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感覺

3個標誌檢驗你是否正被情緒主宰(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 Moreland,美國

翻譯:Patty Song, 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使盡了全身力氣才剋制住自己沒有去回復那條簡訊。我也堅定地把手機關了機。我不要再被自己的情緒控制了。我也不要再因為一時衝動而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

雖然我知道朋友發來的簡訊並沒有惡意。但是對一個在九型人格測試中測得擁有INFJ型人格特點的我來說(順便提一句,這些人格測試也真是精準得可怕),我知道情緒是我的弱點。這就是為什麼有時我必須控制自己,讓自己不成為情緒的奴隸。

親愛的朋友們,情緒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不能讓它控制我們。我知道對於我們有些感性的人來說,要做到不被情緒控制可能是非常困難的。但這卻是我在過去幾年裡學到的最重要的功課之一。

學會控制情緒將會使我們生活中每個方面都變得更好。說到底,我們是誰並不是由我們的感覺和情緒決定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被情緒控制了呢?下面幾點,請對號入座。

1.你經常是下意識對某件事給予反應而不是回應

當我被情緒控制時,我常常發現自己在被動地做出反應(有時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當我收到同事帶有負面攻擊性內容的電子郵件,或是又一次發現廚房案台上的臟盤子時,面對類似這樣的情況,有時候我會很容易當即爆發,將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脫口而出。

直接下結論要比出於恩典給別人解釋的空間容易得多。但我要挑戰自己,要儘力避免這種下意識的反應,同時,要求自己去思考如何才能積極地做出回應,而不只是胡亂下結論。

我丈夫和我設定了一系列關於爭吵的條例。其中有一條是, 「不要增加不必要(需要之後再撲滅)的火苗」。換言之,我們不能因著當下的情緒而口無遮攔,不然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平息由這些話引起的「火苗」——為我們在糟糕情緒中魯莽出口的傷人話語道歉。

下意識地反應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是出於直覺,然而知道我們的行為並不一定要受情緒控制是實現健康情緒生活的第一步。在等待憤怒情緒消退的同時,有時我會請求聖靈光照我,讓我看到自己這麼反應的根源問題是什麼。邀請上帝參與我的情緒反應,有助於我在下次陷入情緒時,可以做出更正確的回應。

 

2.你無法分清事情虛實

我的輔導老師讓我明白的一件事是,感覺就是感覺,它沒有對錯之分。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在和你們分享「我的這些感受」時,我也是在告訴你們,我們的感覺並不總是可信的。事實上,感覺常常欺騙我們。我們可以在耶利米書17章9節中找到這一真理,經文將心描述為「邪惡」的根源:「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

當感覺凌駕於事實之上時,我們已然陷在情緒中不能自拔。換句話說,當感覺變成了我們的偶像時,我們更傾向相信自己的感覺,而不是上帝對我們的看法和實際情況。這個時候,就是我們該查看內心的時候了。我不應該追隨自己的心(與迪斯尼動畫中的情節相反),我需要的是跟隨耶穌的榜樣,並努力在生活中結出聖靈的果實——包括自製(加拉太書5章22-23節)。

 

3.你感到無法控制自己

無論你是像孩子一樣直接發脾氣,還是選擇迴避面對,不可否認的是,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想法和行為,並且這種影響通常是負面的。

如果你正在讀這一段,那麼很明顯的,你的情商足夠讓你識別出情緒何時失控。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很難控制情緒的人來說,找到引爆我們情緒的點是什麼會很有益處。我們有可能是因為FOMO而在瀏覽Instagram時感到絕望;或者是僅僅因為手機另一端無人應答而感到被拒絕。找出在生活中可能觸發我們情緒激動的觸因才是關鍵。當我們越了解這些會觸發我們情緒的因素,我們就能越快把它們交給上帝,並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當今這個時代,流行文化在鼓勵我們更加真實面對並坦誠自己的感受,這一做法對於培養真實的人際關係來說當然必要,但因此學會不受情緒控制地生活就變得更加必要了。

了解自己的感受對我們的個人發展至關重要。然而,我們卻不能讓情緒決定我們的走向。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我有沒有讓情緒支配我?我是不是被自己的感覺引向了錯誤的道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查驗自己在哪些方面受情緒控制。

親愛的各位,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上文中講到的任一情況,不要擔心。因為我和你一樣。情緒是我們人類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壓抑它、把它埋在心底,相反,我們可以把它帶到我們親愛的天父面前,因為祂願意帶領和幫助我們活出祂的旨意。

上帝希望我們把生命的每個領域都交給祂,當然也包括我們的情緒。我們越在情緒問題上尋求上帝的指引,就越能辨別出哪些感覺是我們可以信任的,哪些是我們要釘在十字架上的。

所以,別擔心,我們都在這個叫做「生活」的情緒起伏之中。最終,我們都會與耶穌一起達到完全的醫治,成為完全的自己。所以跟我一起宣告吧:「情緒不是我生活的主宰。除了耶穌,我的生命沒有其他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當感覺大過事實時…

rail-234318_1024

作者:雨恩,馬來西亞

有一個比喻令我印象深刻,它用火車頭與車廂來說明感覺與事實之間的關係。火車頭是事實,而車廂是感覺;若沒有車廂,火車頭仍然能繼續往前走;但是若沒了火車頭,車廂是沒辦法拉著火車頭往前走的。我是一個情感豐富又敏感的人,曾經也是一個被情緒主宰、被感覺駕馭的人。我常常會因為想太多而腦袋當機,行動也原地踏步。

無論是恐懼、焦慮、罪惡感、憤怒……過多的感覺是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的。打招呼對方沒回應,就猜想對方是否討厭自己,然後便逃避與對方互動;覺得事情沒做好,羞愧得無顏見長輩或老師,想要躲起來;覺得自己的表現或想法不夠好,而不敢發表任何意見,在團體中總是很被動。在我過去的生活中,這些狀況不勝枚舉。至今,我仍然在學習,以前車之鑑提醒自己,不再重蹈覆轍陷在過多的感覺中。

1.找可以信任的人分享

當人被感覺誤導了,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以及回應。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鑽牛角尖,而是找到可以信任的屬靈長輩或屬靈同伴分享出來,為你守望。我曾經在害怕退縮、思緒混亂時,屬靈長輩會幫助我釐清當下實際的狀況,看見其中不符合真理的控告和謊言。當我對人有很深的愧疚感時,屬靈同伴則幫助我看見,其實我並不需要為一些事、或一些人的感覺負責。這讓我學習到了我們需要為自己設定健康的界限,當下次有同樣的感覺時,便能夠自己有分辨的能力,知道怎麼處理和面對。

2.讓耶穌做生命的主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章23節)

對我而言,要捨的「己」除了舊有的生命和老我之外,就是我那過多的感覺。許多我想說「不」的時刻,都是因為內心感到過不去、很難受、很彆扭。但我思想,我的心是讓情緒、感覺做我的主,還是讓上帝來居首位、掌王權呢?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很不想愛人,一方面是覺得尷尬,一方面覺得內心明明很抗拒,卻仍然去做這些關懷的行動,感覺非常虛假。但聖經中耶穌教導我們要彼此相愛,而這份愛是從上帝而來的(約翰一書4章7節)。於是我便思想,如果是耶穌祂會怎麼做?學習在感覺不對時,堅持靠主做對的選擇。一段時間後,錯誤的感覺逐漸消逝,而事情仍然導向正確的方向。

3.禱告將感覺交託

「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加拉太書5章25節)在禱告中,我求上帝幫助我面對感覺而不逃跑,我也求上帝賜我天父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情。我需要每天不斷地把自己過多的感覺交託給上帝,求祂保守我的心懷意念。在禱告中為自己穿上全副軍裝,戴上救恩的頭盔來思想每一件人事物,也把自己看得合乎中道。

4.思想,宣告上帝的話

就像火車頭與車廂的比喻,提醒我們要定睛在可靠的事實上,而這可靠的事實就是上帝和祂的話。我們越認識上帝的大能和慈愛,我們就越對上帝有信心,勝過我們的感覺。我們會對於未知感到恐懼,但聖經多次告訴我們:「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申命記31章6節)。感覺孤單,沒有安全感時,上帝說:「祂與我們同在,必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申命記31章8節)。我們也可以把這些相對於感覺的經文抄寫下來,放在書桌或床頭等顯眼的位置。我把這段經文放在我的電腦桌前提醒自己——「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舍己。」(加拉太書2章20節)

曾經有輔導與我分享,上帝給我們的「感覺」是很棒的祝福。因著感覺,我們能夠體會耶穌的愛,並回應祂的愛。但是上帝同樣也給我們理性,賜給我們真理。因此,我們對上帝、對人的認識不能只停留在感覺,而是要全面性的,跟上帝求智慧學習建立與祂、與人的關係,生命才能越發成長。求主更新、煉淨我們,讓我們一起把燃料放在對的地方燃燒,火車才能繼續往前邁進!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