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智慧的言語

《天路系列-箴言》第十七天

文章來源:靈命日糧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有聲播讀:木木

第17日 閱讀經文:箴言10章1-14节

 

【箴10:1】所羅門的箴言: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
【箴10:2】不義之財毫無益處,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
【箴10:3】耶和華不使義人受飢餓,惡人所欲的,他必推開。
【箴10:4】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
【箴10:5】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時沉睡的,是貽羞之子。
【箴10:6】福祉臨到義人的頭,強暴蒙蔽惡人的口。
【箴10:7】義人的紀念被稱讚,惡人的名字必朽爛。
【箴10:8】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口裡愚妄的,必致傾倒。
【箴10:9】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穩;走彎曲道的,必致敗露。
【箴10:10】以眼傳神的,使人憂患;口裡愚妄的,必致傾倒。
【箴10:11】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強暴蒙蔽惡人的口。
【箴10:12】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箴10:13】明哲人嘴裡有智慧,無知人背上受刑杖。
【箴10:14】智慧人積存知識,愚妄人的口速致敗壞。

當我在講道中提到某段聖經真理的實際應用時,我常常向聽眾提出該段經文的反嚮應用。例如,經文說:「世人都犯了罪」(羅馬書3章23節);而「沒有人犯過罪」就是這句話的反向對照說法。

在10章里,有32節涵蓋不同智慧主題的經文,但它們的格式都是一樣的。每節經文由兩個句子構成,第二個句子重述第一個句子,但卻使用完全相反的對比。這叫做反義平行式的寫作法,普遍運用在希伯來語的詩句中。1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請注意其中的對比:「智慧之子帶來歡愉,愚昧之子叫人擔憂。」從這裡可以看出第二個句子採用完全相反的對比來強調第一個句子的效益。

這一章所涵蓋關於智慧的各種主題,包括:

不義之財(2節)
飢餓(3-4節)
懶惰(4-5、26節)
公義(6-7、16、24-25、28、30節)
敬畏上帝或上帝的方法(8、1723、27、29節)
正直(9節)
口舌(11、13-14、18-21、31-32節)

要在10章里找出一個共通的主題是白費力氣的,但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對口舌這個主題的著墨甚多。耶穌曾形容口舌為一個人內在心態的指標;經文上說:「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馬太福音12章34節)箴言作者在10章里,把智慧之言和愚昧之言做了一個對比,並註明這兩者所導致的後果是壁壘分明的。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而惡人的口導致毀滅(11節)。

明哲人之言讓人能分辨是非,而無知人的言語讓人誤入歧途,引禍上身(13節)。

智慧人在適當的時候說話,並積存知識;而愚妄人因發言輕率,口不擇言而速致敗壞(14節)。

我們的言語不但反映出我們的內心狀態,也對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也難怪箴言的作者在12章18節里,把言語比喻成利劍;實際上,利劍傷的只是身體,言語卻能重創心靈。棍子和石頭可能打斷我的骨頭,但是言語的傷害卻遠甚於此!

 

靈程反思

1.聽聽自己口中的話,它們如何反映你內心的狀態?
2.好好思想耶穌如何善用智慧的言語;祈禱上帝幫助你今天說出得體的智慧之語。

 

《箴言》研讀簡介

箴言的最主要作者,是在西元前970-931年之間統治以色列國的所羅門王。他撰寫了箴言中一大段談論智慧的部分(1-9章),還編輯了10章1節-22章16節中言簡意賅的箴言名句。22章17節-24章34節收錄了外邦智者的名言。接下來的25-29章,則又是出自所羅門王所寫的箴言。

30章是亞古珥所寫作的精彩名句,然而我們對亞古珥了解甚少;31章1-9節的作者為利慕伊勒,他既非以色列王,亦非猶大國之君,我們對他所知也有限,然而他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他把母親對他的教化傳承下來。31章10-31節是箴言的結尾,讚揚才德兼備的婦女。舊約中的路得就被授予如此美譽(路得記3章11節),這巧妙地把這卷書與路得記連接起來(在希伯來經典中,路得記就編排在箴言的後面)。

箴言的主旨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1章7節,9章10節),提醒我們真知識和智慧只存在於尊敬和敬畏上帝的關係中。要活出真智慧就必須敬畏上帝,並以祂的話作為生活的依據。

 

《箴言》的架構:  

1章1-7節 試探、祝福、誘惑、信仰與智慧

1章8節-9章18節  信心與行動如何結合

10章1節-22章16節  言語和智慧的生活方式如何決定我們生活的進程

22章17節-24章34節  呼籲:順服上帝、轉離世界

25章1節-29章27節  貪心的危險;忍耐及禱告的重要性

30章1-33節  亞古珥之言

31章1-9節  利慕伊勒之言

31章10-31節  結尾:有智慧的婦人

關鍵經文:「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1章7節)

 

*點擊图片進入原文網站閱讀或免費索取印刷版

《天路系列-箴言》第十一天

文章來源:靈命日糧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第11日

閱讀經文 箴言8章1-21节

 

【箴8:1】智慧豈不呼叫?聰明豈不發聲?
【箴8:2】她在道旁高處的頂上,在十字路口站立。
【箴8:3】在城門旁,在城門口,在城門洞,大聲說:
【箴8:4】「眾人哪,我呼叫你們,我向世人發聲,
【箴8:5】說:愚蒙人哪,你們要會悟靈明;愚昧人哪,你們當心裡明白。
【箴8:6】你們當聽,因我要說極美的話,我張嘴要論正直的事。
【箴8:7】我的口要發出真理,我的嘴憎惡邪惡。
【箴8:8】我口中的言語都是公義,並無彎曲乖僻。
【箴8:9】有聰明的以為明顯,得知識的以為正直。
【箴8:10】你們當受我的教訓,不受白銀,寧得知識,勝過黃金。
【箴8:11】因為智慧比珍珠更美,一切可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箴8:12】「我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又尋得知識和謀略。
【箴8:13】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邪惡。那驕傲、狂妄並惡道,以及乖謬的口,都為我所恨惡。
【箴8:14】我有謀略和真知識,我乃聰明,我有能力。
【箴8:15】帝王藉我坐國位,君王藉我定公平。
【箴8:16】王子和首領,世上一切的審判官,都是藉我掌權。
【箴8:17】愛我的,我也愛他;懇切尋求我的,必尋得見。
【箴8:18】豐富尊榮在我,恆久的財並公義也在我。
【箴8:19】我的果實勝過黃金,強如精金;我的出產超乎高銀。
【箴8:20】我在公義的道上走,在公平的路中行,
【箴8:21】使愛我的承受貨財,並充滿他們的府庫。

我們在第2日的閱讀經文中(1章20節),首度讀到智慧女士的精簡發言(1章22-33節,編按:作者在箴言中將「智慧」擬人化)。現在,在看了淫婦的誘惑伎倆後(5章,6章20-35節和7章6-27節),我們又再次聽到智慧女士的言論。

箴言8章強調智慧女士的可親近性。她不躲藏,而是站在高處、十字路口和主要道路的出入口(2-3節)。這和淫婦的神秘隱瞞方式截然不同,智慧女士是坦蕩公開而誠實的。她也是人人都可親近的(4節),凡單純、天真和愚昧的人(容易受騙,容易誤入歧途的),都應該聽取智慧女士的話以便得到益處(5節)。

6-9節的經文著墨在智慧女士之言論的道德價值:而10-11節則在歌頌它們的珍貴。我們因此「當聽」其言(6節),並且廠當受」她的教導(10節)。

在一個崇尚妙語如珠、喋喋不休的世界裡,勸戒我們單單聆聽的忠告是何等讓人耳目一新!而在一個推崇物質財富至上的世界裡,督促我們追求非物質的智慧,這樣的教導是多麼令人驚訝啊!

智慧的可貴處在於它熟知靈明、知識和謀略(12節)。她遠離驕傲、狂妄、邪惡和乖謬(13節),這些都是愚昧生活的特質。智慧的特質能夠造就成功的領袖(14-16節)。有時候,智慧也可能會帶給我們財富(18-21節),如同所羅門王一樣。不過切記,所羅門王是先尋求智慧,財富尊榮才隨之而來的(列王紀上3章13節)。

在第3日的閱讀經文(2章6節)里,提到智慧是上帝賞賜的禮物。在這裡,我們也看到智慧女士也賞賜那些愛戴她、尋求她的人(17節),並且給予熱情、專心仰望她的人珍貴的果實(19節)。

智慧在這裡的呼籲是我們所熟悉的: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章8節)

 

-靈程反思-

1、上帝非常樂意把智慧賜給你,那麼你該如何在生活中應用智慧呢?

2、靈明(精確的思考)、知識(根據上帝的啟示來理解真相)和謀略(做正確的抉擇),這些珍貴的智慧財產在你的生活里有多大的影響?

 

《箴言》研讀簡介

箴言的最主要作者,是在西元前970-931年之間統治以色列國的所羅門王。他撰寫了箴言中一大段談論智慧的部分(1-9章),還編輯了10章1節-22章16節中言簡意賅的箴言名句。22章17節-24章34節收錄了外邦智者的名言。接下來的25-29章,則又是出自所羅門王所寫的箴言。

30章是亞古珥所寫作的精彩名句,然而我們對亞古珥了解甚少;31章1-9節的作者為利慕伊勒,他既非以色列王,亦非猶大國之君,我們對他所知也有限,然而他有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母親,他把母親對他的教化傳承下來。31章10-31節是箴言的結尾,讚揚才德兼備的婦女。舊約中的路得就被授予如此美譽(路得記3章11節),這巧妙地把這卷書與路得記連接起來(在希伯來經典中,路得記就編排在箴言的後面)。

箴言的主旨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1章7節,9章10節),提醒我們真知識和智慧只存在於尊敬和敬畏上帝的關係中。要活出真智慧就必須敬畏上帝,並以祂的話作為生活的依據。

 

《箴言》的架構:  

1章1-7節 試探、祝福、誘惑、信仰與智慧

1章8節-9章18節  信心與行動如何結合

10章1節-22章16節  言語和智慧的生活方式如何決定我們生活的進程

22章17節-24章34節  呼籲:順服上帝、轉離世界

25章1節-29章27節  貪心的危險;忍耐及禱告的重要性

30章1-33節  亞古珥之言

31章1-9節  利慕伊勒之言

31章10-31節  結尾:有智慧的婦人

關鍵經文:「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1章7節)

 

*點擊图片進入原文網站閱讀或免費索取印刷版

如何成為一個值得朋友信賴的傾聽者?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Anna,中國

有聲播讀:洋瀾,中國

 

午飯過後,我和朋友站在路邊,正準備去開各自的車,這時我的朋友向我透漏了一些很難啟齒的事,這些事在那個場合說出來挺尷尬。我在準備離開前意識到她可能也會有同感。

我覺得我之後說的幾句話很讓她驚訝。「嘿,謝謝你給我分享這些。我知道這可能會讓你有點一絲不掛的感覺。但是謝謝你能信任我來保守你的秘密。我們一起為此禱告。」

她盯著我,然後說:「當你需要的時候,希望我也能成為那個為你保守秘密的人。」

這樣說出來讓對方聽到很重要。我們都清楚基督徒有時候多讓人害怕,即便對於同是基督徒的我們來說,也是如此。雖然嘴上說「坦誠相待」和「真實的分享」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卻不容易。

然而建立誠實的關係是上帝對我們的心意。

羅馬書15章7節告訴我們要像耶穌那樣去歡迎和接納他人。我看到整本聖經都在傳遞這樣的信息,「我會以你原本的樣子來接納你。在你疲於應付、精疲力竭的時候我給你安息。你會被不配得的慈愛包圍和吸引。」

聖靈提醒我,要彼此認罪,好使我能夠被醫治(雅各書5章16節),並且我們要用愛心互相寬容(以弗所書4章2節)。看到這之間的聯繫了嗎? 我們既在尋找能信任的肢體……也在努力成為那個值得被信任的人。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成為那個值得被信任的傾聽者呢?

真理 #1:成為一個為人遮羞的人。

這要看我們如何回應那些與我們意見相左、甚至冒犯我們的人(即使那個人是我們的好朋友或親人也不例外)。我知道有人會想:如果他們認為我喝瑪格麗特酒是罪,那麼可以想像他們會如何論斷我的同性吸引傾向。

很明顯上帝不會對真理打折扣。耶穌對法利賽人的評價直言不諱,說他們是毒蛇的種類。耶穌對這些人批評嚴苛,因為他們自義。

當然討論不同的觀點或者指出錯誤的地方是可以的,但是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是否能夠在自己心中察覺到一絲優越感呢?——那種自己絕不會犯這種錯誤的優越感?

詆毀他人品格、痛斥某一類人,或者匆匆對他人的動機做出判斷——這些都很嚴重。因為我們在營造一種氛圍,讓人覺得哪些人可以被接納,哪些人不可以。

羞恥會讓人想要尋找遮蓋。耶穌背負了我們的羞恥,所以我們不再被羞恥感捆綁。在我眼中,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就是能夠遮蓋別人羞恥的人。

就連以弗所書4章29節也表達了相同的信息: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真理 #2:不說客套話

幾年前,我在聽一個報告。當時有人去世了,我們的青年領袖給我們建議如何去安慰死者的家人,其中一條忠告我記憶猶新:不要告訴他們這是上帝的旨意。

也許當時的我還不夠成熟,因為我不理解為什麼不可以這麼說,但是以弗所書4章15節道出了原因:用愛心說誠實話。

就連上帝也會以每個人當時的處境來啟示真理。對於夏甲,祂是看顧人的上帝。對於以利亞,上帝是一個微小的聲音。對於摩西,上帝是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的荊棘。

因為真理沒有愛就不是完全的真理(就像愛沒有真理就不是完全的愛一樣)。

遺憾的是,不合時宜地引用的聖經經文、一些陳腐的基督教諺語會像指甲的倒刺一樣在我們悲痛的時候冒出來。使人不悅的是他們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你有問題,需要得到解決。我看到一片能拼上的拼圖,就拼上去了。一句良言如果在錯誤的場合說出來就削弱了它的力量,過於簡單化了別人的需要。

解決的辦法就是要恰逢其時地共情——表示理解對方面臨情況的複雜性。

上帝在向我們說話之前都會先詢問我們:你在哪裡?(創世記3章9節);你在這裡做什麼?(列王記上19章9節);要我給你們做什麼?(馬可福音10章36節)

真理 #3:分擔重擔

通常當我們分享內心重擔時,我們是想找到一個人可以幫我們共同分擔這個獨自難以承擔的擔子。

加拉太書6章2節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互相擔當重擔如何完全了律法呢?我想是因為互相擔當重擔無疑是個不太尋常的事,很麻煩,需要自犧牲。

作家和傳教士 Dave Furman指出「同情」這個詞語的字面意思是指與他人一起「搖頭嘆息」。所以,一個安全的地方是指能有一個人和我們一起為著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遭遇而搖頭嘆息。「這實在是不妥。這違背了上帝造這個世界的本意。」

有時,我們受傷害的朋友會問:「為什麼?」但是她真正想說的其實是,這不合情理。 我卻已經開始滔滔不絕給她分析原因。如果我們尚未真正理解對方表面問題背後的真正用意就回答對方,那通常會溝通不暢。

她真的想知道我急切分享給她的那些答案嗎?

耶穌跪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祂知道將要發生的每一件事。祂知道祂將復活,即便如此,祂也會憂愁,向父禱告時極其難過。

但祂沒有直接就跳躍到復活這一步。一個讓人可以信任的人會停下來,和你一起承擔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有時,一個值得信賴的安慰者要承認自己不知道應該說什麼。最終,謙卑是我在尋找那個值得信任的傾訴者時最重要的特徵:對自己能提供的幫助不言過其實也不自慚形穢。

真理 #4:表達同理和讓對方放心

當某人向我們坦露心事時,我們分享自己的經歷應該給她一種「我認為我多多少少能理解你」的感覺,但要鼓勵他們繼續分享更多。

這就是說我們要避免說話時顯得自己勝人一籌——比如:「我也有相似的經歷,但比你的嚴重得多或比你的輕很多。」或者說:「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曾經歷過。」有時,我們太急於去表達這種感同身受反而讓我們不能認真傾聽。

同理並不意味著添油加醋,讓憤怒和傷害繼續發酵。這就是我的弱點了:有時會和對方一起陷入情緒化當中以致於我無法幫助對方平復情緒。比如,當耶穌在井邊遇到撒瑪利亞婦人(約翰福音4章1-26節),祂沒有參與到她對別人的責備中,而是幫助她轉而走向醫治和轉變。

有一次,我要去見一位朋友,她的婚姻觸礁了,走之前我的丈夫智慧地提醒我:「請記得你們的談話是以幫助她還能回家和丈夫重歸於好為目的的。」他解釋說我的同理可以使她更遠離她丈夫——也可以幫她回家後有新的力量、視角和勇氣來面對婚姻中的難題。

真理 #5:傾聽,幫助他們自己找到解決辦法

通過觀察來傾聽。70%的對話是非言語的。他們的語氣和身體語言表達出什麼信息?他們什麼時候閉口不言?他們什麼時候低頭或眼含淚水,或憤怒前傾?(也要考慮你自己的身體語言和表情是不是表達出了坦率和接納。)

然後,溫和地提問,給對方說話的機會(甚至選擇不說話)。通常,他們會一直等著,期待有人會提問題,即便是他們沒有想過的問題。

準備一些尖銳的問題,然後以溫和、尊重他們的方式來幫助朋友理清事情的原委。

那件事是怎樣的呢?

你害怕發生的事是什麼呢?

你最想保護或避免的是什麼呢?

我聽得出____對你來說很重要。你認為是不是變得太重要了?

你最喜歡做什麼?

你認為自己需要什麼?

你希望自己能說些什麼?

你希望那個人能明白什麼?

聆聽意味著學著重複剛才聽到的內容。比如:「你剛才是不是說……」, 「所以我剛才聽見你說…… 」 ,「我理解的對嗎?」「這是不是你想要表達的?」

終究,當朋友讓我自己找到答案,再捎帶給我一些有說服力的洞見時,百分之百比他們獨自喋喋不休更有效。

我發現自己需要不停地成長去做一個別人可以信賴的傾聽者:要更能夠花時間陪伴他人。要學會傾聽對方,而不是只關注自己的看法。學習聆聽聖靈的帶領。讓對方透過我看到上帝會如何聆聽一個人的經歷並對之回應。

成為別人信賴的安慰者需要努力。但是能學習像耶穌那樣去愛是值得付出努力的——而且我從這個過程中重新體會到上帝是如何愛我的。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