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恩典

身為一位基督徒領袖,我也可以抑鬱嗎?

作者: Hayley Wen
翻譯: 夏天
有聲播讀:枝子

 

三年前剛過完聖誕節的隔天,我的父親被診斷出癌症第四期。當時我們家一群人擠在診間里,聽著泌尿科醫生說出這個出乎意料的診斷結果。我清晰記得當時自己多希望時間就此凍結,心想「他才只有50多歲呀」。或者最好時間能倒轉回到昨天簡單平凡的快樂時光,因為當時我感覺昨天的快樂如同隔世。「他這麼年輕不應該生這種病的」。我努力讓自己七上八下的心平靜下來。 我知道,一走出那間診室,我們的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人們被告知所能做的不多,因為老爸得的是罕見且具有侵襲性的亞型前列腺癌,而這意味著一般的治療方式是無效的。那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他的膀胱和淋巴結,這也意味著無法動手術。從國內最有經驗的泌尿科醫生那裡聽到這番話讓我們感到絕望且無助。 父親的人生就這樣結束了嗎? 當我們四個人——爸爸、媽媽、姐姐和我站在醫院的走廊上消化這則消息時,我們只能互相擁抱,向上帝呼喊。 主啊,請幫助我們。

後來,姐姐男朋友的父親認識一位在新加坡以切除複雜型腫瘤而聞名的泌尿科醫生。 抱著一絲希望,我們乘坐下一班飛機去諮詢他的意見。 就在當天晚上,父親的癥狀在疼痛和頻率上都升級了,於是他被送進醫院。 兩天之內,我的父親被推入手術室,切除了他的前列腺、膀胱和淋巴結。

發生這一連串的事件,讓我幾乎沒有時間思考,更不用說消化了。 這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如何相信上帝,即使在那時相信祂是最困難的事情。 在漫長而意識朦朧的夜晚帶著充血的眼睛的日子裡,親友不斷提醒我們他們熱切的代禱和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的愛。「主啊,我感謝你的引導和供應。」

多希望我能說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爸爸就沒有癌症了。但實際情況是,這只是我們一家人與上帝同行,照顧並陪伴父親對抗癌症的漫長旅程的開始。

在第一次手術後,我們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他的肺部和其他器官。 隨著父親看腫瘤科醫生次數的增加,他接連接受各種治療: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進一步的手術。 每種類型的治療都給父親的身體帶來了不同的副作用,也給整個家庭在情感、心理和精神上帶來了壓力。

父親的健康狀況引發了持續的問題

我幾乎沒有預料到這個插曲會引發出我在心理健康方面長久的掙扎。 雖然之前我也曾經歷過考試焦慮和祖母過世的悲傷,但這些情緒感覺都比較正常而且很快就過去了。 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被公認是開朗積極,正向樂觀的。 很少有事情可以真正打擊我,當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仍然可以找到迎接美好明天的方法。

但這次父親生病的經歷讓我感覺非常不同以往。 我們幾乎每次吃飯都會提到他的病情。 電話和簡訊也在不斷提醒我面對我還無法接受的現實。 在對抗腦海中的消極聲音時,我試著說出安慰和充滿希望的話: 「別擔心。 爸爸會好起來的;上帝在傾聽,祂在乎我們」,類似這些我渴望真的聽到並相信的話語。

在父親確診和手術的一個月後,我再次回到澳洲繼續我在海外的第三年學習。 當時離家在外真是個挑戰——只要父親的病還有得救治,我就想繼續完成我的學業,同時我有希望可以在家陪在家人身邊。就在我大學四年級時,也是新冠疫情來襲、我成為了一個基督教國際學生組織的主席的那一年,我的心理狀態惡化了。「為什麼偏偏選在這個時候呢?」

一開始是短暫的悲傷情緒,最終變成了揮之不去、令人窒息的抑鬱。就像有一團濃密的灰雲,早晨盤旋在我的頭頂,白天落在我的肩膀上,然後每晚都讓我淚流滿面。

我開始對每個人和每件事感到煩躁。「他怎麼這麼麻木不仁? 她到底在不在乎? 為什麼沒有人理解我?」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知道我的真實情況,因為我從不讓他們知道。 每次我的家人一打來電話,我都告訴他們我過得很好。「為什麼要讓他們再為我擔心呢? 他們已經有夠多事要煩了。」 每次出門,我都會穿上我最好看的衣服,露出最燦爛的笑容。「我不能讓人們失望。 我是主席,如果我一直那麼悲傷,該如何帶領整個組織呢?」

因此,我(至少我這麼認為)全心全意投入我所需要做的一切:舉辦成員聚會,規劃領袖們的退修會,帶領聖經學習,每周至少探訪兩個人,每隔一晚給我的家人打電話。 我從未缺課,並按時提交了所有作業。 即使在我們進入封鎖狀態時,我也覺得自己有責任讓大家振作起來。「我們會挺過難關的! 繼續彼此相愛! 相信上帝! 線上活動也可以很有趣的!」

我試著把每件事做好,但是我真的累了

我一天比一天累。 本質上,我是在靠自己的力量來做主的工作。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到迷茫和疲憊。 我向上帝的禱告變得空洞。我滿心情緒毫無方向。「主啊,你在嗎?」 到了大學四年級的下半學期,我已經失去了熱情和動力。 再沒有什麼能引起我的興趣。 社交焦慮開始使我推開所愛的人,我也儘可能避免聚會以及和家人通電話。 親密的朋友聯繫我時,在狀況好的情況下,我會在一兩個星期後回復他們。 有時,我需要三個小時才能從床上爬起來。 有時,我幾乎睡不着覺,覺得也許「生活終究不值得過吧」。 死亡的念頭糾纏著我,使我驚覺到自己需要尋求幫助。

在我和男朋友傾訴我糟糕的心理健康狀態後,他讓我與一位共同的朋友聯繫,這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他之前患抑鬱症的經歷。 正是通過聽他的故事和心路歷程,我才鼓起勇氣去聯繫一位主內心理醫生。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需要看心理醫生。 但我因此找到了能傾訴的對象,除此之外,我也很欣慰能夠與一位有耐心、明智且善解人意的人敞開心並聽取她的建議。 她幫助我認識到,即使對於相信上帝的人來說,抑鬱和焦慮也是正常的經歷。 我還認識到,成為基督徒並不意味著生活從此就會免於痛苦和苦難。

看看聖經中約伯的例子吧,他是一個承受了強烈的失落、悲傷、疾病和被遺棄的義人。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在沮喪中可以好好忍受並榮耀上帝。 約伯的哀嘆並不是可恥的悖逆行為,而是他信靠上帝的表現。 正如魯益師所說「我親愛的朋友,當悲傷將你壓倒在地時,就在那裡敬拜吧。」

我與我的心理醫生分享得越多,我就越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對我來說是足夠的(哥林多後書 12章9節)。 上帝教導我放下我的驕傲、我天然人的力量、我偽裝的笑容,並在祂永恆的懷抱中找到醫治和安息。「你不需要總是表現出很堅強的樣子。」 我不需要證明自己配得成為基督徒或領袖。而是可以破碎且凌亂地來到上帝面前,知道祂仍然接納並且愛我。 正如Corrie ten Boom所說的,「世上再深的深淵,也深不過上帝的愛。」

透過這次心理咨商過程,上帝預備我成為一位領袖。 我沒有躲在屏幕或微笑後面,而是在與他人相處時能呈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一開始我也很害怕。「別人會不會因為我有這種感覺而論斷我?」 但是,事實證明,很多人也都在處理他們自己內心中複雜的情緒問題。 他們也許沒有遇到同樣的情況,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我面對掙扎時的坦誠相待,反而讓其他人感到有安全感,也更願意分享他們自己的軟弱。正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彼此相愛,鼓勵彼此仰望上帝,定睛在那位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身上(希伯來書 12章2節)。

我也發現,受苦是一種必要的煉凈的經歷。 這次心理問題的經歷使我更能夠與他人共情。 過去,我努力傾聽和同情正在經歷苦難的朋友,但我始終無法理解一個有焦慮或抑鬱想法的人會感到多麼孤獨和虛弱。 當我克服掉不敢告訴別人我看過心理醫生的顧慮時,上帝讓我在生活中遇見更多與我經歷著類似掙扎的人——有新的也有原來的朋友。「你不是孤單一人」:我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並與這些朋友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證,給他們帶來勇氣克服羞恥感並尋求所需要的專業幫助。 總之,在我們所身處的社群中,上帝正在運行並使用我們讓恩典和憐憫傳遞。

無論順境和逆境都信靠上帝

人生中仍然有順境也有逆境,但我已經學會:不用等到困難過去才選擇喜樂,而是只要在與上帝的關係中,就能找到完全的喜樂與平安(腓立比書 4章4-7節)。 有上帝作我們的天父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 祂不僅完全了解我們(詩篇 139篇),而且在我們祈求之前,祂就確切地知道我們需要什麼(馬太福音 6章8節)。 只有一位完美而慈愛的父親才能滿足我在苦難中被了解和同理的深切渴望,祂比任何人都關心我。 在我們不安、困惑的心中,耶穌能賜給我們所缺少的平安。

生活中會遇到風暴,有時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快要被淹沒了,但有基督與我們同在一條船上,我們就有永恆的盼望,這樣的盼望就像靈魂的錨,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 6章19節)。 知道我們的生命和救恩都在祂手中這件事給了我安全感,讓我有把握和信心,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在天堂再次見到我的父親、我的家人和朋友。 上帝已經應許,有一天祂會擦去我們眼中的每一滴眼淚——不再有死亡、悲哀、哭泣或痛苦(啟示錄21章4節)。 何等美好! 到那日來到以前,我要學習越來越信靠祂。

截至我寫下這篇文章的今天,父親正在完成(我們希望是)最後一個化療周期。 最近這次的CT顯示治療對腫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我們努力禱告每一個癌細胞都會在上帝所定的時間點被根除。 我的家人深深地感謝所有的代禱,是這些禱告幫助我們「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羅馬書 12章12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因為恩典有記號,所以全職媽媽也有未來

作者:上帝的小鳥

有聲播讀:佳音

 

辭去工作當全職媽媽時,我並沒有太大的掙扎。因為結婚之前我就已經很明確,以後要全時間陪伴孩子的童年。當全職媽媽,好像是個必然的事情,也是讓我內心滿足平安的決定。很感恩,我的先生也同意了我的這個想法。於是,在第一個寶寶出生後,順其自然,我成為了全職媽媽。

在當全職媽媽的過程中,我並沒有覺得犧牲或無聊,反倒是充盈。因為對我而言,看著寶寶們成長本身就是很愉快的事情。但最近,當孩子們漸漸長大,我開始思考,等他們都上小學了,我要做什麼呢?那時他們不再需要我全天候的陪伴,那個時候我要怎樣使用我的時間呢?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去攀登職場的階梯,如果此刻加入,應該是為時已晚了。我還會有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嗎?想到這裡,突然一股憂傷、迷茫油然而生;也突然很羨慕那些可以有一個不斷晉陞的職業發展道路的媽媽們。

站在原地想像未來,當然想不出什麼畫面感。一片混沌,除了擔憂就是恐慌。在這樣的時刻,我可以做點什麼呢?我望著遠方,想了想,既然前面看不見,那就只剩下兩個方向:過去和現在,明天的憂慮丟給明天去擔當。

於是我開始回想一路走來,難道我都是有清晰的計劃,或者提前為未來做過什麼準備嗎?答案是,完全沒有。現在回想起來我都忍不住想笑。從小學開始,我就開始擔心自己考不上初中,初中我又擔心自己考不上高中,高中擔心自己考不上大學,大學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我是擔憂未來專業戶。在這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我很少有對未來信心十足的時候,直到我信主後,我還是哭著喊著求著上帝帶領我每一步。但當我回頭望過去時,發現那些看不見未來的,黑暗的日子裡,一路都有一份慈愛在引領,引領我去認識祂,經歷祂的愛與祝福。

那些在人生的每一程里出現在我身邊,給我帶來生命影響的好朋友們,不是我能提前看得見,或安排得到的。無論去到哪個地方,都能被溫暖包圍,也不是我努力就可以得到的。那些上帝帶我看過的風景,經歷過的人和事,我一樣都沒有安排過。我經歷人生的險境時,我走過生活的迷霧時,那些出路,都不是我曾想像過的。我就是這樣一路跌跌撞撞,看不見前方,但每一個當時都有一雙有力的手拉住。那麼,我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不管未來如何,順遂或者顛簸,那雙過去托住過我的手,難道未來會不管我嗎?就算不管我,我也沒什麼好抱怨或遺憾的,因為如果沒有這雙手,我原本也走不到現在,每一步都是賺到的。如此一想,除了感恩,好像也沒有更正確的方式來打開未來了。

預測不到未來的時候,另一個更實際,讓人沒有負擔的方法就是思考現在。所以,當我為未來可能沒有很好的職業發展道路惆悵兩天之後,我開始思考眼前我可以做什麼,可以改進什麼。

我想到我一定要鍛煉身體,但我沒有想到,很快,上帝讓我有機會和好朋友一起開始學習兩項新運動。半年過去,我很開心,也很驕傲,竟然學會了網球和游泳。學習新技能的感覺真是太好啦!我也想到,我必須恢復有規律,有深度地學習聖經,我也需要回歸到團契,讓我的屬靈生命有所成長。也許一開始我會覺得很累,很難,看不到效果,但我必須去做。所以半年過去了,我和朋友們成立了新的讀經小組(答應建立的前一秒我還在考慮是不是沒時間,應該推遲),我也開始固定地每周回教會參加媽媽小組。抱團的感覺,真的不止溫暖,還有眼界的開闊。漸漸地,我開始考慮的不是我有沒有未來,而是我現在可以做點什麼,未來可以做點什麼去祝福那些有需要的人。

反正我不擔心未來了,因為我現在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我也好像又看得清未來,看得見那些曾經為之興奮,後來卻忘記的異象了。上帝從起初就為我們預備了各樣的美事,我們怎麼可能沒有未來呢?(以弗所書2章10節)我們中途失去的是對祂的專心吧。專心仰賴耶和華,祂必指教我們當行的路呀(箴言3章5-6節)。

感謝主,祂的恩典有記號,讓我找回起初跟祂約定的人生方向,讓我這個全職媽媽可以看見自己有明亮的未來。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因為羞恥感,我隱藏了自己的焦慮症

作者:Grace Lim

翻譯:Cindy Wang  

有聲播讀:佳音

 

每天生活在焦慮中就像被一個叫「恐懼」的怪獸跟著,無論我在哪裡,都活在它的陰影下。 我對嘗試新事物或結交新朋友都沒有信心,而且常活在自己的思想鬥爭中,總被消極、混亂的想法搞得筋疲力盡。

晚上睡覺都成了問題。我發現自己很難入睡,即使睡著了,也會在半夜醒來,腦子裡亂鬨哄的, 如果第二天需要早起去上班,或者工作中發生了讓我心情難以平復的事情的時候,更是這樣。

作為一名零售藥劑師,我的工作要求很高,壓力也很大,還需要和難相處的客戶打交道。

如果碰到棘手的事情,我就會感到心悸,噁心,呼吸困難,想逃跑,逃離眼下的困境。 有一次,一位顧客沖我大吼,導致我的恐慌症發作了,我頓時出了一身冷汗,感到視線模糊,心悸,陣陣刺痛穿過後背,連呼吸都困難。

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我22歲在藥房實習的時候,焦慮症第一次發作。 當時我通過了考試,自我覺得一切良好。

但因為公司的藥劑師短缺,就在我等待藥劑師註冊通過時,我的老闆一直向我施壓,即使我對加快註冊進程完全無能為力。

當時的壓力大到我無法應對,我心裡一直非常焦慮,根本沒有精力去做任何事情,並且總是很害怕去上班,只是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是焦慮和抑鬱的警告信號。

老闆在我註冊藥劑師這件事上(一段時間後終於通過了)給我的壓力太大,讓我一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記得我坐在自己的房間里胡思亂想:「 如果我能了結這一切,豈不是很好么?」

於是我開始喝酒,正準備要吃安眠藥時,我聽到一個聲音說:「 你在幹什麼?」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刻聖靈觸動了我,祂擁抱我,安慰我,就在那時蒙蔽我眼睛的帕子才被揭開了。

我意識到自殺不是解決辦法,但之後又陷入羞愧、內疚和自我譴責中,腦子裡充滿了問題,「我一個基督徒怎麼會如此沮喪和憂慮? 難道我的禱告還不夠?我是怎麼了?」 。

我想辭去帶領敬拜的服事,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格,也因為自殺的想法而不停譴責自己。

然而,我把這一切都藏在心裡,因為覺得太羞愧,我難以啟齒,不願意和教會裡的任何人談,我總覺得基督徒不應該有心理健康問題。 我也不能聯繫那些非信徒朋友,認為這會給自己的信仰抹黑。

由於求助無門,我試著自己應付。 我嘗試散步,大吃零食,或者和朋友天南地北地聊,只要能讓我從焦慮中解脫出來就行。但我還是會崩潰,躲在房間里哭。我也聽讚美詩歌和禱告,儘管我大部分時間只能說「耶穌,我需要你」,「上帝請幫助我」。 有時我覺得上帝是沉默的,我不確定祂是否在聽我的禱告。 其它時候,祂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例如,看見一道彩虹,收到一個久違的朋友的信息,或突然被祂的同在擁抱。 經過這一切,我仍然相信只要我們尋求,祂就會出現,只是有可能不是以我們想要的時間和方式。

我是如何決定尋求幫助的  

我一個人掙扎了好幾年,一直在聽關於焦慮和抑鬱的播客和講道,最後終於決定和幾個朋友談談。 我也考慮過尋求心裡諮詢,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而且,向陌生人敞開心扉的想法讓我感到害怕。

剛開始的時候,尋求幫助並不容易,因為我的朋友們對心理健康問題了解不多。 有人說我太敏感,太跟隨自己的感覺,建議我應該擺脫消極的想法。

還有人說,我需要更多地向上帝交託,更多地禱告和信靠——這樣我就不會如此焦慮了。 然而,他們的建議只是讓我徒增了更多的困惑和疑問,因為這些我都嘗試過了。

醫治之旅  

焦慮和抑鬱的想法,讓我身心疲憊,我也相信了太多的謊言:沒有人愛我,我是個失敗者,我的生活中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 終於有一次,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對它們說「夠了」!我承認我抑鬱和焦慮,我祈求上帝照亮我內心的黑暗,來幫助我。當我承認自己軟弱和需要他人幫助的那一刻,是整個狀況的轉機。

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醫治之旅,決心做一切上帝讓我做的事。其中就包括尋求成熟基督徒的幫助,來監督我走完整個療愈過程。我也聯繫了輔導、團契小組成員和心理諮詢師。

在這個過程中,我必須戰勝恐懼和錯誤的想法,比如:「尋求幫助表明我缺乏信心嗎?」,「人們會不會因為我是基督徒還有心理健康問題而論斷我?」

另外,尋找合適的心理諮詢師也是個非常不容易又嚇人的過程。有人曾經說過,「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醫治的過程可能是混亂的,它並不是線性的,就像身體的醫治需要時間一樣,心理的醫治也需要時間,並且有時會痛苦,但卻是值得的。」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的最好的幫助來自一個主修心理學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上帝的話語,並一起完成了一個名為Empower的課程,這個課程由Robi Sonderogger博士基於基督教價值觀開創。

這些課程讓我學會留意自己的想法,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抓住上帝的話語。我握住哥林多後書10章5節的經文,將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我的房間里到處都是寫著聖經章節的便利貼,便於我隨時閱讀。 每當我有消極的想法時,我就大聲宣告上帝的話語,當罪惡感來襲時,我提醒自己在基督耶穌里的就不再被定罪(羅馬書8章1節)。

尋求醫治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而我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完全的醫治。

現在我可以看到上帝是如何使用過去所有的經歷將我磨練塑造成現在的自己的。所有的經歷讓我更多地認識了上帝的品性,祂的主權和良善是我戰勝當前掙扎的根基。

如果沒有這些啟示,在面對生命中的挑戰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信仰中站穩。現在我知道在人生的各樣境遇里祂都是良善的,即使情況超出我的掌控和計劃。

我相信所有的挑戰都是在壓榨和修剪我,就像葡萄被榨成酒一樣,上帝在其中除去我生命里的雜質(那些不安全感和自憐),直到我變得純潔乾淨。同時,我也變得更有同理心,更能同情他人了,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歷心理問題的基督徒。當我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時,他們也能夠向我敞開心扉。

我能走上醫治之旅全是因為上帝的恩典。 能夠寫下我的心路歷程和大家分享也是一種醫治的途徑。 現在我的恐慌症發作次數減少了,與一年前相比,我可以更好地控制焦慮的情緒了, 不過,我依然在學習中。

我希望我的經歷能鼓勵其他基督徒不再隱藏自己心理健康上的挑戰,勇敢尋求幫助,並繼續在基督里尋求醫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工作觸礁時,祂讓看清我的驕傲、害怕與焦慮

作者:Faith Lau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悅悅

 

距離我上次職業倦怠已經一年半了。我記得當時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胸口發緊,不停流淚。我離開了那份工作,去了一家我認為機會更好的公司,結果卻發現原本滿懷期望的新開始很快就幻滅了。

在 10 個月的時間裡,我的工作內容經歷了四次劇變。甚至在我加入團隊之前,他們就挪去了我這個位置的一部分工作。在我加入之後的一個月後又給我減掉了一大部分。緊接著,一個可以給我更多具體工作項目的提案也被拒絕了。最近,公司的一個大項目也沒有讓我參與,因為團隊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

對於願意擔當更多工作職責的我來說,這樣的現實就像是當頭一棒。儘管我不太喜歡我的工作內容,當初我還是決定留下來,因為我答應跟大家一起拼過下面這個大項目。結果他們卻不讓我參與,這簡直讓我太失望了。

當我在處理當下的情緒以及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時,我在禱告中等候上帝,因為知道只有祂才能給我平安。當我在靈修的時候,箴言 16章2節的經文讓我印象深刻:「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唯有耶和華衡量人心。」因此,我請求上帝審查我的內心,當我這麼做時,祂讓我意識到了三點:

1. 我在工作上的驕傲
我下意識地將我工作中項目的規模與我的價值等同起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手中的項目不斷被奪走時我會感到那麼沮喪。同時我也對自己不得不在做的工作感到失望。雖然我嘴上說一切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但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工作。

但上帝提醒我,我最終是為祂而不是為我的老闆工作(歌羅西書 3章23節)。我對待每項工作任務的態度比任務本身更重要。在祂看來,我的品格和勤勉更重要。


2.我對未來的焦慮
我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機會擔憂,因為我覺得我無法在目前的工作中取得多少成就給未來的僱主看。但上帝提醒我,在我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事我都可以信靠祂。就如同上帝在坑裡和監獄裡看顧了約瑟一樣(創世記 39 章),我生命中的任何一個季節祂都看顧。

在我們等待祂熬煉我們,並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期時,我們就展現出了我們對祂的信靠。因此,在我當下這個艱難的時期,我會選擇等待上帝——儘力做好我的工作,當事情沒有按照我預期的方式進行時,我也不去說我老闆和同事的壞話,因為知道上帝會陪我走過這一路。

3. 我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害怕錯過

我也考慮過另找新的工作來提升自身技能,但我害怕錯過現在這份工作可能出現的更好機遇。我想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我渴望從上帝那裡得到答案。

但是上帝讓我看到,有時我們迫切需要答案是因為我們希望環境能給我們平安。我們想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麼,並不是想著它會蒙上帝喜悅,而是因為它能讓我們過上自己認為最好的生活。

所以上帝有時是出於恩典而不回應我,否則我的生活就會成為自己的偶像。

我的天父現在帶領我,讓我學會自己在公園玩,而祂則坐在長凳上看著我,隨時準備在我有需要的時候跑過來。但正如地上的父親明白有些跌倒是玩耍和成長的一部分一樣,我的天父也知道有些跌倒是為了我能夠成長以及彰顯祂的恩典。所以無論我做出什麼選擇,是留下還是離開,我知道祂都在看顧我。

目前我仍然沒有決定下一步怎麼做,但我知道我的心態比我做出的決定更重要。每當我開始對工作感到恐懼時,我就會提醒自己上帝在這時期對我有祂的計劃,人生的意義是祂而不是工作。

儘管我還不能完全從上帝的視角看待工作,我在等待讓祂更新我的想法。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祈求上帝幫助我以榮耀祂的方式工作,不要出於無聊或恐懼而做決定,而是在禱告中行走每一步路。

箴言 16章3節 敦促我們將我們的工作交託給主,我們的計劃就會成就。交託意味著信靠。在所有事情上都無條件地信靠上帝的人就會在試煉中擁有從祂而來的平安並得到從祂而來的智慧做出正確的決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