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搶救靈魂

春節搶救靈魂指南(下)——當我不知道該怎樣跟未信主的朋友提起耶穌的時候

How-I-share-My-Faith-with-Others

作者:Jesse Schmidt,加拿大

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你是否會覺得實在不知道該怎樣跟未信主的朋友提起耶穌。也許你有這樣的顧慮:“他們會怎麼想?我未信主的朋友會有什麼反應?我的家人會對我說些什麼?”

我自己就時常與這些想法鬥爭。誠然,耶穌是我的一切。我經歷了祂改變生命的大能,也全心全意地愛祂,所以我想要聽從祂的旨意,讓別人也認識祂——但想到傳福音我還是會感到焦慮和害怕。

我們怎樣才能克服恐懼,並大膽地向世界傳揚耶穌帶來的希望呢?使徒行傳中的信徒為膽量而禱告的行為讓我備受鼓勵(使徒行傳4章29節)。在努力去與他人分享福音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禱告上帝加給我們更多膽量以及分享信仰的機會。 如果我們傳福音時會緊張,可以讓一個信主的朋友跟我們一起。因為耶穌當時差遣門徒也是“兩個兩個出去”(馬可福音6章7節)。

論及如何與他人分享福音,聖經告訴我們兩種方式:談談耶穌和活出福音。換句話說,我們不只要說,也要做!

1、談談耶穌

耶穌告訴人們天國的事和祂的身份。 在使徒行傳5章42節中我們看到門徒們也是這麼做的:“他們就每日在殿里,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

現在,你可能在想:“可是,我並沒覺得上帝呼召我做傳教士。”你可以這麼說。然而,耶穌呼召我們每個人去分享基督的愛,無論我們身在哪裡(不管在異國,還是在家鄉)。它可以僅僅是和某個人討論永恆並問及他的看法,或者是邀請他們參加教會或基督教團體組織的一些活動。傳講耶穌並沒有固定的方式,主賜給我們創造力因此方式可以五花八門。

2、活像耶穌

所有跟隨耶穌的人都應該照主所行的去行(約翰一書2章6節)。 耶穌是怎麼做的呢? 祂花時間與社會的邊緣者相處,照料病人,餵飽窮人。所有這些行為都表明祂是多麼深切地關心周圍的人。我們也來效法主吧!我們可以花些時間與那些沒有多少朋友的人相處,在當地的收容所幫忙,或者主動為病人禱告。

我們的生活方式能有力地見證基督和祂帶來的希望是多麼真實。使徒行傳中信徒的生活非常特別 ——他們分享他們所有的一切,所有東西都是公用的(使徒行傳4章32節)。這可能讓周圍的人疑惑並問他們為何會選擇這樣生活。這些行為(Acts,同使徒行傳,雙關語)確實是好的,但不要只是關注行為本身,而要借這個機會解釋我們為什麼這樣做,讓人們知道全是源於耶穌(羅馬書10章14-16節)。畢竟,當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章15節)。

我仍然在努力練習以上這些傳福音的方法。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走,人們有時還會惡語相向,但我仍會堅持下去,因為我深知我在基督里擁有怎樣的盼望和喜樂……這讓我實在無法不與人分享!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春節搶救靈魂指南(上)——你傳福音不積極,可能是因為這些原因

WechatIMG1

作者:勇者,馬來西亞

記得曾經看過美國Lifeway Research在2014年的研究指出,有85%的美國青少年基督徒知道聖經教導他們要去傳福音,但是只有大約25%的人會這麼做。然而不只是美國,很多地方的基督徒大部分也是如此。為什麼呢?

馬太福音28章18-20節清楚說到主耶穌的心意是要我們使萬民做祂的門徒,並且教導他們主耶穌的道。而這節經文也稱大使命,是我們身為基督徒需要傳福音最根本的原因——因為我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耶穌基督,如是說。但是,知道這個大使命和實踐大使命卻是兩回事。因此,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總結出了幾個可能的原因。

1.不懂要說什麼,而不敢說

大部分基督徒對福音都有「頭腦上的知識」,卻缺乏實際行動的方針。我記得在大學的校園團契裡面,我經常會碰到別人說:「我知道什麼是福音,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樣把它完整地表達出來。」因為不懂,所以也不敢說。由於不懂得要如何在短時間內把福音濃縮表達出來,或者擔心對方問的問題自己不會回答,所以很多時候當傳福音的機會來到時,就可能會有所退縮。

另外一個情況是因為害怕被別人拒絕。在我所參與的校園團契,他們的同工就曾和我提起,一些新加入的會友會因為害怕被他們周圍的朋友說三道四而選擇不要出去傳福音。

但是上帝的心意是要我們實踐祂的大使命。「務要傳道;無論時機是否適合,都要常作準備」(提摩太後書4章2節)。這節經文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醒,就是「常做準備」。 我們需常常省察自己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以及敏感地意識和把握每次上帝賜予我們傳福音的機會。正如詩篇119篇11節所提說,「我把你的話語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因此我們需要經常查考上帝的話語,好好地認識那位拯救我們的上帝,也不斷地提醒自己上帝對世人的心意,是要我們去以祂賜給我們的智慧尋找失喪的人,告訴他們因著耶穌基督,我們能夠和祂和好。同時,羅馬書1章16節也提醒我們傳福音這個大使命應該超越個人的感受,將上帝的心意放在第一位。

2.家人反對

我記得前陣子有一群想要參與短宣的主內姐妹就這個課題向團契的一位同工求助,看看他的想法是什麼。的確,對於有些家人還未信主的基督徒來說,上帝的心意,家人的感受和自己意願也是可能會導致基督徒掙扎的原因之一。但我們卻可以將這難題交託給上帝,禱告尋求祂的引導。

我還未信主的家人曾經也對我傳福音的行為有意見。但我後來發現,當我多番解釋、並且堅持繼續傳福音后,他們開始明白傳福音的意義和基督教信仰之間的聯繫,現在的他們雖然還是頗有微詞,但他們卻會諒解我傳福音的原因。感謝上帝之餘,我在這裡學到的是:就算家人反對,我們還是有義務要讓他們明白基督徒傳福音的使命是上帝賦予的。

3.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有些基督徒會認為每個人的信仰是個人的,儘管基督教的核心信仰內容和其他宗教哲學概念有著根本的差別,我們基督徒沒有權力,也沒有義務去改變別人所相信的東西。因為不想,所以不傳。甚至有些還會認為傳不傳都一樣,反正上帝都已經決定了一個人是否得救。

我認識的一些基督徒因為對上帝的主權和我們傳福音的責任之間的關係有着不準確的認識,就認為傳福音不是我們的責任。而我也曾經在懶惰的時候,想過這個借口:反正上帝都知道誰得救嘛!幹嘛還那麼努力地傳福音呢?但是上帝願意讓我們成為那位「傳福音,報喜信」的人,把祂的道向世人傳講清楚;耶穌說,要去使萬民做祂的門徒的,是「我們」。雖然聽到福音的人會否因此得救,是上帝的主權(羅馬書10章13-18節)。但如果我們不讓他們聽到上帝的福音,他們又怎麼能夠有機會認識主呢?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This change is everything by Shane Sebastian),了解到無論我們沒興趣傳福音的原因是什麼,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和上帝的關係出了問題。我也是如此,我也曾失去過傳福音的熱忱。當我和搭檔到校園裡傳福音之前,我需要不斷的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斷地提醒自己什麼是福音、成功的見證等等。不然我那天傳福音會很心不在焉,對失喪的人缺乏熱忱。不止如此,當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不好的時候,例如沒有親近祂,我發現我所傳講的好消息是缺乏說服力的。這裡不是說福音本身失去了效力,而是我會覺得我只是在推銷一個東西給他們而已。換句話說,當我和上帝的關係不密切時,我可以很輕易地墮入一個陷阱——即我不相信上帝可以藉著我所傳講的好消息來救贖對方。

有一天,我還在繼續例行公事般地傳福音。然而當我發現到我傳福音的對象還沒有聽過誰是耶穌時,我愣了一會兒,心想:「誒?這種西方國家(紐西蘭)的大學不是應該每個人對耶穌都有基本的認識嗎?」細問之下,才明白他指的是沒有在學校學到耶穌這個人物,因為他沒有報名宗教類的科目。儘管他最後並沒有接受福音,這件事仍非常深刻地提醒了我。上帝讓我看到祂的愛子耶穌基督所囑咐的大使命是何等的真實,我周圍還有很多人根本沒有聽過福音。於是,基督的愛讓我更加堅定自己要忠實地傳講祂的福音給更多的人。

因此,但願我們能夠在新的一年裡重新立志認識上帝的話語,重新被祂的話語激勵,與祂建立穩固且美好的關係,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馬可福音16章15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