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夢想

傳道書靈修| 當你的泡泡破裂的時候(有聲中文)

作者: Deb Fox,澳大利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6章1-12節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上帝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上帝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 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 這樣看來,智慧人比愚昧人有什麼長處呢?窮人在眾人面前知道如何行有什麼長處呢?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先前所有的,早已起了名,並知道何為人,他也不能與那比自己力大的相爭。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諾亞高興地咯咯笑著,一個泡泡在他頭頂上跳舞。他在泡泡破裂前追了上去,然後開始追逐隨之而來的泡泡。他很高興……直到突然間不再有神奇的彩虹泡泡了。一個三歲孩子那種喜悅、天真的快樂,被撅嘴的失望所取代。

和朋友的孩子相處的那一刻提醒我,我也在努力追逐世界上那些只會帶來短暫快樂的暫時的東西。我曾經夢想過童話般的浪漫故事:迪斯尼公主等待她的王子。

十年前,我以為我戀愛了。兩年後,我得到了一枚戒指。想到未來,籌劃我們的婚禮,想像我們的孩子會是什麼樣子,讓我很興奮。

但這段關係突然結束了,我的世界被顛覆了。我很傷心,但這也讓我明白了我有多麼像我的小朋友諾亞一樣——追逐著世人認為的重要事物。我意識到我只是愛上了「愛情」、「婚姻」這樣的想法。

在傳道書6章7節中,作者談到了這種對我們想要的、但沒有的東西的永不滿足的渴望。他明智地建議我們通過欣賞我們所擁有的來回應,「眼睛所看的比心裡妄想的倒好」(9節)。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所擁有的,並憤怒地認為,上帝會讓一些人「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2節),心想「但上帝,我呢?」就像我看著身邊的情侶而產生嫉妒時一樣。

然而,今天的經文提醒我,我可以學會擁抱當季的豐盛,而不是無休止地渴望我沒有的東西。

例如,學習心理諮詢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能夠認識和關心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經歷的人。難民、吸毒成癮者、無家可歸的男女、性工作者、受虐待的人及精神病患者——那些可能感到不配和被社會排斥的邊緣化人群。當我們的愛傾注在那些最需要它的人身上時,基督的光閃耀得最亮。

當我聽到那些有點難以去愛的人的故事時,這也讓我能夠看清自己的掙扎,幫助我去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我覺得自己錯過的事情上。

我還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結婚。渴求關係是沒有錯的,但是當我們對這些的追求超越了我們對主的愛的時,它們很容易成為偶像,把我們的注意力從祂身上奪走,也帶走了祂在我們當前生活階段可能要給我們的祝福。

傳道書6章描繪了一幅無望的人類景況。這本智慧書的作者將世上為滿足我們的慾望所作的鬥爭稱為「捕風」(9節)。也許你也在渴望某些事物。如果是這樣的話,試著尋找上帝給你安排的有意義的關係吧。我們是為關係而生的,當你榮耀主的時候,就可以去慶祝它們所帶來的喜樂。

 

問題反思:

 

1.哪些「泡泡」會分散你對與上帝的關係或最重要的事情的注意力?它們是「好」的泡泡,只是需要你等待上帝的時間安排和計劃嗎?還是你應該停止追逐的東西?

2.花點時間考慮一下,你可以如何將基督的愛澆灌到今天所需要的人的生命中。什麼樣的「慾望」會阻礙你抓住這些機會?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傳道書靈修| 何時才能足夠?(有聲中文)

作者:Carol Lerh,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4章1-6節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

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

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

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

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從我小時候起,別人就告訴我我可以成為一名藝術家,所以我為自己的畫畫能力感到驕傲。後來,我和一位我認為的真正的藝術家成為了朋友,我才意識到,事實上,我在繪畫方面只是中等水平。我開始嫉妒她。

所以我試圖通過觀看 Youtube 上的快速繪畫視頻,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夢想著能夠輕鬆地畫畫。我花在分析為什麼我不會畫畫上的時間,比真正練習畫畫的時間還多。我告訴自己,我沒有天賦。

有一天,我在 Youtube 上看到了數碼繪畫的教程,看到這些藝術家不用昂貴的紙張、特殊的畫筆,或特定的顏色,就能在屏幕上創造出特殊的效果!就是這樣,我想,我可以用科技來彌補我缺乏的天賦!我可以畫好數碼繪畫。

我只需要買一台平板電腦。

所以我就買了一個。幾百美元,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錢用了。我父母擔心我這是我一反常態的衝動購物。之後我意識到我買的平板電腦,沒有 Youtube 用戶的那些功能。

我練習了兩次 ,但是當最終的成果遠遠不及我在 Youtube 上看到的其他人的成果時,我感到沮喪。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這個,於是賣掉了那台平板電腦(只賣了一半的價錢) ,放棄了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我的故事是一個普通經歷的極端例子。想想你的夢想。它們是不是出於對別人擁有的、別人擅長之事的嫉妒?正如傳道者所說,「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4節)。

或者,我們得了完美主義的麻痹症,什麼也不做,就「抱著手,吃自己的肉」(5節)。就像我放棄了畫畫,因為我在最初的幾張素描中,沒能達到完美。我們選擇什麼都不做,是因為做事太累了。於是我們像傻瓜一樣,退回到懶惰的安全地帶(對我而言,我就回去睡覺)。

我們可以爭取一條平衡的中間道路,而不是讓自己陷入嫉妒或懶惰之中,或者如傳道者所說,「滿了一把,得享安靜」(第6節)。我本可以繼續努力成為一個藝術家,而不是擔心我的藝術是否比其他人好。雖然上帝的話語並沒有提供藝術指導,但它確實給了我一個更廣闊的視角,讓我知道我的整個人生,包括我創作的藝術,應該是要讓上帝喜悅(羅馬書12章1-2節)。如果這是我的目標,那我的藝術作品只需要反映祂在我生命中的愛和良善。

我正在學習不再把我周圍的人,當作我應該成為的模範,而是把我的目光投向耶穌,在我所做的一切事情中效仿祂,遵從祂的話,這樣我就可以運用祂賦予我的天賦和技能,為榮耀 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

我現在不再糾結於自己作為藝術家的缺點,而是更自由地專註於描繪上帝創造的世界之美。一路上,如果上帝揭示了我藝術的某個方面需要努力去更好地宣揚祂,那就是我提升自己的動力。

問題反思:

 

1、 你生活中有什麼事情是出於嫉妒而去做的?

 

2、 在這種情況下「滿了一把,得享安靜」會是什麼樣子?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夢想中的疑惑(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 Tan,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小時候,老師很常問我們:」小朋友,你的夢想是什麼?」 。那時的我不用認真思考,只要單純的回答問題,在十秒內回答老師這個問題。「我想要成為超人,拯救世界!」小時候的我們都有著天馬行空,偉大的夢想,然而長大後,夢想卻是用靈感,經歷和價值琢磨出來的。比如某個成功人士像是企業家馬雲,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成為了我們夢想的靈感;一場轟轟烈烈的感情經歷;還是一個堅持不變的價值造就了我們現在式的夢想。

夢想就像是承載著對未來的一種期望,象徵著盼望。

二十五歲,大學畢業於牙科系的我只覺得彷徨。五年前,我之所以決定就讀這個科系是因為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有耐心的牙醫。小時候我很害怕到牙科診所,每次去都哭得泣不成聲。但因為一位牙醫非常有耐心地對待我,讓我能夠很安心,且放心地接受治療。雖然這聽起來似乎沒什麼,但卻讓我對未來有了夢想。兩年前,我曾問上帝:「我的夢想,是禰的呼召嗎?走上這條道路是禰的旨意還是我自己想要的?」

 

等待政府委派工作的期間,我到一家牙科集團實習。在不允許做任何治療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夠在旁協助醫生,做一些客服相關以及攝影的工作等等。剛好這間牙科集團的老闆是一名基督徒,對牙醫和病人都以愛為出發點。在這裡實習的四個月,上帝提醒了我,我的夢想應該建立在祂的呼召上。

馬太福音 22章36節提到法利賽人當中有一名律法師試探耶穌,說:「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 耶穌卻說到,「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耶穌提醒我們的誡命是要愛上帝,愛人。當我的夢想和上帝的呼召一致時,夢想里的每一個決定和舉動都會是以愛上帝和愛人為出發點。比如在工作上,遇到刻薄的同事,卻因為上帝的緣故,選擇原諒。在工作上遇到衝突,不是當場暴怒而是選擇諒解和溝通。遇到挑戰和困難,卻因夢想建立在上帝的呼召上,可以有能力突破。給予病人不同的治療時,站在病患的立場上,做出對對方最好的治療。

耶穌在馬太福音28章19節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是每一位基督徒的使命。夢想建立在上帝的呼召上也意味著抓緊每一個傳福音的機會,生命要作好見證,不使人跌倒。如果想成為一名牙醫純粹只是一個夢想,那我大可以做好能成為牙醫的本分和條件就好,無需付出更多。但是,如果我的夢想是上帝的旨意,那麼我工作的每一天,看的每一個病人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讓他們可以透過我的生命看見基督。

 

凡事都要榮耀上帝。哥林多前書10章23節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我們可以有很偉大的夢想,也可以有很平凡的夢想,但卻不是什麼夢想都能夠造就人,都有益處。如果夢想只限於自己追求的,那真的不一定需要實現,但當我們知道這個夢想也是上帝的呼召時,會有完成它的力量——上帝的喜悅便是那個力量。尼西米可以帶領以色列人,在52天內完成城牆絕對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厲害。那是因為尼西米想要建好城牆的出發點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耀,而是為了上帝的榮耀。即便有再多的阻攔,他的眼目卻從沒變過,一直定晴在上帝的身上,而且作為領袖的他也時時在他的禱告中紀念這件事。

我想我的夢想再也不單純,因為它是上帝的呼召!相信因為那樣,上帝會帶領我走這條道路!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每日旅程:我們將來的模樣

WeChat Image_20170522080257

作者:Marlena Graves

翻譯:陳琳

閱讀經文: 約翰一書3章1-6節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翰一書 3章2節 )。

今年的生日是我跟我的丈夫和一些朋友在一個會議上度過的。在會議結束時,我跟一個比我小一歲的熟人聊了會兒天。他說:「我年紀越大,就越意識到我至今還沒有完成自己想完成的所有事。」然後他又若有所思道「我很可能永遠都無法完成它們。」

他的一席話提醒了我,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在漸漸走向死亡。殘酷的現實是,我將永遠無法在這一生成為我夢想的樣子。生活總會出現一些狀況讓事與願違。即便是我們活到了七十歲,大多數人仍然沒有足夠的時間、資源和精力去完成我們想做的事情。照此想來 ,這短暫而又受限的一生,會讓我們隨着年齡的增長愈發地感到悲傷。

但值得感恩的是,基督徒們可以感到欣慰,因為生命真正重要的是跟上帝的關係,而非成就。在約翰福音 11章25節中, 耶穌告訴我們,「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我可能無法在在世的年月里做完我想做的事。然而死亡並不是終結。你和我,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作品,祂的藝術傑作(以弗所書 2章10節)。祂何等地愛我們(約翰一書3章1節)。所以毫無疑問,上帝會為了你我和整個教會,成就祂的旨意(腓立比書1章6節)。約翰寫到,「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翰一書3章2節)。

在祂完美的時間裡,上帝將會讓我們看到我們要變成的樣子!

相關閱讀:

閱讀西番雅書3章17節並回想這個真理:你是上帝的孩子,是祂的藝術傑作。祂用歡快的歌聲表達對你的喜悅。

思考: 在耶穌基督里的盼望是如何使我們擺脫人生遺憾的纏累的?成為上帝的傑作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