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忍耐

三十多歲仍然單身的我,有祂安慰   

作者: Grace Lim

翻譯: 夏天

有聲播讀:小七

 

從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渴望找到另一半,建立一個我們可以一起敬拜上帝的家。

然而,我想要早婚的計劃並沒有實現。 相反,我在20-30歲經歷了好幾次並不開心的交往和拒絕。而現在我已經 30 多歲了——仍然單身——有時我真的感到非常孤獨。

經由朋友介紹或在教會裡認識異性的辦法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我的大多數朋友不是在交往中就是已經結婚了,而我所在的教會,也主要是由青年人或年輕家庭組成的。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是個古怪的、被落下的那個。怎麼說呢?找那些已婚的朋友一起出去玩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經常挪不出時間,他們的優先事項和我的不同,而且由於我們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很少有共同話題,我也很難透過他們認識其他的人,因為他們的大部分朋友都結婚了。

此前我習慣了只是坐著等待上帝賜給我對象,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法發生了變化。我聽說過一些透過使用約會APP 而成功結婚的故事。這些例子讓我想到,我是誰,竟然框住上帝,限制祂所能做的?我相信上帝能夠使用任何媒體,包括線上約會APP,賜我一位敬虔的伴侶。

自從我註冊這些約會APP以來已經一年多了,我必須承認這一路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些人這麼說:線上約會不適合膽小的人,使用者需要無數次滑動屏幕做選擇,重複的寒暄和提問,最後可能還是以失望告終。然而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斷地祈求自己的心能一直定睛上帝,祈求聖靈在我的尋覓過程中引導我,畢竟,我的初衷是建立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家庭。

在經歷了很多次的拒絕後,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能建立連結的人。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興趣,包括我們的信仰。在見過幾次面後,我們發現真的很喜歡彼此的陪伴。我心裏面想著,也許他可能就是「那個人」。然而,我還是禱告上帝的旨意得以成就,並向我顯明那一位是否就是祂為我所預備的對象。

上帝這次倒是很快地回應了我的禱告。一天下午,我就接到那位男士的信息,說他對我不感興趣,他看不到我們在一起有未來。他的話使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我們前一天才見過面,度過了非常開心的時光,也交談甚歡。

失望和疑惑中,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約會時做錯了什麼。雖然我很希望依照上帝的旨意而行,但我還是忍不住為這件事情沒有如我所願而感到難過。我非常傷心,也感到困惑,為什麼上帝這麼突然地關上了這道門,因為我認為這個人具備我心中理想對象的特質。

然而,因著祂的恩典和溫柔的憐憫,上帝在我的破碎中與我相遇。我感覺到一個溫柔的聲音問我:「如果你完全相信上帝並願意讓祂的旨意成就在你的生命中,你為什麼會如此傷心和憤怒呢?」

上帝看見了我內心中的爭戰——想要遵行祂的旨意,卻在祂的旨意成就時感到沮喪。

這個問題促使我反思並求問上帝,祂想教導我什麼?雖然祂沒有像我希望的那樣答應我的禱告,但上帝讓我從這次段經歷中學到了兩個功課。

顯明我內心的真實景況

首先是我內心的真實狀態被顯明了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渴望滿足自己的慾望,到一個地步慾望就吞噬了我們。

伊麗莎白·艾略特 (Elisabeth Elliot) 曾說過:「幾乎沒有任何事能比孤獨感更能讓我們自憐自艾了。」 儘管我過去的人際關係和經歷告訴我,上帝是那位最關心我益處的,但當我感到非常孤獨時,我就無法看見這個真理。 正如耶利米書 17章9節 所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 壞到極處, 誰能識透呢?」

然而,上帝知道我的心思意念,也知道我是否真的像我所禱告的那樣將自己的心交給上帝來掌管。 於是,問題來了:當事情沒有如願以償時,我還會繼續敬拜祂嗎?

我需要被提醒:順服上帝作我生命的主,並交託自己的每一個渴望,降服在上帝的手中。 我需要向自己重複這個真理,並對自己的心說話:耶穌用祂自己的生命買贖了我,我的生命不再是我自己的(加拉太書 2章20節,哥林多前書 6章19-20節)。 這些經文安慰了我,讓我看見,有人愛我甚至到了為我上十字架的地步。

學習忍耐的功課

其次,這次經歷也算是一堂耐心的功課。 全心相信我的未來在上帝的美好心意之中(羅馬書 8章28-30節;以賽亞書 55章8-9節),這樣的信心幫助我在等待的過程中有耐心。 我明白祂對於美好的定義可能與我所能理解的不同。 正如箴言 3章5節提醒我「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我明白了不需要單靠自己的努力去尋找某人或使某事發生(我的意思是,例如 ,每天三次檢查手機,或是為了脫單找對象,拚命嘗試聯繫不同的人)。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依然可以忠心地做上帝託付我的事,例如在教會和社區中服事、利用時間寫這樣的文章(寫作是一種讓我擺脫孤獨的有效方法), 積极參与生命小組,並關心周圍有需要的朋友。

與上帝親密同行的時光讓我明白祂是至高且良善的上帝,祂在我的生命中做美好的事。 這樣的經歷也提醒我,當事情沒有像我所希望的那樣發展時,要繼續依靠聖靈。

我可能不明白每件事發生的原因,但借著每天將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上帝,幫助我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思意念與上帝的心意對齊。 作為回應,祂也用祂的力量和智慧充滿我。

我在過程中也養成了一些好習慣來度過那些艱難的日子,例如在禱告中跟上帝訴說我的孤獨,大聲宣吿上帝的美好應許,去散步或打電話給某個朋友。 做這些小事有助於讓我的思緒遠離那種會使我消極憂悶的自憐情緒。

我不知道上帝什麼時候會應允我為另一半的禱告,但我相信祂有祂的時間安排、我知道耶穌會在我的孤獨中與我同在。 事實上,我知道祂正在使用我的孤獨來拉近我與祂的距離,這是多麼美好而珍貴的關係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雅各書靈修 | 忍耐是徒勞嗎?(有聲中文)

作者: Raphael Zhang,新加坡

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封面圖片拍攝:Ian Tan

 

今日經文:雅各書5章7-11節

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里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

我差不多要受夠了。面對這些痛苦的難題,我的心如此沉重。如果不能看到立即改變的話,把它們一次又一次地帶到上帝那裡又有什麼意義呢?

上帝一直在讓我把自己的痛苦帶到祂面前,而不是壓抑痛苦或試圖用自己不健康的方式來解決。以我過去的經歷來看,有時候我能明顯感受到祂的同在,這很安慰我的心。其他時候,祂會給我一些有幫助的洞見或者讓我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待我的難題。

然而今晚不屬於任何一種情況。我被一種徒勞無益的感覺壓垮了。疼痛仍在那裡。我還是很難過。

在絕望和沮喪之中,上帝讓我想起雅各書5章7-8節的經文:「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里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

上帝讓我明白,農夫在播種時,雨不會馬上降下來。他必須要等待雨水來澆灌這片土地。這些秋雨和春雨只有特定的時節才會降下。從本質上講,耐心是一種美德,它是一個等待上帝並相信祂會在自己的時間裡動工的過程,而不是對不會立即出現的結果焦慮不安。

而且雅各也提醒我們,我們不會無限期地等待。終點就是「主的再來」(7-8節),而且已經「近了」(8節)。我以兩種方式理解這一點。一,當我們還在地上的時候,上帝可以以祂至高無上的主權在我們的處境中動工。

二,即使祂選擇不在永恆的這一邊這樣做,也一定會在歷史結束時,「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示錄21章4節上)。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殷切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章4節下)

我們現在所流淚播種的,就像是微小的種子,與將來祂讓我們收割的大喜樂——「寶貴出產」(第7節)相比簡直無足掛齒。因為在基督里,「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7-18節)。

這節經文確實講到,等待上帝來幫我們除去痛苦是讓人焦慮和不快的過程。但它也提醒我們:「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第9節)!

當我們因著某個長期存在的難題而處於焦慮、恐懼、憤怒或逃避狀態時,我們可能會把自己的痛苦投射到別人身上,並把我們的挫敗感發泄給他們。我們可能會嫉妒那些我們覺得擁有比我們更好的東西的人。當自己的內心都一團混亂時,我們會更容易對他人不耐煩甚至發怒。

我們必須注意,不要讓自己因著忍耐痛苦而帶來人際關係上的衝突。對弟兄姊妹們牢騷滿腹是不討上帝喜悅的。

相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像舊約先知們那樣忍耐。雅各告誡我們:「弟兄們,你們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當做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樣。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 10-11 節)。在患難中忍耐是有福的,因為它最終會生出對上帝之愛不可撼動的盼望(羅馬書5章3-5節)。

最後,雅各告訴我們在忍耐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記得上帝的屬性。他記述了上帝怎樣幫助約伯度過苦難,並提醒我們「上帝是幫助我們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11節)。

因為上帝對我們有憐憫和慈悲,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倚靠祂幫助我們忍耐到底,並最終收穫滿滿的喜樂。

我們只需要堅定地相信祂愛我們,並等待祂帶領我們安然度過。

 

問題反思:

1.你正在經歷哪些困苦?在這些方面,有什麼幫助了你更耐心地等候上帝嗎?

2.你等候上帝的方式,是否在你與他人的關係中造成了緊張或摩擦?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能做什麼來改變呢?

3.在忍耐患難的過程中,你是否相信上帝是在乎你的,祂將像祂在約伯身上所做的一樣來幫助你?如果不是,你認為有什麼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上帝的屬性,以聖經中所言來認識祂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跟隨至聖者的腳蹤

作者:信實, 山西
road3

風從四方輕輕地吹來,
帶著絲絲涼意。
遠方即將逝去的背影,
已漸漸地模糊而淡去;
誰也不知前路將如何,
是坎坷不平還是平坦順利?
誰也不知自己的一生,
是精彩充實還是碌碌無為?

無人能預知明天的天氣,
無人能測透生命的驚奇。
人們一路地尋覓,
盼望找到生命的真意;
人們一路地追求,
盼望得著永恆的滿足;
人們一路地跟隨,
盼望生命盡頭是喜樂;
人們一路地執著,
盼望至聖者能夠歡欣。

但隨著時光的飛逝,
那腳下至聖者的腳蹤,
彷彿已不再清晰;
但人們一路徘徊尋覓而來,
卻發現自己所走的每一步,
都踩著至聖者的腳蹤而行;
無人記得腳下的路走了多長,
只記得每一步都充滿神奇;
無人記得腳下的路走得多難,
只記得每一步都充滿驚喜;
無人記得腳下的路走了多久,
只記得每一步都滿有恩惠。

許多人還在走著尋覓著,
也許前人的身影已經淡去,
但那至聖者佳美的腳蹤,
卻永遠留在這條聖路之上,
也永遠留在那些跟隨者,
充滿活力的心中,
深深地烙在心裡,
人們為此而繼續跟隨著。

「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麼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
能忍耐,這在上帝看是可喜愛的。你們蒙召原是為此;
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祂的腳蹤行。」
—彼得前書2章20-21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不帶論斷的判斷

作者:Jasmine Uthaya Kumar, 印度
finger
在我們日常生活與人的關係裡,我們經常地作出判斷。這些判斷決定我們對某些事物的回應和反應。一個正確的判斷,導致一個正確的反應。而錯誤的判斷卻恰恰相反。所以,我們謹慎地作出判斷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是絕對無法完全瞭解另一個人心理的想法。只有上帝才能瞭解。祂是個「公義的察驗人的心腸肺腑的神」(詩篇7章9節)。所以,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尋求祂的智慧。

第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也可能會誤解上帝的兒女們,在他們遵從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旨意時,我們錯誤地論斷了他們。約伯的朋友便是一個明證。他們在回應約伯的話語,卻沒有找出它背後的原因。他們甚至極為自信,認為他們所說的便是事情的標準答案。他們明顯地沒有認識到,也許關於上帝和祂的話語,他們尚未完全明瞭。

第三,在我們基於判斷而行動之前,我們應該先自我反省,瞭解自己的動機。我們的目的必須是造就他人,卻不是拆毀。但是,在我們糾正我們的弟兄姊妹所犯的「明顯錯誤」前,讓我們先自我反省並且禱告祈求得著智慧來應對這種情況。當我們在糾正他們的時候,讓我們帶著和善及正確的態度——而不是帶著譴責。提摩太後書2章24-26節說道,「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最後,耶穌提醒我們,我們的判斷不能帶有虛假。在馬太福音7章3-5節,我們讀到:「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再次,我們要作出判斷之前先自省免得成了假冒為善的人。

基於以上原因,讓我們在判斷的時候更加小心謹慎,不要絆倒一個正在學習如何在基督裡而活的年輕基督徒。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