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掙扎

當我對自己的處境不理解時(有聲中文)

作者:Ruth,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時光匆匆,眨眼已到了年尾。今年的冬天貌似比以往要更冷一些。一轉眼,我得救快有10年的時間了。

遙望剛得救的時候,也曾許下豪言壯語,立志一生為主而活。無數次聽到彼得三次不認主的話語,內心對彼得嗤之以鼻。可是慢慢隨著信仰生活的加深,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軟弱。我自己也曾像彼得一樣,甚至更加過分,因著自己對處境的不理解,在遭遇了被傷害後,內心忿忿不平,埋怨人,埋怨上帝,埋怨教會。上帝不是慈愛和公義的嗎?為什麼祂一直讓我經歷失敗的事情?工作失意,情感失意,信仰軟弱…….

工作中的掙扎

我曾經因為看到一個行業很光鮮亮麗,就像主求:「主啊,請給我預備一份這樣的工作吧,之後我一定好好過信仰生活。」結果,主真的預備了,但是當我真正進入了這份工作,卻發現壓力大得就像一個無底的深潭,我無力掙扎。白天我捧著枯燥的專業書死磕,晚上做夢也都是工作。我開始害怕失敗,害怕丟臉,開始懷疑自己。於是我問主難道是我妄求了嗎?怎麼這麼困難?我是不是需要再去換新的工作?幸而藉著禱告,主給予了我幫助,帶領我一步步走上了正軌。回想起來,那真是禱告最多的一段時間。因著無能為力自己在上帝面前謙卑下來,因此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並且開始反思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

很感謝上帝讓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當工作沒有進展的時候,我知道只有祂能安慰我。慢慢地我拿起了《聖經》。兩年來,每一個工作間隙我都會捧著《聖經》讀,讓話語填滿自己。

當我利用工作間隙研讀完一整本《聖經》的時候,我越發感謝上帝, 感謝祂賜予我悟性和智慧。也越發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因此我當尋求祂,祂必為我開門。慢慢的,祂的話語改變了我的內心,我的性格,我為人處事的方式。嬌生慣養的我從小到大都沒有受過什麼委屈,也因此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個性。以前的我有一點不開心就會寫在臉上,而且喜歡抱怨別人。我的家人要一味的包容我,而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不討人喜歡。《聖經》裡面的那些有著美好品行的女子們無比吸引我,像撒拉,利亞,路得,以斯帖,瑪利亞等等。她們包容,忍耐,有愛心…..這些都是我缺乏的。於是我懇切地禱告祈求,求上帝幫助我,塑造我,使我做一個合祂心意的人。我現在也很清楚,工作是為了榮耀上帝,活出祂喜悅的美好的樣子並在職場傳福音。

感情中的掙扎

然而不久我又經歷了感情的波折。上帝在我想要結婚的年紀給我預備了一位性格很好的弟兄。我倆雖然家境能力略有差距,但是我相信上帝既然預備了,就一定會幫助我們。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快要到訂婚的日子時,這位弟兄卻動搖了。可能上帝知道我們不合適,便通過這種方式阻攔了。不久,曾說自己信仰有問題的這位弟兄跟我們團契的另一位姊妹結婚了。那時,我真的不理解祂的旨意。我問祂為什麼讓我經歷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會先給那位弟兄預備家庭。因為這一切明明不是我的錯呀,上帝分明知道我內心的軟弱,為什麼不來安慰我,卻讓他先結婚了?無數個夜晚,我仰望星空,流著淚追問上帝,但是祂沒有給我答案。這一粒沙子,揉進了眼睛,揉進了心裡。河蚌里的沙子終會成為珍珠。我相信上帝的美意,定是要讓我成為個能夠體恤他人的人,因此讓我認識到人的不完全。所以當我定睛在祂的愛里時,當我想到耶穌會怎麼做的時候,我內心開始掀起波瀾,是啊,我當為主而活,不要看自己所沒有的,上帝的旨意一定是為我好的。我們的天父,豈不比生身的父更愛我們嗎?

因此,我最近內心一直反覆的話語是:一切為了榮耀上帝而做。不錯,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當一生尋求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牧師們鮮為人知的四個掙扎(有聲中文)

作者:Jacob Ng,新加坡

翻譯:熊永蘭,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Jacob是Yvonne的丈夫,是Jed和Justus的父親(和玩伴),也是新加坡Redemption Hill Church的牧師。他至今都會在每天早晨醒來時為上帝所賜予的這些角色而感恩。他享受並感恩平凡生活中的點滴與恩典,以此來表達對上帝的愛。

當美國加利福尼亞Inland Hills教會Andrew Stoecklein牧師自殺的消息傳來時,一位關心我的朋友給我發了一條信息,表達他對我工作的感激並詢問我最近的狀態如何。我很感謝他的關心,也相信許多人都跟他一樣震驚。一個看起來「正能量滿滿」的牧師怎麼會不堪牧養和個人掙扎的壓力而自殺?

在現今名人當道的時代里,我們都很崇尚才華橫溢、被人熟知和有影響力的人。同樣,在教會中,基督徒們也不例外。我們尊敬那些有恩賜並為教會舍己的領袖,但這種尊敬往往會發展成對他們的理想主義化。事實上,牧師也是破碎的人——他們也跟其他人一樣軟弱和容易犯錯。

他們傳講的福音也是他們每天所需要倚靠的。無論成為基督徒多長時間,我們所有人(包括牧師) 在成長中都需要教會肢體的扶持,直到我們進入上帝榮耀的那一天。下面列舉的是牧師們鮮為人知的四個掙扎,看了之後你可能會感到驚訝。

 

1.驕傲和自我倚靠

如果你也曾經被他人仰視過,你就會知道那種感覺真的不錯!但當你誠實地去面對現實時,你不得不承認那個他人仰視的你並不存在,只不過是他們想像中的完美形象罷了。

許多牧師都被那些仰慕者的期望所纏累。他們努力想要滿足這些期望,可能是因為內心深處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也可能是因為害怕讓別人失望。不幸的是,牧師們很難意識到這種不安全感會以驕傲和自我倚靠的形式表現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起初那種對無私服侍教會的真誠渴望,會變成我們賴以尋求自我價值的來源。「關鍵在於我」的想法會完全壓垮我們。

作為教會的肢體,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要將牧師看得過於聖經上所描述的:「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以弗所書4章12-13節)。雖然尊榮和尊重我們的牧師並沒有錯,但我們必須清楚,他們的事工不是要將我們指向他們自己,而是要指向基督。

 

2.婚姻和家庭

第一次有人向我的妻子表示覺得她與牧師結婚一定無比蒙福時,我倆都笑了。如果他們知道我們真實的缺點,以及我們也和其他人一樣,每天在婚姻中苦苦掙扎的話,就一定不會這麼說了。

我與很多牧師交談過,因此我知道帶領我們自己的家庭可能比帶領教會更難。當我在辦公室集中注意力面對一個來訪者時,我可以很好地運用聆聽技巧,但在一天快要結束時我卻很難同樣對待我的妻子。雖然我百分之百地確信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最親愛的人,但我的行為卻常常相反。例如,我曾經好幾次為了事工犧牲了陪家人的時間。有時候即使我與家人在一起,我的思緒也可能不知道飛去了哪裡。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我很感恩我的妻子寬容地忍耐了我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最糟糕的一面。當我們處理各種困難的狀況時,我們哭過,一起禱告過,向別人傾訴過,悔改過我們的罪,並一次又一次地用信心仰望基督。我們可以見證上帝信實的愛——祂滿有恩典地保守了我們的婚姻,我們也將繼續依靠祂的愛前行。

我們所要做的可能不是假想牧師的家庭生活「毫無矛盾」,而是花時間去鼓勵牧師並提醒他們花時間好好陪伴家人以及去好好地愛他們的妻子。

也許我們應該主動去找牧師的孩子說說話,並用我們的言行將他們引向耶穌。跟教會中的其他肢體一樣,我們的牧師和他們的家人需要我們的憐憫,關愛,支持和實際的幫助。

 

3.情緒疲勞

大多數傳道人能把真理傳講得很好卻無法很好地活出來,而「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彼得前書5章7節)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我感覺無論我多麼努力地將我的焦慮和負面情緒拋給上帝,它們還是會粘在我身上。

37歲的我仍然感覺身體健康強壯。讓我負重不堪的不是身體疲憊,而是牧養和講道帶來的情緒疲勞。我的工作描述並沒有反映出我經常在做的事情——例如不知道該怎麼用言語安慰那些遭受巨大痛苦的人;分擔那些深度破碎的人的負擔;讓自己以恩典回應那些難以相處和出口傷人(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人以及無法原諒自己犯錯誤。在具有挑戰的日子裡,我會感受到不同情緒和想法帶給我的負擔,我不知道該做什麼或怎樣祈禱。當我跟人講,上帝選擇弱者和無知的人,就像我這樣的人,去做祂的工作時,我是打心底里這樣認為的。

當然,雖然說了這麼多,但請還是繼續帶著你們的負擔來找我們!去愛和關心羊群是所有好牧者樂於承擔的。但是,請提醒我們好好休息,並在我們無法服侍時對我們寬容一些。

要明白你的牧師不一定能解答生活中所有的難題。也請理解他不可能滿足你所有的期望。有時,他可能需要一兩天的時間來回復你的電子郵件或簡訊。當你看到你的牧師在努力跟上時,你最好的禮物就是不要懷疑—— 他真的在盡力而為,而不是他不在乎。

 

4.心理健康狀況

根據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統計,新加坡約有5.8%的成年人在生命的某個階段患有嚴重抑鬱症。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的教會似乎沒有足夠的能力來理解和幫助那些有嚴重心理健康狀況的人。我並不是說教會有責任提供治療。但是,我們確實需要對這一重要事項有基本的了解,以便能夠識別常見病症的癥狀,並引導他們尋求專業幫助。

我知道一些非常「屬靈」的教會會迅速將這些癥狀歸因於魔鬼的攻擊,而一些超級保守的教會則會選擇完全與臨床心理學、精神病學和醫學的使用保持距離。這個鴻溝加上我之前列舉的三點,可能是一些牧師默默忍受精神健康問題的原因,如抑鬱和焦慮症。多年來,他們的教會都不會注意到這一點。當這些心理健康鬥爭最終浮出水面時,通常是因為某些重大事情發生或是悲劇發生。我祈禱,我們的教會將在理解中成長並將好的福音神學應用於這些破碎世界中的複雜生活問題上。

在我所在的教會,我們與一個基督教的輔導事工合作,並定期邀請我們的領袖和成員參加他們的在線課程。該事工為我們提供了大量既實用又有神學支持的資源,以幫助我們滿足一些與輔導相關的需求。如果你的教會也可以獲得這些資源,我鼓勵你裝備自己,並更多地了解,在遇到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我們如何能夠最好地相互支持。

 

最後的想法

如果我聽起來像是在抱怨教會或我的牧師工作,那麼事實完全不是如此。我喜歡我的牧師工作。我很榮幸上帝呼召我宣揚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信息 —— 一個救贖主的信息——祂來救贖並修復這個世界的破碎。這真的是我們所有問題最有效,最持久的解藥。

要好好地去愛和關心我們的牧師,我們就要明白,罪對我們所有人的影響遠大於我們的想像。罪不只是影響我們的行動或行為,它也影響我們的心靈和最深處的情感。這是最嚴重的精神錯亂,即便我們當中最有屬靈恩賜的人也深受蒙蔽。

因此,牧師需要你的憐憫,祈禱和鼓勵,需要不斷被提醒他們在基督里可以找到安息和盼望。他們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被引向他們所傳講的福音中。

我們所有人都是同一個故事的一部分,我們都不是主角。英雄是耶穌。你的牧師可能會很好地講述這個故事,但他必須在內心深處真正經歷它。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我無法停止犯罪,怎麼辦?(有聲中文)

I-cant-stop-sinning-what-should-i-do

作者:James Bunyan,英國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最近加入了一個壁球俱樂部,但我開始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了。

第一,會員的會費、球場的費用、新球鞋、球拍、還有球等等一切都挺費錢的。第二,每場比賽都搞得我大汗淋漓——40分鐘流那麼多汗對健康應該不太好吧?第三,坦白講我打得不太好。幾個禮拜以前,我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裡就敗給一個孫子年紀跟我差不多大的老奶奶。這場比賽還讓我因為背痛而請了兩天假沒去上班,但我的“祖母”對手根本沒流幾滴汗,她甚至連外套都沒脫掉。所以我開始懷疑打壁球是不是不太適合我?

最大的問題不是我不知道該怎麼打——而是我無法按想象的打出來。我常常會計劃要怎麼打這一球,但當我揮拍出去時,我會將球打向跟我計劃完全相反的方向。我完全知道理論上我應該站在什麼位置,但打球的時候我卻常常面向錯誤的方向。

我懂得道理,但就是行不出來。

你是否覺得你的信仰生活也是這樣?你好像知道所有的道理,但就是行不出來。你知道過基督徒的生活意謂着要向罪而死,但有時候你偏偏會做出自己明明知道是不對的事,做的時候還享受其中,而每次你這樣做之後又會非常懊悔,覺得自己又讓上帝失望了。

你就是對自己的軟弱無能為力!

你究竟該如何改變這一切呢?

其實,這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使徒保羅在羅馬書7章18-19節裡面描述他經歷了幾乎一模一樣的狀況。

「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

所以保羅的答案是什麼呢?根據他在羅馬書中提及的,答案毫無疑問是這樣的:

「感謝上帝!靠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馬書7章25節)

這看起來似乎太明顯了。聖經裡面的答案經常都是「耶穌」。但是,耶穌究竟怎樣幫助我們停止犯罪呢?

首先,保羅在整本羅馬書中教導基督徒:耶穌已經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從死里復活,並向信徒們解釋這一點已經完全改變了他們的身份。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的代贖,祂承擔了所有人的罪並把他們搞砸的人生背在了自己身上,藉由祂的死摧毀了這一切,然後讓所有信祂的人得到祂的完美身份,使他們毫無瑕疵。

這就像是耶穌用他潔白無瑕的襯衫跟罪人沾染各種污穢的骯髒衣服做了交換,然後在祂復活前銷毀了這件臟衣服。保羅一再對我們說明耶穌因此成為一切基督徒的主,並且讓他們完全無罪無瑕疵。而這是因着耶穌自己的作為,所以無論基督徒的自我感覺如何,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如果你已經成為了一個基督徒,或許你並不覺得自己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你可能還是不斷在犯罪,你感到自己無法做對的事情。但因為耶穌已經為你死為你復活,你的身份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你現在是清潔無罪的。

因此保羅在接下來的羅馬書8章1-2節里這麼說: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里的就不定罪了。因為賜生命聖靈的律在基督耶穌里釋放了我,使我脫離罪和死的律了。」

別忘了,是耶穌的死和復活成就了一切,因為祂並不是普通人:祂是無窮盡宇宙的主宰。所以當祂說你現在無罪了,你就真的無罪了。

這是不是會讓你為耶穌感謝上帝?

那為什麼上帝要在聖經中反覆地教導我們這一點呢?因為我們真的是不可思議地健忘啊!——所以我們必須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自己上帝透過耶穌的死而復活為我們成就的一切。這樣我們才能夠明白罪對我們已經沒有任何權勢了。

再者,知道這一點會改變我們的想法,因為相較於耶穌的榮美,我們的罪惡習性是如此的粗劣、無趣、又可悲。而當我們越了解耶穌的榮美,我們就越知道這一切的真實可信。我們就會因而慢慢地改變自己的習慣。

所以,如果你也發現自己了解真理卻行不出來,不要絕望。解決方法不在於不停地自責或者用什麼方式來懲罰自己。而是真正理解耶穌為你所做的一切。你越了解這一點,就會越明白“罪人”不再是你的身份了。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跟隨基督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我可能還是會繼續打壁球。畢竟我才剛開始幾個月而已,繼續這樣練習下去,我看到了一點點進步。後來我跟那位老奶奶又交手了一次,這次我撐了15分鐘才輸。如果我希望能夠再進步,我勢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們作為基督徒的成長曆程當然也是如此。

聖經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一個人成為基督徒之後的狀態:得到重生、死而復活、成為新造的人、脫離黑暗權勢進入上帝的國度。不論是上述的哪一種說法,共同點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與罪的抗爭也是如此——它絕對是實實在在的掙扎。不然你還期待會是輕而易舉的嗎?

所以繼續爭戰吧!繼續努力吧!在這個過程當中,你要謹記,耶穌已經從內到外改變了你。

「然而,靠着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馬書8章37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婚前婚後的這些小掙扎,怎麼辦?(有聲中文)

Confronting-Marriage-Struggles-Before-and-After

作者:Juli Vesiania,印度尼西亞

翻譯:孔曉慧 ,中國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在愛情電影給我的印象里,婚姻就是這樣,兩個人走到一起,開始全新的生活,美好甜蜜而令人嚮往。

這讓我渴望結婚。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我希望自己和未來的孩子年齡差距不會太大,這樣我就可以做他們的朋友了,就像我媽媽和我那樣。

但是,在24歲那年,當我真的可以進入婚姻的殿堂時,我卻猶豫了。

婚前的掙扎

首先,我並不確定我男朋友就是我的“真命天子”。我如何能百分之百確定他就是上帝給我預備的那個人呢?我真的很有把握可以和他和諧共處嗎?我是真正適合他的那一位嗎?我能成為他的幫助者嗎?這些問題令我不知所措。

這時,我開始提醒自己我和他約會的初衷是什麼。建立關係之初,我問過男朋友幾個基本的問題。他敬畏上帝嗎?他是有責任心的人嗎?如果我們能最終步入婚姻會怎麼樣呢?

當我想起他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和約會之初我們對彼此的承諾,並在隨着關係深入我們更多彼此了解后,我漸漸確信了他就是上帝為我預備的丈夫,並最終答應嫁給他。

婚後的掙扎

然而婚後不久,我意識到婚姻生活並不總是美好和甜蜜的。它也不像參加派對那樣激情洋溢。更確切地講,婚姻是派對結束后的柴米油鹽。婚姻生活意味着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兩個人要努力一同生活——這肯定會困難重重。

在結婚前,男朋友和我每周只見一次面,因此我們之間的差異並沒有很困擾我們。但是婚後我們天天共處,很多不同就浮出水面。

我口味偏咸,而丈夫卻喜歡甜食。因此現在當我們出去吃飯,必須考慮到彼此的偏好。在家做飯時也是這樣,我需要做兩種不同的食物來滿足我們不同的口味。這些差異需要我們用一生來彼此習慣。

另外一個衝突是睡覺時間不同。我屬於早起型,早晨我總是精力充沛。所以我得早起早睡。而我丈夫是個夜貓子。我們要住在同一個房間,所以問題就來了。我丈夫可能還想開着燈繼續忙活他的事情,而我則想把頭埋在枕頭下,捂上耳朵,大喊,“關上燈,我要睡覺!”

這些看起來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如果解決得不好,對兩個人的關係是非常有害的。一天,我讀到了美國神學家雷茵霍爾德·尼布爾的禱告詞。這是一篇很美的禱告,對我解決婚姻中遇到的問題很有幫助:

上帝,求你賜給我平靜

去忍受我必須忍受的事

賜給我勇氣

去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

賜給我智慧

來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這篇禱告詞提醒我,有些事是我們無法改變的,這時就要我們學習去接受和適應。丈夫喜歡吃甜食,喜歡晚睡,這是我改變不了的事實。我需要做的是學習去適應和接受他的偏好。

有時,當我想要的跟他想要的不同時,問題就來了。但如果只是與我想要的相悖,那我就得學着妥協——我會做一些我並不喜歡但對他來說重要的事。如果我想和丈夫和睦相處(羅馬書12章18節),就要學習退讓。

當我們能彼此順服時(以弗所書5章21節),我們就能建立一個和諧的婚姻生活。而這些小的差異也就不會再困擾我們了。

在婚後最初的五個月,我感受到上帝在透過我與丈夫相處中的點點滴滴來塑造和改變我。儘管我們仍然要面對性格和習慣上的不同帶來的挑戰,但我明白婚姻的目的並非是追求幸福。

正如美國作家加利·托馬斯在他的書中所寫的一樣,上帝透過婚姻改變我們,讓我們更像基督。當一個人結婚後,他就會經歷上帝的重塑和改變。幸福不是目的,而是在這個被塑造的過程中產生的額外產物。

那麼,婚姻美好嗎?當然。但這並不代表你不會遇到任何問題,也不等於就毫無矛盾或者皆大歡喜。現實中的婚姻跟電影不一樣。然而它依然是美好的,這個美在於我會在婚姻中更加信靠和認識上帝,同時我的品格也得到了塑造。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作品為雅米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