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恩賜

護教大師拉維·撒加利亞辭世,或許他不需要我們的哀悼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死亡從來沒有合適的時候。無論我們擁有多長時間為它做準備。

這就是昨晚當我一位朋友向我轉發一張寫著「 1946-2020」的拉維·撒加利亞微笑著的照片時我的感受。

自從一周前收到令人難過的消息說,在骨癌(一種罕見的肉瘤癌)治療無效後,拉維已經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時,我就加入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為他禱告,讀著網上#謝謝拉維 的致敬帖,屏住呼吸等待著關於他的任何更新消息,他的死將不可避免地在世界各地掀起漣漪。

然而,聽到這位著名的基督教護教學家於5月19日去世,享年74歲的消息,我仍然感到震驚。

我偷偷地希望(可能和其他許多人一樣)上帝奇蹟般地醫治拉維,使他擺脫死亡的魔掌。神奇的痊癒將使觀看著的世人看到上帝的醫治能力,並將拉維(於1984年建立)的同名全球事工推向新的高度。

但是,那擦去我們一切眼淚的上帝最後將拉維接到了榮耀里,就像對之前的許多信仰巨人一樣。

拉維現在可能正在天堂受到熱烈的歡迎,並與在他之前的親朋好友(例如Billy Graham和 Nabeel Qureshi)團聚。另一方面,在地上的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內哀悼他和向他致敬。

對許多人來說,拉維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最多產、最著名的基督教護教學家和傳道人。華盛頓郵報寫道,「他可能是21世紀最偉大的基督教釋教者」。這位印度裔的加拿大美國人既是演說家又是暢銷書作家,其影響力是全球性的。他在觀眾滿座的會場發表演說,他的YouTube視頻平均的觀看量在一百萬次。不難理解其原因。

 

拉維從不迴避有爭議的話題(如道德,宗教或性向問題),也不曾對複雜的問題(例如存在主義,痛苦和死亡)給出陳詞濫調的回答。他以一種既生動又合理的方式捍衛了基督信仰,無論你是否贊同他,在回答結束時你都會情不自禁為他鼓掌。

我記得自己曾花幾個小時一個接一個地觀看他如何令人信服地捍衛基督教觀點的視頻,並很希望有一天我能現場聽他的演講(悲哀的是,我一直沒等到這樣的機會)。

對我來說,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耶穌基督福音的完全投入和他對聽眾的同理心和愛心,這是和他有同樣才智和才能的人所不具備的。拉維尊重他的提問者,會先回應提問者本身,再開始引用插圖、故事、詩歌、聖經段落、甚至那些證明了基督教世界觀連貫而正確的無神論者的引言。正如我的一個朋友在給拉維的一封致函中動人的描述那樣,他「既紳士又有尊嚴地解決了被提出的問題,而從不針對提問者。」

 

拉維堅決倡導用憐憫、恩慈和禮貌來維護真理。他在一段視頻中說:「如果只有真理沒有愛,那持有真理的人將令人厭煩,而他持有的教條將變得讓人排斥。」我近年來參加過許多RZIM事工的活動,很明顯,他的這個信念貫穿在他整個事工中,並成為了他事工里所有巡迴演講者的共有特點。

 

除了他對信仰的這般捍衛之外,福音也是他的生命——每次他分享耶穌基督的福音如何拯救他脫離死亡時,他都會證實這一點。拉維在17歲試圖自殺之後,聽到了約翰福音14章19節中耶穌的話:「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這句話從此改變了他的生命。拉維就在那天做了承諾,他將「不遺餘力地追求真理」。

 

從他接受基督的那一刻到他最後的一口呼吸,拉維把宣講福音視為他的第一要務——無論是講台上,收音節目中還是在他所寫的書上,他都在講福音。

即使在他最後只能輕聲說話的階段,他的女兒也告訴大家他所說的信息簡單明了:繼續跟隨基督並繼續傳揚福音。

而這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留意的呼召,無論我們是否像拉維一樣出色和善於雄辯。因為拉維最終讓我們看到的不是他的口才多麼好,而是他如何忠心地使用了上帝賜予他的恩賜,就像那個通過做買賣獲得了五倍銀錢的僕人一樣(馬太福音25章14-30節)。同樣,我們必須忠實地管理好上帝賦予我們的恩賜,無論是給了我們五個,兩個還是一個。

與其去哀悼世界失去了一顆為福音發光的星,不如讓我們慶祝拉維的痛苦現在已經結束(正如他本人為他的前同事Nabeel Qureshi所寫的致辭里說的那樣)並且他正和他的朋友們在永恆的天家相聚。接下來的幾天里,讓我們來慶祝他的生命和他留給世界的禮物,我們可以重新觀看Ravi的舊視頻,或細讀對他的致敬,也可以翻閱他寫的書。

讓拉維的一生鼓勵我們忠實地活出福音對我們的呼召:以憐憫、恩慈和禮貌去介紹和捍衛耶穌基督的真理,使其他人能夠在祂裡面找到生命。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榮耀的身體

3種方式,讓你擁抱單身這份禮物(有聲中文)

作者:Sarah Tso,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我從來沒向上帝求過單身。相反,我一直渴望有人陪伴,有自己的家庭。所以,隨著年齡向30歲靠攏,我越發渴望進入婚姻,更加厭惡單身這份恩賜。

然而我最近讀了Henry Blackaby 和Claude King的《不再一樣:改變生命的操練.察驗並活出神的旨意(Experiencing God: Knowing and Doing the Will of God)》一書,書中剖析了上帝的本性和祂拯救世界的心意,讓我對單身有了全新的認識,並願意按上帝的心意來生活。雖然單身的這幾年混雜了快樂、疑惑和痛苦,但我學著通過思想下面這幾點關於天父的真理來接納這份恩賜。

1.上帝是良善的——祂只給我們好的恩賜

看到朋友們出去約會,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訂婚或結婚的消息時,嫉妒婚姻關係中獨有的親密以及怕自己變成「剩女」的恐懼便會悄然而至。這種時候,我會覺得單身更像是詛咒,而不是恩賜,我會問上帝什麼時候輪到我結婚——似乎現在的單身階段只是在為婚姻做預備。

但在最近幾年,我逐漸明白了不管我們是單身還是已婚,上帝都可以大有力量地使用我們為祂自己得榮耀。作為單身人士,耶穌和保羅都在事工上大有成就。而作為已婚夫婦的百基拉和亞居拉也在早期的教會服侍中卓有成效( 使徒行傳18章 )。

因為上帝是良善、慈愛的,出於祂的本性,賜下的恩賜也是美善的 ( 雅各書1章17節)——不論是單身還是婚姻。

久而久之,我發現感恩可以對付嫉妒和恐懼,保守我們的心。

當我有嫉妒的傾向時,我就會立刻感謝上帝,感恩祂在我生命中所做的一切。靠主的幫助,我會更容易 「 與喜樂的人同樂」(羅馬書12章15節),因為主不僅愛我,也愛我周圍的人。

知道祂厚賜一切美善的恩賜,讓我能在領受其他恩賜時也擁抱自己單身的身份。

 

2. 上帝想要給我們最好的——並用祂賜給我們的每一個恩賜讓我們更像基督。

彼得後書1章3節說:「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

我相信這裡說的我們需要的「一切」包括了單身和婚姻。上帝可以使用我們生命的每個季節來增長我們的信心,幫助我們過「敬虔的生活」,而基督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在我等待能否能獲得臨床醫生資格的那一周,我孤身一人,遠離親朋好友,無以為助,當時我對單身的體會尤為深刻。

但也正因此,我被更深地吸引到上帝那裡,祂成為了我隨時的幫助(詩篇46篇1節)。

在那段時間,我反覆思想基督在被釘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馬尼向上帝的哭訴 (馬太福音26章36-46節),祂請求上帝挪走祂手中的苦難之杯,但最終宣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 馬太福音26章39節 )。在讀了這段經文後,我決定效法基督,竭力向上帝呼求,希望祂賜下平安和信心,因為我的未來在祂手中。

 

3.上帝是永恆的——祂以永恆的眼光賜恩賜給我們

愛我的上帝永恆不變、祂親切且慷慨,祂清楚並掌管著我的未來,認識這一點幫助我以國度的眼光來使用上帝賜予的資源。

正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7章32-35節中所指出的,單身讓我們一無掛慮地侍奉上帝,這是已婚人士難於做到的(哥林多前書7章32-35節)。

想到這,我自問:我現在的單身問題在100億年後還是問題嗎?和已婚人士相比我是否更有時間和精力幫助別人認識基督呢?我願意讓上帝來使用我當下的單身階段而帶來永恆的影響嗎?

單身使我能夠計劃和參與多項對外的宣教活動,帶領人信主;也讓我能在朋友遇到緊急情況時向他們伸出援手——比如我及時地關懷了一個抑鬱症患者,並準備了自己的家來接待她。並且我也能在周末和晚上積极參加查經和和社區活動。

兩年前,我和小組組員一起起草了我們自己的人生使命宣言。我的是「通過寫作來鼓勵他人,特別是年輕人 」。明確使命讓我目標清晰,並且我已經將自己作為單身女性所擁有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了有意義的寫作項目中——一本書和一張敬拜專輯,並同時鼓勵和服侍年輕人。

我感謝上帝給我提供這些機會,並通過這段時間來培養我敬虔的品格,使用我陪伴他人走屬靈的旅程。帶著使命前行,我祈禱上帝讓我能更多努力,使我生命的這一季擁有永恆的意義。

主耶和華,我感謝你,你是良善的上帝。你知道我心裡的一切所願,你也有最好的計劃來使我為永生做預備。感謝你厚賜的所有恩賜。無論是單身還是進入婚姻,請讓我活在你的旨意里,貼近你的心,成為你祝福的管道,和福音的使者。在我遵行你的旨意而活時,請你賜給我幫助——無論是否為我預備伴侶,都請你通過聖靈和教會幫助我。深深愛你,親愛的主!阿們!

 

 

 

閱讀原文請看雅米英文網站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播種的力量

羅馬書靈修 | 一份禮物(有聲中文)

作者:多加,中國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讀經:羅馬書4章1到25節

「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唯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上帝,他的信就算為義。」(羅馬書 4章4-5節)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鄉下孩子的母親重病,無葯可醫。一位路人告訴他,在皇宮中有棵樹,樹上的果子能救母親,孩子便長途跋涉去皇宮。只是皇宮把手森嚴,守衛不許他進。孩子急得直哭,正在這時,太子出來了,看到孩子,問清原委,將他帶進皇宮,摘下果子送給他,比他需要的還多。孩子很是感激,從兜里掏出兩個小錢,皺的不成樣子,已有了臭味,遞給太子。太子說,我不要你的錢,果子是我送你的,快去救你母親吧,孩子很感激,便回家救母親去了。

我們好比這個孩子,白白接受了上帝的果子,如果是我們自己花錢或者花時間賺來的,那是我們的工價。但是,太子沒要孩子的錢,上帝也沒有收取我們的任何東西,白白地將這樣的救恩賜給我們,將義袍披在我們身上。我們是那不做工,如接受了太子饋贈的孩子一般,接受了上帝的救恩。

思考:上帝是因我們的某些恩賜才救我們嗎?上帝的救恩需要我們加添點什麼嗎?我們的個人成功還是單純的信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雙11特輯| 明白這三點,再不怕單身!(有聲中文)

作者:Paul Mok, 香港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在教會裡,我們很常會談到有關戀愛、婚姻、家庭和子女等議題。然而單身或獨身的議題卻很少被提到。可這卻是很多年輕人會感到困惑的問題之一。到底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怎樣以聖經或者上帝的角度去看待單身?

其實在聖經中,從來沒有對單身的問題保持沉默。因此在參考聖經以及各屬靈書籍后,對於單身我得出了三個結論。但願透過以下三點的分享讓我們能夠對獨身有更多的了解外,也可以引導我們如何跟教會中單身的弟兄姊妹相處。更重要的是把正確的觀念傳授給年輕一代的基督徒。

1.單身不是一種缺憾

在中華傳統觀念中,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而單身是一個不完整的狀況。當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結婚,周圍的人,包括自己都會覺得有問題。每逢過年過節,家人和親戚都會特別關心我的感情狀況,「哎,都這個年紀了,怎麼還不找一個人在一起呢?」「你看你弟弟都有女朋友了,你還不趕快找一個!」

另外,我們也很常把自己的人生看作一份里程碑的清單:讀完中學,考上好的大學,選個好的專業。這樣以後就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當然,女朋友最好也在大學時期認識吧!這樣當事業穩定后就可以馬上結婚生子等等。我們都很想為自己的人生早早做好準備,「填」好這份人生清單,尤其是填上「伴侶」這個空格。因此只要時間久了,這個空格還是沒打上勾的話,我們就會開始着急。其實教會裡也有不少肢體對於自己單身的情況感到着急,卻又不敢在教會裡表現出來。這是因為傳統觀念導致至今仍有許多人都會認為自己還沒對象的話就是不完整,加上教會鮮少提供有關的信息,所以就會「不好意思」提出來。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聖經馬太福音19章4-5節寫到:「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 並且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其實這裡所表達的是兩個完整的人結合為一個完整人,而不是兩個缺了一半的人走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我們並不是一塊拼圖,必需要找到另一塊拼圖才可以成為一幅完整的畫,而是單身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美麗的圖畫,在上帝的帶領下,把兩幅完整的畫合而為一。

無論我們單身與否,都無需覺得自己是不完全的。試想想,假如今天我們找到伴侶了,可還是不滿足,那麼最關鍵的問題就不會是在於我們是否有另一伴了。因此每當我感到寂寞孤單時,我便會去參加教會的聚會,找熟悉的弟兄姊妹傾訴。因為我知道唯有耶穌基督才能真正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求,否則我們只會被慾望掏空我們的心靈。

我們的心不放在人身上,而是要讓耶穌基督使我們生命得豐盛、得完全。不是以婚姻為最終目標,反而是以追求主的國和義為人生目標。當我們願意這樣順服在祂的計劃中,祂就會把其他的東西都加給我們了(馬太福音13章12節)。

2.單身不單是關於我們自己

不久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節目說關於單身的好處,並宣揚單身的美好。若稍微觀察一下,也會發現近年來有不少的不婚主義當道的聲音出現。

但馬太福音19章11-12節記載: 「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唯獨賜給誰,誰才能領受。因為有生來是閹人,也有被人閹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閹的。這話誰能領受就可以領受。」經文中的閹人有兩個意思,一個就是我們知道的「太監」; 另一個意思就是獨身一人。耶穌基督教導門徒,作為基督徒不應該只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要像保羅說的,「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舍己。」(加拉太書2章20節)保羅教導我們不是再為自己而活,所有事都是為基督而作,因此也包括單身。

所以如果今天我們還在單身中,我可以大膽地說: 這不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更是主的計劃,計劃如何擴展祂的國。我曾經也經歷過一段痛苦的戀愛。對方是我的同學,也是一位基督徒。正當我以為這是上帝為我預備的另一半時,對方卻突然疏遠我,說她不再愛我了。雖然很痛苦,但上帝卻在我單身的這段時間讓我更多地明白祂的心意,學習將目光定晴在祂身上,以祂的國和義為首。

感謝主,如今我雖依然單身,但因着單身的原故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對單身的看法,鼓勵在同樣處境中的人;又因着不需要照顧另一半的原故,可以更多將時間放在參與教會的團契或事奉上等等。上帝就這樣讓我在單身時,靈命成長得更快,又因着單身,我可以更多地思想如何貼近祂的心思意念。可能今天有些弟兄姊姊還沒看見主的計劃,但仍要堅持住!降服在祂的跟前,相信祂就必造就你。

3.獨身是一種恩賜

保羅向哥林多教會說:「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上帝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哥林多前書7章1節)裡面提到的恩賜,其中一個就是獨身。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有這種恩賜?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你現在是獨身一個人,那麼你就有獨身的恩賜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一生持守着獨身。所謂擁有獨身的恩賜,是指當你還沒找到另一半時,上帝就在這段時間把這獨身的恩賜給你。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好好專註於祂的愛與使命。

我們怎麼去看待主賜給我們的恩賜,就反映出我們如何去追求祂的國和義。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上帝愛我嗎?如果我們認為愛的話,我們自然而然會對祂給於的使命有完全不同境界的看法——因為祂愛我們,所以把最好的禮物和計劃賜給我們!相反的,只要我們有那麼一丁點的懷疑祂的愛,那麼祂的計劃和呼召都會變成「命運在玩弄我」的價值觀!

我們或許在感情的道路上有經歷過一些痛苦和失望。但相信主耶穌的愛是信實不變的。人是軟弱的,因此我們無法只依靠人來使自己完整。唯有耶穌基督才能。你可能會想說,「你們根本就不明白我的情況!」但你是否還記得聖經里以色列人入迦南地的故事?縱使以色列人抱怨,不聽從上帝的律法,跪拜偶像。但上帝卻仍堅守自己的約,因為祂愛每一個人。

主是我們的光,祂愛我們,且在祂裡面沒有難成的事,包括我們現在認為的問題。我們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要跨越曠野,但我們在途中卻可以看見嗎哪降下,看見城牆倒下。因此,讓我們以信心等待祂的回應吧!要相信祂是全能的主。

所以,獨身,亦或是單身都不是一種缺憾,而是祝福,是上帝要在我們身上成就祂的旨意的祝福。我們再也無需認為自己不完整,因為我們在基督里早已得着完全。

參考文獻:
Whitmore B. SINGLENESS. 2/19/2017. Beijing International Christian Fellowship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