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希望

我為何沒有放棄盼望

作者:Michele Ong,紐西蘭
Why-I-Didn’t-Give-Up-on-Hope
我對『盼望』這個詞評價不高。對我來說,這個詞聽起來軟弱無力。如果把盼望擬人化,它應該就是個意志薄弱的受氣包,沒有自己的觀點。心懷盼望就好比傻傻地堅信—只要向許願池裡投幾枚硬幣,就會有人成全你的願望。有人凝視窗外灰濛濛、陰沉沉的天空後或許會說,「我盼望不要下雨」。一些靈修材料說耶穌是我的盼望,十字架是我的盼望,基督在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歌羅西書1章27節)。但我從未真正理解過這些。

一連串令人失望的關係外加人生問題的大疑問-「我的人生到底在幹什麼?」-讓我不堪負重、深陷絕望。當我和前男友分手的時候,我真害怕自己會淪落得像帕蒂和塞爾瑪那樣(動畫情景喜劇《辛普森一家》中不刮腿毛的煙鬼雙胞胎姐妹),只不過我是紐西蘭版本,家裡前院還有上百萬隻流浪貓出沒。

我對生活的諸多想法都太過消極,以至於我妹妹不得不對我施行『哎呀罐』處罰機制,類似於『髒話罐』。每當我說消極的話時,我就要將5塊錢罰款投進她的Hello Kitty存錢罐中。罐中的錢將用來捐贈給一個價值觀和使命都讓我無法贊同的機構。這相當令人痛苦。

但天父上帝擁有最終的話語權。有一個星期天,牧師講道的主題竟然是『盼望』。她說,盼望並不是像世人所理解的那樣-軟弱無力的空頭支票。當我們的盼望是在上帝裡面時,我們就是把盼望之錨錨定在永不食言的全能者那裡(希伯來書6章19節)。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感覺好像是上帝親自跑到地上,給了我人生當中最狠的一次訓誡。我一下子意識到,我要改變對盼望的看法。盼望不是意志薄弱的懦夫。絕對不是!在那位創造天地的上帝裡面,盼望既堅固、牢靠,又充滿自信。

當我們抓住盼望時,就好像抓住了救生繩-它可以助我們度過人生的風暴,走過失望、傷害和艱難。只要我們把靈魂安靠在盼望之上,我們就可以走過生命中最動盪不安的時光,然後說:「上帝是我的盼望,祂扶持了我。」

當我們在復活節仰望十字架時,我們也在仰望饒恕、醫治、救恩和永生之盼望。所以,讓我們持守這盼望,因為它永遠不會令人失望。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與耶穌『同負一軛』?

作者:陳櫻之, 新加坡
yoked
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當耶穌呼召我們背負祂的軛時,祂並不是呼召我們額外再加添一個輕省的擔子,而是將我們的重擔轉移到祂的軛上。祂與我們同行,拉動軛與我們的重擔,然後回過頭來對我們說:「我會給你安息」。事實上,這個軛之所以是容易的、輕省的,是因為耶穌在那裡—我們的勞苦重擔都加在了祂身上。

耶穌呼召我們去背負祂的軛,是輕省的,因為耶穌會分擔我們的重擔。但這也許並不是那些想尋求上帝幫助的人的願望。我們往往只是希望上帝能夠徹底拿走我們的重擔,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再繼續背負並承擔這個重量了,儘管有了耶穌的軛後,這負擔已經輕省了許多。因此,一個人即使已經轉向耶穌,如果問題不立即消失,也可能還是會感到很沮喪。但耶穌從未如此應許我們。

耶穌呼召我們一同負祂的軛,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這樣做。與某人同軛意味著我們要與他(或她)並駕齊驅,保持同樣的步伐。如果軛沒放平,合作將會失效,因為他們緊緊地連接在一起,彼此制約;最後,雙方都被搞得無法動彈,寸步難行。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與耶穌同軛,因為耶穌所去的地方並不是我們想去的。或者祂的步伐對我們而言太快或太慢。當與耶穌同軛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想要佔據主導或者按自己的意願定速度,但說真的,這有什麼好處呢?如果人本身就能承受自己的勞苦重擔,他或者她還會到耶穌那裡去尋找安息嗎?所以,與耶穌同軛,卻總想佔據主導,這又有什麼好處呢?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說,「學我的樣式」。我們需要停止自己的奮力掙扎,效法耶穌溫柔謙卑的心,這樣我們就能相信祂的帶領,相信祂的方向和速度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最好的。我們需要謙虛地說,「耶穌,我做不到,請祢來幫我」,並接受祂的邀請:『來』。

也許勞苦重擔的環境正是親近我們救主上帝的機會,因為只有在這些時候我們才會與耶穌同軛,與祂同行並有祂的樣式。

堅固的保護—詩篇91篇

作者:Nike, 印尼
lock-170872_640

我要論到耶和華說:「祂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上帝,是我所倚靠的。」-詩篇91篇2節

一位傳教士的家遭非法侵入與盜竊。不止手提電腦和平板電腦被偷,連在保險箱裡準備用在聖工上的錢也被拿光了。我們都清楚,保險箱被視為堅固的保障,可以保護貴重物品不被火燒,不遭盜竊。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

感謝主,我們的上帝和保險箱不一樣。詩人清楚知道上帝是可以依靠的避風港,是逃避壞人或仇敵,躲避疾病或災害的避難所。祂吩咐了祂的天使照顧我們,使我們在世上有平安,得著救恩進入永生。哇,我們的上帝真不可思議!試問有哪個保險公司能給這樣的保障呢?哪一位保安人員能保護得如此周全呢?沒有。即便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也無法給予如此確定的應許。

但可惜的是,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接受。許多人把希望寄託於錢財、權力和世界所應許的事物。不少人把生命獻給世上暫時性的事物,為了那虛構的安全感,不惜付出各樣代價。那麼,你呢?你投靠誰,向誰尋求保護呢?

將心交托給上帝,祂的保護必環繞。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

並非自然景觀

作者:陳明惠, 新加坡
It's-not-a-freak-of-nature
今年三月中旬的日食的確是令人驚歎的奇觀。全球數百萬觀賞者見證了這一奇觀,而其中一小部分在北歐法羅群島及冷岸群島的人們還有幸觀賞到了日全食—月亮將太陽完全遮擋起來。

由於我與那些可以看到日食的地方相隔十萬八千里,我就只好通過網路影片和圖片來瞭解整個過程啦。看著看著,我驚呆了 !當月球一點點越過太陽,將其遮擋起來時,萬道耀眼的光芒穿透天空。緊接著,就在上午9點14分的時候,早上明亮的天空突然變暗,彷彿黃昏來臨,黑夜將至。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不真實。我心裡想:「多麼『奇怪』的自然景觀!」我實在是無法搞懂裡邊的科學定律。

這次日食讓我想起,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釘死後,也有類似的黑暗佈滿天空。馬太福音27章45節是這樣描寫當時的情景的:「從正午到下午三點鐘,遍地都黑暗了。」整整三個小時!雖然有些人推測這是日全食所致,但另外一些人則反駁說,那時月亮所在的位置不可能導致這麼長時間的日全食。

而我更感興趣的卻是人們對這兩件奇事不同的反應。2015年3月20日那天觀看日食的人們,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露營愛好者,應該都是滿懷期待,並且興奮地等待日食發生的那一刻。相反,當天空在耶穌受難後暗下來時,在場的人們則恐怕無不充滿悔恨、內疚、憤怒與恐懼 。「百夫長和跟他一起看守耶穌的士兵,看見了地震和所發生的事情,就十分懼怕,說:‘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 (馬太福音27章54節)於是我想,如果當時我在場,我的反應會是怎樣呢?

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時的黑暗是籠罩了全世界還是只有部分地區,但我們確知上帝因此而獲得了榮耀。這樣神奇的現象展現了上帝的大能,並且也顯示了耶穌受難對全世界的影響。

當我們回顧受難節及復活節時,讓我們花一點時間思考耶穌為我們所做的犧牲。祂洗去我們的罪惡及羞恥,白白地原諒我們,讓我們得以與上帝和好。如果沒有基督帶來的光,這個世界還停留在黑暗之中呢。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