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才幹

我是耶穌的一朵小花

flower-180035_640作者:姬磊,中國

上個主日,我們教會的青年讚美隊負責帶領敬拜讚美。其實我也很想站在台上帶敬拜,可我唱歌總跑調,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機會。我們教會甚至有位弟兄曾對我說:“姬磊弟兄,調在找你呢。”可見我唱歌跑調的功力真的不一般。除此以外,我也曾想過參與教會衛生班的服侍,但是衛生班的負責人卻沒有給我這個機會。因此,在我們教會,你看不到我服侍的身影。

三年前,我曾參與協助一位弟兄籌備婚禮。當時我和幾個弟兄負責吹氣球。但由於我肺活量很小,氣球總是吹不起來,結果成了大家的累贅。既然我對台前的服侍不在行,我想那我就為大家禱告,以此來服侍大家。但是我好像也沒有禱告上的恩賜——我總是禱告沒幾句就不知該如何禱告了。

如此看來,無論是台前還是幕後,我好像都不是一個能夠很好服侍大家的人。因此,我偶爾會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既然不能服侍大家,上帝為什麼要揀選我成為祂的孩子呢?”

答案是,雖然我好像什麼都做不好,但這並不代表我沒有價值。在上帝的花園裡,或許有許多火紅的玫瑰、潔白的百合和可愛的蝴蝶蘭,而我只是角落裡的小花一朵。但這無法改變我跟上帝的關係,因為祂創造我(詩篇139篇14節),又在基督里讓我成為祂的孩子(以弗所書 1章3-9節)。我需要做的就是與其他弟兄姐妹一起,因着祂的恩典讚美祂。即便只是小花一朵,我想我也能如保羅所說:“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羅馬書12章1節)

親愛的弟兄姐妹,你是否也在苦惱自己好像什麼都做不好?我只想告訴你,上帝看你為寶貴;也不要放棄,將自己交給主,做一朵享受祂的愛,也全心全意愛祂的小花。

“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 詩篇139篇14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每當我想起那些成功的朋友時

When-I-think-of-my-Successful-Friends-1024x613作者:林園合,中國

從小到大,我有幸認識了許多優秀的朋友,他們都在自己的學生和職業生涯中取得令人艷羨的成功。光是那些與我同齡的朋友當中,就有許多位畢業於名校、坐擁高薪厚職的電腦工程師、醫生、律師、法官和金融精英;而那些有志於做學問的朋友,也有許多進入著名的學府念博士,接受良好的學術訓練,或者已經畢業,進入一流的高校開展研究和教育工作。

每當想起他們時,我都十分感謝上帝。能夠在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遇到那麼多才華橫溢的朋友,對我來說是極大的福氣,因為無一例外地,他們都是認真勤勉、嚴格自律、持之以恆、不斷努力的人。他們的成功印證了勵志作家吉姆·羅恩(Jim Rohn)的話:“成功不應被追逐;它會被改變過後的你所吸引 (Success is not to be pursued; it is to be attracted by the person you become)。”當我在工作和事奉中感到氣餒或懈怠時,他們樹立的榜樣常常帶給我鼓勵,也讓我想起為福音的緣故而盡心儘力的使徒保羅——他說自己也為傳揚基督、領人歸主而“勞苦”,照着上帝在他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歌羅西書1章28-29節)。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的天賦、所受的教育、身處的環境不盡相同,即便是付出同等的努力,有些人能獲得巨大的成功,有些人則只能取得還不錯的成績。的確,假如我們只從一己之私出發,只看重成功帶來的好處,我們便可能會因為自己所擁有的天賦和資源不如他人而心生不平,甚至對別人的成功嫉妒不已。但是,假如我們視個人的天賦、資源為一種託付,明白成功不應等同於個人的享受時,那麼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在馬太福音25章“按才受託”的比喻中,耶穌說天國就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按着僕人的才幹,把家業分給他們打理。其中有兩個僕人各分得五千和兩千銀子,他們都忠心地發揮了自己的才幹,分別為主人賺得額外的五千和兩千銀子。這裡的故事十分精彩,因為雖然這兩個僕人所賺得的絕對金額不一樣,但主人對他們倆的評價和獎賞竟然是一模一樣的:“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馬太福音25章21、23節)

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所賜的,將來也要到上帝面前一一交賬。我們的才幹大小、資源多寡不是關鍵,最終取得的成就大小也不是關鍵。我們要留心的,反而是自己是否合理地運用所得的資源,盡心儘力發揮所擁有的才幹,並且將所得的與他人分享,回饋社會。正如彌迦書6章8節所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我祈盼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取得上帝眼中的成功。

此文章已翻譯至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