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感恩的美好

心理層面生病了,也要看醫生(有聲中文)

 

作者:Mackenzie King,澳大利亞

翻譯:夏天,台灣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我們在家裡從來不會提及有關心理健康的話題。當然我們身體生病了還是會去看醫生,但是涉及到心理層面的事呢……這樣說吧, 如果我們真的有上帝與我們同在的話,怎麼還會需要看心理醫生呢?

加諸在這個想法之上的,還有我這些年來的大體觀察,從講道以及我與基督徒們的談話而總結出來的,似乎都更加鞏固了這個信念:要使心靈更加強健,就需要更多地禱告;熟記更多聖經經文來擊退自我懷疑與憂傷;以及查考有關我們在基督里的身份,並培養一顆感恩的心。

於是,這些年來我都套用這樣的處理方式,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忽略我的情緒(我現在不建議這麼做了)。每當我感到自我懷疑或憂傷痛苦的時候,我就把這些想法放到我內心裡的一個叫做「無視它」的檔案夾里,畢竟,眼不見為凈,心不思則安嘛。

不幸的是,這些「更多禱告、默想經文、忽略情緒」的方法都不再管用了。有一天,在經過一連串可怕的念頭之後,我發現自己站在廚房水槽旁,吐出了我胃裡的所有東西(我的負面想法讓我的胃產生了過多的胃酸),我才驚覺自己需要尋求專業的協助,否則這些可怕的思想將會殘害我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心理健康定義為「每個人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可以應付生活中的正常壓力並能夠有效地工作或在工作上有成果,能為自己所處的社群做出貢獻的一種正常狀態」 。

對我來說,尋求專業的協助並非我所孰悉的路徑,畢竟,我會覺得尋找幫助就像是在承認我的基督信仰被打敗了。在我狹隘的觀念里,只有精神病院里的患者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治療師、諮詢師,而那些人都是在臨床醫學上被診斷為瘋狂的人,就像那些在蝙蝠俠電影中阿卡姆瘋人院裡頭個個腦子中滿是妄想的角色們。在我看來,這些人都不是天天腳踏實地工作的正常人,他們沒有一份規矩的工作,沒有規律的運動健身習慣,過不上體面的生活。但其實當時這樣想的我,卻已經在看心理醫生了,我的醫生協助我處理自己低自尊的問題,並教導我控管情緒的技巧。後來,在新冠疫情完全擾亂了我的各種計劃,也打碎了我的一段潛在戀愛關係之後,我每個月固定和心理醫師的約談時光竟成了我當時的生命線,陪伴我走過了那條黑暗而悲傷的隧道。

因此,可以想見在第一次看醫生並要求轉介到心理醫生看診的我,需要鼓起多大的意志力與勇氣。而當我真正赴約看診的那天,我小心翼翼地環顧四周,看有沒有穿拘束衣的精神病人出現。但我實際上看到的都是正常人:帶著青少年的父母,上班族和學生。

我確實是克服了一些困難才踏進診室尋求專業幫助的,但我也很開心自己這麼做了,這一路走來,我學到了以下幾點,它們也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

 

1.就算有問題也沒關係(譯註:與熱播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英文標題同)

 

即便我希望我的人生能一帆風順,但我學會了承認,有時候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有時候也會有覺得難過,需要找人傾訴的時候。

我了解到在我們生命中的痛苦時刻里,我們可能會坐在床上流淚,心裡想著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而就算是這樣也是沒關係。

再則,經歷情緒的起伏有助於我們個人生命的成長。如果我自己不曾經歷過憂傷痛苦,我又怎麼能在未來有朋友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陪伴他們一起度過難關呢(哥林多後書 1章3-4節)?如果我不明白這些痛苦的感受,我要如何才能完全經歷上帝的慈愛和安慰呢?(因為在生命的順境中,覺得蒙福是件容易的事)

生活不會永遠像一束美麗的鮮花那樣美好,但這沒關係。

 

2.你可以尋求幫助

我當時特別糾結於該不該尋求幫助,我認為接受專業的幫助就幾乎等同於拿到了醫院認證的瘋子證明。我也害怕被別人發現,或者未來找工作的時候老闆會發現,然後會給我貼上「狀態不穩定」的標籤。

但我很慶幸自己最終還是去看醫生了,並且在療愈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就醫這件事並沒有錯(實際上說起來,甚至值得稱讚呢)。對我來說,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而不被論斷,並擁有一個為我量身打造的康復計劃真的很有幫助(而不是要我直接套用某個對某人的哥哥的女朋友的姐妹有效的方法)

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其他途徑找到幫助:例如一位可靠的朋友,你的心靈導師,某位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或者心理健康救助專線。

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也告訴我,我們無法離開群體獨自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身旁有人能扶持我們是很重要的。

我們在聖經中也看到同樣的道理。傳道者談論了二人如何比一人強,因為若是一個人跌倒,另外一個可以扶起他來(傳道書4章9-10節)。對我來說,這意味著去接受輔導,伴以向幾個好朋友傾訴和有一個我能夠倚靠的好姐妹。

 

 

3.你可以承認自己的情緒

我不喜歡哭——熱淚盈眶,淚流滿面會讓我覺得很不安。不喜歡哭就連帶意味著,我不喜歡自己哭泣時的樣子(但我們當然不可能一輩子不哭),因為我覺得哭了就表示那個傷害我的人贏了。再加之我讀到一些文章說女性天生比男性有更多情緒,並且這會使女性的職業生涯受損,我更是討厭哭了。因此,我堅決不哭泣,而是咬緊牙關,勇敢面對(儘管我的牙齒其實可能想打顫)。

接受心理諮詢後,我才開始接受眼淚和憂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樣一個事實。我所擁有的感受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是我接收外在情緒刺激後的自然反應。如果我們能接受在遇到有趣的事情的時候開懷大笑,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接受自己在遭逢悲傷的時候放聲大哭呢?允許並接受哭泣的自己吧(而不是因為覺得哭不好就簡單地把眼淚擦去)。這樣的想法幫助我認識到,我可以在遭受傷害或失望時表達悲傷,我的這些情緒都是被允許的。

此外,當我打開聖經時,我發現其中不乏大哭之人。他們所流露的眼淚和悲傷絲毫不會減損他們的英雄氣息。例如約伯,他的臉因為哭泣而發紫,他的眼皮上有死蔭(約伯記 16章16節)。例如耶穌,與馬利亞和馬大一起為她們死去的兄弟拉撒路哀哭。聖經里滿是涵蓋了人類所有情緒的經文,正如傳道書第三章第四節所說的「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回顧過去,即使我起初很猶豫是否該尋求幫助,但是我真的很高興自己做了這個選擇。因為尋求專業的心理協助為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我能夠在不被論斷的情況下闡明自己的想法,並學習如何以更好、更健康的方式應對我的情緒。

我之前常想,「上帝的幫助」,和「被從悲傷的深坑中拉出來」究竟是怎樣一副景象?而我的這段經歷告訴我,只要我願意放下自己的偏見,敞開心胸接受祂所提供的各樣支援與協助,上帝的幫助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到我的生命里。

上帝在我生命中所安排的每一個人際關係,不論是和我的心理醫生的還是與我的家人、朋友的,都讓我確信我有一位信實的上帝,祂牽著我的手,陪我走過絕望的深坑。

 

 

 

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合一不是拜登的職責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前兩周的大選之夜,當我的家人看著選票湧入時,我不禁對美國明顯的分歧感到沉重。兩位候選人的得票率在大多數州是如此的相近,我覺得就算我們再努力,也製造不出更完美的分裂了。

我們現在的這種分裂是許多人心靈的負擔。看到代表美國分裂程度的非常清晰的數據,至少可以說是令人沮喪的。

而現在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已經獲勝。我聽到很多人討論擺在他面前的任務——重新讓「美利堅合眾國」合一起來,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甚至或許是不可能的。

是的,喬·拜登可能贏得了選舉,但他贏得了一個很分裂的國家的領導權。

不幸的是,美國的政治分裂也影響了教會。基督徒和這個國家其他地方一樣分裂。雖然我們都想相信一個新的候選人會讓我們合一起來,但一直壓在我心裡的想法是,真正的合一不是喬·拜登的工作……而是我們的。

把這個責任推到他肩上是錯的。合一始於教會(腓立比書2章2節)。我們在教會裡的合一會反映到全世界。它將改變我們與他人的互動方式以及人們對教會的看法。這是最重要的,不僅對美國的政治分歧如此,而且在教會如何向世界展示基督這一方面也是如此。

 

合一的呼召是依據聖經的

 

這呼召始於約翰福音17章中被稱為大祭司的禱告中,耶穌祈求與祂的子民——教會合一。祂在22和23節禱告,

「……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 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

耶穌的合一禱告與愛緊密不分——天父與聖子之間的愛、耶穌與教會之間的愛、教會與世界之間的愛緊密。與耶穌的連結需要合一。它要求我們彼此相愛。

保羅延續了耶穌在教會中合一的主題。在《哥林多前書》一書中,他為哥林多的教會祈禱,這座城市被稱為一個大熔爐,是一個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聚居地:

「弟兄們,我借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哥林多前書1章10節)

所有這些聽起來都不錯,但我們該怎麼做呢?我們如何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一個播種和平而不是分裂的民族?

 

 

從家裡開始

 

特蕾莎修女說得最好:「如果你想改變世界,回家愛你的家人。」我相信合一的呼召從我們的家庭開始。

這個呼召塑造了我如何教導我的孩子,如何在他們面前說話,以及他們如何看到我與朋友和同事的談話。

我和丈夫有責任為我們的孩子樹立團結和愛的榜樣。這意味著去肯定我們所看到的各種膚色的人都是上帝偉大創造的一部分,或者教導他們:即使我們不同意我們朋友的看法,我們仍然可以愛他們。

前幾天我把女兒從學校接回來,她哭著跑到我懷裡——一個女孩在操場上說了些不友善的話,我的孩子很傷心。

我們討論過,即使別人不友善,我們也要待人友善。有時這是一個很難做出的選擇,但我們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將以愛為標誌,而不是仇恨或憤怒。

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我知道這些實踐和平與合一的機會將繼續出現。

 

正因為如此,我對耶穌呼召尋求合一的回應,是從家裡開始的。

 

 

但它不會停留在家裡

 

不過,這種合一的效應不會只停留在家裡。它將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人際關係、工作和世界裡。

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 談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特定的影響領域,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把上帝的國度帶到我們特定的領域。對我來說這可能是我的教室。我在這個小小的角落裡有影響力和權威,所以我可以在那裡成為一支合一和和平的力量。

但是我們該怎麼做呢?實踐起來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我認為在我們對別人做出判斷之前,我們應該先向內看。耶穌在馬太福音第7章說:「為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第3節)。

向內看,我們可以考慮試試依納爵·羅耀拉(Ignatius of Loyala)對良心檢討的實踐。可以每天晚上有意識地回顧我們的對話,我們所採取的行動,我們與之互動的人,然後考慮有什麼需要懺悔,以及需要注意的上帝的指導或指示。

 

第二,我們可能需要進行艱難的對話並接受糾正。想想你所在領域的人。是否需要與他們進行任何談話?有沒有需要說出或聽到的真相?你是否需要接受糾正?

最後一個想法是關於社交媒體的。甚至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發言也應該如何反映基督。我經常和我的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我們發布的言論將會很長一段時間裡對他人造成極大的影響力。教會需要未雨綢繆,不要在社交媒體上助長狂熱。我要假設,真正的改變將來自於真正的面對面對話,而不是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發布推文、模因或夸夸其談。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言論——在它呈現的所有形式上都有它的影響力。擁有一個影響領域是一個責任重大的事情;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是為了別人的益處而發聲,而不是為了傷害他人而發聲。

因此,思考我心中的挑戰後,我懇請教會——尤其是美國的教會——在這個時候追求和平,願意「雖然不一致、仍然彼此相愛」。

 

願定義我們的不是我們的政黨,而是我們對耶穌的愛。希望我們記住,至少在教會方面,合一不是喬·拜登或其他政客的職責,而是我們自己的職責。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感恩節圖文特輯| 為2020感恩

繪圖作者:s.hyl.s,香港

 

2020真是坎坷又難過的一年。誰也沒有想到年初開始的一場疫情會打亂世界各地所有人的生活。我們中有些人失去了親人,有些人沒有了工作……在隔離的日子裡,我們不得不被困在家中,所有的旅行計劃都被迫擱淺……

 

然而,若我們回頭看,這一年,我們依然在經歷主的恩典,依然有很多可以感恩的地方…..

 

 

 

 

 

 

 

 

你還有哪些想要說的感恩呢?或者你有什麼想要感謝祂的地方呢?歡迎在留言處和我們交流哦~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3個禱告,讓你從2020的疲憊中被更新(有聲中文)

 

作者:Madeline Kalu,德國

翻譯:悅,中國

有聲中文:Joya,中國

 

與往年不同,2020年是讓我們更加警覺的一年。新冠疫情從年初開始出現,使我們一直到夏天都被迫過封閉生活。因為夏日遊客走動,我們的旅行又不得不受到限制,被強制進行核酸檢驗,感染率還升高了。

現在,對於我們生活在歐洲的人來說,上升的感染率迫使很多國家進入了第二次封國的狀態。隨著冬季的到來,恐怕病毒傳播速度會更快。

經歷了10個月的新冠生活,我已經厭倦了。

我已經厭倦了為自己和所愛的人的健康焦慮,我渴望教會的團契,渴望回歸正常的生活。

我需要被更新,需要打起精神來。我需要得到安息和安慰。我知道只有上帝能給我。

如果你的靈也疲憊不堪,也被今年發生的所有事情壓得喘不過氣,希望下面的三段禱告能夠使你恢復活力。

 

1.主啊,求你使我在疲憊不堪中得享安息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

這句熟悉的經文非常安慰我。它提醒我,當我因為新冠疫情的各樣規定感到緊張不安或者因為對未來的擔憂幾近崩潰的時候,我都可以將重擔都交託給上帝,祂會使我得安息。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渴望片刻安寧,希望接下來的禱告可以鼓勵你將所有的負擔交託,安歇在上帝的同在里。

慈愛的天父,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從年初開始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新冠病毒的殺傷力是迅猛而巨大的,極大的損害了我的身心健康。因為關於新冠疫情的規定一直發生變化,我需要不斷去適應,要實踐社交距離讓我壓力很大,擔心生活不能回到十個月前的樣子使我心力交瘁。

主啊,感謝你,在這樣的光景里,你呼召我們,將重擔和恐懼都卸下給你。

感謝你提醒我們,我們不必因著聽到各種新聞而不知所措,生活在害怕自己被感染的恐懼中,也不必為即將發生的事情感到焦慮。

感謝你替我們擔負煩惱,讓我們在你翅膀蔭下休息。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

阿們。

 

2.主啊,讓我們疲憊的靈魂振作起來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篇23篇1-3節)

每當我讀這段經文的時候,我都會感覺自己像被涼爽的清水洗過;所有因為新冠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和擔憂都被沖走了,我感到精神煥發,心中很平安。

上帝確實是一個好牧人,祂總是優先考慮我們(祂的羊)的幸福。祂供應我們一切所需,堅固我們的道路,使我們的靈得安歇和更新。

如果你需要上帝帶領你在祂同在里安歇,並更新你的靈,希望下面的禱告會鼓勵到你:

美善的天父,

 

感謝你做我的供應者,我的守護者,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使我的道路平坦。

你是我的牧者,為了保護我而捨棄了自己的生命。在你裡面,我必不至缺乏。

主啊,我很累,壓力很大,我需要安歇。我害怕會再次封城,這讓我一直擔憂我的工作和財務狀況。我擔心一場持續的流行病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影響。

我求你領我到平靜的水邊,使我疲乏的靈魂得安息。求你用你的杖指引我走上未知的未來之路,保護我和我的家人不受感染。

感謝你抬起我沉重的頭,用你的恩惠和慈愛來激勵我。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

阿們。

3.主啊,加添我們的力量讓我們得以繼續前進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章31節)。

我不知道為什麼世界會被新冠病毒攪得不得安寧,但是我知道我的希望都寄托在上帝那裡,我禱告祂會治癒那些感染者,並給我們疫苗或者是一種治療方法來結束這場流行病。

我不知道上帝會如何做,但我只將盼望寄托在祂那裡。相信上帝的憐憫慈愛,使我重新得力,得以繼續應對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因為我知道上帝已經在做工了。

希望下面的禱告會使你充滿希望,並從祂那裡得力量:

奇妙的救主,

感謝你,不管我們目前正在經受什麼樣的考驗和限制令,你都完全掌權。

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知道你是我力量的永恆源泉。主啊,當我把我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時,求你使我從新得力。

請賜予我力量,讓我繼續我的日常生活,當我在面對每天不同的挑戰時,讓我定睛在你的身上。

有你的力量支撐我的靈,我就可以一邊等待你在這逆境中做工,一邊繼續享受你給我的種種恩惠:家人和朋友的高質量的陪伴時間,一個溫暖的家,美味的食物……謝謝你讓我被你的平安和愛充滿。

 

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

阿們。

上帝看見這場傳染病給我們帶來的傷害,祂要我們親近祂,好讓祂能安慰我們,使我們疲乏的靈魂在祂慈愛的懷抱中安息,藉著祂的憐憫使我們得恢復。當祂正在祂的時間解決這場全球疫情的時候,讓我們聽從祂的呼召,安息在祂的同在里。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