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拒絕

三點幫你決定是否可以拒絕某項服事(有聲中文)

作者:Cassandra Yeo,新加坡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大約晚上9點左右,我所在的研讀聖經團契(Bible Study Fellowship,簡稱BSF)小組的組長給我打了每月的例行電話。在簡單的寒暄和分享代禱事項後,她問道:「其實我還想問一下,你是否願意成為一名BSF小組的組長呢?」

我很驚訝,根本沒有預料到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在電話中沉默了一會後,她接著說,「我們中心的候補名單上有很多女生想要進來一起查經學習,但我們缺乏小組長,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承擔這個任務。你有興趣嗎?」

我知道能服事是一種榮幸,但我的工作一直很忙,周末還有教會的事工——所以這對我來說有點為難。但是,一想到要拒絕這個合情合理的請求,我就感覺糟透了。我的腦子裡閃過幾個念頭:我是不是很自私?如果我拒絕,我的組長會失望嗎?

我無法立即給出答覆,所以告訴組長還需要時間仔細考慮一下。她開心地說那就幾天後再給我打電話,之後就掛斷了。然而,我知道其實我的內心很想拒絕,現在只是在爭取時間罷了。然而一想到要說「不」,我就感到不舒服,非常尷尬。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掙扎在「義務」和「想要繼續以一個普通參與者參加BSF查經小組」的感受中間,非常矛盾。所以我轉而用以下三個原則指導自己決定如何回應組長的要求。

 

1.知道自己為何(為誰)服事

當服事涉及到教會時,那麼在決定是否服侍的時候我們應始終定睛於最先把我們放在職份上的那一位。如果依靠其他人指導我們做決定,我們很可能因為想要取悅這些人而認為有義務對一些服事說「是」——但這最終會導致驕傲、倚靠自我和氣餒。

在一次教會的夏令營期間,我被邀請帶領青少年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就發生了這樣的事。雖然我一直希望能把這次夏令營當做一次我個人的退修會,但又不好意思說「不」,於是還是決定去幫忙。

不幸的是,這次經歷並不順利。這些青少年要麼想方設法逃過一些討論,要麼就算在場也會靜默不語,毫無反應。到了第三天,我因他們不覺得討論很重要而生氣,並後悔當初答應幫忙。然而在一番自我反省後,我意識到在服事中我會因自己的能力而驕傲,並有意取悅他人。在整個過程中,我也忘記向上帝尋求幫助和指導——而僅僅依靠自己過去的經驗來判斷。

正如歌羅西書3章23-24節所說:「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

當我們做工或服事時,動機應該是讓上帝喜悅而非取悅他人。定睛於上帝將改變我們回應他人的方式,並促使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心,知道為何服事。

謹記上帝在我們的事工中掌權,我們就會承認自己只是祂計劃中的一小部分,並相信上帝會一直為禾場供應做工的人,無論我們是否參與——祂免去了我們僅僅因為有服事的需要而去做工的義務。

 

2.評估自己目前的能力

每個人的能力不盡相同,這取決於在生命每個時節需要承擔的責任。例如,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能夠兼顧在校園的福音事工和教會的服事。而當我開始全職工作時,情況發生了變化。有一次,除了青年事工外,我還負責了一個福音活動的宣傳工作,並且要在朝九晚五工作的同時撰寫教會簡報,作教會接待組的組長。雖然那段日子很精彩,但最終我也失去了很多睡覺、娛樂以及和上帝親近的時間。

一個好心的朋友注意到我無精打采,精疲力竭,便建議我在活動結束後好好休息一下。這讓我意識到我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我要合理安排時間,平衡日程。

雖然「好好先生」聽起來很有魅力,但過於討好會導致一次承擔太多的工作。若時間被分割,分散在幾個不同的事工上,我們的精力會耗盡,從而降低日後服事的效率和能力。

正如以賽亞書40章30-31節所說,「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睏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願在我們服事的時候記得等待上帝,察覺何時該服事、何時該停下來、何時可以退出去休息。

雖然這有時可能意味著要向別人說「不」,但卻能保護我們自己,保護我們服事的人,和我們與上帝同行的心。

 

3.先尋求上帝

我在大學期間活躍在大學生基督徒團契(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里,最後一年,我認為是時候退出服事,專註於學業並開始為畢業後做打算,找工作了。然而,上帝卻另有計劃。

當一年一度的年終夏令營即將來臨時,祂精心安排了一些活動使得我與一位同工有很多共事的時間,我們也藉此機會聊了聊下一年的事工計劃。

在那些不尋常但及時的閑聊中她問起我是否願意在夏令營服事。我決定為此禱告一周,並向家人和朋友尋求建議。除了親人的鼓勵外,上帝在一次禱告中通過以賽亞書41章10節對我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這個應許給了我確據對服事說「是」,我這樣做不是出於畏懼、義務或內疚,而是為了回應上帝在那個時刻對我的呼召。

結果,在策劃夏令營的過程中我體驗到了很多樂趣,即使有時會在我關鍵的考試前開會,或者好幾次要在周六通勤一小時去參加早會。

當夏令營最終開花結果時,我感受到了團體的溫暖、與上帝的親近,看到參與者享受這些活動時我也獲得了滿足感。從那以後,我明白了在做決定時首先尋求上帝的智慧,相信在正確的時間,祂會把我安置在應該服事的地方。

 

說「不」也沒關係

當我思考以上三個原則時,感到即使我拒絕了做BSF小組組長的邀請,內心也會很平安。首先,在這個時節里我沒有感受到上帝呼召我在BSF服事,而是想到了自己委身的教會青年事工需要我在周末有大量的空閑時間。

當我回電話給組長時,我感受到了她的失望,但我向她保證,上帝會供應她,而且祂可能會在另一個時節呼召我回去服事。在我們繼續服事並建造上帝的國度的過程中,不論祂把我們放在哪裡,我禱告我們都能喜樂地做工,知道上帝是按著祂的計劃和美好的旨意精心地為祂的子民做安排的。

 

 

點擊鏈接閱讀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遭到家人拒絕,卻找到上帝的愛(有聲中文)

作者:Joanna Tan,新加坡

翻譯:Xining Wang,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我經常被家人戲稱為「小公主」。但事實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很難引起媽媽的關注。我感覺爸爸媽媽更喜歡我的兄弟姐妹,因為他們在學校和教會都有著優秀的表現。反之,我並不像他們那麼優秀,而且我的父母還認為我經常給他們找麻煩。

我跟其他孩子一樣,渴望被愛,因此父母的忽視讓我非常受傷。曾經我為了能得到母親的青睞,奮發努力,想要追趕我兄弟姐妹在學校里的表現,成為「懂事的孩子。」我還在節假日等特殊場合為媽媽做卡片和禮物,拼盡所能努力學習,爭取考取好的成績。然而,無論我怎麼努力,媽媽依然會拿我和兄弟姐妹比較,經常告訴我我如何不如他們。即使我在學校表現不錯,我的母親仍企圖說服我不要上大學,因為我不如我的兄弟姐妹們優秀。總之不管我再怎麼努力,也還是做得不夠好。

一直以來徒勞的努力讓我的身心破碎。但這些年對父母之愛的求而不得讓我學會了去上帝那裡尋求庇護。 每當我遭受父母的拒絕,我就會將所有的傷心和孤獨全部帶到上帝那裡,而祂總是在那裡,安慰我所遭受的痛苦。無論我何時去找天父,祂總是清晰地向我顯明祂的愛。

 

被人拒絕,卻被上帝所愛

幾年前,我偶然發現了利亞的故事。利亞不是她丈夫喜愛的那個人,在嫁給雅各後,她一次又一次地希望通過為雅各生兒子來獲得他的愛情。然而結果每一次都讓她失望。

當上帝看到利亞不被愛時,就讓她懷孕,而她受寵的妹妹拉結卻懷不上孩子。利亞懷孕,生下了一個兒子,命名為流便,因為她說:「這是因為主看到了我的痛苦。並且,我的丈夫會開始愛我。」後來她再次懷孕,當她又生下一個兒子時,她說:「因為主聽說我的丈夫不愛我,所以祂又給了我一個兒子。」她給這個兒子起名叫西緬。然後她再次懷孕,又生下一個兒子,她說:「現在我的丈夫終於會喜歡我了,因為我已經為他生了三個兒子。」這個兒子被命名為利未。後來她再次懷孕生下一個兒子時,她說:「這次我要讚美主。」於是她將他命名為猶大。(創世記29章31-35節)

從利亞為前三個兒子所選擇的名字,我們看到她在清楚地表達她希望被丈夫所愛的願望。但是當她生下第四個兒子時,她卻說:「這次我要讚美主。」她選擇把一切都交給上帝,而不再是想要獲得雅各的愛戀。她滿足於上帝賜給她的禮物——兒子,讚美上帝為她所做的一切。

像我一樣,利亞努力嘗試卻沒有贏得另一個人的愛。但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了上帝對她無條件的愛——這是她不需要賺取的愛。我從利亞的故事中得到了極大的安慰。這提醒我,不管家人如何對待我,上帝總是愛我的,而且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賺取上帝的愛——我已經擁有它!

作為一個被遺忘的孩子,多年的失望和痛苦卻讓我找到了來自天父永不止息的愛——這愛是在世界(和我)被創造之前就存在的。

與人的愛不同,上帝的愛是無條件並永不改變的。儘管我有很多缺點並會常常失敗,祂卻仍然愛我。

即使在我們自己最糟糕的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能愛自己的時候,上帝也完全愛我們。上帝對我們的愛顯明於此: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而死(羅馬書5章8節)。因著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上帝賜給我們作祂孩子的特權,我們被祂重新接納,可以稱祂為「阿爸,父!」(加拉太書3章23節-4章7節)。找回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讓我得了釋放,因為我知道無論我是誰、我做了什麼,祂都依然愛我。

 

讓你的遭遇驅使你走向基督

有些時候我確實希望自己的情況能夠有所不同——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完美的家庭和父母。但當我回顧過去時,我意識到正是這種遭遇幫助我深深體會到了上帝那豐盛的愛。因為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我渴望中的愛,所以我不顧一切地去尋找上帝的愛。只有經歷了追尋情感和尋找身份過程中的痛苦掙扎,我才能最終在天父那裡收穫了祂借著基督而來的大愛。

在我漸漸長大後,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的母親,並與她建立了更密切的關係。現在,我愛我的父母並非因為我想要取悅他們,而是因為上帝愛我。我的安全感在祂裡面。

而且,我的經歷也讓我能夠在我姐姐經歷挫折時,鼓勵她,向她保證無論怎樣上帝都愛她!

我們的天父並沒有都給我們完美的家庭,工作,健康的身體和人際關係——從聖經中許多人物的經歷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但是縱使面臨著糟糕的環境,聖經中的那些人和今天的許多基督徒仍然堅定地愛著耶穌,並選擇放棄所有來跟隨耶穌。有時候,正是因為經歷困難和痛苦,我們才能更深刻地感恩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事,也因此願意把自己獻上。

除禰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

除禰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上帝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詩篇 73篇25-26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