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彼此相愛

斯坦·李(Stan Lee)給我們打開了一個世界,卻留下了一個終極問題

作者:Maggie,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漫威之父斯坦·李(Stan Lee),在美國時間的11月12日,離開了世界,推特上留下了自己的名言「Excelsior(精益求精)」。

1922年12月28日,斯坦·李(Stan Lee),原名斯坦利·馬丁·利博,出生在紐約市,父親是羅馬尼亞移民,母親是美國本土人。雖然家裡的條件有限,但是他依舊熱愛閱讀。他曾經說,騎在自行車上的時候,感覺就像在自由的幻想世界裡騎乘自己的戰馬。

為了補貼家用,他當過文員,刷過盤子,當過運貨工。1941年,他進入「時代漫畫」(漫威漫畫的前身),開始撰寫美國隊長第三期的漫畫,後面被扶上漫畫主編的位置。多年以來,在DC漫畫(代表人物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閃電俠等)的擠壓以及美國審查制度的衝擊之下,斯坦·李(Stan Lee)一度想退出漫畫界。聽聞DC讓自己旗下的英雄組建了戰隊「正義聯盟」,他突發奇想,創作了神奇四俠。後面,神奇四俠大受歡迎,斯坦·李(Stan Lee)和自己的合作夥伴傑克·科比繼續創作了綠巨人等很多其他大受歡迎的人物。

綠巨人和神奇四俠的中心思想是一樣的。主角們都因為各種情況變異,擁有了超能力,因而在人類世界裡遇到了敵視和畏懼——人們害怕他們的能力,不知道他們是好是壞。這也是超級英雄的本質。人們幻想著有救世主來拯救世界,來搞定一切,但是遇到超自然的對象時,第一時間卻是畏懼、害怕,因為自己的弱小,因為人本能對於不了解的事物的懷疑。漫畫里的反派也通過超能力、高科技來作亂。這使得人類對超能力越發地震驚,疑惑,恐懼。

隨著漫威漫畫的銷量暴漲,斯坦·李(Stan Lee)創作的自由度也越來越高。他越來越可以在創作的各方面做出新嘗試。20世紀60年代,他創作出了最有影響力的超級英雄之一——蜘蛛俠。

蜘蛛俠本是一個平凡的高中生。他參觀實驗室時,被一個具有放射性的蜘蛛所咬,獲得了蜘蛛一樣的能力。他一開始並不想用自己的能力拯救世界,反而是想去賺錢。然而撫養他長大的叔叔被害死,他才醒悟——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他有義務讓世界變得更好。因此他改變了自己。

蜘蛛俠讓很多人都有代入感。因為他也遇到了很多年輕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學業、戀愛、金錢短缺。拯救世界的蜘蛛俠是他隱藏的身份。他不僅是超級英雄,他也是個人。他的英雄氣質和他的人性共存。

在80年代的一期連載里,蜘蛛俠當時的女友格溫·史黛西在他面前被殺。這讓人意識到超級英雄也不是萬能的,他們甚至不能拯救最愛之人的性命。此期連載非常轟動。人們開始明白,英雄並不是萬能的。同人類一樣,他們有所不能。

在「終極宇宙」(漫威的平行宇宙之一),蜘蛛俠最後為拯救人類犧牲了生命,他和他的叔叔最後在天堂相見。這是一幅讓人動容的畫面。英雄為人類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在90年代的「超人之死」、「超人復活」之後,DC和漫威漫畫的宇宙中超級英雄的死亡與復活變得相當平常。神奇女俠,綠燈俠,閃電俠,美國隊長,蝙蝠俠,蜘蛛俠,鋼鐵俠都紛紛死了,又紛紛復活。我們是那麼懼怕失去和死亡,哪怕是虛擬人物。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我們不想面對我們不能勝過邪惡和死亡的事實。

2000年以後,漫威的超級英雄故事紛紛被搬上屏幕,漸漸地,全世界人都開始熟知和熱愛這些超級英雄。因為他們身上寄託了我們對於自由和公正的希冀。我們支持美國隊長推翻被九頭蛇滲透的神盾局,支持鋼鐵俠直面滿大人的挑釁,支持復仇者聯盟為了正義和自由犧牲自己。這都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

斯坦·李(Stan Lee)在自傳中說過,當我意識到我可以通過創造這些超級英雄的故事來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時非常感動……你真的可以跟其他人產生這樣的聯繫,對那些需要被拉一把的人來說,你真的可以為他們伸出援手。

這就是超級英雄的真諦。超級英雄總是在打擊邪惡,一刻也不停歇。他們的故事延續了60年、70年,而且要不斷延續下去。打擊邪惡,讓世界變得更好,這也是人類的終極願望。但是最終,我們發現,邪惡是這個世界幾乎無法抹去的東西。死掉的反派也會復活,當超級反派被打擊的差不多,或者超級英雄走到末路的時候,漫畫里的宇宙就會重啟。英雄與壞人的戰鬥沒完沒了,因為罪是永無止境的。

斯坦·李(Stan Lee)與他的超級英雄們無疑激發了幾代人對正義的渴望,提醒了我們做為人,更大的追求是什麼,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終極問題——這個世界最終的出路在哪裡?最終的公義在哪裡?是否有一個終極英雄,可以粉碎死亡和世上所有的邪惡呢?

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終極超級英雄,他是誰又在哪裡呢?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這個超級英雄就來拯救我們了。祂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祂並非是後來獲得了超能力而成為神,而是祂本來就是神。然而為了拯救我們,祂甘願放棄自己的神力而降級,走到了我們當中,穿上了人的樣式(你能想像一個生來就是鋼鐵俠裝備的鋼鐵俠硬是給自己發明了一套按人類的皮膚、身體構造設計的外殼,讓自己無法使用出超能力,只能做正常人嗎?腓立比書2章5-7節)。

祂可以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祂可以讓風暴安靜,祂更能醫治疾病,使聾子聽見,瞎眼的看見,瘸子走路,死人復活。如果有人攻擊祂,祂也完全可以呼喚天使為祂征戰,但在祂面對最重要的戰役時,祂沒有選擇反抗,而是順服——任由普通的人類鞭打祂,將祂釘死在十字架。

因為這位超級英雄明白,人類有史以來所戰勝不了的死亡,所無法擺脫的邪惡,問題正是源自於人本身。因為人人都犯了罪(羅馬書3章23節),而罪的工價乃是死(羅馬書6章23節)。如果有人能一次解決這個世界上終極的邪惡與死亡,祂只有完全聖潔,讓邪惡沒有藏身之處,又要直面死亡,將死亡鑿穿,為人類尋求一個新的出口——光明中的永生。而唯有祂自己滿足了這個條件,因為從來沒有人如此聖潔,亦沒有人有如此大的能力,因為即便是漫威的超級英雄們,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和軟弱。因此,為了人類的生命和自由,祂犧牲了自己。祂的死,償還了罪的代價,而祂的復活,打碎了死亡的權勢。祂的名字是耶穌。祂真實來過,真實為你我而死,又真實地復活了。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面對這個終極超級英雄,你是否願意相信並跟隨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Last Resort—— 將開放家庭發揮到極致,做比Airbnb更酷的事情

採訪者&作者:Andrew Koay, 澳大利亞

翻譯:晨光,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攝影:Ian Tan,新加坡

 

眼前這幢四層高的房子,讓人看著有點暈眩。在土地稀缺的新加坡,這算得上是超級豪宅了。它高聳於人前,現代混凝土的外殼——乾淨、光滑的線條、玻璃欄杆和高漆木門——向人展示了什麼是奢華。

「Last Resort」現在所處的四層洋樓

走進房間,迎接賓客的是一個巨大的生活區,地上鋪著大理石。一隻超級熱情的黑色貴賓犬圍著自己想像的環形路線在傢具之間和下方來回奔跑。餐桌上擺放著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地美食:咖喱、印度飛餅、薄鬆餅和馬來咖喱角。

 

*黑色貴賓犬Berrie在家裡跑來跑去

 

樓上的卧室布置得很舒適——每個卧室都有一兩張床、幾張桌子、一些玩具、幾本書和一些奇怪的樂器。這樣能讓人產生一種最能被稱之為家的感覺,在桌上打盹的貓就是證據。

回到樓下,47歲的Kenneth Thong正努力在廚房準備更多的食物,並把它們擺到餐桌上。Ken,大家都這麼叫他。他說話溫和,自嘲時也很有魅力。當他的聲音變得柔和時,他的詞句往往會隨著他的聲音消聲遺迹,然後他又會突然因為自己的笑話而大笑不止。他39歲的妻子Adeline則帶大家參觀著這棟房子——四層樓外加地下室、兩個陽台和六個房間。和她的丈夫一樣,她有著永遠溫暖的微笑和開朗、溫柔的舉止。

今天,除了一個年輕人在廚房裡給Ken幫忙,屋子裡的大多數人都出去了。

客廳里擺滿書的書架上,掛著一個用樂高積木做成的大招牌,上面寫著:「歡迎來到『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或許只有這一個招牌能提醒大家,這個住所並不是又一個中產階級之夢。

*客廳里迎接賓客的大招牌

 

什麼是「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

問Ken和Addy這個標識是什麼意思的話,他們有現成的答案。Addy說:「 『最後的棲身之處』 (The Last Resort)是由年長者建立,為年輕人準備,與年輕人一同行走的地方。」Ken插話說:「我們希望年輕人知道,如果真的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了,這裡有為他們準備的地方。」

這就是「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自從他們2007年結婚以來,他們夫婦已經向許多尋求庇護的年輕人開放了他們的家,尤其是那些來自虐待家庭或居住條件惡劣的年輕人。一般來說,他們歡迎客人免費入住,不過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可以選擇幫助解決部分生活費用。在過去的十年里,Ken和Addy一直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

「我們邀請他們成為家庭的一部分。」Ken說。「我們希望他們能體會到一個平凡、安全、運作正常的家庭是什麼樣的。這也就是說他們可以自由地擁有我們這裡的一切。」

事實上,從做家務到去購置生活用品,再到一起做飯和吃飯,這對夫婦都試圖為他們的客人創造一種歸屬感和團體感。「這是他們當中許多人從未經歷過的。」Addy說。

有些人會把這種態度稱為「毫無保留的好客」——超出了大多數人願意做的——但Ken和Addy對此的看法要溫和得多。Ken說:「毫無保留並不意味著是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毫無保留只是去做需要做的事情」。

這對夫婦還邀請其他的基督徒來同工,動員他們在「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服侍。

*舒適的客房之一

這個想法是怎麼來的?

Ken和Addy結婚之前就有了創建「最後的棲身之處(The Last Resort)」的想法。他們在國外當了四年的宣教士——Ken在南非,Addy在印度南部。2004年,兩人因為共同的願望——為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們帶來改變——聯繫到了一起。在他們第一次一同去南非的Hoedspruit參加宣教旅程的時候,Addy被那裡基督教社區緊密的聯繫所震驚。那裡的人們不僅住在一起,而且彼此分享一切。這是一個愛上帝和愛人的好例子,是Ken和Addy想要帶回家的東西。

回到新加坡,他們看到了另一個需要:幫助那些現有社會服務無法完全支持到的年輕人。這讓Ken想起馬太福音9章36節里描述的耶穌對無助人群的同情。「這是對我們的挑戰」,Ken說,「我們會有同樣的同情心嗎?」

這對夫婦找到了自己的解決辦法:讓自己和自己的家成為基督教社區應該有的樣子——有愛、有同情心、有教養。「建立社區是上帝給我們的負擔。我們在結婚時就知道我們想要敞開和分享我們所擁有的一切。」Addy解釋道。

 

*2007年,Ken和Addy在緬甸宣教

 

他們結婚後不久就有了這樣的機會。他們認識了一位年輕女士,剛好需要地方住。她剛剛成為一名基督徒,但是家人很反對。她沒有別的地方可去,所以Ken和Addy向她敞開了他們的家。當時,他們只有一套兩居室的公寓。

不久,關於這對夫婦的消息傳開了,他們願意為任何需要安全住處的人提供住處。有些是通過社工介紹來的,有些是通過朋友介紹來的。Addy說:「我們並沒有去找人來住」,「我們只是在那些人無處可去的時候,為他們騰出了空間。」

從那以後,Ken和Addy接待了來自海外的宣教士、需要靜養的基督徒以及需要一個安全住所的年輕人。有些人待了幾周,有些人待了一年多。此時,這裡成為了一個25歲的母親和她剛出生的孩子、以及一個需要多一處住所的19歲女孩的避難所。與他們同住的還有兩位年輕的基督徒,他們希望在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社區里踐行「毫無保留的好客」。

 

克服挑戰

然而,這個事工並不是沒有挑戰。首先,這對夫婦發現為人們提供庇護通常意味著要同時處理人們的一些問題。有一次,放高利貸的人來找他們的住客。這件事最終給他們家招來了小偷,結果他們家族的一些傳家寶被偷。

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細節,就是房租的支付問題和如何為住客提供日常所需。讓這一切變得更具挑戰性的是,Ken和Addy目前都沒有經濟收入——幾個月前,Ken從一家非盈利機構辭去主管職務,而Addy從2014年起就不再有收入了。兩人都認為有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目前這個事工中去,以便有時間陪伴住在這裡的人。


*住在這裡的年輕人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房間

 

當被問及如何面對這樣的挑戰時,Ken和Addy說,唯一重要的就是回應上帝放在他們心中的感動,並信賴祂,即使他們的事工看起來並不切實際。

他們的住房證明了這一點。由於不想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這對夫婦在結婚初期就決定租一套三房公寓。他們後來搬到了一所大一點的公寓。在這段時間裡,上帝賜給他們有需要的人,同時拓展他們服侍他人的能力。Ken說:「一路走來,我們學會了不管自己擁有多少,都想辦法讓自己可以去服侍、去給予。」

上帝悅納了他們的順服,並為他們提供了支持,讓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可以為他們事奉的需要提供實際的幫助。

在2018年初,這對夫婦感到上帝的指引,要他們考慮搬到一個更大的地方。搜尋後,他們找到了一幢四層樓的房子,看起來很完美。

*一隻收養的貓咪懶散地趴在桌子上

 

只是有一個問題——房租。「當時,我們覺得完全沒有理由可以住在這裡。」Addy回憶起他們第一次看到這棟房子時的想法。「但我們覺得,如果上帝讓我們知道這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那麼我們就去做。」

儘管不知道上帝將如何供應,這對夫婦還是順服地搬了進去。果真,上帝給了他們足夠支付第一個月房租的錢。這只是他們在事奉中見證上帝供應的許多例子之一。

Addy說:「這一路就像是與上帝同行,我們在途中見證祂如何供應我們的所需,如何照看我們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急需的食物、金錢、還是傢具,甚至是家用電器——大部分都是朋友和熟人給的——Ken和Addy可以很容易地證明上帝是如何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供給幫助的。

 

一切都是為了基督

很難有人不被這對夫婦的犧牲和慷慨所鼓舞。在這個敬虔和有愛的夢想常常被冷酷無情的實用主義所破壞的世界裡,Ken和Addy似乎已經成功地擺脫了我們許多人追求的東西。

「我們都在追求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只有在發現更重要的東西時,我們才會改變自己的優先次序。我們並不是要告訴大家不要追求自己的夢想,我們只是在邀請人們來親身體驗追求真正能帶來快樂的事物時所帶來的喜樂。」Ken解釋說。

但若是有人認為這對夫婦有什麼特別,他們會竭力否認。「我們不是對人們說『哦,來看看我們吧』」Addy說,「不,不要來看我們,來看看基督吧!」

 

她繼續說:「如果說我們的經歷讓我們學到了什麼,那就是我們都是因罪而破碎的人,即使是在一個所謂穩定的家庭里」,「我們不是一個完美的家庭,我們也不是要建立一個完美的家庭,但我們在成為一個仰望耶穌的社區。」

*Ken和Addy

 

Ken補充說:「我們想建立一個社區。我們想要親近人,關心他們,參與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也要非常清楚地宣告我們的盼望在哪裡。」

在許多方面,這就是他們事工的簡單之處:與年輕人同行,向他們展示敬虔的生活,並鼓勵他們提出關於上帝的更大問題。

他希望,這一切將對其他基督徒夫婦產生連鎖反應的影響。他說:「我們比較瘋狂的想法是,在為需要避難的人創造共享空間的同時,讓兩到三對新婚夫婦在他們婚姻的第一年搬進社區里來住。」

你盡可以說這是烏托邦式的夢想。但是Ken認為,如果每個教會都有這樣的社區家園,那麼教會一定能更好地培育下一代。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雅各書靈修 | 從上帝而來的試探?(有聲中文)

作者:Karen Pimpo,美國

翻譯 :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讀經:雅各書1章16-18節

聖誕節過去兩周後,我收到了來自媽媽的一封信,於是興奮地打開來,看到內容時我頓時笑了,裡面是一張手寫的感謝卡。媽媽總是提醒我要注重禮貌。因此,這卡片裡面的文字不僅是對我的真誠感謝,同時也間接且微妙地提醒我——不要忘記寄出聖誕感謝卡哦。於是,我收起了她的信,坐下來開始認真地寫感謝卡片。

媽媽的感謝卡提醒我們要為我們得到的美好禮物而感恩。聖經中,使徒雅各也曾說:「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雅各書1章17節)

尤其是當我們處在試煉中和面對試探時(換句話說,當我們處在最困難的時期時),認清祝福和表達感恩更為重要;與雅各處在同一時期的猶太信徒們就面臨著這樣的困境,他們有些時候甚至很可能都在懷疑上帝的良善。他們可能會想:這些苦難和試探是出於上帝之手嗎?

但雅各溫柔地提醒我們,上帝不能被惡試探,上帝也不試探人(雅各書1章13節),上帝給我們的禮物從來都是美的和善的。這個世界上的苦難是因著我們自己的破碎、世界的不完美和撒旦的欺騙而導致的綜合結果。

上帝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在祂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章17節)。我們不能讓任何事情動搖我們對於上帝的看法。

似乎這樣說了後還是有人會無法信服,因此雅各繼續提醒我們,上帝賜給我們最美好的禮物就是,用真道生了我們(賜給我們救恩)(雅各書1章18節)。這是上帝賜予我們最美好的恩典和禮物。

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知道他接下來說了什麼嗎?「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這就是另一個美好的禮物——確認我們的救主已經勝過了一切。

今天,讓我們一起感恩生活中各樣美好的禮物吧。

也許給上帝寫一張感謝卡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問題反思

1、你在什麼時候會最容易懷疑上帝的善良?

2、這篇文章給那些正經歷試煉和面對試探的人帶來了怎樣的鼓勵?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天堂再見,我的「蝴蝶」小孩(有聲播讀)

作者:葉玲君,台灣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約翰福音 16章 33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親人或是朋友死亡的經歷。我也有好幾次經歷親人離去回天家的事,但最近我剛剛經歷的這一件心痛事,沒有事先意料,讓我想到依然還會暗自流淚。我在兩個禮拜前意外失去了我和老公的第一個孩子。對於這個寶寶,我們計劃已久,他卻只在我的肚子里孕育了7周。

我和老公是小時候的朋友,認識20幾年才決定結婚。在預備結婚中間,我們遇到了很多難題。因為婆家沒有過基督徒家屬,對我這個看起來比較虔誠的基督徒有著種種不解和疑惑。為著能結婚,我和老公禱告又禁食好幾個禮拜,最后才順利在美國登記結婚。沒有想到結婚登記才不到幾小時,我的婆婆就著急打電話來問我們什麼時候要生孩子。當時還在芝加哥念碩士的我,忙到要爆炸,怎麼可能說想要懷孕就懷孕。加上我唸書,得坐幾個小時飛機才能到達我老公上班的地方,所以我們雖然已經登記結婚,卻還得兩地分居,過著一年多每幾個月飛來飛去的夫妻生活。直到我畢業,把所有的家當搬回老公上班的地方,我們這才開始真的每天都能見面。因為我年紀超過35歲了,我挺擔心自己不能好好懷孕。我的婆家又是傳統的台灣南部人,很渴望能夠早日抱孫子。於是畢業之後,我們就決定我先在家專心當家庭婦女,一邊規劃懷孕寶寶的事情。

很快,在我剛搬到老公所在的州沒過多久,我就發現自己脾氣變得很大,腦子不太能清楚地思考,然後開始想吃一些美國買不到的東西。加上月經遲來,於是我買了驗孕試紙測試,心裡覺得真的有這麼好的「孕氣」?當過了幾分鐘我發現驗孕試紙上面顯示的是兩條線的時候,就內心覺得太美好也太不真實地馬上和婆婆報備「我有了」。接下來我每天的任務就是專心養胎——覺得什麼營養就買什麼回家煮來吃;注意營養和顏色搭配;天天補充孕婦維生素;出去散步走路,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希望自己肚子里的寶寶順利發育。夜貓子的我每天晚上盡量晚上九點就睡。和老公一起做睡前禱告的時候,我們都是這樣禱告的:希望孩子能按照上帝的心意來長大,不管他將來要選擇什麼職業,有什麼興趣,我們都靠著上帝的愛來支持他。

就在第九周歡天喜地去第一次產前檢查的時候,醫生皺著眉頭把超音波的熒幕轉過來給我看,並且一臉嚴肅地和我說沒有看到心跳。我按照之前在醫學院上學的經驗也自己看個仔細,雖然看見孩子,但他的確沒有心臟跳動。就在醫生希望能做準確的診斷而又去外面抓一個醫生再幫我看一次時,在旁邊的老公緊張地握著我的手,和我低聲說我們來禱告。來的第二位醫生也證實是同樣的診斷,孩子真的是沒有心跳,而且應該要九周大的孩子,他的身長就停在7周4天。我的眼裡全是滿腦疑惑和沒有意料到的淚水。兩位醫生同時退出去,說給我們一點時間消化一下,然後會和我們談接下來怎麼幫助「組織」排出的細節……

我想到孩子沒有了就大哭好幾天,後來孩子真的就如醫生所說的,猶如非常痛的月經來臨一樣排出來。我和老公把不到2公分大小的小小胎兒埋在花園的樹下,樹幹上釘了一個十字架來紀念我們的第一個孩子。這兩個禮拜我不停地在想,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好,吃得不對,還是生氣了才導致孩子沒有保住?他悄悄地在我的肚子里死掉,而且死掉的時候我卻一點也沒有察覺。

後來有好幾位之前也發生自然流產的教會姐妹鼓勵我。她們其中一位和我說,「上帝來了不是要來摧毀我們,而是要建造和培養我們在主里健壯過生活。」我就想到這句我之前不太能切身體會的經文約翰福音 16章33節:「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的確不管死亡能把我們隔著多遠,我相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已經勝過這世間各樣的苦難。那些在主里暫時和我們隔絕的人,也是等到我們回到天堂的時候能再相見。就在我得知孩子胎死腹中的第二天,我一個人在花園發呆,突然看見一隻漂亮的蝴蝶在採蜜。我突然想,我的孩子就像一只從蛹里出來而只有短短幾個禮拜壽命的漂亮蝴蝶,雖然他沒有在我的肚子里活著生下來,沒能體會我能想到我能提供的幫助和他經歷的人生,但是他在我的心裡一樣活得美好。我雖然失去一個沒來得及從這世上走一遭的孩子,但是透過姐妹和教會大家的鼓勵,我開始能期待有天會在天堂見到這個我很愛很愛的孩子。於是我和老公這幾天開始禱告上帝,希望上帝能和我的孩子說,雖然爸爸媽媽沒能見到他,但是我們很愛很愛他,然後有天會在天堂相見的。就如經文所說的,世界上雖有苦難,但耶穌已勝過世界,祂的犧牲超過了死亡陰霾。現在,我的寶貝就和耶穌同在天堂,快樂地像蝴蝶採蜜一樣翩翩起舞,耐心地等著和爸媽永遠的團聚。

你曾經失去過很愛很愛的親人或是朋友嗎?你靠著什麼來度過痛失心愛之人的傷痛呢?能不能依靠耶穌把永恆的盼望放在內心且滿心期待將來的相聚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