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滿足

管制令下,修復和上帝的關係變成我的首要任務(有聲中文)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望向鏡中的自己。不懂何時,歲月悄悄帶走了我粉嫩無暇的臉蛋,只留下一雙厚重眼袋,粗大的毛孔與眼角的細紋。目光再往下,肚子和大腿的贅肉仍然不離不棄地跟隨著我,縱然我已經嘗試做不同的運動去消滅它。好不容易從鏡子前離開,腦袋驟然想起,隨著大馬行動管制令的開始,我的存款已經從原本的四位數退到三位數。我看向日曆,數算著日子,想著政府何時才會通知我去新的學校報到,開始我的教學生涯。

在馬來西亞行動管制令的日子裡,我就是如此開始我新的一天。明明應該是陽光燦爛的25歲,可卻硬把自己活成像一個整天埋怨的歐巴桑。用埋怨開啟無所事事 的每一天。埋怨自己不討好的臉蛋、身材,和遲遲未到的工作。我也頻繁刷著社交媒體,垂涎著吸引人的衣服、保養品和排毒產品的廣告。深信一白遮三丑,一胖毀所有。那時的我心裡想,如果我有錢,我就有能力買這些看起來可以讓我活得很精緻的物品。如果我有很多錢,我一定可以活得很幸福。如果我有錢……

可是我沒有!我按著計算機,算著如果我買下這些奢侈品,剩餘的存款可以幫助我度過多少無業的日子。耳邊似乎迴響著家人叮囑我不要再亂花錢了。我懊惱地抓了抓我的頭,心裡覺得非常氣餒。看著我的好朋友幸運地在行動管制令期間還能在家工作,薪水準時地進入戶口,而我卻在就業的前一個星期,政府公布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准老師無限期延後報到。這瞬間打亂了我的計劃。想到連日常生活起居的消費都要家人的支持,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推開曾經陪著我度過無數日子的聖經和靈修筆記本,我一肚子的委屈不甘。可我不懂該向誰抱怨,唯有向上帝發脾氣。

「為什麼……」我抱著頭禱告。「上帝呀,你說過禰未曾留下一樣好東西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嗎?我是禰的女兒,禰萬王之王的女兒,可為什麼我的生活卻如此糟糕?我只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有薪水,給我自己和家人過上好點的日子。為什麼禰那麼疼愛禰其他的兒女,卻不重視我,甚至我沒有信主的朋友都比我好上千萬倍!」

在無數個失眠的夜晚,我覺得上帝讓我的生活變得一團糟,祂不愛我,沒有滿足我心裡膨脹的物質慾望。我總覺得那時候沒有工作的我活得很失敗。我的計劃,我的夢想全被這行動管制令給打亂了。

上帝總是沉默。祂似乎已經不再對我說話。祂的沉默讓我更生氣,也讓我覺得聖經的話語顯得特別諷刺。上帝的賜福,憐憫和安慰我通通都感覺不到,感覺到的是祂的冷漠。

寫到這裡,我心裡突然湧出了一股憂傷。現在回想起來,我無數次地和上帝發脾氣,祂也無數次地陪在我的身邊。祂可能也難過地想著為什麼這個傻女兒總是以為祂不愛她,不疼她。為什麼她總是不信祂為她準備的禮物,是比她自己想要的好上千萬倍呢!

這個世界是多麼多姿多彩,人心的慾望也是無窮無盡。我以為,唯有工作和金錢才能堆砌我想要的日子。我以為只要我穿著美麗的衣服,有著苗條的身材,臉上化著精緻的妝,有足夠的存款,我就可以過上幸福的日子,不負25歲花樣年華的自己,卻不曾細想我已經不知不覺掉入危險的試探里。

這些「我以為」一步步地讓我覺得上帝不重要,祂幫不了實現我的幻想。

後來我終於得到了一份穩定的教職工作,生活也慢慢改善。可我知道我和上帝的關係出現了很大的裂縫。每天看似有禱告讀經靈修, 每天也有一堆的事情要交託給上帝。可靈修變成一個死板的例行公事。完成後我就點開手機里的購物網站,想著下次發薪水時要送自己什麼禮物,好讓我從中得到暫時的滿足。

可是心裡常有一股莫名的空虛,提醒我的缺乏,讓我不能真正的快樂。我常在想,上一次我真正滿足地笑是在幾時呢?是我收到一個個郵寄包裹的時候?是我運動瘦了一斤的時候?還是我用新的洗面乳洗臉後發現皮膚變好的時候?

都不是。我突然發現那些曾經讓我覺得喜樂的時光往往和上帝脫不了關係。我和祂在湖邊散步的對話、靈修讀經的感動、和祂分享日常瑣事的晚上、又或者祂在某本書給我的話語……我發現能滿足我的是祂自己。我真正的喜樂竟是源自於我和祂的關係。當我和上帝的關係變質了,我的心自然就不再快樂了。

後來工作上遇到難處,作為新人的我把不平放在心中,沒有告訴任何人。可任性的我又脾氣暴躁地質問上帝,「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順心的日子總是這麼短暫。」 讀到以賽亞書的48章10節 「我熬煉你,卻不像熬煉銀子;你在苦難的爐中,我揀選你」時,我心裡立刻向上帝說,「那我寧願禰不揀選我,我已經受夠禰給我的苦難了。」上帝似乎也反問我:「你到底是要我改善你的生活,還是更新你的生命?」

我想到耶穌在曠野受試探時,魔鬼希望用世界的榮華富貴誘惑耶穌。我突然發現我一昧地希望上帝改善我的生活,挪開我的困難,滿足我心裡無限的慾望,那我信的還是上帝嗎?如果我單單要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好,魔鬼也幫到我,不需要上帝。

「那我當初為什麼要選擇這位上帝?」我想起自己那一年不顧家人的反對,堅定並開心地選擇耶穌為我一生的主。是因為祂曾經給我什麼「好處」嗎?不是的。吸引我的是祂對我的愛。「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31章3節)從我信主以來,一路有風有雨,有陽光燦爛,也有陰雨連綿。可一路上,祂總是篤定地在我的身邊。最初吸引我的,是祂如父親的關愛,恩友的指教,和良人的陪伴。

那為什麼現在我不想再跟隨祂了呢?我想,是因為我把生命的焦點放在錯誤的地方了。上帝已經不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這個世界的繽紛。我不明白的是,世界琳琅滿目的商品只可以改善我外在的生活,可內在生命的改變唯有倚靠上帝的話語。

我知道我需要更迫切地尋求上帝,好趕走我心裡不斷膨脹的慾望。於是我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禁食禱告。從前以色列人犯罪後,會向上帝痛哭禁食禱告,好尋求上帝的面。而我在飢餓當中,學會了緊緊地抓住祂的同在。我彷彿回到剛認識上帝的時候,心裡對祂的渴慕和愛。禁食的那天晚上我終於重新感受到祂的同在了!這才發現上帝從來沒有放棄愛我。祂一直愛我,只是我心裡的慾望攔阻了我和祂的親密,讓我看不見祂。

靈修時,上帝帶我看一個故事。故事裡有一個男人,因饑荒舉家搬到一個地方。他向那邊的人謊稱她的妻子是她的妹妹。因為他心裡想:「恐怕這地方的人為利百加的緣故殺我,因為她容貌俊美。」(創世記 26章7節)男人名叫以撒。

「恐怕」讓這個男人做錯了一個決定,傷害了她妻子的心。「恐怕」是「我以為」會發生的事情,是自己的想法。其實我們很常被自己的想法轄制,就像以撒。

恐怕我太胖,恐怕我不夠好,恐怕我不夠錢。我以為上帝偏心,給我的祝福都是次等的。我以為我要足夠優秀,人和上帝才會愛我,我以為我太不好了,所以上帝把一個一個重擔壓在我的身上……

「恐怕」和「我以為」讓我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我害怕,我擔憂。於是當困難一波波來時,我對上帝失去最初的信心和愛,以為上帝會拋棄不好的我。這使我離開祂,轉向物質,讓物質滿足那顆如無底深洞的心。

唯有創造人心的才能滿足人心。和上帝美好的關係勝過物質帶來的短暫歡樂。祂明白祂兒女的所需。若我們活在祂的裡面,我們根本不會缺乏。

如今,我慢慢從物質的慾望里走出來。喜歡購物其實沒有錯,喜歡用小物品去裝點自己的生活也是好的。可當心裡對物質的渴望大過對上帝的愛時,這些不知不覺就會變成侵害我們生活的偶像了。

我覺得我和當年拜偶像的以色列人一樣,無數次地離開上帝。可上帝的愛從來不因人的失敗而停止。上帝對犯下無數錯的以色列人與我說:「因我看你為寶為尊,又因我愛你……」(以賽亞書43章4)

修復和上帝的關係變成我生活中的首要任務。靈修禱告不再是死板沉悶的每日必修課,而是我和上帝約會的時間。每次和上帝獨處時,祂總會給我新鮮活潑的話語。從前覺得聖經是本枯燥乏味的歷史書,可有上帝陪我一起讀時變得別有一番滋味。

工作的難處仍然在。日常也有一些煩心的事攪亂我的心情。可不同的是,在這些苦裡面,我總嘗到上帝為我預備的甜。苦裡面的甜比單純的甜更來得彌足珍貴。

上帝的同在是最寶貴的。25歲的生日剛過,我回顧我的願望清單。才發現生活永遠不會滿足,願望清單只會無止境地加增。我把願望清單清空,只留下一條「不忘初心,不負祂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傳道書靈修| 當金錢不能夠滿足我們時(有聲中文)

 

作者:Christine Emmer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查經:傳道書5章8-20節

「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裡也一無所有。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上帝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份。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上帝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我和我的丈夫剛大學畢業就結婚了。在婚姻的頭幾年裡,我們試圖存下幾個月的積蓄,同時努力還清學生貸款。但是,似乎每次當我們對銀行賬戶中的數字感到滿意時,都會有一大筆花銷等著我們,而我們的少量積蓄很快就會被用光。

首先是我們的婚禮,然後是我們的孩子出生,然後我的丈夫患上了一種伴有罕見併發症的疾病。當我們剛付清各種醫療賬單時,又搬家到海外,接著又搬了一次,因為第一次並不順利。

我們已經結婚五年了。但是,很遺憾,我們現在的銀行賬戶看上去與我們結婚第一年末時沒有太大區別。在財務上,我們似乎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傳道書的作者或許會說我們對財富的追求「也是虛空。」

今天的經文談到了財富如何使我們失望——我可以見證這一點。傳道者警告我們,若我們的心在錯誤的地方,即使是誠實的收益也無法使我們滿足:「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第10節)。儘管我們可能會得到加薪,獲得獎金或者每月認真地進行儲蓄,但如果我們希望這些事情能夠讓我們完滿,我們將會非常失望(第11節)。

此外,財富不會持久。我看到了孩子的出生、疾病和搬家如何一次又一次地用光了我們攢的錢。你的生活可能會發生什麼?你的財富會因「不幸」或其他事件而損失(第14節)嗎?你是否會像那些一生都在努力爭取積存財富、但最終卻一無所有的人嗎(第14節)?即使我們盡最大的努力也不能保證自己的財務穩定。

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工作。我們仍要吃飯。儘管財富和財產是暫時的,不能保證給我們安全感,但傳道者認為,財富和財產並非一文不值。他說:「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19節)。財富並不是問題所在,我們傾向於依賴財富才是問題。

如果我們確實升了職或拿到了獎金,或者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存到了超過我們所計劃的錢款,讓我們明白這是上帝的恩賜。讓我們禱告可以享受這些恩賜並滿足於上帝的所賜吧。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的銀行帳戶似乎總是空空的,並且我們不知道下個月的租金來自何處,那麼請記住我們的上帝仍然是那位會供應我們的上帝(馬太福音6章32-33節 )。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見證了上帝一次又一次的供應。我們總能以某種方式拿到足夠的錢來付醫療費用。每走一步,家人和朋友們都會幫助我們尋找住所,並慷慨地給我們提供炊具和衣服等生活基本用品。每當我們的銀行帳戶存款不足時,我們都會看到上帝以新的方式慷慨地供應。

看到上帝對我們如此的信實,這教會我不要為積蓄易逝的財富而擔心,因為財富既不會帶給我滿足感,也不會帶來安穩。畢竟,我們的安穩來自一個慷慨而充滿愛心的上帝,祂了解並能夠滿足我們的所有需要。

 

問題反思:

1.你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愛錢?怎樣才是在主里找到你的滿足感和安全感,並以感恩之心處理金錢呢?

2.上帝曾經有以一種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供應你嗎?你可以跟誰分享這個見證並鼓勵他或她嗎?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傳道書靈修| 何時才能足夠?(有聲中文)

作者:Carol Lerh,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4章1-6節

 

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

因此,我讚歎那早已死的死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

並且我以為那未曾生的,就是未見過日光之下惡事的,比這兩等人更強。

我又見人為一切的勞碌,和各樣靈巧的工作,就被鄰舍嫉妒。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

滿了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從我小時候起,別人就告訴我我可以成為一名藝術家,所以我為自己的畫畫能力感到驕傲。後來,我和一位我認為的真正的藝術家成為了朋友,我才意識到,事實上,我在繪畫方面只是中等水平。我開始嫉妒她。

所以我試圖通過觀看 Youtube 上的快速繪畫視頻,來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夢想著能夠輕鬆地畫畫。我花在分析為什麼我不會畫畫上的時間,比真正練習畫畫的時間還多。我告訴自己,我沒有天賦。

有一天,我在 Youtube 上看到了數碼繪畫的教程,看到這些藝術家不用昂貴的紙張、特殊的畫筆,或特定的顏色,就能在屏幕上創造出特殊的效果!就是這樣,我想,我可以用科技來彌補我缺乏的天賦!我可以畫好數碼繪畫。

我只需要買一台平板電腦。

所以我就買了一個。幾百美元,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錢用了。我父母擔心我這是我一反常態的衝動購物。之後我意識到我買的平板電腦,沒有 Youtube 用戶的那些功能。

我練習了兩次 ,但是當最終的成果遠遠不及我在 Youtube 上看到的其他人的成果時,我感到沮喪。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做這個,於是賣掉了那台平板電腦(只賣了一半的價錢) ,放棄了成為藝術家的夢想。

我的故事是一個普通經歷的極端例子。想想你的夢想。它們是不是出於對別人擁有的、別人擅長之事的嫉妒?正如傳道者所說,「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4節)。

或者,我們得了完美主義的麻痹症,什麼也不做,就「抱著手,吃自己的肉」(5節)。就像我放棄了畫畫,因為我在最初的幾張素描中,沒能達到完美。我們選擇什麼都不做,是因為做事太累了。於是我們像傻瓜一樣,退回到懶惰的安全地帶(對我而言,我就回去睡覺)。

我們可以爭取一條平衡的中間道路,而不是讓自己陷入嫉妒或懶惰之中,或者如傳道者所說,「滿了一把,得享安靜」(第6節)。我本可以繼續努力成為一個藝術家,而不是擔心我的藝術是否比其他人好。雖然上帝的話語並沒有提供藝術指導,但它確實給了我一個更廣闊的視角,讓我知道我的整個人生,包括我創作的藝術,應該是要讓上帝喜悅(羅馬書12章1-2節)。如果這是我的目標,那我的藝術作品只需要反映祂在我生命中的愛和良善。

我正在學習不再把我周圍的人,當作我應該成為的模範,而是把我的目光投向耶穌,在我所做的一切事情中效仿祂,遵從祂的話,這樣我就可以運用祂賦予我的天賦和技能,為榮耀 上帝而行(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

我現在不再糾結於自己作為藝術家的缺點,而是更自由地專註於描繪上帝創造的世界之美。一路上,如果上帝揭示了我藝術的某個方面需要努力去更好地宣揚祂,那就是我提升自己的動力。

問題反思:

 

1、 你生活中有什麼事情是出於嫉妒而去做的?

 

2、 在這種情況下「滿了一把,得享安靜」會是什麼樣子?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腓立比書靈修 | 你對所擁有的滿足嗎?(有聲中文)

作者:Charmain Sim,馬來西亞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依含,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4章10-12節

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當我的兒子開始學習溝通交流時,我教他用手勢來幫助表達他的需要。其中一個手勢是當他還想吃的時候告訴我他「還要」。當他做這個手勢時,我就會給他更多的食物。

但有時候,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如果沒有更多食物了,或者我在控制他的進食量,我就會回復他一個手勢「沒有了」。起初,他不明白我為什麼要這麼說。他會哭個不停地要求:「我還要,還要,還要!」這時,我必須給他看證據——空盤子。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通常認為自己很講道理。但很多時候,面對所處的環境,我們會有和我兒子一樣的反應。我們可能是遇到了經濟上的缺乏,也可能遇到了困難的景況,比如失去工作,或者資源不足。亦或許一切都很好,我們有一份好工作,舒適的家,漂亮的車,足夠未來花的存款,我們可能還是不相信這些已經足夠了。我們會認為只有當我們擁有更多,一切才會好起來!

當保羅寫信給腓立比教會時,他正在監獄裡。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姐妹給他送了一個愛心包裹(腓立比書4章10節),他很感激他們的幫助。然而,保羅也解釋說,無論有沒有幫助,他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因為他已經學會了這樣做(11節)。

保羅可以自信地這樣說,因為他經歷過患難。他被逮捕、監禁、毆打、經歷沉船,又接受審判。但他也經歷過更安定、安全、被照顧,有信徒們陪伴的美好時光。在經歷了快樂並艱難的時光之後,保羅學會了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心滿意足。

他的秘訣是什麼?

最近,當我說「沒有了」時,我兒子明白並可以接受了。他可以接受是因為他知道並且信任我。他知道:作為他的母親,我會替他著想,而且我永遠不會不把他真正需要的東西給他。

同樣的,保羅認識上帝,並相信祂會為他的好處著想。他知道他所擁有的一切(無論是少是多)——甚至連腓立比教會給的供應——都是從上帝而來的。所以,即使他周圍的環境似乎表明情況很糟,保羅也知道他的天父在看顧他,而且他將永遠不會缺乏。

在馬太福音7章11節中,耶穌祂親自給我們指出了父上帝的美善:「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在整本聖經中,我們都能看到作者們對上帝會供應他們的肯定。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句經文是:「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雅各書1章17節)。

最終,保羅的秘訣在腓立比書4章13節中被闡明出來,「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保羅對生活的滿足不依賴於他的經濟狀況如何——而是根植於他與上帝的關係,上帝「……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作為祂的兒女,我們永遠都可以相信祂對我們的愛。

保羅的信心多麼大呀!願我們被保羅激勵,以同樣的方式與上帝同行,信靠祂的美善和祂的供應。讓我們學會知足,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會供應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即使在我們看來祂所供應的微不足道。

因為事實是上帝已經把祂自己給了我們。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的禮物了。

問題反思:

1.你對你生活中的哪一個方面不滿意?今天的文章怎麼能鼓勵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它呢?

2.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別人是如何關心你的?

3.你身邊有哪些需要幫助的人?你可以怎樣去關心一下他或她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