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盼望

白色聖誕節的味道

what-its-like-to-have-a-white-christmas

作者:Christine E,香港;翻譯:小雨,中國台灣

過去四年來,我都在白雪藹藹的美國北部過聖誕。對於在亞熱帶地區長大的我來說,白色聖誕節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剛開始的時候,美麗的雪景確實令人驚嘆。但過了一陣子后,漫長的冬夜和灰濛濛又短暫的白晝逐漸讓人失去耐性。樹木落光了樹葉,白雪覆蓋住每一寸草地。不見了青翠的綠意,鳥兒的歌聲也不再,連一絲陽光都難見到。我所在的這個地方,冬日是如此的寒冷丶單調、漫長。還記得第一次經歷寒冬之後春天來臨的時刻,雪開始融化,滴滴答答的融雪聲真是讓人興奮莫名;還有那雪化后露出來的第一小塊綠草地,是多麼美好的景象。

一轉眼又是冬天,距離第一絲春意還很早。放眼望去儘是枯黃的草坪,外加上光禿的樹榦和灰撲撲的雲層。唯一的亮光,是來自各家沿窗和屋檐掛滿的聖誕燈飾。所有的聖誕燈飾一到晚上都會點亮,在漆黑的夜晚發出歡愉的光芒。

這些年,有不少聖經學者和其他人士指出,我們的救主耶穌並不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出生的。相反,我們仔細閱讀路加福音2章8節的話,就會發現天使報喜信給牧羊人時,他們正在野地里看守羊群。這樣推測起來,耶穌誕生的季節更有可能是在晚夏或初秋。這都沒什麼。這樣的說法可能是對的——耶穌並不是出生在12月。對此,我不打算提出反對意見,不過,我仍然喜愛在隆冬十二月慶祝耶穌基督的降生。

你瞧,冬天是既漫長又冷清的。長久以來,這對人的經濟狀況和情緒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饑寒交迫的日子讓人難以對付,特別是白天灰暗,夜晚漫長的日子裡。有時,我們甚至都忘記雪終會有融化的那一天。在我們生命的寒冬里,何嘗不是如此?有時我們似乎看不見任何出路;有時,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讓我們無法想像情況會有所好轉。

我們生活在一個破碎的世界之中,罪帶來的代價是永恆的死亡。這好比住在一個永遠盼不到春天來臨的國度,如兒童小說《納尼亞傳奇》系列之《獅子丶女巫與魔衣櫥》中動物居民們所發出的感嘆:“(納尼亞)終年積雪,永無聖誕節。”

耶穌基督所造訪的這個世界不正是如此嗎?兩千多年前,祂以人的形象出生在我們這個充滿死亡,毫無盼望的世界。那一天,為要拯救這個破碎的世界,彌賽亞耶穌誕生了,帶來了歷史上第一個聖誕節。之後,耶穌在世上生活了33年,專心做上帝的工,最後為我們死,又戰勝死亡權勢,從死里復活。不管耶穌究竟出生在哪個季節,夏天、秋天、甚或是春天,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祂誕生之前,我們這個破碎的世界有如最寒冷的冬夜,毫無盼望。

我喜歡在每年最寒冷的季節慶祝耶穌的誕生。因為我記得,在上帝介入其中,並將無限的希望與光明賜給我們之前,我們的世界曾經如最冷的冬夜一般黑暗。

所以在今年,當冷寂的冬季來臨,春日依然遙遙無期之際,我要在屋內點亮聖誕彩燈,好就着微光來思想,耶穌基督是如何藉由自己的出生、生命、死亡與復活,將光明帶到了這個絕望的世界。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為何尼泊爾地震使我悲傷不已

作者:潘錦霞,  新加坡
Why-Im-so-affected-by-the-Nepal-Quake
2015年4月25號,尼泊爾遭遇7.9級地震,這是該國80年來所遭遇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隨著新聞陸續播出當地受到災難襲擊、城鎮被摧毀的畫面,全世界都震驚了。我去過加德滿都很多次,並與當地一些朋友建立了很好的關係,那些新聞畫面使我大受震撼。

在得知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的消息後,我立即在Facebook上聯繫我在尼泊爾的朋友們。第一位回覆我的朋友是我在2008年認識的。她在加德滿都南部平原的一所孤兒院工作。聽到她和孤兒院的孩子們都還好,我鬆了一口氣。

但不幸的是,她的家鄉廓爾喀(靠近震央的位置)的情況卻不太好。她的祖母不幸遇難,當地許多人也因此失去了家園。
Tracy-and-Nepali-grandmother

(圖中最左邊的老奶奶為其已故祖母)

壞消息不斷從我其他在加德滿都的朋友那裡傳來。就像在廓爾喀的人們一樣,他們很多人現在都無家可歸。其他生活在東部山區靠近珠穆朗瑪峰的朋友也告訴我,他們的家園被摧毀了,他們和家人都在戶外過夜。由於天氣寒冷,雨季在即,外加財物丟失,他們目前的狀況在短時間內並不會有實質性的進展。除此之外,他們還要經歷餘震。

還有另外幾位朋友暫時沒有回覆我。我很擔心其中一位住在博卡拉的朋友,因為這個城市也遭受了地震的摧毀。

然而,在悲觀失望中,有一些好的事情還是讓人鼓舞。我提到的第一個朋友告訴我,她丈夫打算回到廓爾喀──他們自己的村莊──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去幫助當地的村民。在這艱難的時刻,看到尼泊爾人伸手援助自己的同胞,我的心裡湧起一股暖流。

同時我也特別驚訝,儘管是在悲傷和困難之中,尼泊爾的基督徒們仍然心存感恩。仔細想一想,雖然身在逆境中,我們還是可以感謝上帝的。地震發生在禮拜六,當時孩子們恰好都不在學校。地震如果發生在工作日,或在寒冷的冬天,或是晚上,死亡人數必定更多,因為那樣大部分人都會呆在室內。但事情並沒有那樣發生。

毫無疑問,恢復和重建將會是很長的一個過程。讓我們一起為尼泊爾的人們禱告。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曾如此勸勉我們:「我相信通過代禱,正如主耶穌自己告訴我們的那樣,上帝的大能將會運行,超過我們的所思所想。」

這裡是一些代禱的建議:
1)為信徒禱告:求上帝保守他們,堅固他們的心,使他們不至灰心,成為上帝真理與愛的見證。
2)為救援人員:求上帝賜予他們智慧,讓他們知道如何分配資源,説明那些有需要的人。
3)為尼泊爾的人們:求上帝幫助他們找到只有在基督裡才能獲得的盼望與永恆的保障。

Patan-Durbar-Square

圖為地震前的帕坦杜巴廣場,現已被完全摧毀

Durbar-Square-after-the-earthquake
圖為地震後的杜巴廣場

圖片來源:AP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失而復得的愛

作者:洪羽晶, 台灣
lose to win of love
從小,我生活在和樂的家庭中,爸媽不曾給我施加壓力,只希望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然而奇怪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竟發展出完全相反的人格。內心的完美主義以及對未來的控制慾成了我成長路上莫大的羈絆。

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從來不參加自己沒有把握做得「好」的活動。我慣於給自己一個沒有其他選擇的目標,這其中包括選擇報考師大——我唯一的志向。我的生活既充實又空虛——充實到連休息的片刻都沒有——以確保我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一個目標達成後,緊接著我又會設立新的目標,但總覺得空虛,因為我找不到動力和最終目標。另外,擁有敏感的心思也使我必須在面對不同的人、事、物時處理複雜的情緒。我時常埋怨沒有人懂我,獨自承受許多重擔。終於,高中時,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我漸漸失去食慾,身形迅速地消瘦,個性也變得更加偏激與固執,使我身旁的人擔心、難過。其實我自己也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因為我感覺自己再也無法掌握明天,並為此感到恐懼。

就在此時,上帝給我機會認識祂。當時,我在班上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們在校園中遇到傳教的姊姊們,從此便和她們有密切的接觸。在與她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得著安慰。許多以前的抱怨與困惑突然都解決了,並且我也開始相信有人懂我,有一位神願意擔當我所有的重擔,而且祂可以成為我前進的動力。然而,隨著越來越深入瞭解她們所傳講的核心思想,我對於這個信仰反倒越發困惑起來。有一種奇怪且似真非真的感覺在我心中搖擺不定。這一位神好像是真的,但這些信念和思想又好像是假的。當時我很掙扎,想離開那個地方,但我最親近的朋友在那裡,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耶穌——祂可以分擔我的重擔——也在那裏。終於,雖然我心中有著追尋的渴慕,但我還是再也無法說服自己繼續下去。我離開了……我以為這一次的決定將使我永遠地錯過祂。

那時候起,我又回到從前的生活,將自己當作生命的掌權者。經過這個插曲後,我對人生又增添了更多疑問。我不明白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強烈意識,使我毅然決然地拋棄了那個好不容易才有的依靠。也許,神真的只是人類文化下的產物,那陣子一股腦兒狂熱地投入,相信祂統管萬有,相信祂知道我的苦楚,都只是想為自己長久以來的疲憊找個代替的理由吧?!我帶著「又必須回到以前」的無奈心情進入大學。好像為了再次證明只有我才是自己的神一樣,我來到了師大。就如過去一樣,我毫無差錯地實現了我早已設下的目標。

才進入大一沒多久,學系的教授就組成禱告會,並邀請曾接觸基督信仰的同學參加。我當時沒有太多想法,只是陪著有興趣的同學去看看。然而,就是這麼奇妙,我從此又燃起一些想追尋真理的渴慕之情。透過學系的禱告會、師大團契、學園團契和學長學姊的分享,我再次有機會和上帝「連線」。大一那年的聖誕節,我隨著學長的腳步踏進教會,有了感動想好好重新認識基督信仰。但我漸漸發現此時接觸的信仰和高中時所接觸到的基督教有許多差異,尤其在聖經的解讀和基督再臨上存在著大大的不同。有次和學姊分享的過程中,我得知我先前接觸的原來是假借基督教之名而成立的異端——攝理教,這個訊息帶給我很大很大的震撼。我頓時明白上帝的心意,明白那股莫名奇妙的強烈意識從何而來,原來祂從來沒有離開我,反而是讓聖靈在我心中運行,救我脫離背離真理的歪路。又因著祂的奇妙大能,我如今得以走上真理的道路。

我的生命與信仰路程看起來不太順遂、且繞了個彎,但我為著所經歷的一切,向天父獻上感謝。祂讓我原先的個性受到磨練,今日得以在患難後尋得祂的寶貴恩典。在我驕傲地以為自己是生命掌權者並對祂發出大大的質疑時,祂竟沒有發怒,沒有離去,反而安靜謙卑地等候我回轉歸向祂。祂透過我身旁的人、事、物,使我再次回到主的面前,並讓我確信我正在走的道路是祂真正的應許。

如今,上帝持續在我身上作工,祂要修剪那些不合乎祂心意的壞枝子,使我的生命更深地連結於祂。雖然到現在我還是時常會有軟弱,有時心中會出現過去我和上帝拔河的景象,但我想,祂不是那位要我們一夕之間就成為祂完美新婦的上帝。祂允許我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完全地交託與順服。感謝主,雖然脫去舊人換上新人的過程不容易,但在耶穌裡,我心中有踏實的確信與平安。這個歷程成為我的最佳見證,這是上帝莫大的祝福。在經歷這一切之後,我終於確定自己的心意。從此我要牽著主的手往前走,走過生命的點點滴滴,走向祂所應允的永恆國度。

把握撒種的機會

作者:樂祈, 台灣
ODB_171211
 「我的寶貝,最近過得好嗎?吃飯了沒啊?」以前我總以為奶奶的問候為理所當然的事。然而,今年的元宵節,正當全台各地團圓觀看百盞天燈齊放的時候,奶奶離世;連平日耳畔響起的親切問候也完全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是我第一次經歷親人過世,卻是那麼地突然、不真實……

 還記得喪禮上,我像是行屍走肉般,在葬儀社人員的引導下,進行各樣程序,直到進入火葬場,看著他們把奶奶火化後的骨頭裝入骨灰罈,才真的感到天人永隔。

 我發覺原來被一句「千金難買早知道」套牢的不是別人,正是我自己。今年過年,我忽略內心的感動-對奶奶說「奶奶我愛妳、耶穌也愛妳」,想不到那晚便是我見到奶奶的最後一面。

 終於,我用後悔的眼淚學到了寶貴的一課-「不要留下任何遺憾、不要放棄撒種的機會」。 當了九年的基督徒,卻連簡單的『耶穌愛你』都難以向至親啟齒,我徹底對自己失望,儘管全家為奶奶信主禱告了二十一年,但我捫心自問「我為家人信主做的努力夠嗎?」

 『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享這福音。』(哥林多前書9章22-23節)。身處在華人的背景中的我,並不擅長表達愛的方式,也許是時候提起勇氣去表達一份說不出的愛 ─ 從上帝而來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