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失去

7種應對分手的辦法(有聲中文)

 

作者: Evelyne Huston,肯亞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心裡很清楚,我必須結束這段關係, 這兩年我流的眼淚超過了我出生25年來的總和!但分手,徹底擊垮了我。

我們都是基督徒,愛上帝,彼此相愛,喜歡一起服事,從表面看是天作之合。然而,這份感情始終困擾著我,似乎哪裡不對勁。通過諮詢,我發現我們的關係並不健康——我們缺乏情感的聯結。

回顧過去,因為都是基督徒,彼此吸引,覺得對方很有趣, 我們就匆匆走入這段關係,並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對方的喜好、技能、才華、興趣……

如果要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你們喜歡對方嗎;你們喜歡彼此的陪伴嗎?估計我們很難給出肯定的答覆。

我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這份感情並不健康——只打感情抗生素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只能「截肢」!

 

 

分手後的風暴

 

分手後的情緒風暴讓人措手不及。我記得恐懼排山倒海地壓過來,「我做對了嗎?上帝還會帶別人走入我生命嗎? 我是否錯過了一生中最好的?」

我在種種疑慮中煎熬,「答應他之前我不是禱告過嗎? 上帝不是通過我的朋友向我應證,他就是我要嫁的人嗎?厭倦了原諒與爭吵是我錯了?」

我想回到從前,這段關係儘管有問題,但我想念那份熟悉感。

然而內心深處,我知道隔著一層滿是懷疑、傷害、恐懼和淚水的毛玻璃,是很難看到上帝的良善和信實的。

走過這段心碎之路,我拾到一些珍寶,指引我繼續走下去,希望也能成為其他傷心人的安慰,在坎坷的康復之路上重新得力。

 

 

1.哭泣

分手後,我幾乎每天動不動就會哭。哭著求主赦免我,求祂抹去痛苦 ,我感到自己被遺忘了、拋棄了。

我整日呻吟,枕邊滿是淚水,常常藉助詩篇傾心吐意: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什麼離棄我?為什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詩篇22篇1節)

我在經文中尋找到讓憂傷的靈重新振作的詩句。我發現上帝並不輕看我們的眼淚。在我們經歷生命中的失去時,就像分手後的我,祂並沒有簡單地讓我們「擦乾眼淚」。相反,聖經告訴我們祂流過眼淚 (約翰福音11章35節;路加福音19章41-44節 ),祂甚至將我們的眼淚裝在皮袋裡(詩篇56章8節),祂靠近傷心的人和心靈破碎的人(詩篇34篇18節 )。

分手也是一種失去,需要走過悲傷的過程,而最自然的宣洩方式就是哭泣! 所以哭吧,沒有關係,帶著盼望來哭泣,哭泣時,讓福音安慰你。

 

 

2.禱告

在禱告中與上帝交通,完全打開自己的心,讓所有的擔憂、懷疑、失望、恐懼和痛苦都在上帝面前赤露敞開,這讓我得到了極大的安慰。

通過文字、話語,我毫無保留地向天父傾訴我的感受。沒有人可以向上帝隱瞞什麼,因為祂鑒察人心(撒母耳記上16章7節 )。

一開始,我祈求和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我更需要在禱告中尋求前行的力量、醫治和寬恕,對他的,也是對自己的,因為我一直對自己結束了這段關係耿耿於懷。

我常常淚如雨下,無力呻吟,知道基督和聖靈為我祈求,真的非常安慰,聖靈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羅馬書8章26、 34節)。

 

 

3.教會

在那段痛苦的日子裡,我探訪了一個教會,以馬內利浸信會(Emmanuel Baptist Church),那裡的講道對我破碎的心來說好比一劑良藥!上帝的良善永不改變,祂行事奇妙,智慧如淵,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當真理的亮光照進我心,痛苦的我有了甜蜜的盼望!

唱著福音歌,我在主裡面得了喜樂,因為祂飽嘗痛苦,所以祂憐憫痛苦中的我們。

在與眾聖徒一起敬拜的過程中,我絕望的心也得到了安慰。仁慈的上帝,巧妙地通過聖徒、佈道和讚美詩歌逐步改變我對的痛苦的看法。

想到基督因救祂子民的喜樂,而輕看羞辱,忍受十字架的苦難(希伯來書12章2節),我自己這一點點痛苦不過是淺嘗基督的痛苦,就不再覺得那麼無法承受了。

 

 

4.朋友

沒有了周末約會、通宵長談或主日後的小聚,分手後肯定會感到孤獨。

但我感謝身邊的朋友們,在我孤獨時陪伴我,讓我體會了什麼是互相擔當彼此的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上帝差派他們花時間和精力來陪我,鼓勵我,定期給我打電話、發簡訊、到家裡來探訪,或即興一起出遊,這絲絲情誼將永遠留在我心裡。

這些都提醒我,在這種時候,身邊有愛你、呵護你的人是多麼重要,他們的愛不僅在言語上,更是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章18節)。

 

 

5.休息

2018年的7月份,上帝巧妙地安排我可以從忙碌的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休息一下。就像經歷了悲傷的疲憊後,身體需要休息一樣,我也需要時間來仰望上帝,在祂的應許里,安靜下來。

我如饑似渴地閱讀聖經、主內文章、緩解內心憂傷的書籍,看相關的視頻、博客、講道。我知道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痛苦經歷,所以很渴望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一個基督徒如何面對分手的寶貴經驗。

上帝醫治他們走出分手的傷痛,他們的故事對我是莫大的安慰,也激勵我繼續相信、禱告、並活在每天的恩典里。

 

 

 

6.心理諮詢

我每周五會定期看心理醫生。當我感到非常絕望時,也會臨時安排去和他溝通。

事後看來,有一位基督徒諮詢師陪我走過悲傷是上帝對我慈愛的眷顧。他用上帝的話語,如同使用一把雙刃劍,不僅安慰我,大大鼓勵我,也讓我看到自己的罪性、在分手上應負的責任,讓我的靈悔過!

總的來說,我不僅戰勝了失去的痛苦,也成為了一個更好的基督徒:認識到自己的軟弱和創傷,能通過禱告積極面對。

 

 

 

7.繼續生活

 

繼續生活!就這麼簡單!

起床,淋浴,靈修,上班,會朋友,回家,寫日記,哭一會,禱告,睡覺……日復一日!慢慢就過來了。

有一天,當你回頭看的時候,會發現你能在上帝的應許中天天得力,過好每一天,現在你已成為更好的你。

疼痛不再像第一周或第一個月時那麼劇烈。新的記憶逐漸取代舊的。那些禮物不再喚起強烈的感情。

你會領悟到上帝的良善和信實。昨天,今天,直到永遠,祂都是一樣的。是的,令人心碎的事發生了,但此刻永不改變的主與你同在,在你的煎熬中,伴你左右。

 

 

即便有很多的不解,但信靠上帝

 

我記得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問「為什麼」。 「如果我們都是基督徒,為什麼我們的關係一定要結束? 」 「既然要結束,為什麼要開始呢?」 「我們為什麼要為這段關係投入呢」

答案簡單而確信,「信靠我!」

我相信上帝用分手的經歷來塑造我、煉凈我。即使我走過死陰的幽谷,祂的愛從未停止,一直引導我。

親愛的,如果你正在經歷分手,將你的未知交託給無所不知的上帝吧。

有許多的不解,這很正常。但用上帝的應許來打敗你的恐懼;用上帝的話來更新你的靈;不要壓抑你的情緒,把它們帶到上帝面前;不要浪費你的眼淚,用祈禱來化解。最後,正如魯益士(C. S. Lewis)曾說過的,不要忘記親吻那把你拋向岩石的海浪。

請記住,不是只有通過和解,才能得醫治,讓我們學會寬恕自己和他人,願意學習屬天的功課,經歷被塑造,被改變。

信靠祂!

 

 

點擊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最棒的禮物

當上帝帶走他們5歲的女兒

作者:Ng Jing Yng,新加坡

翻譯:Xining Wang,愛爾蘭

身為父母,當面對突如其來的悲痛,最大的安慰是什麼?

對於羅恬恬和她的先生黃勤達來說,今年1月他們面對著極大的掙扎。當時,悲劇從天而降,奪走了他們心愛的5歲女兒黃睿祈。

如今,羅恬恬能夠自信又切確地說出她一直所困惑的答案:“睿祈認識主耶穌”。羅恬恬記得女兒曾經分享:“主耶穌為了我們的罪, 也為了醫治生病的人,被‘壞人’(羅馬士兵)殺害了。”她也確信,上帝提前為女兒做了預備。

事實上,在黃睿祈去世的幾個月前,這個快樂的孩子在主日學親手彩了一幅有關天堂的畫。正是這樣的一個確信,幫助了他們慢慢接受在餘生里無法再見女兒的事實。

 

 

悲劇的發生

一切始於1月15日,當時黃睿祈說感到胸、腹疼痛,然後她開始發高燒。儘管內心忐忑不安,但他們還是決定先對她的病情觀察一天。

然而,至下午時刻,黃睿祈卻突然癲癇發作。這時,羅恬恬察覺不對勁,決定打電話給先生趕緊送女兒去醫院。

那時,黃睿祈已經開始失去意識。平時鮮少在社交媒體發布帖文的羅恬恬,開始透過社交媒體管道呼籲親友們為黃睿祈禱告。

經急診科醫生診斷後,黃睿祈立即被送入了加護病房。黃勤達和羅恬恬不斷禱告懇求主的醫治,但她與先生禱告的內容卻是截然相反的。

過去,黃勤達曾親歷過父親逝世前變成植物人的狀態,所以,他祈求上帝完全治愈黃睿祈,抑或上帝親自來將她帶走,因他不忍心看見他活潑可愛的女兒變成植物人。

與之相反,羅恬恬則祈求上帝給她第二次機會,讓她能繼續當黃睿祈的媽媽。她在病床前對著黃睿祈低訴:“即便妳變成植物人,媽媽也會照顧妳。但是,如果妳覺得太痛苦,我會放手。”

在病房外等待的36小時,對於這對夫婦來說是一個漫長的煎熬。經過數小時的等待後,他們終於瞥見了小女兒一眼,頃刻間,漫長等待的煎熬得到了絲絲喘息的機會。

“我們通過分流屏障的窗戶看到了她。她側身躺著,睜著雙眼,眼睛眨也不眨。那時我就已經知道她的腦部受到損傷了,很可能活不下來了” , 黃勤達憶述著。

後來,當他們第一次被允許可以和黃睿祈有身體接觸時,黃勤達當時就淚如雨下,他發現她的身體很冷,身上綁著呼吸器和生命體徵監護儀。

他來到床邊坐下,在黃睿祈耳邊唱起詩歌,這是她經常在教會演唱的敬拜歌曲之一。他唱著:“有了基督,我們可以在暴風雨中微笑”,並讚揚他的小女兒在這場暴風疾雨中堅強而勇敢。他盼望女兒能聽見並且確信,若她在天家遇見了耶穌,就不再有苦難。

黃勤達說:“我告訴睿祈,她會和她曾經在主日學中學到的聖經中的使徒們見面並玩耍。這也許是一種自我安慰,但也時刻提醒著我,除了屬世的生活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天家。”

對羅恬恬來說,儘管她仍沒有辦法接受黃睿祈離開自己,但她在那一刻對上帝的禱告已與之前不同。她請求上帝讓黃睿祈能堅持到在緬甸的外婆和遠在曼谷的干爺爺來見她最後一面。上帝應允了這一請求——黃睿祈的血壓曾一度上升,但當黃勤達開始在黃睿祈的床前祈禱後,她的血壓開始下降並保持穩定,一直等到羅恬恬的母親和黃睿祈的幹爺爺到來。

之後,她的四肢開始變黑,這是血壓變低的表現。接著,她的脈搏停止了。

失去黃睿祈

1月17日凌晨,黃睿祈在住院約36小時後逝世。她的病情后來被診斷為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被稱為兒童急性壞死性腦病(ANEC),該疾病僅見於東亞原本健康的嬰兒和兒童中。 ANEC的特徵是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以及高燒,快速喪失意識,並癲癇發作。

雪上加霜的是,他們不得不推遲黃睿祈的葬禮,因為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小兒子黃慎祈需要被送進醫院進行防預性觀察,而羅恬恬同時也因感染甲流H1N1被送進另一家醫院。

在接下來的兩天,待黃慎祈和羅恬恬相繼出院後,一家人開始為黃睿祈的葬禮做準備。黃勤達回憶說,“當她的身體被裝進棺材運回家時,我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看到她的第一眼,我感覺有些安慰,因為她終於回家了。但讓人痛心的是,她回到了家,卻沒有了生命的氣息。”

在親朋好友前來跟黃睿祈告別的儀式上,夫婦倆把黃睿祈過去的照片製作成影片,透過幻燈片播放,並以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繹的《 What A Wonderful World》為背景音樂。 “睿祈很喜歡這首歌,這也是她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美妙、天真和快樂”,黃勤達補充道。

羅恬恬認為上帝賜予了她三天的時間,讓她在醫院裡可以好好休息,並為最痛苦的時刻(葬禮)做準備。

這段期間,她被上帝的話語所安慰,“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約書亞記1章9節)她知道在這段信心的旅程中,上帝與黃睿祈同在,也與他們一家同在。這節經文最終被刻進了黃睿祈的墓誌銘。

黃睿祈是上帝所賜的禮物

如今,當羅恬恬回憶起五個月前的經歷,她認為,最難熬的不是上帝沒有垂聽她的禱告醫治黃睿祈,而是她被一波又一波的內疚感所折磨:她認為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立即將黃睿祈送醫,她也質問自己事發當時是否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挽救她的孩子。

“我生自己的氣,當時我沒有相信黃睿祈,這是最痛苦的”,羅恬恬說。只有丈夫和教母不斷為她打氣,提醒她上帝的良善後,她才逐漸擺脫了這種自責的心理。

羅恬恬很感恩她的孩子不用再遭受痛苦。負責黃睿祈這個病例的兒科專家告訴她,她接手過的其他3名同被這種罕見疾病感染的孩子中,沒有一個倖存。研究還表明,目前尚未有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或預防方法,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夠完全康復。在極少數年輕患者能夠倖存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靠長期的醫療手段來維持生命。

回顧過去,羅恬恬還意識到黃睿祈是上帝給他們的一個“特別的禮物”——她在過去的五年中,用極具感染性的笑聲祝福了他們,並且給了黃慎​​祈一個與之嬉戲的快樂陪伴。

她追溯過去對黃睿祈的回憶,她剛出生時心律不整,臍帶繞頸,隨後進行了緊急剖腹產以挽救母親和孩子。

對於女兒這一生給他們帶來的祝福,黃勤達也與羅恬恬的想法一致。在他們新婚的生活裡,黃睿祈為他們增添了許多歡樂。他最美好的回憶是帶黃睿祈去遊樂場,陪她盪鞦韆,把她盪得高高的,並在她要求撓痒時撓她癢癢。

面對失去女兒後的生活

儘管如此,失去黃睿祈的痛苦和悲傷仍然在蔓延。

“我們經歷了許多個第一次,但卻是刻骨銘心的“第一次” 。當孩子出生時,會記錄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小時,孩子回家的第一個晚上” ,黃勤達分享說, “但當黃睿祈離開後,我不得一點一點來消化這個噩耗,她離開我們後的第一個小時,第一天……第一次醒來發現她不在了。”

他補充說:“另一個困境是,沒有黃睿祈的生活要繼續,在我的腦海裡不斷重現黃睿祈活著時的點點滴滴。”

現在,這對夫婦正在努力邁步,共同創造新的回憶,同時也把與黃睿祈一起度過的幸福時光珍藏於心。

羅恬恬說,他們現在絕對會對黃慎祈更有耐心。這個兩歲的男孩想知道他姐姐去了哪裡,但他年紀還太小,無法完全理解。

堅定對良善上帝的信心

雖然很心痛,這對夫婦還是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給上帝帶來榮耀,並提醒大家珍惜家人,因為人生中可能隨時會發生意外。他們承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可能沒有完整的答案,但是他們可以見證,在無法理解的悲傷中,耶和華給了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安慰(耶利米哀歌3章32-33節)。

“我們仍然非常想念她。對我個人而言,我每一天都在想她。但是這種磨難幫助我理解了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那段時間里天父的感受。它給我提供了第一視角,讓我看到自己的孩子快要死的時候,這種痛徹心扉的悲傷” , 黃勤達繼續說, “這個過程確實很殘酷,但是我把能理解上帝“第一手” 的感受當成無價的榮幸。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上帝的愛,但是在黃睿祈離開後,當我聯想到自己對黃睿祈的愛時,我感受到了上帝犧牲祂的獨生愛子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時,祂對我們的愛有多真實、有多真心。”

更重要的是,黃勤達和羅恬恬強調了讓孩子們認識上帝的緊迫性。

“將基督信仰種在孩子的生命中永遠都不會太晚” ,黃勤達說, “這顆種子非常重要,它將帶他們走過一生。”

“主雖使人憂愁,還要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因祂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 ——耶利米哀歌3章32-33節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你是否因為失去的「腳趾」而忘記了飛翔的翅膀?(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封面圖片由作者拍攝

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以賽亞書六十五章17節)

我陪老公開會去了趟紐約。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去,兩人商量臨時買了紐約的旅遊套票,想趁着開會間隙逛逛走走。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我,早已看慣摩天大樓,其實內心對於認識紐約沒有什麼太大的渴望;時間也不太夠,就想走馬看花把所有套票都用完。

天氣熱的七月天要頂着大太陽在紐約各個景點繞來繞去,我的內心着實有些煩躁。到了帝國大廈,我一看又是高樓,就真的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了。氣溫高、又是排隊、又是等,到了樓上,遊客還特別多,擠來擠去,真的不是很舒服。我實在是沒有什麼興緻和其它人一樣看風景,內心還滴咕數着過去去過的世界高樓,覺得有些無聊。看老公還挺有興緻地拍照,也不想壞了老公的好心情,於是我耐着性子站在一個角落等他。

突然間,我看見兩隻鴿子從底下飛上帝國大廈的露台。喜歡動物勝過喜歡人類的我,見着這兩隻肥肥的鴿子,就盯着看了起來。當我眼光往下移時,突然發現其中一隻鴿子的腳趾沒有了。102層樓高的帝國大廈,當鴿子想展翅高飛上來時,沒有腳趾這件看起來很可憐的事情,竟然完全沒有攔阻它的決心。

我突然想到,我過去有幾位心理諮詢的客戶,他們會為著「失去腳趾」而傷心難過,卻忘記自己還有「翅膀」。他們為著「腳趾」傷心良久,遲遲不能走出來,卻沒有想到上帝早已替他們預備好「翅膀」。他們往往固執地只看事情的一面,沒有辦法看見事情的全部和各樣上帝隱藏的祝福,而把自己限制在悲傷的「盒子」里。想要幫助這些人走出來的家人、親戚和朋友,試着各種方法想要幫忙把「失去腳趾」的意念從盒子里拉出來,但本人的目光太過集中在自己的痛苦裡,導致他們看不見上帝給他們的諸多其它祝福。這樣不僅影響到客戶本人的生活態度,也有時也會傷害到親近的家人和親戚朋友。

過去的我其實也是這樣。因為和前男友交往的7、8年,一直覺得他是我的真愛,我一直不顧父母不同意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而堅持己見,非他不嫁,直到他出軌離開。過了很久我還是一直停留在過度悲傷的情緒里。一方面仍然認為他是我唯一的真愛,一方面又覺得他為什麼可以背叛我。直到有天在教會的禱告會,上帝讓我明白,祂一直與我同在,陪伴我走過這段路程,猶如有名的「沙灘上的一雙腳印」的故事一樣。我這才感到釋放。後來遇到我老公,我才知道,原來用心經營感情和初戀那樣傻氣地戀愛是差距甚遠的。失去前男友的愛在當時對我來說是十分傷痛的經驗,我還為了心愛的「腳趾」差點了結自己的生命。但上帝讓我看見,不管情況如何,祂都愛我、保護着我,我才能夠慢慢放下「失去的腳趾」,重新學習愛自己,靠着上帝的恩典「飛翔」。

你是否也還有很多過去的苦痛壓着你喘不過氣?你是否還在想着失去「腳趾」的事,而忘記有「翅膀」可以飛翔。以賽亞書六65章17節記載着「看哪!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上帝是為我們造新天新地並且滿有慈愛的上帝,祂不記念我們的過去,也不追想我們的罪惡。雖然人生不是完美的,「腳趾」失去了也很有可能再也長不回來,你是否願意放下過去的苦痛,靠着上帝的恩典而允許自己有重新自由飛翔的可能呢?願上帝祝福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