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生命

清明特輯 | 在生命的盡頭,誰可以拉住你的手(有聲中文)

作者: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姥姥側躺在床上不均勻地喘着氣,時不時因為難受發出唉哼聲。她本來就布滿皺紋的臉更加乾癟了。我坐在床邊,看着她。她用力睜開眼睛看了看我。我問她“餓不餓?”,她沒有回答,似乎是沒有力氣說什麼話了。

這已經是她從醫院回來家裡的第三周。加上在醫院的那一周,她已經有17天基本上沒有吃過什麼了。我從來沒有想過她會如此的虛弱。雖然已經92歲高齡,並且有過心臟病病史,但是姥姥之前的身體一直很棒。生活起居完全不需要多餘的照顧,每天吃得好睡得香,看起來比我們年輕人過得還要健康。並且姥姥的心態也一直非常積極,完全不像一般的老人,她時常說要好好活着,看今後的世界怎麼發展。

然而此時,她卻成了這個在生命最後階段掙扎着奄奄一息的老人。我繼續坐在床邊望着她,心裡五味雜陳。她看起來那麼難受,我該怎樣安慰她呢?可是我並不能安慰什麼,我只好禱告。這時,她緩緩地伸出一隻手握住了我的手。這隻蒼老而乾瘦的手卻分外溫暖。我在心裡默默地禱告:主啊,祢與她同在。求祢親自來安慰她。因為唯有祢可以安慰……過了一會兒,姥姥似乎睡著了,表情平靜了許多。我慢慢地抽出我的手,禱告求主來親自握住這隻手。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一個生命在漸漸流逝。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階段,不是么?最終我們都要面對死亡。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很多人的死亡都會是這樣緩慢的過程。而誰能陪伴我們走過這條路呢?我想起很多年前我非常認同的一個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地來到這個世界,並且要孤獨地離開的。這句話雖然悲觀,但在當時看來現實確實是如此。我們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真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陪我們走。家人和朋友最多可以陪伴在我們身旁,但不可能有誰能真正與我們一同走過這最後的路程。這樣的事實簡直令人絕望。死亡本身就是最令人恐懼的事(因為對死後世界的未知),而在我們要去面對這件最最可怕的事情時卻沒有任何人能夠陪伴!

好在之後我明白了並非如此。在基督里我找到了盼望。因着主與我們同在,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是孤獨的。祂陪我們走過一切高山和低谷。大衛在詩篇23篇中說:“我雖行過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並且,祂戰勝了死亡權勢,“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哥林多前書15章55節);我們死後所面臨的也不再是未知與絕望,而是生命,“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我們的主就是這樣地愛我們,時時刻刻與我們同在,又要帶我們進入新的生命。

可是,我又想,似乎在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們才更能體會到主的同在。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再也不可能倚靠別的人或者事物,也不可能去抓外面的東西了。我們只有緊緊抓住主。因為唯有祂能幫助和安慰我們。唯有祂永遠與我們同在,其他的一切都是短暫易逝的,難道不是嗎?也只有在這最孤單的時刻,我們才會發現原來主才是我們最真實和穩固的倚靠。

感謝主耶穌,讓我即便走到人生的盡頭都不會孤單,但我更期盼在其餘的每一天,我也能如同走到生命盡頭般去感受祂真實的同在與堅實的依靠。

親愛的主耶穌,請拉緊我的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嗨,18歲的我自己!(有聲中文)


作者: Ana Chavarria,美國
翻譯:Nancy Li,中國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親愛的安娜,

你正值18歲,美好的青春年華。

你所在的年紀會一去不復返,所以不要浪費它。這或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有許多值得珍惜的時刻,之後可能再很難遇到。

你禱告,讀經,跟朋友參加查經聚會——所有這一切感覺簡單而規律。你只是在擔憂學校的功課,讀着你書架上所有的書,而且幾乎每天都寫日記,夢想着偉大而瘋狂的事情。

雖然你有許多按常理無法想明白的事兒。但沒關係,不要緊張和沮喪;很快你就會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了。

你夢想着未來的生活——有事業,家庭和朋友。你無法想象五年內你會過着怎麼樣的生活。讓我來告訴你吧:那會是非常精彩的生活,滿是機會、新的經歷以及令你受益終生的功課。你在聖經里讀到的上帝會真實地出現在你每一天的生活中,你會驚訝於祂竟如此地愛你。

但是我也不得不告訴你,前方的道路會是崎嶇不平的。現在,你有很多朋很要好的朋友——那些你愛的、並認為是不可或缺的朋友。每當你聽到關於朋友背叛以及某人孤身一人的事情時,你都會感到震驚。你認為:“那些永遠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不願意告訴你這些,但是這些確實會發生在你身上。而且有一部分會是因為你的過錯。你會把事情搞砸,然後身邊的人會論斷你。並且沒有人會幫助你。你無法避免地要經歷一段孤獨的歲月。

是的,這將會讓你非常受傷,你會生病並且無法入睡。生活將會變得很可怕,你會感到非常孤單。你將會失去你現在珍視的人事物。

可是你要堅持住,因為這一切都將是值得的。雖然這看起來似乎是世界末日了,但並非如此!希望依然在。如果你全心尋求上帝,你將會驚訝地發現你擁有非凡的力量。 祂會在一切事上引領你。你永遠都可以信任祂。祂不會論斷你或者責備你。祂從現在到永遠都會愛你。

透過這些痛苦的經歷,你將學會很多。你會在成長中變得更加堅強;這些經歷會激勵你去嘗試新事物。上帝將改變你的心志,祂將大大增加你對他人的愛和憐憫,你甚至會不惜代價去幫助他人,讓他人好受點。你會變得更開朗,變得有話直說,你不會懼怕嘗試新的事物和結交新的朋友,你會努力爭取生命中想要得到的東西。

無論你將經歷什麼,要記得一定會苦盡甘來。你將再次擁有豐盛的喜樂。

要堅強,不要把任何事當做是理所當然的。凡事謝恩,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你將會驚訝於上帝每天都賜給我們這麼多美好。

要謹慎。享受生活。愛上帝也愛他人,學會饒恕,並保持微笑。

你真誠的,
現在的自己

編輯的話:你會給過去的自己寫一封什麼樣的信?裡面會寫着建議、鼓勵或警示的話嗎?跟我們分享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曾經的我,也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掙扎徘徊(有聲中文)

作者:Nico,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再過兩天就是弟弟十三歲的生日了。我心裡好奇將踏入少年時期的他會希望得到怎麼樣的禮物,於是就用半開玩笑的口吻問他:“你在禱告里有向上帝討什麼禮物嗎?”本以為會得到孩子氣的答案,沒料到他想一想后,竟回答道:“我想得到上帝的祝福。因為這是無價的。”

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就已經懂得上帝祝福的重要性,讓我很感動。是的,上帝的祝福是此生最美好的禮物,能夠認識愛我至深的耶穌基督更是無比的幸運。

如果兩年前我掉頭離開,不理會那位熱心向我傳福音的叔叔,也許我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每天都充滿盼望的女孩了。還記得兩年前中六成績放榜,一直是優秀生的自己卻拿到有史以來最不理想的成績,讓我和夢寐以求的大學從此無緣。面對親人師長的安慰,我無所適從,因為他們不是我,不理解我的痛。他們眼底掩藏不住的失望也讓我深陷內疚和自卑的漩渦里。眼看身旁的好友都達到自己心目中理想大學的入學條件,而我卻還在迷惘掙扎間徘徊,不知該何去何從。雪上加霜的是,自己兼職打工的地方也頻頻出狀況。那段時間,我憤然覺得這世界與我為敵,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了解我並幫助我。

但人的盡頭正是上帝的起頭。在我生命面臨最大的破口時,遇上了一位上帝派來的天使。我媽媽的好友在那段日子常常來我家坐客。他是位臉上常掛着笑容,充滿喜樂的基督徒。他的口頭禪是“感謝主”,談話中也總是離不開上帝,時常跟我們分享他的見證和聖經里的一些話語。我們家並不是基督徒家庭,因此偶爾還會對他的分享感到不耐煩。但我每次聽到他說起口頭禪時,卻會好奇他口中的“主”到底是何方神聖。

那時的我內心充滿嫉妒悲傷,因為我的心總圍繞着成績而打轉,認為好成績才等於好的人生。所以我嫉妒身邊成績比我好的朋友,更生氣自己辜負了家人和師長對我的期望。然而這位叔叔的見證與分享卻如種子般撒在我的心田。等時間一到,種子發芽,填補了生命的破口。

因着這位叔叔的分享,我發現聖經的價值觀以及上帝對事物的看法與我截然不同。於是那天我安靜聽完他的分享后,默默地問了一句:“你說上帝不喜歡人嫉妒。我們真的可以不用和其他人比較自己的所得嗎?”他直視我的眼睛,輕輕地說: “不需要。上帝量好給你的東西是你的手能握得住的。祂知道你能拿得住多少東西,所以給你的東西是剛剛好的。” 那一刻我的心莫名地被撞擊,重擔好似都被卸去,以前那好勝的性格也被粉碎了。最後我鼓起勇氣問道:“我不是基督徒,我也可以禱告嗎?” “當然可以。”他回答。 “只要呼求祂的名,祂必垂聽你。”

“主耶穌,我不認識禰。可是我想現在開始認識禰。我雖然不是基督徒,可是我知道禰會聽到我說的話。”這是我開口和阿爸父禱告所說的第一句話。從此我和這位愛我的上帝便建立起了美妙的關係。

後來,我靠着祂加給我的力量,走過了大學的面試,考上了我越讀越愛的科系。雖然很多事情和我原本計劃的不同,可一路走來才發現耶穌基督的安排都是量身為我定製的。最重要的是,祂讓我明白祂一直愛我和陪伴着我。

因此,你是否也和曾經的我一樣在生命的十字路口掙扎徘徊嗎?你要不要試試尋找這位一直等着你的上帝?我和你一樣,迷惘過,也無能為力過。可耶穌基督說祂的恩典是夠用的。只要我們開口尋求祂,祂必把那超乎出人意外的平安加在我們心裡,因祂是信實的上帝。“因為凡祈求的,就得着;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馬太福音7章8節)。兩年前的我能從上帝那裡得到這份愛的禮物,兩年後我相信正讀着這篇文章的你也同樣可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細數恩典)

什麼樣的遺願清單是最棒的?(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

翻譯:詹啟聖,台灣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親愛的,講一講,這狂野而珍貴的一生,你打算如何度過?」最近,我兒子學校的校長在演講時引用了瑪麗奧利佛的詩作《夏日》裡面這段話,告訴學生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的人生將充滿奇迹與可能。

當然,這行詩所描寫的,不只是針對年輕人。在2007年的電影《遺願清單》里,摩根費里曼及傑克尼柯遜所飾演的兩位絕症病患就列出了遺願清單,試圖在死前完成他們兩個人想看的風景和想做的事情。從那以後,在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遺願清單」逐漸成為一個流行話題。大家爭相分享各自不同的經歷,從旅行、冒險到藝術和烹飪。各種美顏美景拍照APP更讓越來越多的遺願清單點子紛紛出現。如今網絡上甚至出現了專門的分類遺願清單,幫助你列出了每項清單的前10名必做項——10個必去的地方;10本必讀暢銷書;10個必須嘗試的極限運動……然而,為何只列10個“最”呢?——嘗試了這個世界上所有最棒的事情后,你就可以快快樂樂地死去了!

但身為基督徒,我們的遺願清單要跟其他人的一樣嗎?首先,我們可能會問為什麼不?畢竟這個世界即將消逝,相較於永恆,我們在地球上的生命稍縱即逝。既然耶穌已經拯救我們進入上帝的永生,我們享受一下祂所賜給我們的這個世界又有何不可呢?況且這些超贊的體驗還會提醒我們上帝的大能及大愛呢!

在我自己的遺願清單中我就列出了幾個心馳已久的對我有特別意義的地方——耶穌居住過的地方,英國多塞特的侏羅紀海岸、約旦納巴泰人的佩特拉岩石古城。我還想看現場魔術表演,坐遊艇在河流上探索,以及在意大利帶着獵狗跟朋友來一場尋找松露之旅。

但當我再次回顧這個清單,我意識到雖然享受上帝所造之物以及享受上帝所賦予的人生體現了我們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但這個世界所流行的遺願清單其實是基於一些禁不起進一步推敲的假設:

1.沒有完成遺願清單意味着錯過了美好的人生。

我知道加利利、多塞特、佩特拉、以及意大利都不會永存,因為使徒彼得寫到耶穌再臨時,地和其上的物都要被火燒盡了(彼得后書3章10-12節)。儘管如此,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得后書3章13節)」,世界不會一直處於毀滅的狀態。

雖然聖經沒有具體詳盡地描述新天新地會是什麼樣子,但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這個新世界肯定是充滿美麗、壯觀景物的有形世界。我猜想現在世界上那些迷人的景物會在新天新地中重現,並且會變得更令人讚歎。

如果是這樣,基督所救贖的子民就完全不用擔心會錯過這個世界上的體驗了。就算新天新地跟這個世界有所不同,它也肯定是會有更多更棒的事情和景色讓我們去嘗試和去欣賞!用軟件開發的概念來類比,難道會有人在正式版已經推出后還堅持要用測試版嗎?

2. 我們只有這一生來完成遺願清單。

這裡的假設是生命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因此一定要在死前將人生過到極致免得後悔。事實上,生命是短暫的沒錯,但就如同耶穌再來時世界會得到更新一樣,基督徒也不會永遠死亡!使徒保羅描述我們永不毀壞的復活身體是屬靈的,也就是說,它不是物質性的,而是藉由聖靈賦予生命的,它將完美地適合永存的新天新地。

這也意味着在新天新地里依然會有高山,而我們將可以用永不毀壞的雙腿來攀爬。我的先生及孩子們甚至還想象在啟示錄19章9節所提到的羔羊的婚宴上,會出現哪些超越米其林三星的神奇美食呢!

3. 完成遺願清單上的事項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樂忠於遺願清單的人往往都奉行着及時行樂的原則,他們多會去踴躍嘗試新事物,打破陳規,刻意麵對自己的恐懼,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我們往往以為這些人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且能夠下定決心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我們也很容易以為這些不容錯過的體驗將會改變我們的人生和性格,幫助我們成為我們一直渴望成為的樣子。

然而對基督徒來說,我們或許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應該渴望成為誰,這樣的轉變又將會如何發生?因着恩典,憑着信心,耶穌已經讓我們在上帝面前的身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過去在罪中死去的我們,現在透過基督而活着,靠的不是我們自己的努力(以弗所書2章8節)。之後,使徒們激勵我們「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以弗所書4章1節),努力讓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最後得以安然見主(彼得后書3章11節、14節)。彼得提醒我們,因着認識耶穌,在福音中我們已經擁有了活出聖潔生命所需的一切。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閑懶不結果子了。」(彼得后書1章5-8節)

雖然完成遺願清單上事項的經歷也許可以帶給我們一些獨特的洞見,但其實要成為上帝所喜悅的人,不一定非得去與逆戟鯨一起游泳,或者徒步去到伊瓜蘇瀑布。我並不是說上帝從來不會像考驗約拿那樣來考驗我們,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活出上帝的美善和基督徒的品格是藉由訓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的父母、手足、配偶、子女、朋友和同事相處中遵行上帝的話語而達到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很多品質都會得到堅固,比如良善、節制、以及對兄弟的愛。

那麼,有沒有一個更好的遺願清單呢?

先別急着「煞風景」和不再往下讀了。說了上面那麼多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扔掉遺願清單再也不去追求不一樣的生活了嗎?我並不這麼認為,但我也不會給你列出一個人人適用的“基督徒專用遺願清單”。

相反的,我查問我自己,我與上帝的關係如何影響我遺願清單上的內容以及我人生的終極目標?簡單說,就是我要如何「數算我們的日子」(詩篇90篇12節)以及「智慧地愛惜光陰」(以弗所書5章16節)?有的中文聖經版本把這裡翻譯為「要把握時機」,使徒保羅在以弗所書第6章也解釋了這需要我們了解上帝的意旨,並且按照祂的意旨來行。

上帝的意旨除了體現在我們敬虔的個人生活以外,還體現在祂給整個人類留有時間。身為基督徒我們要因為知道耶穌就要來了而擁有緊迫感。整個人類歷史都是在朝耶穌再來這個事件而邁進的。你還記得上帝為什麼不讓耶穌快一點回來嗎?彼得寫到上帝的時間與我們的時間是很不一樣的:耶穌還沒有再來並不是因為耽延了,而是因為上帝的寬容,祂希望人人都能悔改(彼得后書3章9節)。人類歷史並不是隨機發生的,而是依據上帝的救贖計劃而進行的!上帝並不是在拖延,而是為了救贖祂的子民,祂一個一個地呼召祂的百姓歸向祂。所以在罪惡橫行的時候,救贖的工作也正在展開,因為這些時候人們更需要認識耶穌。

既然上帝對整個人類歷史的意旨就是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歸向祂,我認為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重新規劃我的遺願清單了:

時間

我對時間的認知與上帝所說的一致嗎?我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夠完成我遺願清單上的所有事項呢?如果把所花費的這些時間運用在傳福音或牧養基督徒上會不會更有意義?作家大衛安德魯在他的書中這麼說:「基督徒應該明白,生命就是福音的大能所帶來的一系列關係的集合。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我們與耶穌基督的關係。但可悲的是,許多基督徒在時間的管理上與一般人完全無異,他們更看重經濟利益,而非建立關係。」

其他有限的資源,例如精力及金錢

我會花費我的多少精力和收入來完成我遺願清單上的事項?說實話,很多人們在清單上想完成的旅行及活動簡直太貴了。問問自己,我是不是願意投入部分精力(就算不是全部)及金錢(甚至因此損失一些收入)來幫助他人認識耶穌和牧養信徒呢?這樣的思考直接影響到我選擇怎樣的工作、如何度過閑暇時光,甚至會影響我如何養育我的孩子(我是否把養育孩子當做培訓門徒的機會)。我願意把建立關係放在經濟利益之前嗎?

在這些反思之後,我削減了我清單上的事項,並且我確定我不會因為在這一生沒有完成上面的所有事項而感到沮喪。這些事情是可以先放一放的。有趣的是我意識到有些時候,當我先尋求上帝的國度時,祂卻意想不到地賜給我一些經歷,而這些經歷可能正是其他人列在他們的遺願清單上的(是真的!一個例子就是因着我先生的大學聖經課程我們有機會在國外待了好幾年,要不是因為這個課程我們是絕不可能有機會去那個國家居住的!還有很多例子,你可以以後再問我!)我寫這個不是自誇,而是在自我挑戰。當然,我還沒有到達那個境界,但想想看,如果「把握時機」意味着改寫我的遺願清單,把我的生命定睛在耶穌身上是不是超棒的?這樣的話,如果耶穌明天就再來了,我生命的清單將不用做任何改變了。

那麼,你的遺願清單上列了哪些事?你可以怎樣改進這個清單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