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痛苦

當上帝帶走他們5歲的女兒

作者:Ng Jing Yng,新加坡

翻譯:Xining Wang,愛爾蘭

身為父母,當面對突如其來的悲痛,最大的安慰是什麼?

對於羅恬恬和她的先生黃勤達來說,今年1月他們面對著極大的掙扎。當時,悲劇從天而降,奪走了他們心愛的5歲女兒黃睿祈。

如今,羅恬恬能夠自信又切確地說出她一直所困惑的答案:“睿祈認識主耶穌”。羅恬恬記得女兒曾經分享:“主耶穌為了我們的罪, 也為了醫治生病的人,被‘壞人’(羅馬士兵)殺害了。”她也確信,上帝提前為女兒做了預備。

事實上,在黃睿祈去世的幾個月前,這個快樂的孩子在主日學親手彩了一幅有關天堂的畫。正是這樣的一個確信,幫助了他們慢慢接受在餘生里無法再見女兒的事實。

 

 

悲劇的發生

一切始於1月15日,當時黃睿祈說感到胸、腹疼痛,然後她開始發高燒。儘管內心忐忑不安,但他們還是決定先對她的病情觀察一天。

然而,至下午時刻,黃睿祈卻突然癲癇發作。這時,羅恬恬察覺不對勁,決定打電話給先生趕緊送女兒去醫院。

那時,黃睿祈已經開始失去意識。平時鮮少在社交媒體發布帖文的羅恬恬,開始透過社交媒體管道呼籲親友們為黃睿祈禱告。

經急診科醫生診斷後,黃睿祈立即被送入了加護病房。黃勤達和羅恬恬不斷禱告懇求主的醫治,但她與先生禱告的內容卻是截然相反的。

過去,黃勤達曾親歷過父親逝世前變成植物人的狀態,所以,他祈求上帝完全治愈黃睿祈,抑或上帝親自來將她帶走,因他不忍心看見他活潑可愛的女兒變成植物人。

與之相反,羅恬恬則祈求上帝給她第二次機會,讓她能繼續當黃睿祈的媽媽。她在病床前對著黃睿祈低訴:“即便妳變成植物人,媽媽也會照顧妳。但是,如果妳覺得太痛苦,我會放手。”

在病房外等待的36小時,對於這對夫婦來說是一個漫長的煎熬。經過數小時的等待後,他們終於瞥見了小女兒一眼,頃刻間,漫長等待的煎熬得到了絲絲喘息的機會。

“我們通過分流屏障的窗戶看到了她。她側身躺著,睜著雙眼,眼睛眨也不眨。那時我就已經知道她的腦部受到損傷了,很可能活不下來了” , 黃勤達憶述著。

後來,當他們第一次被允許可以和黃睿祈有身體接觸時,黃勤達當時就淚如雨下,他發現她的身體很冷,身上綁著呼吸器和生命體徵監護儀。

他來到床邊坐下,在黃睿祈耳邊唱起詩歌,這是她經常在教會演唱的敬拜歌曲之一。他唱著:“有了基督,我們可以在暴風雨中微笑”,並讚揚他的小女兒在這場暴風疾雨中堅強而勇敢。他盼望女兒能聽見並且確信,若她在天家遇見了耶穌,就不再有苦難。

黃勤達說:“我告訴睿祈,她會和她曾經在主日學中學到的聖經中的使徒們見面並玩耍。這也許是一種自我安慰,但也時刻提醒著我,除了屬世的生活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天家。”

對羅恬恬來說,儘管她仍沒有辦法接受黃睿祈離開自己,但她在那一刻對上帝的禱告已與之前不同。她請求上帝讓黃睿祈能堅持到在緬甸的外婆和遠在曼谷的干爺爺來見她最後一面。上帝應允了這一請求——黃睿祈的血壓曾一度上升,但當黃勤達開始在黃睿祈的床前祈禱後,她的血壓開始下降並保持穩定,一直等到羅恬恬的母親和黃睿祈的幹爺爺到來。

之後,她的四肢開始變黑,這是血壓變低的表現。接著,她的脈搏停止了。

失去黃睿祈

1月17日凌晨,黃睿祈在住院約36小時後逝世。她的病情后來被診斷為罕見的神經系統疾病,被稱為兒童急性壞死性腦病(ANEC),該疾病僅見於東亞原本健康的嬰兒和兒童中。 ANEC的特徵是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以及高燒,快速喪失意識,並癲癇發作。

雪上加霜的是,他們不得不推遲黃睿祈的葬禮,因為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小兒子黃慎祈需要被送進醫院進行防預性觀察,而羅恬恬同時也因感染甲流H1N1被送進另一家醫院。

在接下來的兩天,待黃慎祈和羅恬恬相繼出院後,一家人開始為黃睿祈的葬禮做準備。黃勤達回憶說,“當她的身體被裝進棺材運回家時,我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感。看到她的第一眼,我感覺有些安慰,因為她終於回家了。但讓人痛心的是,她回到了家,卻沒有了生命的氣息。”

在親朋好友前來跟黃睿祈告別的儀式上,夫婦倆把黃睿祈過去的照片製作成影片,透過幻燈片播放,並以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繹的《 What A Wonderful World》為背景音樂。 “睿祈很喜歡這首歌,這也是她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美妙、天真和快樂”,黃勤達補充道。

羅恬恬認為上帝賜予了她三天的時間,讓她在醫院裡可以好好休息,並為最痛苦的時刻(葬禮)做準備。

這段期間,她被上帝的話語所安慰,“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約書亞記1章9節)她知道在這段信心的旅程中,上帝與黃睿祈同在,也與他們一家同在。這節經文最終被刻進了黃睿祈的墓誌銘。

黃睿祈是上帝所賜的禮物

如今,當羅恬恬回憶起五個月前的經歷,她認為,最難熬的不是上帝沒有垂聽她的禱告醫治黃睿祈,而是她被一波又一波的內疚感所折磨:她認為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立即將黃睿祈送醫,她也質問自己事發當時是否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挽救她的孩子。

“我生自己的氣,當時我沒有相信黃睿祈,這是最痛苦的”,羅恬恬說。只有丈夫和教母不斷為她打氣,提醒她上帝的良善後,她才逐漸擺脫了這種自責的心理。

羅恬恬很感恩她的孩子不用再遭受痛苦。負責黃睿祈這個病例的兒科專家告訴她,她接手過的其他3名同被這種罕見疾病感染的孩子中,沒有一個倖存。研究還表明,目前尚未有針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或預防方法,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夠完全康復。在極少數年輕患者能夠倖存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靠長期的醫療手段來維持生命。

回顧過去,羅恬恬還意識到黃睿祈是上帝給他們的一個“特別的禮物”——她在過去的五年中,用極具感染性的笑聲祝福了他們,並且給了黃慎​​祈一個與之嬉戲的快樂陪伴。

她追溯過去對黃睿祈的回憶,她剛出生時心律不整,臍帶繞頸,隨後進行了緊急剖腹產以挽救母親和孩子。

對於女兒這一生給他們帶來的祝福,黃勤達也與羅恬恬的想法一致。在他們新婚的生活裡,黃睿祈為他們增添了許多歡樂。他最美好的回憶是帶黃睿祈去遊樂場,陪她盪鞦韆,把她盪得高高的,並在她要求撓痒時撓她癢癢。

面對失去女兒後的生活

儘管如此,失去黃睿祈的痛苦和悲傷仍然在蔓延。

“我們經歷了許多個第一次,但卻是刻骨銘心的“第一次” 。當孩子出生時,會記錄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小時,孩子回家的第一個晚上” ,黃勤達分享說, “但當黃睿祈離開後,我不得一點一點來消化這個噩耗,她離開我們後的第一個小時,第一天……第一次醒來發現她不在了。”

他補充說:“另一個困境是,沒有黃睿祈的生活要繼續,在我的腦海裡不斷重現黃睿祈活著時的點點滴滴。”

現在,這對夫婦正在努力邁步,共同創造新的回憶,同時也把與黃睿祈一起度過的幸福時光珍藏於心。

羅恬恬說,他們現在絕對會對黃慎祈更有耐心。這個兩歲的男孩想知道他姐姐去了哪裡,但他年紀還太小,無法完全理解。

堅定對良善上帝的信心

雖然很心痛,這對夫婦還是希望他們的故事可以給上帝帶來榮耀,並提醒大家珍惜家人,因為人生中可能隨時會發生意外。他們承認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可能沒有完整的答案,但是他們可以見證,在無法理解的悲傷中,耶和華給了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心和安慰(耶利米哀歌3章32-33節)。

“我們仍然非常想念她。對我個人而言,我每一天都在想她。但是這種磨難幫助我理解了耶穌在被釘十字架的那段時間里天父的感受。它給我提供了第一視角,讓我看到自己的孩子快要死的時候,這種痛徹心扉的悲傷” , 黃勤達繼續說, “這個過程確實很殘酷,但是我把能理解上帝“第一手” 的感受當成無價的榮幸。我仍然不能完全理解上帝的愛,但是在黃睿祈離開後,當我聯想到自己對黃睿祈的愛時,我感受到了上帝犧牲祂的獨生愛子耶穌為我們釘十字架時,祂對我們的愛有多真實、有多真心。”

更重要的是,黃勤達和羅恬恬強調了讓孩子們認識上帝的緊迫性。

“將基督信仰種在孩子的生命中永遠都不會太晚” ,黃勤達說, “這顆種子非常重要,它將帶他們走過一生。”

“主雖使人憂愁,還要照祂諸般的慈愛發憐憫。因祂並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 ——耶利米哀歌3章32-33節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傳道書靈修| 這樣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呢?(有聲中文)

作者:Jiaming Zeng,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上帝的小鳥,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3章1-15節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什麼益處呢?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我知道,上帝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上帝這樣行,是要人在祂面前存敬畏的心。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上帝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

在我生命中曾經有一段時期,我和一個朋友鬧翻了。我感到被他的所作所為傷害,在嘗試和解失敗後,我們慢慢地漸行漸遠。

很長一段時間,我祈求上帝除去我的痛苦,但第二天醒來後卻依然在腦海中舊事重演,感到很受傷。我問上帝很多次,這樣的日子何時才能夠結束呢?

我希望我的情緒能在一夜之間得到治癒,這樣我就能繼續我的生活。我想加速度過看似煩人的、沒有意義的憤怒和悲傷時期,進入一個更有益的、積極的、快樂和輕鬆的季節。然而上帝卻有不一樣的計劃,這個過程比我預期的要長很多。

正如傳道者在《傳道書》第3章中所指出的,「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第1節),「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第3節)。儘管我們總是會有自己的偏好,但不同的季節卻不分高低好壞,每一個季節在各自的時節里都同等重要、同等合宜(第11節)。

這些讓我們感到失控的時期非常重要,它們讓我們認識到上帝才是時間的主人——接受我們無法參透祂從始至終的作為(11節)。雖然我們只看到眼前,但上帝看見一切。這些時期可能慢慢才會過去,但我們知道,一切都是上帝所寫的連貫故事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將信心寄托在永恆的主宰上帝身上,學會在當下享受祂的祝福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過去的悲傷或未來的希望上(12-13節)。

當我順服於祂的作為時,我開始從祂的角度看問題。我意識到我所經歷的憤怒、悲傷和消極情緒可能並不簡單的只是「不好」的。在聖靈的引導下,它們成為我自我理解、成長和轉變的指南針。我的消極情緒把我指向了我心中藏著的偶像、謊言和恐懼。當上帝把我深藏的每一個恐懼慢慢地拿走,並用祂的愛和恩典取代它們時,痛苦的時期變成了使我成聖的時期。

 

上帝用這段時間來建立我和祂的關係,教會我相信祂的指引意味著什麼。我知道上帝是我的磐石和靈魂的錨(希伯來書6章19節)。沒有暴風雨,我們怎麼知道錨的重要性?

儘管我多麼希望能夠快進度過那個時期,但我意識到治癒是需要時間的。雖然我不希望困境臨到任何人,但我也不想回到從前的自己。憤怒和悲傷的時期教會了我謙卑、和平和耐心。對自己有耐心,對別人有耐心,對時間有耐心。

在上帝面前,痛苦的時期並不是提醒我們這個世上存在著苦難。相反,它們可以提醒和見證上帝如何醫治、安慰和供應我們。在祂的時間裡,上帝可以把過去和現在的悲傷痛苦改寫成美麗的東西。

無論我們正在經歷何種困難,讓我們學會相信上帝是時間的主人。冬天快結束了,春天很快就要來了。

問題反思:

 

1.思想你過去這一年來的經歷,上帝是怎樣在其中給你供應和祝福的?這會是應該做什麼的時間呢?「是……的時候了」。

 

2.回想你經歷過的一段艱難時期。回首往事,你在那期間看見上帝的作為了嗎?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當感到上帝與你作對時,抓住這幾條救生索(有聲中文)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美國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前不久我和一個朋友坐在一起聊了聊,在短短几年裡她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我要告訴你的是,她是一個永遠充滿盼望的人。但是我也要告訴你,她擁有的是信心,而不是答案。我能看到她也充滿疑問,這些疑問讓她年復一年來到上帝面前,而上帝終有一天(甚至就是現在)會獎賞那些全心尋求祂的人。她堅定不移的喜樂是建立在那些未曾看見的事物上,也建立在她一次又一次做出要信靠上帝的決定中。

不久前,我也因害怕兒子患上了癌症而在自己的疑問當中艱苦爬行了一回。說實話,比起發生的事情來,更使我與上帝疏遠的是我的想法,它們奴役我,威脅著要讓我遠離相信真理的嚴格操練。

有時候其實一種微妙的懶惰讓我遠離有深度的基督信仰,這樣的基督信仰拒絕陳詞濫調,拒絕我給自己找的大把簡單答案。我給自己的真實感覺塗上了一層可卸膠,所以它們在我心底潰爛了。

有的時候,我會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卻沒能讓我的靈魂定睛在真理上。

有時候,我們就是得把真理重新講給自己聽,若是自己太軟弱無法做到,也可以請別人講給我們聽。

這樣才能棄絕內心那些不是出自真理、聖經和上帝的獨白。

我真的相信真理必叫我得自由嗎(約翰福音8章32節)?我是否相信真理到篤定追求它,為我的心思意念築起一道籬笆呢?我是否制服每一個思想叫它順服耶穌?是否晝夜思想真實的、可愛的事物,思想上帝的屬性呢?

為了抓住這條在各樣狀況中的救生索,我收集了幾條看似上帝「不在線」時我接收到的最佳建議。

 

祂不會把「壞」說成「好」

當其他人甚至是我們自己內心自編的、內容並不完全準確的《優秀、冷靜基督徒指南》對我們大聲朗誦羅馬書8章28節,當成一張巨型屬靈創可貼給我們貼上時,聲音是刺耳的。

確實,這句經文是我們的歸屬,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但幾年前,我在聽了Tim Keller的播客後對這句經文的看法完全改變了。Tim Keller提到,在拉撒路的墳前,儘管耶穌知道自己將完全勝過死亡,祂還是哭了(約翰福音11章35節)。祂並沒有把可怕的死亡和世界的完全破碎稱為「好」(這個真理也讓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同朋友們一同悲傷)。

正如我們在詩篇和耶穌在死時所說的話中看到的那樣,基督徒感到哀痛是很正常的。

 

祂從不完全與你作對

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就記得現在仍然想起的 「雪球效應」。表現出來就是一旦我極度憤怒到某種程度,我就開始化身「殉道者」,認為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和我作對。

我好倒霉!我最喜歡的那件襯衫破了個洞,錯過了公交車,老師還突然隨堂考試,現在我只能提心弔膽地等待下一件倒霉的事情發生了。(就像書本《亞歷山大和他最糟糕的一天Alexander and the Horrible, No-Good, Very Bad Day》描繪的那樣)

只是現在在我面前堆積的困難則是成人版並直戳靈魂:流產、癌症、學習障礙。

然而上帝向我顯明,祂把宇宙中的每一個原子都握在一起:「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希伯來書1章3節)。「因為萬有都是本於他,倚靠他,歸於他」(羅馬書11章36節)。可以說,上帝的仁慈使我不至於從世界蒸發,寫下這些文字時,也是上帝的慈愛讓我的肺擴張。

這個真理一直不變:祂所給予的總是遠遠超過對我的所求。

更何況對於我們這些屬上帝的人來說,羅馬書8章31-32節堅定不移地告訴我們:

「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

上帝掩面不看耶穌,好永遠不拋棄或背叛我們。

 

祂還在為我們準備禮物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開始我們發現兒子可能患有癌症時他的反應。他回到了克服學習障礙時建立的習慣:感恩。

他立刻開始用言語述說上帝是怎樣彰顯慈愛的:醫療條件良好,發現地早,即使是在「最壞的情況下」也有天堂的承諾(如果對你來說最不能接受的一步是天堂,即便在那裡,你也能瞥見上帝的美善)。

他的感恩鼓勵我們全家人也開始感謝上帝。我們在一張黃色索引卡上寫滿感謝的話語,夾在名為「癌症」的文件夾中。

那張閃閃發光的卡片不斷提醒我們,即使面對仇敵,深處幽暗的山谷,上帝也始終彰顯祂的同在。

當操練定睛的時候,我們就有盼望、平安和在上帝同在里的安息,我們知道祂就在那兒,畢竟我們的上帝就在我們身旁。

 

 

閱讀原文請看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身處絕境?4個真理幫助你(有聲中文)

作者: Jade Mazarin,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Jade Mazarin是佛羅里達州Vero Beach的一名註冊基督教心理諮詢師,提供面談和視訊諮詢服務。她是《心靈的自由之旅:走出依附和發現自我》一書的作者。她的網站是www.jademazarin.net

我剛開始心理諮詢的研究生課程時,為美好的生活新階段興奮不已。回首看,我很慶幸當時的自己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那年冬天,我得了一種醫生也診斷不出來的病。在被流感癥狀和嚴重的頭暈折磨的同時,我也為家人和好朋友們都遠在他鄉而難過。幾個月過後,我的病情才逐漸好轉,但某些癥狀仍然存在,孤獨帶來的抑鬱情緒也開始出現。

隨著時間的累積和依舊孤獨的事實,我心中的難過越來越深。不久之後,我開始了從來沒有過的強烈焦慮,那是我所經歷過的最黑暗的時光。

我一向敬愛和信任的上帝,對我有史以來頭一次如此沉默。當時的我撕心裂肺地哭著禱告,求祂幫助我,至少讓我能感受到祂的同在。

沒有親人和朋友的陪伴,我感到如此孤獨。雖然我知道上帝和我在一起,但我根本感覺不到祂的同在。

然而,我從過去的經驗和聖經中知道上帝愛我,所以我繼續尋求祂。慢慢地,祂開始向我顯明一些重要的真理。它們就像燈柱一般,引導我的心在曠野中一步一步地前進。以下就是幫助過我的真理:

 

1.上帝仍然掌權

 

我每天都在與謊言作鬥爭,極度的恐懼幾乎要吞噬我,我知道這說明了我處在一場屬靈征戰中。但當我專註於攻擊我的黑暗力量時,我發現自己的狀況變得更糟了。上帝沒有把我撇在黑暗裡,而是把這個信息放在我的心裡:「我在掌權。」我覺得上帝在引導我專註於基督已經勝了世界的事實(約翰福音16章33節 )。

萬有之主就與我同在。耶穌已經應許總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6節)。在我們行走在混亂之中時,祂只會把我們抱得更緊。不管我們是否感覺得到,祂保護我們的程度比我們所知道的還要多。沒有任何事情會在祂的完美旨意之外發生。

 

2.上帝深深地同理我們

 

聖經稱上帝為「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上帝」(哥林多後書1章3-5節)。當耶穌看到拉撒路哀慟的家人們圍著已經死了的拉撒路時,祂哭了(約翰福音11章35節))。耶穌不僅僅是覺得難過,祂真的哭了。我們想一想,祂明明知道拉撒路會從死里復活,但祂還是哭了。

上帝在每一刻都與我們同在。即使祂知道事情很快就會好轉,祂還是會以祂完全的心同理我們目前的經歷。

 

3.我們的痛苦是有意義的

 

對於一切上帝允許發生的事情,祂都有自己的旨意,儘管當下的我們可能很難理解。我們被教導「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而要「專心仰賴祂」(箴言3章5-6節)。既然上帝是全然良善的,那麼就一定有祂允許我們處於當下處境中的目的,雖然我們有限的頭腦無法理解。而且,我們知道祂永遠信實的愛會支撐著我們度過這一切。

上帝讓我在心裡知道,祂要使用這段時間來使我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然而,這段黑暗、可怕、令人疲憊的經歷怎麼可能會於我有益呢?

我並不清楚。然而,因為我知道上帝的品格,所以我會這樣想。我經常這樣禱告:「主啊,使用這段時間。讓我能結出果實來。別讓我白白經歷這一切。」信心使我可以假定:因為上帝不變的良善,祂不會讓我們徒然哭泣。祂定會讓萬事都互相效力。

 

4.痛苦是暫時的

 

我相信我的處境是暫時的。上帝不斷地鼓勵我說:「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篇5節)。雖然黑暗似乎仍在繼續,但我堅信這條漆黑隧道的盡頭有一道光,而我註定要到達盡頭,儘管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

我們不能這麼想也沒關係。祂所做的超出我們的想像(以弗所書3章20節)。

上帝不斷在敦促我們要有盼望。即使我們的環境沒有按照我們渴望的方式改變,在等待的期間,上帝也能給我們意想不到的禮物——一個擁有更多從祂而來平安喜樂的、重新被煉凈的靈魂,各種各樣不同形式的祝福,最寶貴的與天父深度的親密共處。

 

走出曠野

 

因為我沒有親人和朋友可以依靠,也沒有內在的力量支撐自己,所以我只有靠上帝。我把我內心深處的一切都傾倒在祂的腳前。我帶著孩子般的真誠和盼望,不停地讀經和禱告祈求平安與喜樂。我坐著,單單地默想祂對我的愛。

經過幾個月的尋找,我開始能感受到這位最好朋友的同在了。我越尋求,就越能感受祂的同在。這是一種溫柔、親密、讓我倍感安心的同在。

我感受到天父很喜愛與我在一起。祂用祂體貼入微的愛環繞著我,彷彿那天祂心裡只有我一個人似的。

這樣的情況總共持續了三年時間,但上帝最終帶來了醫治、以及我內心渴望的深厚友誼。這些朋友超越了我的期望,對我來說他們就像家人一樣。但有趣的是,有時,比起他們,我更渴望和上帝在一起。我與我的創造主之間有了更深層次的親密關係,並且,祂能在我一言不發時就了解甚至感受到我內心的情感。我知道這是一種我和任何人都不可能建立的親密。

如今,距離上帝把我從曠野帶出來已經有幾年了。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上帝確實慈愛地掌管著一切。痛苦只是暫時的。而且祂確實用它來使我得益處。但我必須願意聆聽和接受真理,並在途中不斷尋求祂。

請記得:你真的會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並且在那之後將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好事發生。一個新的季節就在未來等你。

上帝對祂所愛的兒女是信實的。因祂本來就如此。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