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婚姻

是時候步入婚姻了嗎?4點幫你判斷(有聲中文)

作者:Marissa Cathey,墨西哥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和Brain的關係一開始就不同尋常。我來自墨西哥,Brian住在美國,因著在同一所教會服侍,我們後來在他的故鄉香港相遇。除了對彼此有好感之外,我們互相吸引還源於對宣教相同的熱情。

認識三個月後,我們在禱告中進入戀愛關係。在接下來的九個月中我們墜入愛河,面臨著跨種族、跨文化關係帶來的困難,同時也經歷了巨大的屬靈成長。我們為彼此的愛心和對宣教的熱情禱告,然後我們意識到兩個人都已經準備好進入下一階段。所以當他向我求婚時,我一點也不覺得驚訝,我高興地回答:「我願意!」

儘管Brian的求婚又精彩,又激動人心,但在我們承諾結婚和共同生活之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和考慮。我們怎麼知道何時應該把關係升級到下一階段呢?我們真的需要傾聽上帝的聲音,請祂幫助我們了解婚姻的目的和意義,以及我們是否應該一起追求婚姻。

以下幾點幫助了我們最終決定進入婚姻:

 

1.在經文中尋求主

我們很容易就把聖經拋在一邊,自己做決定,因為聖經中似乎沒有提到任何關於婚約的內容。但事實並非如此。聖經中其實有很多關於婚姻(歌羅西書3章18-19節,以弗所書5章25-26節),家庭(約書亞記24章15節),舍己的愛(彼得前書4章8節),以及我們未來(箴言3章5-6節)的內容。

當Brian和我研究這些經文時,我們看到,婚姻是用來反映新郎基督和和祂的新娘教會之間的關係的。基督的舍己之愛使我們與祂聯合,並讓我們通過祂能夠來到父上帝面前。(以弗所書5章25-33節)。當我們考慮結婚時,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是否準備好了以舍己的愛去愛對方。我們是否願意接受自己作為妻子或丈夫的特權互相指點和鞭策讓彼此離主更近?

花時間研讀聖經關於愛情,家庭和婚姻的內容,是非常值得的。通過研讀這些內容,上帝讓我們看到自己是否準備好接受這些責任。這些使得Brian和我能夠了解婚姻的真正意義,在有足夠信息的前提下向彼此做出承諾。

 

2.通過禱告和禁食尋求主

在聖經中,我們看到禁食是一種尋求上帝的方式。在禁食時,為了完全倚靠上帝,我們放棄身體上的舒適。傳統意義上的禁食就是放棄進食一段時間。

但我們也可以通過暫時禁用社交媒體,娛樂(如電影,電子遊戲,購物)或者停下其它任何可能佔用我們時間的事,這樣我們就可以專註於禱告和聆聽上帝了。

當Brian和我約會的時候,我們會抽出時間一起禁食禱告,也會有個人的單獨禱告。這是一種操練,讓我們有空間去聆聽上帝的話,而不是被世俗所吸引,讓我們親近上帝和尋求祂的旨意,特別是在我們想要共同步入的婚姻上。

 

3.尋求正確的建議

當我們剛開始約會時,就請了一些朋友在我們探索戀愛關係的過程中支持我們。對我們來說,傾聽這些人的建議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是我們生命中重要的人,而且我們知道他們愛我們,在過去他們曾給我們提供過屬靈的指導,並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再次毫不猶豫地幫助我們。

對於我和Brian,上帝就使用我們的父母幫助我們,告訴我們他們基於我們兩種不同的文化和婚姻傳統而對婚姻的看法。事實證明,尋求父母對於我們未來關係的建議是非常有幫助和必要的,特別是心甘情願地這樣做,並帶著謙卑的心,放下一切的驕傲。

當然,也有些人試圖讓我們灰心喪氣,甚至破壞我們的關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Brian和我來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這讓我們真正認清了誰才是上帝放置在我們生命里真正關心我們的人。所有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伴侶共同成長的重要因素。

我們學習到在尋求建議時,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去找那些愛基督、並且結出果實呈現這種愛的人。

這些人有能力為我們提供以上帝的國度為中心的建議,而不是陷入世俗的擔憂。

 

4.確保這是一段驅使你走向基督的關係

最後,我們需要退一步,問問自己,我們的關係是否使我們更靠近主?在一起的時日是否使我們的靈命更加成熟?我們能夠一起很好地為上帝的國工做工嗎?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助於我們帶著極大的期望一起步入婚約。

如果我們對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是「不完全是」,那麼這可能是一個信號。我們需要放慢速度,重新審視我們從經文、禱告、禁食和信徒那得到的引導。請求上帝來指引這段關係並給予我們智慧去做出正確的決定是非常值得的。

 

婚姻是一生共同的信仰

看到上帝的恩典和寬恕在持續改變著我和Brian的內心,我備受鼓舞。我們不是盲目地步入婚姻,而是勇敢地憑著信心行事,期待著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成就大事。

我們記念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工作,因著被救贖,被愛,被召與萬國分享這個好消息,我們的人生也因此不同。能與另一位志同道合,充滿熱情的敬拜者一同進入這種生活簡直是無以言表的美好。

編者註:本文是關於約會和婚姻的兩篇系列文章之一。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該進入一段戀愛關係或當前正處於一段戀愛關係中,可以點擊此處閱讀另一篇文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主啊,請賜我一個愛洗碗的丈夫吧!(有聲中文)

作者:主的小花,中國

有聲播讀:Zel,新加坡

 

雖然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但我承認,本文的標題的確曾經是我的禱告。

那時候,我剛信主不久,聽說要為未來的婚姻禱告,便向主羅列了自己對於「理想丈夫」的十個期望,「愛洗碗」是其中第九項。我當時的想法是:「主啊,我真的很不喜歡洗碗,假如我未來的丈夫真心喜歡洗碗,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當然,我想你也猜到了,主並沒有賜我一個熱愛洗碗的丈夫。不過,在洗碗這件事上,我學到了有關婚姻的重要功課。

 

誰負責洗碗?

我和丈夫結婚之前,一起參加過不少婚姻講座和課程。不少講員都提到,家務分配不合理,是導致夫妻衝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於是,為了避免日後為家務瑣事吵架,我和丈夫結婚之後就認真地商量了如何分配家務。

由於我和丈夫都不打算全職照料家庭,所以我們倆都認為大致平均地分擔家務,是比較可行的做法。至於各項家務由誰負責,就視乎雙方的特長、個性、喜好和體力而定。

其中,有關一日三餐,我們是這樣約定的:當雙方一起吃飯的時候,我負責做飯,他負責洗碗;當其中一方不在家吃飯時,那麼在家吃飯的一方就自己做飯和洗碗。

 

向對方說誠實話

與此同時,本著「與鄰舍說誠實話」(以弗所書4章25節,和合本修訂版)的原則,我也老實告訴丈夫,自己是一個不喜歡做家務的人。一是因為我對飲食和家居環境沒有什麼要求,二是因為我討厭做重複單調的工作,三是因為我的身體很容易疲勞。相比於做家務,我更願意幫他找資料、做PowerPoint、校對文章等。

其實丈夫的想法也類似。他對飲食的要求比我更低,也不認為家裡必須一直都非常整潔。相比於物質上的享受,他更希望擁有簡單的生活和一個快樂的妻子。如果我能夠在學術研究方面協助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他也會很高興。

因此,我們決定把做家務的目標設定為「只需維持家庭正常運作即可」,以便盡量減少雙方做家務的時間。

此後,我們不定期回顧家務分配方案,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想法,根據工作狀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而調整方案。比方說,週六和週日我們原本多半在家吃飯,但後來為了爭取時間休息,我們就決定增加外出進餐的次數。

 

愛裡沒有懼怕

其實,除了洗碗等家務之外,我和丈夫在別的事情上也會坦誠地彼此商量。比方說,如何安排去教會的時間,如何運用金錢,如何分配回婆家和娘家的時間,如何應對家人的各種意見,如何在其中一方出差期間保持溝通,如何接待朋友等等。

我們會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受,釐清共同的目標,表達自己的期望,最後得出一個雙方認可的合理方案。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會重新評估既有方案,若有需要就及時調整。

其實,在婚姻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錯或好壞之分,只要夫妻二人有一致的看法就可以了。而取得共識的前提,是雙方都願意坦誠地溝通。

丈夫的愛與接納,讓我能夠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他時常勇於承認自己的軟弱,也幫助我理解他的需要,體諒他的心情。七年的婚姻生活讓我們更深地體會上帝的愛:「在愛裡沒有懼怕;完滿的愛把懼怕驅逐出去」(約翰一書4章18節,和合本修訂版)。

最近,我向丈夫重提多年前那個有關洗碗的禱告,他調皮地笑著說:「我估計世上沒幾個人『喜歡』洗碗吧?我猜,就連主耶穌也不『喜歡』洗碗呢!」很顯然,這些年來,他願意一直承擔洗碗的職責,僅僅是因為我不喜歡洗碗而已。

感謝主沒有應允我那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禱告,卻透過不喜歡洗碗的丈夫,讓我體會從上帝而來的愛,也教導我學習婚姻的功課。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我那麼不堪,你卻給我無條件的愛(有聲中文)

作者:舒晗,中國

語音播讀:Jojo,中國

 

還記得剛剛結束大學生活,一個人來到社會上打工的日子。那時候,我又黑,又瘦,臉色灰暗。我常常穿一身超級土氣的衣服,一個人住在機構里,給其他老師做飯、收拾廚房。忙的時候,二十幾個孩子的飯也都是我一個人做。住在那間陰暗潮濕又散發著酸臭味,蚊子成群的「教師宿舍」里,我總覺得,上帝已經把我給忘了。

那個時候,被人欺負,侮辱,是常態。有時候幹活累到暈倒,然後再自己爬起來繼續,沒有人會關心。幹了活不給工資,也是常態。我心想:我一個農村丫頭,獨自在外打工,沒有後台,沒有錢,沒有權,大概死在外面了也是沒有人知道的吧。

我把這些想法和牧者說了之後,牧者告訴我:你說你沒有後台,錯!上帝就是你最大的後台!就這樣,我抓著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上帝成了我唯一的希望,也是我最大的動力。《聖經》便是我唯一的財富。

每到飯點,隔著玻璃窗會飄來香味;每到下午四五點,一個個年輕漂亮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小區玩耍;孕嬰店門口孩子的搖搖車發出「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的稚嫩的童聲……這些,都會激起我「好想有個家,好想有個幸福溫暖的家」的慾望!也不禁讓我聯想:在一個幸福的、有人關心、有人愛的家庭里長大,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部告訴了上帝。但是,又覺得,上帝應該不會回應我。

那個時候我十分自卑,認為這輩子也不會有人愛我。我覺得自己要長相沒長相,要學歷沒學歷,要體面的工作沒有體面的工作,整個人是破碎的。如果嫁人了,豈不是禍害了對方?但是,上帝卻用很奇妙的方式回應了我的禱告。

有一次,我在一個多人的聊天群里試著開導一位遇到困難的姐妹。但是這位姐妹對我的話不但聽不進去,還認為我是撒旦,要害她。這個時候,一位弟兄私下信息我,勸我說:「對待這位姐妹的情況,你一定要有耐心,溫柔地去引導,因為她現在很受傷,很脆弱。」那時候我心想,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溫柔的弟兄。也正是從那開始,我和這位弟兄有了斷斷續續信仰上的交談。

後來,這位弟兄帶他爸媽出去散心,拍了風景照給我看。看完照片後,一股暖流湧上心頭。這種感覺是我從來沒有過的。從那開始,我們有了更深入的交談。不過,終歸是網友,我不敢有太多的想法。但是他卻說:有一天,你會端著一杯水遞到我的手裡。

然後,上帝用很奇妙的方式讓我們見面了。

第一次見面,他給我的感覺很踏實、很沉穩,有一張一看就是經歷過好多挫折之後沉澱下來的臉。歲月的刻痕之上,他的眼睛又是那麼明亮,目光那麼柔和,神情那麼堅定。跟我們一起見面的朋友故意撮合我們,吃完飯把我們單獨留在了一邊。他突然很溫柔地對我說:「你手裡是不是沒錢了呀,我給你點吧。」天吶!他竟如此善解人意(當時,我身上只有五十元,那便是我的全部家當了)。可我仍倔強地說:「有!」直至後來我才知道,他自己兌開我的手機密碼,打開微信,接收了他給我轉的八百塊錢。過了幾天,我去參加活動,也是他,在下雨天接送我。但是,我並沒有就此放下戒備的心,也並沒有打算要和他在一起。

我整個人很破碎,很不堪。我陸陸續續和他坦白我的前男友,坦白了我骯髒污穢的過往,坦白了我家庭的真實光景……我心想,這下我解脫了,他聽完這些之後有足夠的理由離開了吧。沒想到,他卻說:「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章17節)。」

後來有一次,我們兩個坐在操場的階梯上聊天。他說:「說實話,我剛知道你的過去時,我心裏面挺介意的……但是,我和上帝禱告,禱告完之後,我一點都不嫌棄了,並且非常確定,你就是上帝為我預備的妻子。」聽完這些,我哭了,哭得很傷心。

再後來,他帶我去見了他的父母。不久之後,他的媽媽便開始和我談結婚的事。我很開心,於是和我的父母說了這件事。怎知我的父母竟不同意,非要我回去相親。後來終於同意了,卻開口要20萬彩禮……這猶如當頭一棒!

我以為,這下我們兩個真的要結束了。可是他的父母和他都說:「給你的父母時間,慢慢來。」就這樣,我們把事情交託給上帝,後來,他真的成了我的丈夫。

可結婚之後,生活的挑戰仍然存在。公婆想要支持我創業,把家裡所有的錢湊了湊,給我開了一間美容店,卻被我賠的一塌糊塗!天哪,我要完蛋了!我給他和他的爸媽帶來了什麼?他們肯定會把我給趕出去。他們會不會說我是掃帚星?他們會不會說我是個災難?他們會不會說我一無是處?那時的我非常害怕,認為自從我嫁過去後,並沒有給他們家裡帶來好處,反倒全都是災難。畢竟,公婆不是基督徒,世人最在意的不都是錢嗎?

我軟弱到每天都不想起床,不想吃飯。婆婆卻每天都在家守著我,生怕我想不開。等我起床了,她就把飯熱好,端到我跟前,溫柔地看著我。公婆和我丈夫還私下說好,以後誰也不許提起這件事。從這事以後,我的戒備心終於放下了,接受了他們對我的愛。

基於之前的成長環境,我渾身長滿刺,並且認為只有我做得完美才會有人喜歡我。我也努力地苛求自己。但是,走進這個新的家庭之後,我得到了他和公婆絕對的、無條件的愛。他們不需要我做得很好,更不需要我完美,愛我只是單單因為我是他的妻子,是公婆的兒媳婦。上帝無條件的愛,也是如此——「不是因為我表現好,所以受人誇讚;而是因為你狂熱地愛我,遮蓋我一切的軟弱!」

回頭一看,這一路雖看似跌跌撞撞,卻都是上帝的恩典。祂從不曾離開,也沒有將我遺忘,反倒給我無條件的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行動

關於「婆媳關係」,聖經給我這些提醒(有聲中文)

作者:淑環,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馨寧 ,中國

結婚不久,雁晴就開始難以忍受婆婆強於掌控的習慣——小至碗碟的擺放位置,大至夫妻二人的生活方式,她都會要求他們夫妻按照她的意見而行。

因新家與婆家的距離僅是數步之遙,有時天未亮,婆婆便提著一大包的雞鴨魚肉菜來報到。先生好幾次表明不喜歡婆婆這樣的做法,可她的臉會上一沉,丟下一句:「還不是為你們好,不知感恩!」便氣呼呼離開。沒過幾天,她又會重新開始,甚至還會指示雁晴如何收拾房子、煮飯燒菜,讓雁晴不勝其煩。每星期也總有幾天,小兩口放工後回到家,婆婆已坐在客廳恭候多時,一見他們便立刻打開共享模式,喋喋不休地說著一整天的點點滴滴。丈夫倒是樂得清閑,低頭滑手機,絲毫不理會媽媽的嘮叨。身為媳婦的雁晴就沒那麼幸運,需要拖著疲憊的身軀,打起十二分精神聆聽,還得適時給予正面的回應,以免被批評敷衍應對。

這可能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自古以來,婆媳相處一直是婚後必修的一門大學問。兩個本毫無關係的陌生女人,因為同個男人而牽扯出特殊的「母女」情誼。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中,婆婆就是當家的,媳婦應凡事順服和聽從。但如今時代變遷,不少媳婦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加上經濟獨立,與家公家婆相處的模式肯定有別過往。兩代人出生於不同的生活背景,人生際遇、生活習慣、性格脾性不盡相同,在許多觀念上必然存在巨大的差異,也因此可能產生不少矛盾。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婆媳關係,我們要怎樣處理呢?聖經上的一些話語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離開父母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創世記2章24節)

不少人一見「離開父母」四字,便會浮現「拋棄父母」的主觀想法。事實上,這裡所提及的「離開」意指生理、心理及經濟上的獨立。當成年的孩子結婚後,應當獨立自主擔負起養家的責任,學習與伴侶同心建立家庭,婉拒父母幫忙打點生活起居的好意,包括向父母伸手要錢、要求幫忙帶小孩或打掃家務等。當夫妻二人懂得相互尊重與配搭,以成熟的態度共同履行家庭責任時,父母也會減少擔憂,更多地放心和放手。

常言道「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對兒女貼心照顧並不為過,只是過分保護與嬌慣恐怕助長孩子的惰性,扼制他們獨立性和自信心的發展,難以肩負新家庭的生活擔子。適時擺脫親子間的依戀、依賴和依附,將讓兒女深刻體會組織家庭的不易和所要付上的代價,從而更懂得孝敬和愛父母。

 

與妻連合

「……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章24節)

有關婚姻家庭的研究也認為,核心家庭由夫妻或父母與子女組成,公婆、叔舅、姑姨等則屬於延伸家庭。以此來看,夫妻須為家庭里的大小事務負上全責,在商討應對新問題的過程中可諮詢公婆的建議,不過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回到夫妻身上。做出決策後,丈夫或妻子可各自向父母表明他們的共同決定,即便父母不滿意,也應堅持執行並請求尊重。

此外,健康的界限是促成家庭和諧的關鍵之一。擺正人生中的優先次序,將對幸福生活起著重大影響。婚前,家人是我們最重要的人;婚後,妻子或丈夫取而代之,成為在我們生命中居首的人。因此,夫妻應凡事以配偶的想法和意見為優先考量。雖然在一些傳統家庭中,這樣的做法或許會被冠上「不孝」的名號,然而,健康家庭的重心與權利轉移,不僅能保護伴侶的感受,更能持續維護家庭的和樂。只要持守真理,必能一步步把人際關係導入良性循環,贏得婆媳和睦。

 

同理之心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和諧共處,但性格、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差異難免引起磨擦。為此,同理和感恩之心在緩解緊張的婆媳關係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上帝提醒祂的子民,「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章3至5節)。因著人的罪性,我們傾向尋找別人的缺點,以自己的長處輕視他人之短,自然容易產生口角。若婆媳雙方懂得換位思考,反省自己的不足,體貼對方的需要,並以感恩和愛心彼此相待,相信必為夾在其中的兒子或丈夫,帶來極大的祝福。

「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祂口而出。 祂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做盾牌,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箴言2章6-8節)

其實,不僅婆媳關係容易出現衝突,任何的關係都會因為人的罪性而造成傷害。每個人生階段都有我們需要戰勝的難題,每段人際關係都有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每個衝突都是我們成長的機會。上帝是智慧的源頭,無論何時,我們皆可放膽來到上帝的施恩座前,祈求生命的智慧,謙卑學習建立滿有上帝的愛和恩典的家庭。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