我們的心就會被潔凈,而我們所渴望的東西也會隨之改變。我們將不再渴望世俗的一切,反而開始渴望尋求祂的心意。

另外,我也不再執着於世俗的財產,而是學會了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因為這是上帝所喜悅的。因着上帝的恩典,我也學會了為著生活中的每件事向上帝感恩,即便是很小的一件事也好,我都會向祂獻上感恩。

傳教士Jim Elliot曾說:“用不能保存的東西去換取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的人一點也不愚蠢。”願我們都能在上帝那裡找到真正的滿足,以及那永恆不變的財富。願我們都能明白上帝才是我們唯一所需要的,並因此得安慰。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看似成功,實則失敗?

When-Our-Success-is-Actually-Failure.

作者:Maleakhi P. S.,印度尼西亞
翻譯:曹琴琴,中國

無論我在什麼地方,都會發現周圍的人在為某種東西奮鬥。有人為取得理想的成績而刻苦學習,有人為謀求升職努力工作,還有人為買豪車住豪宅拚命掙錢。雖然他們奮鬥的結果可能都不一樣,但奮鬥的過程表明: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人人都在追求某種形式的成功。

為什麼大家想都要追求成功呢?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保證我們一定能取得成功?

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很久,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讀到描述成功和失敗微妙關係的一句話:「失敗就是上帝所不喜悅的任何形式的成功。」

這句話讓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成功只有一種衡量標準­­——上帝的標準。然而遺憾的是,很多時候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常常用物質上的成就來衡量所謂的成功,而不是用上帝喜悅的標準來衡量。我們也很少靜下來思考,「上帝喜悅我的成功嗎?」

看看這些所謂的「成功」吧!通過受賄過上奢華糜爛的生活?通過算計競爭對手成為公司的總裁?我們會覺得這是成功嗎?

也許用世俗的眼光來看,答案是肯定的。但用上帝的眼光來看的話,這些「成功」其實都是失敗。

掃羅的失敗

這讓我想到撒母耳記上15章所記載道,上帝命掃羅去攻打亞瑪力人,徹底毀滅他們所有的一切,包括人和牲畜(見第3節)。掃羅成功擊殺了亞瑪力人(見第7節),但他並沒有徹底毀滅一切,而是留下了亞瑪力人的王——亞甲,以及最好的牛羊、肥牛犢和羊羔。他把所有看起來很美好的東西都留下了(見第8節),公然違背了上帝的命令。

在當時其他人眼中,掃羅似乎非常成功地征服了亞瑪力人,但在上帝的眼中,掃羅卻沒有完成他的任務,因為他違背了上帝的命令。雖然掃羅擊殺了眾多亞瑪力人,獲得了可觀的戰利品, 但上帝卻對他非常失望。在那之後,上帝說:「『我立掃羅為王,我後悔了。因為他轉去不跟從我,不遵守我的命令。』」(撒母耳記上15章11節)

我是否也失敗了?

當我讀完上帝所說有關於掃羅的話,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上帝對祂所立的王都說了這麼嚴厲的話,更何況是我呢。我無法想象,如果上帝對我說祂後悔讓我成為領導或者後悔給我某些恩賜,我會怎麼樣?

當然,若我們有靈巧的雙手,漂亮的外表,充足的自信,但我們的情感、思想和行為卻不純正,上帝也不會喜悅我們。有時,我們甚至可能像掃羅一樣,雖然是在為上帝做工,但卻沒有用祂所喜悅的方式去做工。比如,我可以每個禮拜日很有自信地帶領會眾敬拜上帝,但卻是懷有不當的動機。周圍人可能覺得我已經很做得很好了,覺得我跟上帝的關係也越來越近,但上帝卻能透過我的行為,直看到我的內心(撒母耳記上16章7節)。

所以,真正的成功是做上帝喜悅的事情。不要苦惱怎樣達到世俗眼中的成功,而是要追求達到上帝眼中的成功。即便世俗的眼光不認可我們的成功,我們也要努力討上帝的喜悅,順服上帝的命令。

上帝喜悅我們留意並順服祂的命令,正如撒母耳記上15章22節所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上帝不看重我們的外表,而是看重我們的內心。我們今天有沒有順服祂?我們的情感、思想和行為在祂眼中是否純正?

但願這能成為我們今天的禱告。願我們都能追求上帝眼中的成功。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功成名就)

7個方法讓你過得勝的基督徒生活

7-Steps-for-Successful-Christian-Living-2

作者:Natalie Hanna Tan,新加坡
翻譯:苗苗,中國

我們都知道甚麼是成功,以及如何獲得成功。以為只要努力學習,進入理想的大學,就可以找到一份夢想中的工作;只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努力運動,就可以擁有健康;只要去愛身邊的人,就可以有好的人際關係。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我們都希望在生活中獲得成功,對吧?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與上帝同行呢?我們可以既有信心,又可以過「得勝」的生活嗎?上帝讓我找到了以下一些過「得勝」生活的秘訣:

1.與上帝相處,不疾不徐
如果你和我一樣在教會中長大,對這句話應該就不陌生。我以前以為讀個15分鐘的聖經,寫點筆記,然後禱告5分鐘就等於是花時間與上帝相處。

但最近上帝讓我了解到,花時間與祂相處是件多麼重要的事。花時間享受祂的同在,與祂交流,和祂一起做事,遠非每天只給祂20分鐘能夠比擬的。花時間與上帝相處絕不是徒勞無功,反而是過好每一天的秘訣。

對不同的人而言,可能有不同的做法。有些人喜歡晚上去咖啡館與上帝相處,就像是祂約會一樣;或者一邊吃著冰淇淋,一邊寫日記告訴上帝我們是怎麼度過這一天。

當我們花時間與上帝相處,彷彿祂就在我們的身邊時,我們與祂的溝通方式就會隨之改變,對祂的認識也會不斷地加深。這是因為我們變得不只是尊祂為上帝,也視祂如父,如伴,如友。

2. 花時間休息
現今社會中,我們的生活常常被各樣的事情給佔據,每天匆匆忙忙地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於是我們越來越不懂如何享受安息。我們沒有意識到,安息其實是一個神聖的概念,是上帝所創造的(創世紀2章2-3節)。

上帝用了六天時間來創造世界,然後在第七天休息,並非因為祂累了(以賽亞書40章28節),而是祂想祝福這個日子,分別為聖,讓人安息。上帝非常重視休息,為此創造了安息日,讓人得以休息。

我們多久真正才休息一次,或在日常生活中真正撥出時間安息呢?也許是花一整天的時間與上帝相處,抑或是抽出一個下午在公園裡跑步。不管用甚麼方法重新得力,都能讓我們與上帝更加親近。

3.學習感恩
加拿大作家Ann Voskamp在其《一千種禮物》(One Thousand Gifts)一書中寫道:「神跡出現前,必須先有祝謝,也就是感恩」。然而問題是「我們對上帝以及祂所賜的都不滿意。因為我們總是要的更多、更不一樣」。

幾年前,我發現自己很難去感謝上帝。這是因為在我的生命里,我看不到祂的美善,也不知道要感謝祂甚麼。這時候,一位屬靈長輩挑戰我寫感恩日記。90天內我必須每天記下3件感謝上帝的事,一共270件,不能有重複的! 最後我為那些被認為是生命里理所當然的小事而感謝上帝,例如蔚藍的蒼穹和陽光明媚的日子、健康的身體、可以有健全的手腳來為祂做事等。

詩篇118篇24節說:「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氣息,我們怎能不感恩呢?當我們每天練習感恩時,就會看到祂手所做的一切,並且充滿喜樂滿足。

4.定晴於上帝
試着伸直手臂拿起聖經,然後慢慢讓它靠近你,你會發現它佔滿了你的視線,你就看不到別的東西了。當然,這不並表示其它東西不存在,這只是讓你轉換眼光和觀點,專註於上帝。

正如經典讚美詩歌《當轉眼仰望耶穌》歌詞中所說,「在救主榮耀恩典大光中,世俗事必要顯為虛空。」真是對極了!當我們定睛注視主耶穌基督,就會發現自己比較不容易受到誘惑試探的挑戰而被擊垮。

我們若能每天等候上帝,就能重新得力,並且在祂裡面得安息(以賽亞書40章31節)。成功的生活必需從意識到自己的軟弱、需要上帝的幫助開始。上帝才是我們每天活下去的力量,而非我們自己。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

5.舍己背起十字架
要過一個得勝的基督徒生活,就必須不斷對世界說「不」,並捨去肉身的慾望。就如保羅在加拉太書5章19-26節提到,我們應該如何捨去肉體的慾望,尋求聖靈的引領。馬太福音16章24節也指出,要成為基督的門徒,就必須舍己,背起十字架,跟隨祂。

我們可以按照上帝光明的標準來檢視自己的生活,並尋求祂赦免我們的過犯,也當認罪努力悔改,就會在祂的恩典中得到更新,並與祂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6.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歌羅西書3章23節寫道:「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這節經文鼓勵我們為了要討主的喜悅,我們要盡全力完成主所交託給我們的一切,並且還要努力做到最好。

所以,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可以先從管理自己的生活開始。我們可以記錄下每天與別人的約定,列出待辦事項,安排時間安息、睡眠,好好地進食等。這些都有助於我們過好上帝所命定我們當過的生活。如此一來,不僅能有高效產能,也能幫助我們善加利用時間,與上帝與人相處。

至於我會記下每天的行程,寫下計畫和待辦事項,以便釐清我該做甚麼、在哪裡做。這樣,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有意義、更有目標,而不是把時間消磨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

7.事奉上帝、服事人
談到金錢、時間和精力,我認為服事上帝和有需要的人是一種祝福。

讀高中時,上帝感動我去做社區服務。於是我就在我家附近找到一個做義工的機會,即每周一上午去教腦性麻痺兒童,陪他們玩。這對我來說不是個太大的負擔,每周不過抽出四個小時罷了,但對於這些孩子而言卻意義重大。他們的笑臉總能讓我的一天過得很有意義,休息時間時,他們會坐在我旁邊,聊他們的生活和家人。

因着這個經驗,我發現施比受更有福。我對殘疾兒童有了新的感受,能用上帝的眼光來看他們,並從他們身上學會如何用單純的眼光面對生活。

保羅在使徒行傳20章35節寫道,「施比受更有福」。我們應該致力做上帝的工,參與在祂國度的建立上。除了讓上帝的事工因為我們所投入的金錢、時間、精力及技能而有所擴展,我們自己也能從中獲得了滿足和喜悅。

這些方法對我在過基督徒生活時有所幫助。但要過得勝的基督徒生活,絕對不止有這七種方法。只是我與上帝同行,並用這些原則過一個有紀律的生活時,我發現我每一天都能更親近祂。

最後,其實不論用甚麼方法,真正的得勝生活就是我們倚靠上帝,並且親近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功成名就)

前奧運會選手:我生命中最偉大的比賽

A-Former-Olympian-The-Greatest-Race-of-My-Life

編輯註:在2008年,18歲的Calvin Kang獲得外卡代表新加坡參加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100米短跑。這位前奧運會選手跟YMI團隊(雅米英文版網站)分享了有關他生平最大的比賽之行,以及他從中所學到的事。

作者:Calvin Kang,新加坡
翻譯:雪倫,馬來西亞

我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跑來跑去。甚至因此常常撞壞家裡的東西。當然,媽媽對此很不高興,所以她只讓我在樓下玩。於是我便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抓人的遊戲。由於我經常能抓住所有的人,所以我很享受當抓人的角色。

小學三年級時,我的體育老師發現我有跑步方面的天分,並鼓勵我加入學校的田徑隊。當我全力往前衝刺時,那感覺對我來說是多麼地自然。從那以後,我便漸漸愛上短跑了。

中學時期,我開始了在新加坡體育學校每周10次的訓練。我的生活總圍繞着比賽和訓練營,其中包括一些海外活動。身體的負傷也成為我生活的慣例。受傷的部分包括我的腿筋。我的體育生涯進展得很順利。15歲時,便獲得了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的資格。那是在我當時的年齡層里最大型的比賽。

然而不幸的是,那次,我受了兩次傷,導致一整年不能參加比賽。這令我感到非常沮喪,我甚至想過要放棄。但我卻可以感覺到,上帝並沒有放棄我。因此我決定相信祂,專註於做復建。隨後,上帝不僅使我完全復原,還讓我在一年後實現了我的目標——打破了自身在100米短跑的11秒記錄。比起之前的11.09秒,我想讓我的記錄保持在10.88秒。

事後,我才意識到,上帝透過這件事情給了我一個教訓,即順服和耐心,並藉此加強了我對祂的信心。當我試圖去做超出我所能應付的事時,例如我本來計劃一年參加六場比賽,當我想再加一場時,最終我總會因着這份「貪婪」而受傷。

18歲時,我成為我國家裡跑得最快的人。而另一名運動員Poh Seng Song,是位經驗豐富的短跑選手。他曾代表新家坡參加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並且表現良好。我記得在奧運會前,有一些報章還報道有關於我國家將會在我和他之間派出誰作為外卡持有者來參加奧運。(外卡是指給予那些沒有達到參與奧運會資格的運動員的國家可以參賽)

雖然我是當時最優秀的運動員,但我畢竟只有18歲,許多人認為讓我去參加奧運會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我沒有在國際舞台上參賽的經驗。所以當我聽到我被選中參加100米賽跑的消息時,我感到非常的興奮和感激。我知道,我被奧林匹克的委員選上,是因着上帝的恩典。這激勵了我想要做得更好,並繼續相信上帝對我的旨意。

參加奧運會的事前準備過程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旅程。我雖然身體上受了很多傷,但這整個過程當中,我從來不感到孤單,因為我的家人、朋友和教會的隊弟兄姐妹都會一起為我祈禱,並給予我支持。回想起來,我很感謝上帝伴隨了我的整個成長期,這提醒了我祂的同在與信實。我知道上帝在我身上有祂美好的計劃,而且這教會了我要等候主。

我生命中最偉大的比賽

比賽當天終於來臨了。

那時是早上9時33分,我在第7組預賽的第3跑道。當我看到選手名單時,這些運動員的強大力量使我感到震驚。在我右邊的是葡萄牙的短跑選手,Francis Obikewlu。他是2004年在100米短跑中以個人最好成績9.86秒奪得銀牌的人。另外同我一起競爭的還有在尼日利亞和加拿大跑得最快的選手。而100米比賽的最終銅牌得主——來自美國的Walter Dix,也在我那一輪。

我還記得當我們從休息室走上賽場時,觀眾們那雷鳴般的歡呼聲。它是如此的大聲,大到我幾乎聽不到我的腳步聲。我是那賽事組裡唯一的亞洲人,同時也是最小的(無論是外形還是年齡)。但我沒有因此感到害怕,因為我充分知道,這是上帝對我的計劃——讓我成為這場比賽的一份子。不論是穿印着國旗的運動服、代表我的家人,還是我和上帝的關係,這一切都讓我感到很自豪。

「各就各位,預備…..砰!」我全力奔跑。在前30米時,我是領先的選手之一。但從40米開始,其餘的選手不斷超越過我,並且我和他們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即使在比賽中,我仍為他們的速度感到敬佩,腦袋裡想着:「我現在在奧運會的100米短跑上比賽耶,這太酷了!」

我儘力了,在8名選手中排行第5。雖然我沒能以自身最好的成績進到半決賽,但這已經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場比賽和經驗,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的奧運會之行讓我想起了亞伯拉罕和上帝的故事。儘管亞伯拉罕不知道上帝要領他到哪裡去,但亞伯拉罕相信上帝並順服祂的呼召,離開本族去往外地(創世記12章1節)。同樣的,在我的整個體育生涯中有很多地方讓我發現到,我不得不相信上帝給我的方向和領導。

作為2008年奧運會的一份子,讓我對身為基督徒該有的信心有了一個新的視角。比如說,我雖然自身的成績並不符合參加奧運的資格,但我卻仍可以成為奧運會的一份子。然而這分恩典並不是靠自己得來的,這乃是上帝所賜的禮物。因此,我想把我最好的獻給上帝,不僅僅是在比賽中,而是將我整個生命都獻給祂。


關於Calvin Kang

出生日期:1990年4月16日
個人最佳紀錄:10.48秒(男子 100米,2015年新加坡公開賽)

曾參與的比賽:
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
2010年共和聯邦運動會
2010年亞洲運動會
2011年東南亞運動會(在雅加達和巨港舉行)
2012年東盟大學生運動會
2013年東南亞運動會
2014年東南亞運動會

圖片來自於Calvin Kang的官方網站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