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服侍

小凱:中國比加拿大更像家

中国比加拿大更像家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顧靜,中國;封面繪圖:閃電小熊,中國

小凱(化名)有着一頭棕色的頭髮和一雙灰藍色的眼睛,說著一口標準的加拿大式英語。因此,對於初次見面的人來說,聽這樣一位18歲的姑娘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並說自己裡面其實是「半個亞洲人」時,都會非常驚訝。

不僅如此。和大部分同齡人不同,這個低調的年輕人沒有選擇直接去上大學,而是暫停了學業,到離出生之地千里之外的地方——中國,去教小孩子學英語。

如果問她為什麼做這樣不同尋常的選擇,她的答案很簡單:中國是她留下記憶最多的地方。小凱在家中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二,雖然出生在加拿大,但從小隨父母在中國不同的地方長大,直到15歲才回到自己的祖國。這之間她還在菲律賓生活過一年。

在中國生活的日子不僅使小凱愛上了這個國家和這裡的人們,並讓她看到這裡孩子們的需要。在她長大的地方,童年的小夥伴剛滿六歲就被送到寄宿學校。而在此後的六年裡,她們都要遠離家人,每年只能回家呆兩個月。

所以,當她在加拿大完成了高中的學業,並在聖經學校學習了一年以後,便決定不像她的朋友們那樣直接去上大學了。18歲的小凱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決定返回中國,到寄宿學校去做一名志願者老師。在談到怎麼會有這樣的決定時,她說:「是爸爸讓我有了這個想法,而上帝給了我信心」。

小凱知道,很多人不能理解她暫停學業的決定。對她的高中同學來說,高中畢業之後一般都直接上大學,他們的世界就是鄰里和學校。但對小凱來說,這是難以理解的生活狀態。她說:「我很開心自己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

當然,她的朋友們大多也不會明白在異國他鄉不斷地換地方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小凱出生后不久,一家人就搬到了中國,兩年之後去了菲律賓,一年之後又回到中國。過了三年,一家人又搬到中國的另一個地方,與當地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人生活在一起(傈僳族人通常分佈在緬甸、中國西南部、泰國以及印度的山區)。

很多小凱的同齡人都對她在跨文化背景中非同尋常的童年感興趣。與她在加拿大的同齡人不一樣的是,小凱的青少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姐姐以及其他跨文化背景的小孩一起逛海灘、爬山和爬樹度過的。她回憶道:「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爬到山上去給我家養的羊找飼料」。

意想不到的是,當小凱一家為了幫姐姐開始大學生活而搬回加拿大時,15歲的小凱卻遇到了最大的挑戰。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適應過程。她說:「我有六個月都陷在抑鬱症當中,因為我根本不想待在加拿大。我覺得我當時可能還沒有準備好適應那裡的生活。我很想念在中國的朋友,我覺得加拿大人跟我很不一樣。我害怕永遠也找不到一個真正能理解我的朋友了。」

她甚至開始生上帝的氣,覺得上帝沒有給她能夠分擔困難的朋友。但後來上帝對她說話,讓她明白自己已經把友誼看成了高於上帝的偶像。

當意識到自己把人生的價值和幸福建立在是否得到友誼上,而不是上帝本身時,她開始悔改。「我告訴上帝‘你是我的一切。擁有友誼很好,但是我也可以沒有它。我可以被你所滿足。’說這話時,我在加拿大還是沒什麼朋友。」

就在小凱向上帝悔改之後不久,上帝賜給她一些關心她的好朋友,其中有一些還是基督徒。

如今,除了大姐,小凱全家都回到了中國。對於小凱來說,回到中國的感覺就像回家一樣。她希望作為寄宿學校里唯一的基督徒老師,自己能夠給孩子們帶來正面的影響,讓他們能夠感知上帝的屬性。她說:「真希望上帝可以使用我,讓孩子們知道上帝是誰,並幫助他們更加靠近上帝。」

雖然小凱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會持續多久,但她確信:拿到大學學歷(最好是教育學學歷)之後,自己還想繼續教書。「我想去菲律賓教書,教孩子,尤其是那些不被人們重視的被寄養在別處的孩子們。我想成為一個讓他們感到被珍視,可以與他們分享上帝的好消息的老師。」

當小凱11歲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屬於上帝時,就曾承諾委身上帝,現在她要實現自己的承諾。她說:「祂給我生命,對我有一個計劃,因此,我要讓祂在我生命中完成那個計劃。只有這樣,我的生命才會真正有意義。」

對於雅米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做現在在做的事?」小凱回答說:「我知道上帝愛我,對那些還不明白上帝的愛的孩子們,我很有負擔。我希望他們能明白上帝愛他們,也希望他們能和我一樣,在基督里找到確據與平安。」

 

*此文章英文原文和翻譯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上帝喊我去教兒童主日學

Sundayschool

作者:蘇林,中國

當我想象自己身為主日學老師的樣子時,心裡很是害怕。印象里大部分酷女生(比如我)都是討厭小孩的。若是小朋友長得可愛,我可能會像對待寵物一樣將其喚過來或摸摸頭,把小朋友搞哭了還不明狀況;小朋友表達想要一起玩的慾望時,應該是出動手機遊戲打發了事;如果出現了我認為“無理取鬧”的行為,我估計還會找個借口離開。這樣一個人怎麼做主日學老師?!

但信主以後,我真的很羨慕那些自小就在敬畏上帝、尊重人、關心他人感受又充滿接納的環境里長大的人。感覺他們一個個都謙和有禮,溫柔有愛心。有時候,看到主日學老師帶小朋友們一起敬拜或者表演節目,更是覺得心都要融化在這些小孩子純真的表現里。雖然自己沒有機會做一個主日學的學生,但我很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有機會上主日學,從啟蒙的那一刻開始,就沐浴在上帝的話語里。

萬萬沒想到,還沒結婚生子,我就被鼓勵去參加主日學的服侍了!

我自然向屬靈夥伴和長者表達了我的不安和擔心,卻意外得到了許多安慰和鼓勵。我不是特別知道如何與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相處,也許通過學習如何服侍主日學的小朋友,我能夠多了解小朋友的喜好,改善自己跟弟弟妹妹的關係呢。加上在開始階段,沒有經驗的老師們會以學習為主,跟小朋友一起上課(這簡直圓了我想上主日學的夢想!),於是沒有多加推辭,我就愉快地決定加入啦。

有驚喜,有阻力

菜鳥主日學老師的日子很快就開始了。看到有經驗、有恩賜的弟兄姊妹們跟小朋友的互動自然又生動,真是讓我羨慕。不論小朋友搗亂,不聽指揮,發獃還是哭鬧,他們總是有辦法「鎮住」小朋友。而且他們使用的言語也很講究:「老師現在要上課了,謝謝櫻桃小朋友,蘋果小朋友和梨子小朋友坐好了,葡萄小朋友,請問你可以坐好嗎?謝謝你」;「請你不要把手放在我身上,我會很不舒服」;「梨子小朋友,當你在上課的時候一直拍蘋果小朋友,她就被打擾,沒有辦法好好上課了」等等……

另外在備課的時候,大家的認真勁頭和奇思妙想更是讓人佩服。有一次講主耶穌把水變成酒,同工們不但在設計遊戲的時候有變魔術環節,而且準備的水果也是葡萄,讓人聯繫到葡萄酒,再加上生動形象的故事,小朋友很快都記住了水變成酒的故事。

可是,也有的時候,我們與小朋友的溝通不是那麼順利。有一次講攻打耶利哥城,本來想告訴小朋友遇到困難時,哪怕上帝所給的辦法好像不合邏輯,也要像以色列人那樣完全遵循上帝的旨意去做,繞城7圈之後,耶和華就使城牆塌陷。但小朋友聽完故事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要攻打別人的城?」「為什麼不能從正門進入城內?」聽完「天父爸爸已經把整個城都交給以色列人」這樣的理由,他們也還是滿臉困惑地想「那麼耶利哥人都搬到哪裡去了呢?」

不止按照成人的思維備課會遇上小朋友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在課堂上遇到小朋友不遵守紀律也成了我們很大的障礙。開始經常遲到的小朋友要求出去找爸爸媽媽,後來不願意跟老師有互動的小朋友每次來上課都要大哭大鬧,接着跟老師熟悉了之後發現老師們都是「好脾氣」,「好欺負」,就結夥一起不上課吵吵鬧鬧不配合。每次上課都至少要兩個老師一起應付,課程結束后老師們精疲力盡,非得去大吃一頓補充體力才行。

誰能幫助我呢?

面對這樣的種種困難,我心裡充滿了挫敗。想到還沒開始服侍時,我就因為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來正確對待小朋友而發問。那時得到的一個答案是:「如果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是永遠不夠的。要依靠上帝,求祂來帶領,賜智慧,更賜愛小朋友的心」……「不是靠着聰明和技巧來教小朋友知識,而是因着自己能夠活在基督里,生命影響生命,讓孩子們從完全的接納和愛中活出全新的價值。」

原來,主日學的服侍,依靠的並不是我的技巧,更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而是我有沒有依靠上帝的話語和愛來傳遞在祂裡面的生命,將小孩子帶到上帝的面前。

當我把一些疑問向牧師表達后,他也用一句經文回應我:「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章6節)主日學不只是陪小朋友玩玩鬧鬧,而是要給他們來自聖經的教導,讓他們學習規矩,學習聖經的話,更讓他們看到老師的生命。每周2-3小時的主日學,不知道何時,上帝的話語就會在小朋友心裡紮根發芽。

服侍的果實

一年過去了,雖然小朋友們依然繼續鬧騰,作為老師的我還是會時不時懷疑自己的服侍,可是回頭看,我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對與小朋友相處充滿膽怯戰驚的自己。上帝在不知不覺中,帶我邁出了很大一步。放假回家面對小自己很多的弟弟妹妹,我可以耐心陪他們玩,跟他們聊天,聽他們說自己學校的趣事,喜歡和討厭的小朋友,還有迫不及待長大可以去做的事情了。當其他教會的姊妹剛剛開始主日學服侍,來找我們討論,講述自己不知道怎麼滿足調皮的小朋友時,我把失敗的例子一一分享給她,並提醒她,「不在於做事的技巧和方法,而是要回到基督里,體會什麼是服侍和愛。」

感謝天父,在祂喊我去教主日學的日子裡,教會了我什麼是服侍,什麼又是愛。用生命影響生命,我會繼續努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傳道人太太的聖誕衣櫥

bokeh-21951_640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曾經有人想採訪我丈夫,看傳道人家是如何預備聖誕節的。對此,一位熟悉我家的姐妹一語中的:“聖誕期間,他們家是丈夫全心投入教會服侍,妻子在家帶小孩。”可想而知,聖誕節對我而言是一年當中最辛苦、也是最孤單的日子。丈夫在詩班排練時,我在家準備各樣飯食點心;丈夫帶領別人服侍時,我設法處理堵塞的馬桶;丈夫跟別人分享服侍中的辛勞與喜悅時,我要面對一屋子的狼藉,對孩子大喊大叫。幾年下來,我也漸漸接受了這種模式,覺得這是我支持丈夫、支持教會的方式。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在聖誕節期間,我並沒有花多少心思紀念救主耶穌基督的誕生。

某天,我跟平常一樣忙碌了大半天之後,突然特別想逃離這個家——不是負氣出走,而是想換個環境,想擁有一點點屬於自己的空間與時間。然而我並不想讓孩子們晚飯餓肚子,也不想讓丈夫為我擔心自責,所以我便心煩意亂地靠在衣柜上休息。這時,也不知哪來的想法和衝動,我竟然把衣櫃打開,搬出最下方的衣物收納箱,自己蜷着身子坐了進去,然後關上櫃門,心想:“哈,我終於‘逃出來’啦!”。甚至當聽到孩子們在隔壁房間對問“咦,媽媽去哪兒了?”時,我都感到有些竊喜。

雖然在自家的衣櫃里,我並沒有找到電影《納尼亞傳奇》里那樣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入口,但我非常感恩的是,上帝的恩典總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臨到我,而且聖靈也總是溫柔地責備我、提醒我。在那個普普通通的衣櫃里,上帝再一次透過聖靈提醒我要為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感恩。我回想到兩個孩子雖然頑皮,甚至會把我的床單從床上拖下來當作旗幟舉着滿屋跑,但是他們會編故事給我聽,會跟我一起在鋼琴上彈奏簡單又快樂的音樂,也會在我盪鞦韆時主動過來獻上“一臂之力”;家務事雖繁瑣,似乎永遠都做不完,但是丈夫會買吸塵器來減輕我清掃的負擔,也極少對我在家務事上的處理有異議;最近,我也約了姐妹們小聚,而且教會的聖誕晚會安排了兒童節目,我和孩子受邀參加。因此,聖誕期間的孤單其實也是暫時的,但我卻總是忽略這些值得感恩的事,心思停留在那些不如意的事情上自尋煩惱。就這樣,我選擇抱着感恩的心從衣櫃里出來準備晚飯,之後也沒有跟誰提起過我在“衣櫥”中的事。

感恩的心一旦開啟,便會自然而然地為生活中不勝枚舉的瑣事感恩。越是感恩,生活中就越多驚喜,譬如孩子們昨晚竟然收到兩隻小小的水母作寵物。然而我最感恩的是,上帝賜給我喜樂的心,讓我可以在繁忙而感到孤單時,慶賀祂愛子的降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停下來,靠過來,讓基督綻放色彩》

作者:默默, 中國
maize

四點半,我瞇著眼睛開始在玉米脫粒機前,揮動著鐵鏟,一鏟一鏟……

聖經說:「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歌羅西書3章2節)很多人都曾說,在哪裡都是服侍上帝,只要在工作中活出上帝、見證上帝,就是服侍。這句話是沒錯的,可是我又發現,並不是每個人在工作中都能想到上帝,想到天上的事!在我一鏟一鏟的動作中,我看到了上帝的恩典。如果不是上帝的恩典,我不會在一鏟一鏟的同時深深享受對上帝的思念。這一個多小時的工作時間沒有讓我感到一絲的勞累,相反,我心裡充滿了甘甜!所以,讓我們對上帝的思念穿越生活的大街小巷,這樣,我們的生活也會充滿驚喜!藉此我們會認識到,在基督裡的每一天都是美好且豐富的,在教會裡的服侍也是如此。

我要特別分享早上思考而得的收穫:
如果我們沒有信心和聖潔的生命,我們不妨少一些服侍,多一些禱告和讀經;
如果我們沒有愛心和喜樂,我們不妨少一些服侍,多一些禱告和讀經。

與我們的生命相比,服侍只是我們靠近上帝的途徑之一。服侍不是目的;經歷上帝、認識上帝、相信祂並和祂在一起,這才是上帝的意思!信心,是我們能真正享受上帝的基礎,也是我們勝過世界的武器;聖潔的生命,則是我們靈魂的妝容,這妝容不僅使我們絢麗多彩,更是驅散一切黑暗的剋星。效法上帝的聖潔,再加上祂所賜的信心,我們便能克服前路的一切困難,勇往直前!阿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