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何遠離了社交媒體?
作者:Karen Tangel 翻譯:奇奇
在我剛開始在 Facebook 上註冊賬號時,我只是一個 11 歲想要融入網路世界的孩子。我會與任何人交朋友,無論他們是誰,來自哪裡。
當時,我感到在 Facebook 上擁有兩千好友是一個巨大的勝利——這讓我感到被認可和接納。看到他們回應和評論我發的動態我感到很開心。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感到有壓力,因為我需要時刻保持關注社交媒體上的流行趨勢,因為我害怕如果我不知道大家都在討論的時髦話題,就會失去我的「朋友們」。
所以我加入了關於流行趨勢的在線對話,並開始關注網紅們。我會關注他們發的每一個動態,希望通過模仿他們,自己也能夠得到更多關注者。
試圖效仿網紅的生活方式導致我開始衝動消費,購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比如皮膚類型與我不同的女演員推薦的護膚品。
我還嘗試像我在 Instagram 上看到的人那樣穿衣打扮,併到訪了一些網紅推薦的打卡地。
但我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滿足,而是發現自己因此精疲力竭。因著模仿這些網紅,最後我已經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並且開始覺得不再認識自己了。
相信演算法還是相信祂的話語?
一段時間後,一位好友注意到我與現實生活中的人變得疏遠了。我們聊了一下,她建議我減少在社交媒體上的活躍度。
最終,我決定向我的好朋友們敞開心扉談論我的掙扎,並且他們為我做了禱告。上帝就是使用那一刻借著他們的禱告將我帶回到祂身邊。
放慢腳步並通過禱告將我的擔憂交給上帝的那一刻,讓我意識到我的自我形象是怎樣被演算法影響的。因為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社交媒體上,所以我讓演算法而不是上帝的話語來定義了我是誰。
我開始讀詩篇並且用其中的經文來禱告,因為當時的我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開始禱告。詩篇 25、詩篇 62、詩篇 63、詩篇 90 和詩篇 139 是幾篇很能表達我內心渴望的詩篇。
通過禱告,我祈求上帝填補我心中的空虛,以至我不再那麼需要社交媒體。
作為基督的追隨者
讓我們來看看耶穌呼召我們跟隨祂與我們在社交媒體上「關注」(跟隨)某人的方式多麼截然不同。
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參與的越多,就會吸引越多的關注者。而跟隨耶穌意味著「祂必興旺,我必衰微」(約翰福音 3章30 節)。
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跟隨祂可能意味著失去社交媒體上的關注者。
在痴迷於追隨網紅的過程中,我忽略了唯一值得我追隨的人——耶穌。
然而,當我像迷途的羊一樣在外面遊走時,我良善又寬容的牧者找到了我。
當我試圖用最終毫無意義的點贊和瀏覽數來填補自己的空洞時,祂救我脫離了那種狀態,並重申了我在祂裡面的真實身份。
我的身份並不取決於我在社交媒體上關注的人或我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歸結為我成為祂的孩子,並給祂我的全部關注。祂才是我要看齊的那個人。
這樣的認識最終使我取消關注了那些為了吸引追隨者而提升自我形象(穿這件衣服或用那件化妝品)的網紅們。
我不再囤積商品,而是把衝動購買的衣服和物品捐了出去。我意識到我不需要總是知道當下的潮流,並且我已經不再想要增加關注者人數了。
最近,我用社交媒體互動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我關閉了社交媒體通知,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這些時間來充實自己的靈魂,閱讀上帝的話語和好書,與朋友們進行面對面的有益交談。
我很感謝上帝幫助我儘早認識到這個掙扎。最近,一位朋友問我是否願意在教會中分享我的經歷。
我從沒想過我在社交媒體上的掙扎會使我能夠與一群也有同樣掙扎的青少年們進行一場深入而真誠的對話。我們最終決定要一起團契並互相鼓勵。
就像上帝在我朋友的心中做工,使她向我伸出援手一樣,我相信這樣的團契會成為上帝用來幫助我們成長和服侍他人的另一個工具,以至我們都能變得更像基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