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真理

當你感到孤單時,不要相信這4個謊言(圖文)

作者:雅米創意團隊

翻譯:Nancy,中國

 

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工作,剛剛分手,還是被家人誤解,還是根本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我們都曾被孤單緊緊抓住過。

這樣的時候通常會持續幾天或幾周,很容易導致挫折和沮喪。在這段時間裡,一些關於孤單的謊言會趁虛而入,讓人無法動彈,阻礙我們去接觸和建立我們渴望的聯繫。

以下是一些我們可以留意的謊言:

聯繫朋友,簡訊不回,電話沒人接;約人喝咖啡,一而再,再而三被改期。我們做了什麼讓他們不高興嗎?應該停止聯繫他們嗎?事實很可能是,朋友們看似的忽略並不是因為我們做錯了什麼。

我們可以試著更直接一些,坦誠地分享我們為什麼要和他們聯繫。我們也可以祈求上帝帶領我們去接觸新的朋友——即使我們不太了解他們。

上帝知道我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拉太書6章2節)。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地向別人求助,因為這樣做,我們就活出了上帝為群體生活所設計的模樣。

如果教會裡的每個人似乎都處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這會讓人感到很孤獨。我們如果正好被困在緊密的大學團契和「已婚俱樂部」之間的那個人生階段,就更是如此,似乎沒有人能明白我們的擔憂與喜好。

雖然這確實令人沮喪,但正如保羅提醒我們的,基督的身體需要有多樣性(哥林多前書12章17節),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是這種多樣性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有沒有時間可以去認識一下教會裡的寡婦老人呢?或者可以約那個有抱負的聰明理科生一起吃午餐?

在我們投資在教會朋友身上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尋找新朋友,與生活在相似階段的人建立支持關係網,或許加入一個有相同志向的非營利組織做志願者。

有時,我們所經歷的挑戰也會讓我們感到孤獨。也許我們所掙扎的試探別的基督徒好像都已經戰勝;也許剛分手的我們走在一堆幸福的夫妻里感覺有點步履蹣跚;或者我們正在努力應付的一項工作看起來就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其他同事們做起來卻似乎眼睛都不用眨一下。

雖然其他人可能沒有經歷過和我們相同的試煉,但他們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同理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在我們面對個人的全新挑戰時,上帝可以使用這些人來鼓勵我們並與我們同行。

保羅也提醒我們,當我們在患難中從上帝那裡得安慰的時候,就「……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章4節)。我們目前的患難將使我們有一天能夠給有同樣經歷的人帶來我們曾經渴望得到的安慰。

在最艱難的孤獨時刻,我們可能會覺得連上帝都聽不到我們的呼求。或者祂聽到了,但祂就是不回答。

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知道基督我們的救主是「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以賽亞書53章3節)。我們可以感到安慰的是,祂很清楚孤獨的感覺。祂比任何其他人都了解我們的試煉和掙扎。

我們也提醒自己,沒有任何東西能將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羅馬書8章38-39節)。雖然我們所經歷的孤獨有時會讓人不知所措,但祂正與我們一起走過。我們可以怎麼去留意到祂的安慰呢,即便在細微的事上,也都有祂的安慰啊。

讓我們承認孤獨是困難的。我們可以因它所帶來的疼痛而悲傷,但不要去相信它試圖讓我們相信的關於我們自己、我們周圍的人和上帝的謊言。即使我們可能生活在灰濛濛的天空中,也讓我們努力去記住什麼是真的吧!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多彩的世界

創意圖文| 我們習慣告訴自己的謊言

藝術設計:YMI X Phoebe Raymundo (@pbinthesea)

過去痛苦的經歷、失敗和負面思想能夠將我們拖垮,令我們破碎又絕望。當我們深陷絕望時,是很難看到出路的,反而會告訴自己很多阻礙我們活出上帝兒女豐盛生命的謊言。

你是否常常深受自我控訴的折磨?從現在開始停止相信這些謊言也為時不晚,重新拾起你生命中的破碎,將你的過去交給上帝,唯祂可以醫治你破碎的心(詩篇147篇3節)。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這場冠狀病毒疫情讓我看清的真相…..

作者:奇奇,中國

 

1.72萬人確診,2.15萬人疑似,361人死亡。這是此時官方實時公布的疫情數據。而距離武漢被封城也已經過去了11天。

若大家留心的話會看到最近兩天這個數字是直線上升的。被封禁在家中連返工時間都待定的我們不禁要問:就要大爆發了嗎?這還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多久?然而,沒有人能給出答案。放眼過去,人們已經受夠了在家不能出門的日子,紛紛喊著無聊,有人還戲稱「終於體驗了坐牢的感受」「終於知道為什麼女人坐月子的時候會抑鬱了」…… 但面對確診和死亡人數的攀升,沒有誰敢輕舉妄動。

我也是一樣。過去的這11天,在我看來就彷彿經過了一個世紀一樣。不僅因為大部分的時間我被困在家裡,更是因著我每天都在見證著各樣戲劇般的事實以及被迫對生命思考。果然是在亂世里更能看清真相。我也突然更加明白了聖經里的話: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傳道書 7章2節上 。因為死亡和災難會迫使人們思考生命的真相,如此才有機會與真理相遇。

 

若不是被盼望驅使,就是被恐懼驅使

 

過去11天里,相信沒有一個人好過。在面對未知的疫情爆發情況下,人們的恐懼被放大。在恐懼的驅使下,人們開始失去判斷力,去哄搶食物、水、藥物以及毫無理智地相信各樣的謠言。超市的商品架被掃空。我是比較後知後覺的那種人,前幾日在朋友的提醒下才想起來去超市買一點零食和水果備著。出門的時候沒有多想,但到了小區里的超市,發現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大包小包地買著食物時,內心也開始有了恐懼。本來只是想買兩包餅乾的改成決定要買一箱,順便也囤一箱牛奶吧,還有別的食物,想著萬一以後買不到了怎麼辦?萬一連食物都沒有的吃了怎麼辦?大家也爭相去囤葯,彷彿多買一點感冒藥退燒藥心裡會踏實些。

最近的謠言也是一波接著一波,越來越荒唐,卻依然有人以訛傳訛,相信的人還真不少。一個相關的官方半夜發布一句雙黃連對病毒有抑制作用,我早上醒來後發現連雙環蓮蓉餡兒的月餅都賣斷貨了……

被恐懼驅使的人會做出各種荒誕的事情。當我們裡面沒有真理而帶來的平安時,就會很容易聽信謊言,並活在惶恐和焦慮之中。然而屬基督的我們是擁有真理的人,也擁有祂賜給我們的平安和盼望。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馬書 15章13節

願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出於盼望和愛,而不是恐懼。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前兩天,弟兄坐在書桌旁,看著一桌子的物品,對我說:我們怎麼擁有那麼多沒用的東西?不知如果耶穌活在現在,看到我們的這些東西會作何感想。

放眼一看,還真是!卸妝濕巾、屏幕清洗劑、香水、眼藥水、巧克力、茶包、唇膏…… 各種各樣的東西…… 書更是一大堆,雅思真題、BBC聽力、文學當然還有各樣的屬靈書籍。這些全部都是屬於我們的,然而這些天里我們真正用到了幾樣呢(尤其是這個竟然要為食物擔憂的特殊時刻)?可以說幾乎是一樣都沒有……

作為一個人,我們真正需要的物資其實非常少。然而這個時代的我們,卻擁有著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多的物質。這個消費至上的世界在不斷向我們灌輸信息:唯有擁有那些對我們毫無用處的物品我們才能夠幸福。消費主義的陷阱將我們牢牢套住,買買買牽動著人們的貪婪和私慾,成為很大一部分人的追求。很多人為著一些無用的東西而欠下了卡債,一月又一月沒完沒了地循環……

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提摩太前書 6章7-9節

願我們都可以被祂的話提醒,過更加簡樸、充實令祂喜悅的生活。

 

解除了封禁,我們就真的自由了嗎?

 

前兩天跟一個長居國外的好友聊天:這幾天待在家中無法出門,簡直想蹲監獄一樣。她說:人間從來都是如此。我想了一下,果真是這樣。只不過過去自己還有種不是如此的錯覺。

過去,我們都被社會的輪子推著在不停地轉呀轉,如同是那隻踩輪子的倉鼠一樣。完全迷失在忙碌中。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話我至今都記得:we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人們忙死忙活,卻迷失了方向。世上各種各樣的工作和活動讓我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實際上不過是錯覺。這個世界不過是一個更大的監獄。我們有做事情的自由,卻沒有不做的自由。學習、工作、養育孩子和贍養父母都成為了沒有人可以逃離的責任和重擔…… 看起來可以自由進出甚至可以隨處旅行的人生,卻依然沒有自由。所以,那麼多人焦慮了,抑鬱了。人們想要離家出走,以為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解決問題,卻發現一時的逃離沒有太多意義,而看似浪漫的去遠方重新開始也不過是重複同樣的人生……

因為真正的自由,只存在真理裡面。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 8章32節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約翰福音 14章6節 。

願我們都能在真理裡面得到真正的自由。

 

比冠狀病毒更可怕的是人靈魂的病

 

相信在過去的這10天時間裡大家都見識到了人的黑暗面。因著口罩荒而高價賣口罩(一個口罩賣三十幾塊),批量撿來用過的口罩翻新了繼續賣,超市因著人們恐慌購物而抬高物價,一個大白菜賣到六十幾塊。再到最近幾日爆出的武漢紅十字會私自扣留大部分捐贈的口罩和隔離服等物資,社會捐贈的物資遲遲到不了一線醫務人員手裡……

大家都寒心了。怎麼會有人在這個時候還在動歪心思,發不義之財?怎麼會有人屢教不改繼續在人命危機的時候仍然無法無天?

這樣的消息爆出來真的比看到新增病毒病例還要讓人絕望。我相信在各國防疫專家的共同努力下,人們在某個時間找到對抗病毒的方法。但在人裡面的罪卻仍然存在。即使我們不久的將來找到了對付一切病毒的特效藥,解決了一切肉體的疾病,重新過上了「太平」的生活,人們該敗壞的依然敗壞,甚至可能會變本加厲的敗壞。

我們的靈魂病了,而這病遠比冠狀病毒可怕得多。任何的藥物都無法醫治這病,修行無益,宗教亦然。唯有一個醫生可以醫治。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可福音 2章17節。

祂是我們的大醫生,因著愛,祂自己親自擔當了我們的「疾病」,為我們的罪惡付出了流血捨命的代價。而這樣的醫治,卻是全然免費的。祂白白地給了我們。

願我們都因著信靠耶穌,得著那最美好的祝福——我們最需要的醫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濃情蜜意

《無問西東》——生命到底應該獻給什麼?

作者:依含,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前任3》的熱度還沒褪去,電影《無問西東》就立刻轉入了人們的視線。電影片名來自清華大學校歌第三段歌詞中的一句:“器識其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原意是人的德行要放在學問之前,義之所在自然能夠堅定不移、勇往直前,美好的德行與於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英文名則譯為Forever Young,意思是永遠年輕。說的是希望大家不忘初心,保持年輕時的勇敢與純粹。

電影從七年前就已經開始籌備,在2012年早已殺青,如今終於在網友的千呼萬喚中始出來,呈現在了我們眼前。除了高顏值的大咖雲集外,影片的最大亮點在於導演李芳芳純熟的講故事手段。影片講述的不是那些清華偉人的故事,相反,它講述的是平凡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故事。它以倒攀時間線敘述,展現了21世紀的張果果、1962年李想、陳鵬、王敏佳三人的清華校園、1937年西南聯大敘述沈光耀,最後到1923年吳嶺瀾的故事。片中的幾個青年人,在四個非凡且不同的時空中,一路勇敢思索、追隨內心前行,尋找生命意義。影片就在此有條不紊的時空中穿梭,看似沒有邏輯,實則深思熟慮的巧妙連接並互相互動與影響着,最後都在同一生命線上回合,傳承清華人對生命的執着精神。

第一段故事發生在二十年代,清華學生吳嶺瀾在他的人生中所遇到的第一個困惑是“自己是否該堅持讀自己並不擅長的理科”。校長梅貽琦開導他:“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第二段故事發生在西南聯大,抗日戰爭開始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為了躲避日軍轟炸,一路西遷至昆明,並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富家子弟沈光耀也在這裡讀書。他是學校里拔尖的人物,出身不凡、世家公子、書香門第,家中不乏功名利祿。這讓米雪飾演的母親對兒子要求不要追求功名利祿,只要做平凡的人,追尋心中的快樂平庸一生即可。但當沈光耀看到炮火中的中國,他做出了選擇,去當兵參戰!他不是為了什麼功名利祿,只為盛放對生命特別的熱愛。

第三段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醫院護士王敏佳因為寫信舉報師母欺辱自己的老師以及謊稱和毛澤東合影而遭到了批鬥,在眾人的侮辱與虐打中近乎崩潰死亡。這時一直愛戀她的陳鵬始終堅定地保護她、愛惜她,在敏佳絕望之時托住了她。但因為嚴酷的時代,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在理工男陳鵬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非常認真、執着和純粹的愛,只問深情,無問西東。”

 

最後一段張震所飾演的張果果的故事發生在現代,他為了救助來自農村的早產四胞胎家庭,費盡全力爭取奶粉的案子,來拿到款項救助。其中講述了現代社會的爾虞我詐,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人與人之間誠信的缺失。在他聽了父母支邊的故事之後,決心選擇跟從內心的聲音,只問初心,無問西東。

影片中的四個故事包含着許多的元素:誠信、初心、勇敢、愛情、迷惘與方向……。但是最終的主題卻都巧妙地融在一個點上,即“追隨真理,不被世界的聲音影響,無問西東。”

反觀現今的速食文化社會中,比起追求真理、生命的意義,我們每天都忙碌在自己的小天地。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這個社會灌輸着“你要好好學習,出人頭地、比別人強。” “將來要掙很多的錢,開豪車、住名房等……”,以至我們變得將精神世界的基礎建立在了物質主義的基礎上。而物質的來源就是必須順應世界設下的框架活才能得着。

就像故事中的吳嶺瀾,在那時代的清華校園,其文科全部滿分,物理卻掛科。在“人人都是第一名”的學校里,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當教務長梅貽琦找他談話,問:“你文科這麼好,當初為什麼非要學實(理工)科呢?”他回答卻是:“因為成績最好的學生都學實科。”在人云亦云的時代中,別人怎麼樣我就怎麼樣,好像那個大家認為最好的,就是我也應該去做的,把自己置身於盲目的忙碌中,用虛假的真實來度日。記得曾問過一個朋友:“你覺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他回答:“我哪有時間想這些事情?我的人生還沒有經歷太多,現在人都那麼現實,都看重物質,那些關乎意義的事情等我老了再說吧。”

所以影片中有一句台詞才會那麼觸動大多數人的心——“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那麼,除去這些世界加給我們的物質框架,人生什麼是真正值得,且需要我們去追求的呢?就好比片中的主角後來那樣,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和未來也要去追求的事?我的答案是那真理、光、永恆的生命——主基督耶穌。(約翰福音1章1-4節“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着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如果我們明白人生真正的意義且追求的是這永恆的生命,那麼當我們如影片中主角們那般正在經歷着人生的低谷、在十字路口徘徊,恐懼戰兢不知道方向,每天馬不停蹄地跟隨世界的節奏,讓自己變得更好,卻在打擊中迷失自己時,我們會知道上帝一直在掌管一切。因為這是祂在詩篇18篇1-3節給我們的應許,“耶和華,我的力量啊,我愛禰!耶和華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祂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篇90篇10節)“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詩篇 90篇12節)聖經也早已提醒我們,生命是有限的。既然知道了生命的意義為何,那麼就不該再浪費生命去追求那些物質上短暫的滿足。而是有鑒於在世時光的短促及永恆的無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乃是來到上帝的面前,認識祂,以國度的眼光正確地看待周遭的一切,而不是在世界的霓虹燈中隨波逐流。

常聽有人說,青春,就應該用在美好的事物上。同樣的,我的青春就該用在追求那永恆的生命,在當中建立自己,因這是世上最美好的事了。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句影片中經典台詞:世俗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無論外界的社會如何跌宕起伏,請都對自己真誠,堅守原則。內心沒有可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願你在被擊打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