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永恆

我在頭條網上發布了一篇文章:「1000萬和真愛的可能你選什麼?」

WeChat Image_20171006082126

作者:王林,中國

前陣子,因着WePhone創始人蘇享茂的跳樓事件,我在頭條網上發布了一篇文章,問了許多人一個問題:「1000萬(人民幣)和一份真愛的可能,你會選擇什麼?」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09

不到一周,這篇文章就達到了超過4500人次的閱讀量並獲得29條回復。我起先的估計是絕大部分人會選擇1000萬。果然,頭條上和朋友圈的回復都印證了我的猜測。29條回復中,只有4條選擇愛情的可能,而獲得點贊數最多的回復全是選1000萬。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14

你的選擇會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選擇一千萬?

為真愛而死 VS 安全感

這樣的選擇結果或許跟我們對安全感的渴望不無關係吧,畢竟1000萬這個選項在實際生活中更真實,更安全。真愛在現實世界里到底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已。愛情太飄渺,人性太黑暗,一千萬卻能讓我們買房、買車,換iPhone X!並且,如果我有一千萬,什麼樣的白富美、高富帥不被我吸引呢?即便這一千萬吸引的人靠不住,至少我還有一千萬。可就是這個「至少」,讓多少人不敢毫無保留地去愛,去付出。說到底,我們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安全感的奴隸。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1000萬的選擇太世故,畢竟很多受歡迎的影視、文學作品里都歌頌了寧可死,也要愛的極致愛情,就好像梁山伯和祝英台、《泰坦尼克號》里的Jack和Rose、《大話西遊》里的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等。那麼多人認可這樣為愛而死的愛情,這一千萬又算什麼呢?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39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34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45

可問題的關鍵是,凡是會為愛而死的人,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們確信所面對的是一份真愛,或者至少一方是真愛。而證明這種真愛的一個終極方式就是為對方死。因此,在文學或影視作品里,為對方死了似乎就能證明是真愛,甚至最終能贏得對方的心。只是在真實世界里,為對方死了卻也不一定能贏得對方的心,更不能證明這就是真愛。人複雜的心理動機里,愛情也沒有那麼完全的單純,即使一個人為另一個人死,我們也很難確認是愛情的驅使。因此,現實中的伴侶總會讓我們懷疑對方到底是不是愛我們?愛我們到底有多少?

選擇1000萬,但卻渴望真愛?

然而,即或大多數人選擇錢,也還是有人選擇真愛。而且,一些人雖然選擇1000萬,卻認為這1000萬隻是幫助和支持他們尋找真愛的途徑。換句話說,他們認為真愛比1000萬更有價值。不僅是愛,很多人渴慕公義,認為公義比金錢更有價值,只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公義並不總是勝出,所以我們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金錢,甚至可能選擇成為不公義的幫凶。同樣的,很多人渴慕人生的意義,認為活得有意義比僅僅活着更有價值。可是現實生活中意義很飄渺,也不總是能夠實現,所以我們選擇了生存。

WeChat Image_20171006082126

「我們選擇的,不是我們最想要的」?

這樣的矛盾,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我們不甘於 “現實”,而渴望那永恆的愛、完全的公義和有意義的人生?

有限的存在 VS 渴望永恆

我們每個個體,其實都是非常有限的存在。長壽的,能活到八、九十歲,偶爾能過百。但一生中能夠真正工作和產生影響的,不過三、四十年。我們的喜怒哀樂,不論當時多麼激蕩人心,在歲月的波濤中,也不過是浪花一朵。我們的思考、判斷和決定,不論我們以為如何深入、精準、前無古人,卻甚少能夠真正轉變歷史的車輪。絕大部分人都是默默地來,默默地去、不留下些許痕迹。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119

在這小小的星球上,我們留下了多少追求永恆的印記?

可即便如此,我們這些有限卑微的存在,卻仍時不時會閃出一種接近永恆的尊貴。雖然絕大部分人說自己會選擇1000萬,但是當一份真愛的可能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便會常常看到:我們當中最尊貴的,為之折腰;最卑微的,為之奮起;最勇敢的,為之退讓;最懦弱的,為之捨命。為什麼我們如此有限的存在,居然時不時閃出永恆的光芒?

約翰福音1章1-4節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 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或許,人真不是我們眼所看到的如此有限。我們本是那永恆的一部分,是按着那永恆的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創世紀1章26-27節),而我們的一生就是要重回那永恆的懷抱,讓永恆的光芒通過我們的生命光照在這個世界。

你覺得呢?

*此文章為作者王林 Franklin Wang授權,經雅米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文中圖片來自作者簡書原文
*原文出自簡書|1000萬和一份真愛的可能,大家選擇了什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當看起來沒有盼望時,我們該怎麼做?(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0714124521

作者:Tay Boon Jin,新加坡
翻譯:JC,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小盒,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當我們在電影中看到大災難來臨或無辜的百姓身處險境時,我們都會屏住呼吸期待着電影的轉折點出現——救援人員及時趕到或者某個超級英雄前來營救 。這就像是黑暗中的燈塔一般給人盼望。然而當這樣的盼望停留片刻卻又消失時,留給人們的絕望也會更深刻。

最近的新聞讓我們看到以上情形離我們的現實生活並不遙遠。我們幾乎每一天都會聽說某些人正處於生命危險的處境中:一些人遭受到自然或人為災害的侵襲;另一些被恐怖分子劫持當作人質(他們只不過是在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在了錯誤的地點;還有些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國籍、信仰甚至生活方式)。這些時候我們會有跟在看電影時相似的反應,在看着新聞報道關於受害者的最新情況時,我們提心弔膽地祈禱事情會朝好的方向發展。若救援取得成功,我們會高興地歡呼。而當慘劇發生時,我們搖搖頭,痛苦地哭泣。再也沒有盼望了。仔細想一想你就會發現,這種無法確定事情是否會得好轉的情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也許你被某種疾病拖累了很久,所以你特別想知道是否有最新的藥物根治你的疾病。或者你有一個破碎和關係複雜的原生家庭,因此你迫不及待地想要結婚,盼望你的另一半能帶你脫離這一切,過上幸福的新生活。
無論我們的遭遇多麼的不同,盼望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只是有些時候,它似乎難以捉摸。有什麼盼望是我們可以緊緊抓住的嗎? ——某個不會消失的盼望?

大約在兩千年前,這個盼望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了耶路撒冷城裡(而不是在電影中)。

對門徒來說:耶穌的死意味着失去了所有的盼望

祂並沒有犯罪,卻被釘在十字架上,而當時他的門徒們都離他而去。他們不光是從耶穌死亡的現場逃離,而是離棄了和他們朝夕相處了3年的老師。他們最初追隨耶穌的動機很簡單 ——因為祂能夠行神跡。他們盼望耶穌是上帝派來拯救猶太人脫離羅馬統治者的。他們跟隨祂,看祂行神跡,聽祂講上帝國度的道。他們對耶穌所做的一切都感到驚奇不已。耶穌的確有能力使以色列復國。他們就盼望耶穌成為那個新的國王。他們甚至為將來誰做最大的官兒而爭論。對門徒們和整個以色列來說未來指日可待!

但上帝的計劃和人的計劃截然不同。祂的國不是通過戰爭而是通過耶穌基督流血犧牲而建立的。

當士兵們把耶穌帶走的時候,門徒們嚇壞了。耶穌被審問,鞭打,並背着十字架穿過城鎮,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像一個罪犯一樣被處死,怎麼可能是君王或者救主呢?如果耶穌是上帝派來的新王,他是不會被打敗的!在門徒的眼裡,耶穌失敗了。他們原本的盼望忽然消失殆盡了。

仔細想一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將盼望寄托在某個東西或某個人身上,因此我們才能夠有信心地活在當下。也許是某個我們認為會永遠愛和照顧我們的人;也許是某個我們一直想要得到的物件;也許是某個可以使我們免於疾病和死亡,甚至失去親人痛苦的藥物。然而,當我們發現沒有人愛我們,也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最後仍然在病痛中掙扎時,我們就開始懷疑我們寄予盼望的對象是否可靠了。當我們意識到這些都只會帶給我們更多痛苦時,我們就不再相信它們了。我們要麼沮喪,要麼抑鬱,要麼絕望。我們認為要擺脫這一切的方式只有一死了之。

對上帝來說:耶穌的死帶來了永恆的盼望

但是真正有大能的盼望並非如此。正當門徒們感到沮喪時,耶穌基督就出現在了他們面前。死了的人已經從死里復活了,這是意義非凡的——它證明耶穌真的是上帝之子。這絕對是門徒看到過最大的神跡。耶穌已經戰勝了死亡!這意味着這個盼望不僅是在今生,而且是永恆的。

耶穌的復活和重現刷新了門徒們的認知。一直以來,他們都聚焦在了錯誤的問題上,把精力花在了錯誤的方向。 他們原以為,讓以色列復國才是最重要的。 但人們面臨的真正問題是罪。耶穌為靈魂得救開闢了道路,祂才是我們真正的盼望。 耶穌來了,為我們的罪付上了死的代價,祂又復活了,給了我們新的生命和在上帝面前新的地位。

當我們身處絕境,感覺到實在太沮喪和絕望時,想一想耶穌為什麼死亡和復活吧! 上帝如此愛我們,甚至舍了祂唯一的兒子,祂難道不會伴我們走過人生的起伏帶領我們平安回家嗎?因着耶穌的死亡和復活,這至暫至輕的苦楚必不會把我們壓倒使我們絕望,而是會使我們滿懷期待地盼望耶穌的再來好使一切更新和完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不變的愛

heart-583895_640作者:Extol, 中國

每清晨
靜坐窗邊
凝視着漸漸發亮的天空
東方染紅的朝霞
迎接着
正要
冉冉升起的太陽

日出總是那麼地迷人
我陶醉於那美妙的瞬間
於是
期盼
漸漸成為了一種
守候

我知道太陽一定會從這升起
哪怕天空被陰霾蒙蔽
哪怕雨水浸透整座城市
太陽的步履
從來沒有停止

也是這樣
從來沒有停止眷顧我
哪怕天旋地轉
哪怕海枯石爛

對我的愛
那般熾熱
依然不變

*此詩歌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靈命日糧:預覽結局

讀經:啟示錄21章1-7節 

我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我在開始讀一本書之前,會先看結尾,這樣可以讓我知道書中人物的生死結局。事先知道結果,我便可以輕鬆地欣賞人物角色,享受閱讀的樂趣。

同樣的,閱讀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對於耶穌基督的跟隨者而言,可以得到鼓勵與安慰。聖經一再呼籲基督徒成為得勝者(約翰一書4章4節,5章4節;啟示錄2章7、11、17、26節,3章5、12、21節)。沒錯,我們可以成為得勝者,從今時直到永恆。

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中講述新天新地的顯現(啟示錄21章1節),描繪了已經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將可看見的最終勝利。那時將不再有死亡、眼淚、悲哀、哭號和疼痛(4節)。主已宣告:「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上帝,他要作我的兒子」(7節)。祂要親自與我們同在(3節),並且要「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