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成為貴重的器皿

窯匠與祂手中的泥土

作者:Jessie     有聲播讀:以晨

 

前不久我心血來潮,去報了個陶藝體驗課。

朋友說陶藝是大人的「捏泥巴」遊戲,我想也是,不只是孩子,大人也愛玩泥巴的。

親自動手做個碗碟盤杯是我一直心心念念想做的事,做好了無論是自己用還是送給別人,都會意義非凡吧。

圍上圍裙,坐在凳子上,老師把一團厚重的泥土「啪!」地拍在拉胚機上,然後讓我給它拍緊,確保它在轉板上穩固,免得到時旋轉的時候甩出去。

腳輕踩踏板,拉胚機便轉了起來。隨即給泥土加水使其濕潤鬆軟。

接著就來到了關鍵的一步,給它有個基本的定型。我學著老師用左手握著泥土,右手推揉泥土,一會兒提升一會兒壓平。

老師最常對我說的話就是:「慢……慢……不要用力……輕一點……」,有時候我還會因為緊張,不小心踏到踏板,結果拉胚機就停止轉動。

我總是不自覺就會加重力度,好像潛意識裡覺得只要我加重力度,就可以加快定型的過程。

然而這在陶藝裡面是不成立的。

泥土其實很柔軟,當我的手掌握著它,即使我不用力,它都會慢慢跟著我手掌的凹凸起伏而塑形。

如果我太快或太用力,泥土就會來不及定型,底座也就會不穩固。

好幾次,我就因為底座不穩固,當我要塑形的時候,泥土鬆軟無法成型。

這時,老師就會直接把它打爛,從轉盤上拿走,我會得到另一塊新的土,而原來的那個又得重新捏成一塊土。

定型好了後,就可以開始提升,提升就是把胚土拉高。這時候就更考功夫了,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輕。

太重,提升的時候內壁就會一下子變得太薄;但是太輕,就無法自由地塑形。

時間就在轉盤上,隨著轉盤一遍一遍地旋轉、時間一點一滴流走,如果不用點力塑形,泥土就會變硬,到那時候我再想塑造成我想要的樣子,就更難了。

塑形好了,成了我心目中想要的樣子,這時候要拉開一段距離遠看,看看里外是否有些砂礫或者小石子在裡頭,若是有就得把它摳出來。

砂礫和小石子在陶土裡,不僅影響美觀,在之後燒制的時候還會使陶器形成裂痕,若是這樣,就無法成為器皿了。

前前後後仔仔細細地查看一番後,就能把陶土從轉盤移除,等待之後上色、上釉、燒制。

固定底座、定型、塑形、上色、檢查、燒制。製作陶器的過程看似簡單,卻一點都不容易。

我作為體驗的學生,除了享受在拉胚過程帶來的療愈感之外,最興奮的莫過於看著手中的成品。

這是屬於我的陶器,是我親手給它立定根基,按著我心目中對它的期待塑形、彩繪上色、簽上我的名,最後經過烈火燒窯,成為我的器皿。

當我看著它們,撫摸我的器皿,我忽然想到,我就是它啊!

我們不都是上帝手中的泥土嗎?上帝不就是創造我們的窯匠,我們就是窯匠手中的泥土。

親自經歷了製造陶器的過程,我更深刻體會了經上提到窯匠和器皿的比喻,例如以賽亞書64章8節:「耶和華啊,現在禰仍是我們的父!我們是泥,禰是窯匠,我們都是禰手的工作」。

我們是上帝手中的工作,這個「工作」在以弗所書2章10節也提到:「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里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上帝預備叫我們行的」。

原來我是祂親手的工作,被祂撫摸過無數遍,祂的目光落在我身上,仔細檢查著我,看看我裡面有什麼砂礫還是小石子沒有。

有什麼罪、有什麼不合祂心意的地方需要去除。

器皿的高貴在於造它的人,一位名畫家筆下的名畫就是價值連城,更何況我們是那永生上帝的傑作?豈不更加榮耀?

拉胚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要穩固底座,只有根基穩固了,才能自由地按照窯匠心中喜好的去塑形。

我們生命的根基也必須要穩固,根基若不穩固,塑了再好的形,最終也會崩塌碎裂。

在泥土鬆軟濕潤的時候,在人幼年還願意順服和聆聽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建立穩固的根基,使他們學習敬畏上帝、認識真正的智慧。

這樣,無論將來會被陶造成什麼形狀,就都不會搖搖欲墜,輕易碎裂。

作為製作陶器的人,我有權決定手中陶器的用途。

我要是不願意上釉,就拿它做個花盆也行;要是想要彩繪、上色、設計得漂漂亮亮地做個紀念也行,或者上釉了做個盛湯盛菜的碗碟也罷,這些作品都沒法向我抗議什麼。

因為我是那個製造的人。然而當上帝是我們的創造主時,我們卻老愛運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質疑和違抗祂在我們身上的心意。

一個盛湯的碗質問窯匠為什麼不把它用作花盆的用途,我要是窯匠也會哭笑不得吧。

還是羅馬書說的好:「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向上帝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禰為什麼這樣造我呢?』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一團泥里拿一塊做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做成卑賤的器皿嗎?」(羅馬書9章20-21節)

上帝是主權的上帝,同時也是慈愛的上帝。

罪玷污我們的理性,所以我們每次聽到「上帝的主權」時,總覺得我們會得到不公平的對待、我們無法施展我們的自由,

但其實若我們顛倒過來想,上帝是我們的創造主,祂的主權決定了獨一無二的我。

我沒有被忽略、被遺忘。祂雙目如炬地看著我們,目光從我們身上的每一處經過,祂要使我們成為貴重的器皿,所以祂有時會下重手,因為若不如此,我們就無法形塑成高貴美好的樣子;

但祂也會溫柔地托住我們,慢慢地、輕輕地將我們提升、開展,偶爾加些水潤澤我們。

這過程輕柔但也充滿力量。我們最後形成的樣子,是祂手裡的紋路和起伏,也許還存著祂的溫度。

然而那一刻我們不會怨恨祂,而是會充滿著被愛的喜悅,因為那是我們真正的樣子,這世界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自己。

塑形之後的烈火燒窯,就是一場考驗。考驗我的陶器造得是否結實,泥土的質量如何。

經過燒制的器皿如果還完好無缺,沒有裂痕也沒有碎裂,那麼這陶器就是上佳的。

但在製作過程中有些失誤,也許起初看不出,但是在燒制的過程中就會暴露出問題。

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若是不經過火的考驗,如何能看出我們真實的光景呢?

所以有時候,上帝會讓我們置身烈焰,堅忍到底,在烈焰後我們定能看見祂的雙眼未曾離開。

窯匠如何盯緊燒制過程,上帝也如何看著我們被熬煉。

陶藝課體驗很有趣,從中也讓我領悟了許多信仰的道理。但願我們都能成為貴重的器皿,蒙主使用!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2章21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提摩太後書靈修 | 成為貴重的器皿

作者:劉宇,中國
有聲播讀:慕晨,中國

 

今日經文:

提摩太後書2章20-26節

20 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
21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22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23 唯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
24 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
25 用溫柔勸誡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
26 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在猶太人的《塔木德》中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只注重外表的王妃,她覺得釀造葡萄酒的木桶太醜陋了。於是她決定用一些金器皿來釀造葡萄酒,僕人們照辦,取來了一些金器皿釀酒。

可是到了收葡萄酒的時候,原本應該是顏色如同紫水晶,味道醇香濃郁的葡萄酒卻變成了墨黑墨黑,難以下咽的液體。原來葡萄酒是不能用金器來釀造的,那看起來醜陋的木桶卻可以讓葡萄在發酵的時候發揮出它最佳的風味來。木桶才是釀造葡萄酒最適合的器皿。我們的上帝也需要合用的器皿,不論它是什麼材質。合用的器皿才是貴重的器皿。

聖潔

保羅告訴年輕的提摩太,貴重的器皿是合乎主用的。而是否適合主使用,關鍵不在材質,而是是否聖潔。不論是金器銀器,還是木器瓦器,一個大戶人家的主人用的器皿一定是清潔的,沒有任何污穢。主人要用的器皿,最在乎的是它的清潔度。正如《提摩太後書》2章21節所說: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這是一個條件句,如果人潔凈自己,脫離令人羞恥的事情,就一定會成為貴重的器皿。因為他/她的聖潔,可以被主所使用,來成就各樣美善的事情。可見貴重器皿最重要的一個標準是聖潔。

主的僕人宋尚節,有一次上檯布道。他覺得自己越講越枯乾,缺乏聖靈的能力。下台之後,仔細思想,才發現自己在錢財報銷的事上,有一筆很小的數目佔用了佈道團的金錢。他在主面前認罪禱告之後,速速退還了這筆錢,清楚對付了自己的罪。再次登台,他的佈道服侍便充滿聖靈的恩膏和能力。

禱告

保羅繼續教導提摩太如何聖潔,好讓他成為貴重的器皿,就是與屬靈同伴一起清心禱告(提摩太後書2章22節)。成為聖潔,意味著有些事情我們要逃避,有些事情我們要追求。聖經告訴我們,要逃避少年人的邪情私慾,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但是在這個物慾橫流,色情泛濫的年代,逃避邪情私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當我們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屬靈同伴一起禱告,彼此扶持,一起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面和祂的能力,尋求這些從上帝而來美善的生命品德時,這條道路就容易多了。魔鬼最喜歡引誘獨行俠;上帝卻喜悅我們兩三個人一起向祂祈求。成為聖潔,我們需要有屬靈的同伴一起禱告追求。

愛與真道

最後,經文告訴我們,成為貴重器皿的目的:用愛來教導真道。為了對抗異端的假教師,提摩太必須教導真道(提摩太後書2章24-25節)。並且是「溫溫和和」、「存心忍耐」、「用溫柔」來勸戒抵擋真道的。主所使用的貴重器皿,一定是守護真道,持守真理的人。但是教導真道的態度是帶著溫柔的愛,好挽回那些被異端擄走的人。因為教導真道的目的是救人,而非毀滅人。因此貴重的器皿所承裝最寶貴的兩樣就是上帝的真道和上帝的愛。真道使我們認識上帝,愛使我們活出上帝的生命。

願主幫助我們,都成為貴重的器皿,合乎主用。

 

問題反思:

1. 根據今天的經文,做合乎主用的器皿,最關鍵的一點是什麼?
2. 我們要如何才能成為貴重的器皿,提摩太後書2章21-22節給了我們怎樣的提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