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家庭

我們家經過水火,卻到豐富之地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郁青

 

有這麼一個說法:基督徒是第一代最忠心,後面是「一代不如一代」。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其實也有點兒認同。

我的爺爺奶奶有著單純的信心,而我的父母也是將我們交在主里的。雖然如此,家裡也是免不了軟弱和爭吵。

小時候牧師來家裡探訪,我總是覺得彆扭和不自在,看著平時在家吵架的爸媽在牧師面前聆聽勸勉,又那樣溫柔地禱告,總覺得怪怪的。

後來稍大一些進入叛逆期,我和我姐也就「加入戰場」,家裡常常吵得不可開交。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我家和別的不信主的家庭其實沒有太大區別,甚至更加不和睦。衝突、矛盾、爭吵,充斥著我的青春期。叛逆期有叛逆期的爭吵,開始尋求信仰後還是有爭吵。

我在中學期間開始真正認識信仰,開始火熱追求,而媽媽因為擔心影響我的學習成績,開始反對我花時間參加教會活動。為此又是另一段拉扯。

面對自己的孩子叛逆是特別苦惱的;但自己的孩子因為認識了信仰就變得驕傲看不起父母更是心累。

當時的我自認為學習了點知識,就開始不滿意父母對我的教養,認為他們沒有「按主的教訓教養我」,他們聖經知識不夠,對主不夠敬虔,像過著雙面人的生活。

我的驕傲使我不尊重我的父母,本質仍舊是悖逆,但這回是掛著敬虔的旗號,評判我父母。

這樣的時候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媽媽在我叛逆期結束不久後就過世了。媽媽過世這件事在我們家是個轉捩點。

爸爸當然非常難過,並且開始有些憂鬱,意志消沉。當時我和姐姐正是離家上學的時候,家裡只剩下他一人,他在孤獨中常常是無所適從。

 

 

姐姐開始暴飲暴食,不愛社交,她不明白上帝為什麼把媽媽接走。她曾說如果魔鬼當時來和她交換媽媽的性命,她也許會答應。

而我進入到新的環境,世界的價值觀開始湧向我,為了逃避媽媽過世的傷痛,我開始麻木自己的心,在男女關係中墮落。

我們家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隨著媽媽的離世,進入到前所未有的黑暗中。「基督是我家之主」的牌匾還掛在我們家,但那也僅僅只是一塊牌匾。每個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去逃避痛苦。

我們此刻最需要彼此,卻也最不敢面對彼此。因為只要聚在一起,那空著的位子,那三人的碗筷就會刺眼地提醒我們——這裡少了媽媽。

我們以為上帝忘記了,遺棄了我們,但祂其實正在帶領我們經過水火。為了徹底改變我們家,祂要揭開那些表面的虔誠,讓我們直面我們生命中的問題。並且,要迫使我們真正尋求祂。

於是,爸爸開始認真看待信仰,他開始不只是認識關於上帝的事,更是認識上帝自己。

而我也在另一座城市被上帝找回,為我過去的罪流淚悔改。我和爸爸,在基督里,在淚水中被安慰、救贖、饒恕,並且在愛中完全了。

我們開始學習去愛對方,我敬重並聽從他,他帶著父親的權柄愛和領導我。我們開始彼此分享,並且珍惜在一起的時光。

 

 

今天,當牧師再次來探訪,爸爸不再扭捏和不自在,而是帶著感恩和敬畏的心談論祂所認識的上帝。我甘心坐在他的腳邊聆聽他,並且一同接受牧師對我們的勸勉。

然後,我們聽從了牧師的勸勉,開始了第一次的家庭禮拜!也許爸爸對聖經知識、對神學還是不太熟悉,但當我們一起唱詩、讀經,禱告,我知道聖靈在我們當中。

「基督是我家之主」這句話不再是一句無意義、或是諷刺的話,因為爸爸正在用他的生命見證他所認識的這位上帝,是信實可靠的。而我知道,也願意跟從。

「禰使人坐車軋我們的頭。我們經過水火,禰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詩篇66篇12節)。回望過去,有許多時刻我至今想起仍覺得疼痛,有些回憶是我們家這輩子都不想記起的。

那些曾經的傷害、失望、破碎並沒有輕飄飄地就過去了。它們仍舊在記憶深處,時不時挑起傷痛。

但是爸爸告訴我,我們的生命在於上帝,並且我們要將自己交託給我們家的主——耶穌基督。

經過水火必然是痛苦的,但我相信每向著祂前進一步,那些沉重的回憶就會輕省一些。祂的光會安慰和治癒我們,祂的愛也會在我們中間,使我們能夠學習去愛。

我期待,將來那一日我們能在天上與媽媽團聚,訴說我們主的恩慈如何領我們到豐富之地,就是那永遠沒有痛苦和淚水的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無法釋懷的傷痛(有聲中文)

作者:Hazel Casimier,美國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和媽媽聊天的時候,她把最近的消息告訴了我。

原以為指控階段已是過去式了。原以為時間已夠長,祖母會放下對我的一切不好的看法。原以為或許有一天,最好是儘快,我們之間傷人的話語與關係進一步的惡化會結束。

如今,我「偷了她一件毛衣」的故事,又一次被傳給另一個世交。然後,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對此感到很痛心,把錢留在了祖母的聖經上。確切的說是一張100美元的鈔票。現在,我再一次聽到了她指責的話,這些話直刺我心。

最新的指控重新撕裂傷口,我大聲笑了起來,不是因為故事有趣,而是因為我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

我笑,因為我知道這一切所說的都不是事實。我在那些給我講起這個故事的人面前笑,但我知道這只是自己對痛苦的一種掩飾。我痛苦祖母會有這樣的感受,有這樣的想法,以及她如此扭曲地篤信一切。

我笑,但內心卻希望和禱告一切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我笑,因為我知道,從她嘴裡流出的話源自她很久以前經歷的某種痛苦,這與我無關。我只不過正好是那個倒霉蛋,成了她情緒和痛苦的出口。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每一次,它都會再次影響我。這導致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質疑自己:「我做了什麼讓她對我有這種感覺?」「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她不想和我有任何關係?」「當這種情況似乎越來越糟糕的時候,為什麼我還要為此禱告?」

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多年。過去,我任憑它佔據我心靈的重要部分,嚴重影響我的情緒。很多次,我沒有食慾,無法睡眠,哭成淚人。我很不理解,為什麼我們的關係會是這樣的。

上一次見到祖母,是在哥哥的婚前單身派對上。我想和她聊天,她甚至都不看我一眼,更別提和我說話了。她不再記我的生日,好像我已經完全不在她的生活里了。可悲的是,我們並不是生活在幾百英里之外,她就住在我們的前院。

我想走過去,也多次接近她家。我也想過寫一封信給她。我為此禱告,至今仍在禱告,要採取什麼步驟,以及我們的關係是否會再好起來。

每次我快要去的時候,我就意識到現在還不是時候。所以,我每天能做的就是禱告和信任,在適當的時機,上帝會憐憫和修復我們的關係。

 

相信上帝會醫治和修復

日子一天天過去,儘管我看不到任何實質上的改善,但上帝微妙的跡象使我確信,一切都在祂的控制之中。去年,無論我去到哪裡,羅馬書8章28節都在黑暗中閃耀。上帝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人得益處,即使看起來不是這樣,即使說不通,即使現在很痛。

慢慢地,我開始明白上帝不想讓我為這關係擔心,焦慮或難過。我渴望得到一段屬世的關係,但祂吸引我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

祂不願我去想或質疑祂在做什麼,祂只讓我單單的相信祂,專註於祂,而不是我的掙扎。

那個周一晚上,我出去跑步。我不再沉湎於其中的情緒,而是轉向了祂——那個了解我的內心和掙扎、知曉一切已發生和將會發生之事的上帝。

我一步一步向前,每跑一步就念耶穌的名字。我不知道該怎麼祈禱,但我問上帝當我經歷這些的時候祂在哪裡。我休息了一會兒,當太陽透過玉米桿上的穗照射過來時,上帝提醒我,祂就在那裡,祂無處不在。祂一直與我同在,現在也不會缺席。

那天晚上晚些時候,我翻開聖經,恰巧是《約伯記》。我讀到約伯如何被剝奪一切,他仍讚美耶和華。我們不是也應該這麼做嗎?當然,事情可能不同於我所希望或祈禱的,但主仍在裡面,因此我要讚美祂,在我生命中不斷創造美好。

讚美上帝,不沉湎於痛苦,這是每天的選擇。

這需要一種力量,一種只有上帝才能供應的力量。這是我必須孜孜不倦,自覺地,熱情地追求的東西。

當艱難的日子來臨,我渴望那種自小就渴望的關係時,我必須有意識地選擇專註於上帝的計劃。有時需要不斷地說出祂的名字來回應這一路走來祂給我的祝福,我相信有時看起來說不通,但祂填補了空白,並以祂知曉我內心需求的方式提供幫助。

無論你曾經經歷什麼,正在經歷什麼以及未來還有經歷什麼,握住祂的手並信任祂。不要讓痛苦、恐懼、懷疑或遺憾佔據太多今天的時間。每時每刻都有其獨特的美,而祂也不會任其作塵土。祂可以將灰燼塑造成你所見過的最美麗的傑作。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濃情蜜意

我就不能既跟隨耶穌又同時把父母給愛了嗎?(有聲中文)

作者:Chen Pei Fen,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你看看你做基督徒給家裡帶來了多大的衝擊。你連祖上的傳統都不要了!家裡人心聚不到一起,你父親覺得自己好失敗。」

母親很生氣,試圖說服我放棄我的新信仰。從她的話里看得出來她很難過。父親雖沉默不語,心碎也寫在了臉上。好幾天他都睡不好覺,因為他的女兒背叛了家族傳統,去追隨「外國」的上帝了。

那一年我15歲,剛剛接受耶穌做我生命的救主。決志時,我心中充滿喜樂,知道這意義非凡。然而此刻,我卻面對一場大風暴。父母的傷心失望也讓我很心痛。

母親的百般勸說讓我覺得自己非得在耶穌和父母之間做出選擇不可。如果我想聽從父母,不讓他們傷心的話,就意味着我要放棄自己的新信仰。但是我就不能既跟隨耶穌又同時愛父母嗎?

相信應許

我出生在一個傳統的新加坡華人家庭,父母都是客家人。和許多華人一樣,我們從小就祭拜各種神明,燒香祭祖,供奉死後的祖先。

在這種傳統中長大的人如果做了基督徒,不僅會被看作是拋棄傳統信仰,更會被認為是背叛家門,給家族抹黑,因為他追隨的是外國宗教,效忠的是外國的神。

但當我決心跟隨耶穌的那一刻,這些好像都不重要。當時我關心的只是相信耶穌是否是件正確的事情。我心中一直有很多疑問:「我是誰?活着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世界如此混亂,有解決的辦法嗎?我死後會怎樣?」而基督教似乎給出了全部的答案。

這一切都是從我的一個基督徒朋友Veronica向我傳福音開始的。她和我分享她在聖經中所學到的東西,也邀請我參加佈道活動,並給我看一些經文,像是約翰福音3章16節:「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儘管我對人生充滿疑問,但我那時的生活其實還算不錯。我的家人很愛我,朋友們也都很喜歡我,我成績優異,體育也很棒。我並不覺得我需要上帝。儘管基督教解答了我對於人生的困惑, 但我並不覺得自己需要委身於耶穌。

然而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內心覺得無比空虛。於是我開始禱告,我說「上帝啊,如果你是真的,可以向我顯現嗎?」

不久后的一個周六下午,我正準備去買冰淇淋,一個陌生人攔住我問是否可以跟我分享福音。出於禮貌,我同意了。那會兒,我已經聽福音聽了無數遍,都能背誦出一些經文了,然而那一天不一樣,當她與我分享約翰福音3章16節時,我的心像被擊中了一般。

我相信那一刻,聖靈觸摸了我。約翰福音3章16節的真理從我的頭腦進入到我心裡。突然間,我明白了這節經文的含義。我的眼睛彷彿被打開,看到上帝「如此愛」的「世人」也包括「我自己」。我感受到罪的沉重、我的不堪以及我多麼地需要耶穌。我終於明白了他為什麼會為我上十字架,並且為上帝這麼愛我感到感恩。

真理光照我的那一刻,我開始大哭,完全停不下來。我第一次明白自己是個罪人,並且感激上帝原諒了我。那一天,我認了我的罪並接受耶穌為我個人的救主。

然而喜樂很快被恐懼淹沒,當我想到自己的決定意味着什麼時,我立刻意識到父母會如何想以及他們會怎麼反應。「我這是做了什麼?他們要是發現了,會說什麼呢?」

不過這位女士安慰我說,成為家中第一個基督徒在屬靈里意義重大。她提醒我保羅和西拉因着一個神跡逃脫了監獄並向獄卒傳講福音的事情(使徒行傳16章30-31節)。當獄卒詢問「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當然,保羅和西拉並不是在講單單獄卒自己相信了上帝,他一家人就都得救了。救恩來自每個人各自對上帝的回應,不能轉移也無法傳給下一代。但是家庭中如果有一個成員決志信主了,福音在這個家庭就有了立足點,這就為其他家庭成員聽到和見證福音打開了一扇門。

這些經文給了我希望:有一天,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會認識上帝。我要抓住這個成為我們家族福音信使和為福音做見證的機會。

不過首先,我必須面對他們的攔阻。

直面挑戰

起初的幾個月,我對新信仰隻字未提。我不敢說,因為我知道告訴父母的後果。我也不敢去教會,但通過禱告、讀經、在放學后與基督徒朋友聚會查經,我在靈里愈加堅強。每天早晨,我也會禱告和讀經,但之後便會將聖經藏起來以防被發現。然而,好景並不長。

一天,我忘記收起桌上的聖經,結果被父親看到了。我的父親是個傳統的華人家長,因此他並沒有直接質問我,而是讓母親問個究竟。不久,她找到我,直截了當地問:「為什麼你桌子上會有一本聖經?」

除了承認我是基督徒,我別無選擇。母親無言以對,只是失望地搖着頭。接下來的幾天,似乎風平浪靜。父母什麼都沒說,但我可以感覺到空氣中的緊張氣氛。我知道這是暴風雨之前的寧靜。

幾天後,父親遞給我一封他的親筆信,什麼都沒說就去上班了。信里寫到他對我成為基督徒的決定感到又失望又難過。他談到自己沒能守住這個家很失敗,以及我的行為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後果。他指出「一個家庭怎能拜兩個神呢?」

父母相信對家族神明的忠誠能帶給我們平安、和睦和保障——這些是父母最希望我們能擁有的。但現在,我離經叛道地跟隨耶穌會震怒那些神明,並危及整個家庭。

那天下午,母親和我坐下來,談起這封信里的內容。這一次,她明顯很不高興,她告訴我:「你爸這幾天都沒睡好」,隨後她提高音調,「他心煩意亂,覺得自己很失敗,你看看你做的好事!你真是不孝啊,我們對你付出了這麼多,你就這麼報答我們嗎?」

我沒有反駁她也沒有為自己辯護,只是默默地聽着。也許母親開始的時候還期盼我能改變想法,但我的緘默讓她徹底失望。我回到房間,思考着媽媽說的話,並尋求上帝的幫助。

「天父」,我心情沉重地向祂呼求,「我好傷心,我傷害了我的家人,求你堅固我的信心,我知道你是真神,求你給我力量支撐下去。我該怎麼做啊?」

我左右為難,感覺被迫在上帝和父母之間做出選擇,而兩者對我都十分重要。父母讓我離開這個「外國」神,而我知道我不能這麼做。但與此同時,我不希望父母覺得我背叛了他們。

耶穌在路加福音14章26節中談過這個問題,「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

耶穌並不是讓我們去恨家人。祂是讓我們衡量做門徒的代價,並思考自己是否準備好跟隨祂。耶穌真正要問的是:你跟隨我的決心有多大?你願意將我置於你的家人之上嗎?你願意為我放棄你珍愛的一切,甚至捨命嗎?

面對這個挑戰,我捫心自問,我下定決心跟隨耶穌了嗎?我願意為了祂而面對父母的不滿嗎?我應該如何協調和「平衡」對耶穌和對父母的愛呢?

信靠中得安慰

我希望能得到從主而來的清晰指示,好去回答我的父母。然而祂給我的指示就這一句:「做祂的見證」。

這個回答給了我無比的安慰。似乎上帝肯定了我跟隨祂的決定,而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將我的領受和家人分享。我面對的並非是在家人和耶穌之間做選擇,而是和家人分享耶穌的愛。

路加福音6章39節強調,只有我們先認識和理解真理,然後才能和他人分享。耶穌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嗎?」除非我們能肯定自己走的路是正確的,否則我們是不能帶領他人走向正道的。

這節經文給了我莫大的鼓勵。現在我已經發現了真理——耶穌是唯一的救主,我可以帶領全家人走進這段信主的奇妙旅程了。而帶領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愛和尊重他們。我要透過我的言行,讓他們看到耶穌是世界的救主。

此文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

老公、孩子、生意都有了,為什我還感到失落呢?(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1011081840

作者:Cindy Wang,澳大利亞
語音播讀:佳音,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不知什麼時候起,韓劇的風也吹到我家門口。這股韓劇風真的是一踏進去,就很難走出來。雖然並非每部劇都吸引我,但我卻唯獨對女主角人生翻轉的故事情有獨鍾。我喜歡劇情中善良的心最終會被看見;積極地對待人生,人生也會對你報以微笑;才華加努力總能綻放;而有情人能終成眷屬。這些情節都讓我備受激勵,頓時想起了有人曾將看劇比作喝心靈雞湯,當自己的人生索然無味或困頓挫敗時,走進劇中便能得到安慰與鼓勵。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去經歷一個美麗的轉身,讓我們可以想象着期待的人生。

然而那畢竟是劇,曲終人散時,我們還是得從劇中走出來,面對自己的人生。我追劇時總是在劇中和現實的反差里生出一股失落,無所適從。劇中主角的人生如此精彩,反觀現實中的自己卻不知該如何經營、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一樣的閃光,一樣的繽紛。我從小接受的是無神論教育,被灌輸的是優勝劣汰的觀念。後來信主了,這樣的觀念卻也依然對我有所影響。打從我上小學,我的目標就是考取最好的中學和大學。一路過關,倒還順利。留學海外,碩士畢業后,我就結了婚,和丈夫一起經營公司。婚後,雖然有丈夫的陪伴,茶米油鹽中也沒閑着,卻總有一種無法擺脫的失落感。求學時期還有每個階段的目標,但畢業、結婚後的我卻沒了接下來為之心動的目標。後來,我們接二連三地有了孩子,公司也在成長,而我則變成了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每天都在忙碌,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被繁忙的節奏帶動着,停不下來,但又不穩,隨時可能倒下去。生活物質上的改善、公司的穩定發展自然是好的,但當繁忙在夜色中褪去時,失落感又慢慢襲來。我覺得我所擁有的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所盼望的又是什麼呢?

奧斯瓦爾德·錢伯斯(Oswald Chambers)說過,「上帝的呼召好似大海對海員的呼喚,只有融入大海中才能聽到」。 「天生的海員」得傾聽心底里大海的呼喚,因為直到他回應那個呼喚,投身於大海的懷抱以前,他都會沒有平安。所以當我在繁忙的生活中失落到忍無可忍時,我才終於想起了上帝,且選擇來到祂面前,直面祂多次對我的提醒與呼喚。回到上帝面前後,我思考着該如何回應與服侍祂。後來我想起我從小就酷愛文字的興趣。當初留學的衝動也是因為讀了一篇讀者文摘里的英文詩,美得讓我淚流滿面。於是很早便有了入行翻譯和口譯領域的想法。我知道主一路以來多次叩我的心門,縱使有感動想要在這塊領域上服侍上帝,我卻選擇沒聽見。因為我在大學和研究所里學的都是理工科,後來有了家庭和公司,兩者之間的需求也有增無減,加上翻譯和口譯課程的挑戰性,都讓我卻步。

所以當我選擇尋求和回應上帝時,我求祂給我勇氣和信心,去報考了口筆譯的研究生課程。順利考獲后,便在相關領域從業。除了工作,我也開始了教會裡翻譯和口譯的服侍。這一路走來,有太多太多的掙扎了,也曾多次想過放棄。但上帝在過程中總是藉著祂自己或他人的話語來給予我肯定、為我開路,讓我更加確定祂喜悅我走的路。

因着翻譯的工作我才發現原來除了語言、文字之外,聲音、眼神和肢體語言都可以給有需要的人帶來莫大安慰。不只給他人帶來安慰,我自己也從中得着安慰。事實上,當我選擇在生活中服侍上帝時,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我漸漸不再感到莫名的失落,而是多了無窮的喜樂和盼望。雖不像韓劇中女主角那般擁有華麗繽紛的人生,但每天對我都是新的啟航,讓我期待着,不知上帝將如何使用我去成就祂的事工。

生活中我依然是丈夫的好幫手,但滿有盼望的我有更大的動力和精力去扶持他,能夠更積極、喜樂地照顧家庭。雖然曾沉溺在浪漫劇情中,做過白日夢、羨慕過劇中人的精彩人生,但現在我知道我的人生故事的導演是誰,祂為我們設計了一個獨有的生命藍圖。縱使行在祂的道路與計劃中不會是一帆風順,但我卻明白了人生不是只看是否過得華麗、精彩繽紛,而是祂是否參與在其中。因此,當祂也邀請我們參與其中時,我們要拿回掌控權,走出情緒大起大落地幻想與現實中,尋求與回應那位為我們設計生命的藍圖的上帝。相信我,這會比劇中那些精彩繽紛的生活劇情,來得更加美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