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成長的身量

《我可以當個有錢人嗎?》系列:從大衛的一生看待財富(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

有聲播讀:楊瀾

 

 

我常常想,我想要當個有錢人是否不符合聖經的教導。提摩太前書6章10節說道:「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如果我能做到不貪財,有錢又能奉獻許多錢在事工上來榮耀上帝,豈不是兩全其美嗎?聖經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大衛王或許就是其中一個。

 

1.因耶和華的同在而滿足

大衛本是一個牧童。而且他在家裡的地位也可以說是可有可無。撒母耳記上16章11-12節就記載,當撒母耳奉上帝的命令到耶西的家中要膏他的一個兒子作王時,耶西竟然忘記了叫大衛。甚至當撒母耳問耶西:「你的兒子都在這裡嗎?」,耶西這才回答說:「還有個小的,現在放羊。羊」。若撒母耳沒說:「你打發人去叫他來。他若不來,我們必不坐席」,他可能都不會叫大衛來。可是,在上帝的眼中,他確是極為寶貴。我們後來也看到他勇敢地戰勝非利士巨人歌利亞、忠誠地服侍後來追殺他的掃羅王、忠心地對待他的朋友約拿單,更是一名心中時刻把耶和華擺在首位的僕人(撒母耳記上7章18節)。因此耶和華稱大衛王為合祂心意的人(撒母耳記上13章14節)。

無論大衛在放羊,在服侍掃羅,在逃避掃羅的追殺,還是在做國王,耶和華都一直與他同在。他的平安不在他的處境中,而是在於耶和華的同在。我們也是一樣。若我們常常在主裡面,無論是貧窮或富足,我們都會因為與上帝同在而感到滿足。當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處於無薪狀態。我是一名研究生,之前每一個月都有足夠的政府津貼來度日。然而因為某些原因,從這個五月開始,政府停發了給我的津貼。雖然我之前拿到的獎學金還是能夠供應我現在的日常生活,我還是禁不住和同齡朋友比較。我常常想「如果我不讀研究所,現在起碼還有工作賺錢,能夠減輕自己和父母的負擔」;或者「我真沒用,當獎學金用完了,我又要依賴父母了」…… 當這些負面想法開始湧入我的腦袋時,保羅的話及時地浮現:「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2-13節)。我相信這是上帝要對我說的話。我現在應該要做的,是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上帝,把祂所交付我的任務——論文寫好,而不是焦慮著獎學金用完之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我相信我所缺乏的上帝必定會供應。

 

2.積極奉獻

大衛成為一國之君後,並沒有因為擁有了財富和權勢而蒙蔽了雙眼,放縱地生活,夜夜笙歌。相反,他為自己住在豪華的宮殿里,上帝的約櫃卻在簡陋的幔子里而感到很過意不去。他對上帝所賜予的一切恩典充滿了感激,所以大衛王想要為耶和華建造聖殿。雖然最後,上帝拒絕了大衛建聖殿的計劃,而是讓他的兒子所羅門完成了大衛王的心愿,但他並沒有因為被拒絕而感到沮喪或者生氣。他反而積極且努力地為建聖殿的事做籌備。大衛王在未死之先,預備的材料甚多,歷代志上29章就記載了大衛的奉獻:「我為我上帝的殿已經儘力預備金子做金器,銀子做銀器,銅做銅器,鐵做鐵器,木做木器,還有紅瑪瑙、可鑲嵌的寶石、彩石和一切的寶石,並許多漢白玉。且因我心中愛慕我上帝的殿,就在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之外,又將我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建造我上帝的殿,就是俄斐金三千他連得,精鍊的銀子七千他連得,以貼殿牆,金子做金器,銀子做銀器,並借匠人的手製造一切。」光是想像那個畫面就覺得好富麗堂皇!

我反思了自己的態度:當我拿到獎學金時,我對上帝的供應充滿了感激,但是,我並沒有立刻把我答應的十分之一奉獻出來。這並不是一筆多大的數目,但我的態度已經說明了問題。很難想像若以後我賺了大錢,是否還能夠像大衛那樣甘心樂意地奉獻。求主憐憫我,教導我如何以討祂喜悅的方式理財。感恩的是,這個月,我終於把該奉獻的金額奉獻出去了。說來奇妙,在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的情況下奉獻,我的心中沒有憂慮,反而是感到輕鬆和滿有平安。

 

3.警醒犯罪

越有錢的人,受到的誘惑就越大,而人的私慾會因著金錢和權勢而被誘發出來,或許這就不難解釋為何賺大錢的藝人會去吸毒嗑藥、政治家會貪污腐敗等了。從撒母耳記下的第11章我們看到後來的大衛王,也因為眼目的情慾,先犯了姦淫罪——與自己下屬的太太拔示巴同床,繼而犯了殺人罪——設計陷害了下屬赫人烏利亞。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在不明真相的世人眼中,大衛的這個舉動或許讓他看上去是一名好國王,因為他娶了為國家戰死的軍官之妻子,以便讓其家人得到妥善的照顧。但是,沒有一件事是能夠瞞得過上帝的。當他的錯誤被先知拿單指認後(撒母耳記下12章),他頓時醒悟,並且當下就悔改了。

從大衛身上,我了解到:當一個人在擁有財富和權利的情況下,似乎會更容易被誘惑,犯了罪而不自知,即便是非常愛上帝的人也不例外。若大衛沒有被拿單指認,他會悔改嗎?我不知道。人一旦被情慾蒙蔽了心,就很難看見自己的罪。

因此,從大衛的一生中,我學到了兩條寶貴的功課:

1.在物質匱乏的情況下,能夠因為心中有上帝而幸福、自足、快樂。

2.以大衛王的「拔示巴個案」提醒自己:不可因所享受的榮華富貴而不再對罪敏感。

 

最後,我也明白了,我要思考的不是「可以不可以」當一個有錢人,而是,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以上帝為滿足,並在我有了財富之後,要保持對上帝的敬畏之心,成為合祂心意的人。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當上帝在苦難中看似沉默不語時(有聲播讀)

作者:Deborah Fox,澳大利亞

翻譯:Verena Chi,台灣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2019年從一開始就不太平。三月,紐西蘭基督城清真寺受到恐怖襲擊,將近五十人喪命,我和朋友們一同哭泣、悲鳴。接著,我姊姊所居住的印尼東部巴布亞省發生大洪水,導致多人喪命、身家財產都被沖走而無家可歸,我姐姐也因此失去了她的家。這讓我感到極度悲傷、不可置信。
除此之外,我的心憂傷不已,因世界各地飽受迫害的基督徒和一些其他小眾宗教的信徒不斷面臨暴力、性侵害、監禁甚至人身死亡的威脅。他們的經歷讓人悲傷,所需要的幫助也超乎想像。既然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因突如其來的天災或是瘋狂殺手而受害,為什麼上帝似乎對這一切無動於衷呢?這是對或公平的嗎?

魯益師( C. S. Lewis)認為苦難的問題不在於上帝的屬性,而在於我們這些按祂形象創造的人是怎樣的人。在《痛苦的奧祕( The problem of pain )》這本書里他提到:「自然秩序與人類自由意志的存在必定導致痛苦的可能,如果我們想要將痛苦排除在外,我們不得不排除生活本身。」

聖經上明明記載著上帝的良善,祂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 (出埃及記34章6節 );「祂喜愛仁義、公平,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 (詩篇33章5節 );「上帝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 約翰一書 1章5節)。上帝是良善的,但我們不是。上帝給我們自由意志做選擇,很不幸地,通常我們選擇的後果會讓不管好人壞人都受到影響。我們的罪腐蝕了這個世界,疾病、事故和自然災害成為每個生物都可能遭受到的後果。

我們究竟該如何勝過痛苦?我們要怎樣在生命的暴風雨中敬拜上帝?以下這四點對我很有幫助,讓我定睛在上帝不改變的良善上:

 

1.敞開與天父誠實相處

我以前總覺得要自己把事情處理好後才能向上帝禱告,但這不是上帝的心意。上帝要我們時刻呼求祂的名,向祂述說我們的意念。我向祂發怒、述說悲傷的時候,正是我發現自己的心開始發生真正改變的時候。

我和父親的關係也幫助我更加了解,如何與天上的父親近。我父親總是陪伴在我身邊。當我向他分享我的掙扎和心情時,我發現我們的關係更加靠近。這也讓我意識到如果我能和在地上的父親真實相處,那麼我也需要真實地和在天上的父相處。

聖經里舉出許多敞開與天父誠實相處的例子;在大衛王寫下的眾多詩篇里,其中一篇提到「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祂,在祂面前傾心吐意,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 詩篇62篇8 節)。而在撒母耳記上1章15節里,哈拿向耶和華吐露自己不生育的愁苦。我們不一定有辦法了解為什麼悲傷的事會發生,但是上帝要我們將一切分享給祂。我們是祂的兒女,祂關心、在意我們的傷痛。

2.認識到試煉可以幫助我們成長

信仰基督是一份極致珍貴的禮物,但聖經教導我們這並不代表人生就會一帆風順。保羅甚至表明一旦我們跟隨主耶穌,有可能遭受到更大的試煉,但我們要因為福音的緣故將這些都看作是祝福(羅馬書8章17節)。畢竟,痛苦和考驗可以強化我們的品格。

在我青少年時,我經歷了慢性疾病和霸凌等難題。我相信這些經歷能夠幫助我對於在某些狀況上較軟弱和脆弱的人表現出更多的同情和同理心。回首過往,我發現正是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時期,我與主耶穌的關係變得更加堅固。認知到我無法事事靠自己,也幫助我塑造出對上帝更深的信心。我可以完全依靠祂,相信祂一定會帶領我。

就像保羅所說的:「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羅馬書5章3-5)。

 

3.不定睛在我們的痛苦身上,試著去幫助別人

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對暴力行為有什麼反應?當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時,我們該怎麼回應上帝?主耶穌賜給我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我們彼此相愛;要愛人如己( 約翰福音13章34節,馬可福音12章31節) 。但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愛我們的仇敵 (馬太福音5章43-46節) 。

對於紐西蘭基督城的槍擊事件,許多教會、政治家和社團的回應便是實際付出愛的好例子。不論什麼信仰和宗教背景,大家一齊興起來為穆斯林朋友們禱告便是展現無私的愛。同樣地,當姊姊所居住的城鎮被洪水淹沒時,她也因各單位和團體接踵而來的關心及支援倍受感動。教會、學校團體、警察單位和各機關負責人紛紛齊聚一堂,供應並妥善運用其人力、物力和資源。儘管許多人在這次災難中失去了他們的財產和家園,但大家不只關注自己的損失,而是儘力協助任何有需要的人和地方。

這些充滿憐憫和恩典的行為讓我不禁更深審視自己的心,並挑戰我即便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想辦法去愛周圍的人。

4.主耶穌了解,也知道如何安慰我們

上帝對苦難的了解遠超出我們任何人。祂是那位飽受磨難的上帝的僕人,當祂死在十字架上時,祂為全世界的罪承受了藐視、厭棄、憂患、擊打(以賽亞書53章3節)。知道全宇宙的創造者不但聽見我們的哭嚎,更了解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個痛苦時,我們的心會感受到極大的安慰。當我們受傷時,祂也跟著一起傷痛。

哥林多後書1章3-4節告訴我們上帝「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當我失去兩位年輕好友,同時對自己的健康也感到恐慌的時候,我感覺我快無法堅持下去了。我沒有任何抵擋黑暗的力氣,所能做的只有向上帝哭求並交託我的痛苦。這並不會立即見效,但我必須老實承認,當我被上帝慈愛的雙臂緊緊包圍時,我感受到了來自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書 4章7節)。上帝所賜的平安也讓我更有能力,去安慰身旁失去親友的朋友。

痛苦和苦難通常讓人無法理解。當我們陷入苦難的迷霧時,很容易怪罪上帝或是假定祂毫不在意我們。請記住,千萬不要失去愛上帝的心!我們可以坦然來到主面前分享心情;也要記得不管發生什麼事,祂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們也應當鼓起勇氣幫助、陪伴需要度過難關的人。

我們知道上帝是良善的,因為祂很愛我們,甚至為我們犧牲了祂的愛子。或許我們永遠無法了解有些事為什麼會發生,但若是我們知道上帝關心我們、與我們同在,我們就會好受一點。苦難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就算傷痛可能存在多年,我們依然能夠仰望永遠的榮耀,與之相比,我們所經歷的苦楚真是至暫至輕(哥林多後書4章17節) 。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我終於不再著迷於星座了(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Faith is not the result of striving. It is the result of surrender.

— Bill Johnson(信仰不是奮鬥的結果,是降服的結果。——比爾約翰遜)

記得我在上小學五、六年級時,台灣的電視台剛剛開始流行星座。喜歡看電視打發時間的我每當在看娛樂新聞的時候,往往節目進行到最後一個環節就會有個星座大師出來講十二星座的每周運勢,我也因此自然而然開始注意起星座來。加上那時候家裡因為很多因素吵吵鬧鬧,我發現世間很多的突髮狀況不能靠常理來解釋,於是就開始跑各大書店找一些星座的書來看,希望能找到我沒有辦法在家裡獲得的幸福。每當在學校遇到一個比較帥的男生,我就會想辦法打聽他的星座,來看看我和他有沒有合,未來有沒有可能在一起。那時的我覺得星座就是一個從遠古時代觀星術所得出來的統計學法則,既然是有邏輯的東西,就是我可以相信的。所以那時候我也會避免和一些星座書上說和我不合的人做朋友;或是發生了什麼不順的事情,我就會怪罪於星座不和……

後來隨著更加了解上帝,我才發現原來星座就像算命一樣除了是不合上帝喜悅之外,還暴露出了我其實是想要能通過星座來掌控未來以得到幸福。因著耶穌對我的帶領和聖靈的催逼,我才有機會了解我自己的罪,並放下星座對我的捆綁和控制。耶穌透過很多方法讓我明白過去的我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而一直都沒有自信,總是希望可以抓住些什麼來掌控我的未來,以此獲得成功、討父母的喜悅和過上幸福的生活。與此同時,魔鬼也借著我因著人生的不確定性而來的迷茫,通過電視的傳播力,使我對星座有錯誤的認識。牠使我錯信可以通過星座來掌握和改變我的未來,以及觸發對未來幸福的無限可能。

幸好耶穌對我不離不棄,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屬靈的長輩和朋友。然後也感恩隨著事情的轉變和推移(雖然我很難述說具體是哪個時間點),上帝讓我漸漸了解到星座是世間的小學、不是屬於祂的大而確實的真理。聖靈透過各式各樣的催逼,讓我漸漸願意降服,慢慢能放下對於星座的著迷,進而丟棄所有與星座相關的書籍,不再追每周運勢,開始悔改尋求上帝。回頭看我那無知,著迷於星座的歲月,我感恩上帝透過大大小小的人事物,使我能夠認知到自己的罪且願意降服。雖然至今仍有許多拉扯,但上帝那猶如太陽一樣發出不離不棄的愛的光輝,使我明白,若想要和祂有親密的關係,靈命是需要不斷成長的。而靈命成長的關鍵點是一顆願意降服的心。當然我們也不需要過分擔心,因為我們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總是知道要使用哪個時機、哪個景況使我們一步一步走向降服。就有如《上帝是善:祂比你想像得更好》這本書的作者——加州伯特利教堂比爾約翰遜牧師所說:「信仰不是奮鬥的結果,是降服的結果」。當然,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且願意降服的心,也是步向靈命成長的重大指標哦!

試想:你是否有什麼抓住不放的東西,導致與耶穌的關係無法更進一步?你是否因為牢牢地抓住什麼,導致你的靈性痛苦?你是否願意放手,讓上帝來為你開路?你是否願意試著敞開心胸試著降服來使你和上帝的關係更進一步?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夠有顆願意受教且降服於祂的心,願大家的靈命都能因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有長遠的進步。阿們!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腓立比書靈修 | 為基督受苦的特權(有聲中文)

作者:Caleb Young,紐西蘭

翻譯:蔣冠華,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1章29-30節

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

有位叫達米安的神父,他的故事一直鼓勵著我。他年僅24歲時,就從比利時的家鄉遠航去往夏威夷參與服事了。

幾年後,在1873年,有人呼籲志願者去服侍卡洛沃地區的麻風病人。卡洛沃是一個疫情隔離區,成百上千的夏威夷原住民在患了麻風病後會被送往那裡。他們在那裡渡過餘生,直至死亡。

環境很糟糕,在那裡達米安神父會一直生活在疾病中間,且還要面對那些沉浸在與家人分開之苦的人。總而言之,他將會身處痛苦之中。

然而,達米安神父一直致力於服事卡洛沃區的居民,直到他最終也因患上麻風病在夏威夷逝世,享年49歲。

雖然經受了痛苦,但達米安神父為主擺上的服事,成為了我們的榜樣。他讓我們看到什麼才是基督的門徒,同時也讓世人明白我們的救贖主也同樣在為我們受苦。

和達米安神父一樣,使徒保羅對苦難並不陌生。他曾5次受鞭刑39下,3次被棍打,被石頭砸,在旅途中遭遇船隻失事,經歷過無數次的危難,有些逼迫甚至是來自於他的同伴(哥林多後書11章24-29節)。

儘管如此,他從不抱怨。事實上,在保羅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他說我們應當明白,作為耶穌的信徒我們一定會為主受苦,而我們應當把為主受苦看做為「特權」(29節)。接著,保羅暗示,他的苦難並未結束(30節)。

乍一看,保羅的話對於腓立比教會以及正在經歷苦難的我們並非是鼓勵。

但它會幫助我們停下來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受苦的意義是什麼?信仰基督和為祂受苦為何會緊密相連?

在第30節中,保羅借著告訴腓立比教會他自己也經歷過同樣的苦難,來安慰教會中的弟兄姊妹。儘管他經歷過那麼多苦難,但透過這一切他讓腓立比教會,也讓今天的我們看到了上帝的良善。

腓立比教會知道保羅所經歷的苦難,並看到了上帝如何在試煉和困苦中幫助他得勝(19節)。他們也知道保羅找到了能夠幫助自己忍受痛苦的力量,因為他把這看做是和基督一同受苦並且因此他可以更像耶穌(腓立比書3章10-11節)。腓立比教會因此得到安慰,相信上帝也會供給和幫助他們,他們的見證最終能夠榮耀上帝。

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我們都會在某些時刻經歷苦難。當那個時刻到來時我們該作何反應?或許我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在經歷著某種形式的痛苦——這篇文章對於今天的我們有何激勵呢?

我希望我們能夠像保羅一樣,把這些看做是為主受苦的特權。讓我們仰望那供應保羅和腓立比教會得勝的力量源泉——我們在天上的父。就像保羅和腓立比教會,讓我們一起為福音的信心而奮鬥,及時在苦難中,也要不斷帶領他人來到主面前。

問題思考:

1.你最近遭遇了哪些痛苦的事嗎?這篇文章的見解如何鼓舞了你?

2.你認識為基督受苦的人嗎?他們堅持不懈的特質怎樣鼓勵了你?

3.你有認識那些正處於困苦中的人嗎?今天的這篇信息能否鼓勵你去關注他們並帶給他們安慰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