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網絡

關掉網絡,打開聖經(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Yong Xin,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Zel,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試着把手機和電腦的無線網路(Wi-Fi)關掉,挑戰自己過沒有網路的一天。平時的我習慣手機不離身,只要握着手機就會不自覺上網點開臉書等社交軟件,查看朋友圈。然而關掉網路的那一天,生活變得很不一樣。我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特別難熬。我無法使用社交軟件,不能玩線上遊戲,不能和朋友聊天,甚至要上網找資料都不能。後來我就想,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我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嘗試找了一些不需要上網就能做的事情來打發時間。我坐下來閱讀書柜上擺放已久的書,再出去逛逛街,買買東西。雖然時間感覺有過得比較快,但在空檔的時間,手還是會不經意地想要去打開手機使用網路。我會擔心有沒有重要的訊息需要回復,會想上臉書看朋友們的動態,會想要上網看戲和遊戲等等。我這才發現自己原來已經“中毒不淺”。
網絡的確給人帶來很多方便,同時卻也佔據了我們更多的時間,成為了我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在不知不覺中,網絡可能已經代替了我們原有的生命主宰——上帝。

試想想,我們一天平均花多少時間在網路上?我承認自己除了睡覺,其餘的時間都會把無線網路打開,一旦空閑就上網。但透過這次體驗,羅馬書12章2節提醒了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很多時候我們跟着時代的腳步,不停地跟隨潮流,進而導致現代的科技、網絡、時尚潮流的事物佔據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以至於我們每天都得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些事物上。然而我們每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都是上帝賜予給我們的,我們卻用了多少時間來回應祂,跟祂獨處呢?

我發現身邊有些基督徒可以花很多時間在網絡上,看屬靈文章,轉發見證等等,但生活中卻很少,甚至沒有閱讀聖經或親近主的習慣。比起聖經,他們更喜歡透過網絡去認識上帝。隨着科技的發展,網路上的資訊越來越方便,如今我們的確可以透過網絡讀到很好的屬靈文章、經句、聖經資料和見證等,從中了解上帝的屬性,及祂所行之事,也可以獲得一些聖經上的知識。甚至我們也可以透過網路傳福音。然而,如果我們沒有把時間給上帝,單單親近祂,那麼我們是不是很難真正去和祂建立關係,真正地經歷祂?這就好比一對情侶知道對方的樣子和資料,但卻沒有花時間去跟對方相處,去真正認識對方,那他們其實並不能真正變親密。

上帝的話語是來自聖經,不是來自網絡。很多時候上帝期待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我們卻沒有時間給祂。如今網絡上有很多教你如何解決生活難題的文章,或心靈雞湯文。這些固然也很好,但其實我們更應該把時間拿來讀聖經,從中讓上帝透過聖經親自對我們說話以及教導,使我們能有智慧和能力去面對生活上的難題。因為聖經箴言30章5節早就告訴我們,“上帝的言語句句都是煉凈的,投靠祂的,祂便做他們的盾牌。”

然而並不是說我們不要使用網路,網路也有很多它的好處,而是若我們的生活只局限在網絡上,那我們的信仰就只和網絡有關了。基督教不單隻是信仰,更是我們個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傳揚主的福音也不只在網路上行,而是要在生活中行出來。所以作為基督徒,即便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跟上帝親近的時間是必須要有的。因此,祈求上帝賜我們力量和渴慕的心去遵行祂的話語,重新將生活的中心轉向祂!

目前,我給自己的挑戰是下班后我就把電腦留在公司。至少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我回家后減少上網的時間,進而把這些時間留給上帝,與祂親近。雖然沒有每一天都做到,但當我把更多的時間拿來讀經和親近上帝而不是沉迷在上網時,那滿足感比上網一口氣看了一部連續劇來得更好!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打開熱點新聞的正確方式?(有聲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網路是一個無情的地方。

前一陣子,我在我的國家新加坡就見證了這一點。一起引人注目的案件引發了全國範圍的關注,因為案件牽涉兩方:一位有權勢的企業高管及其家人與他們的低薪家庭傭工。家庭傭工之前因「從僱主家竊取東西」被判處兩年多監禁,但她提出了上訴。後來高等法院宣判這位高管的女傭無罪,事件反轉。

隨著公眾、包括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對案件事實的剖析,我的社交媒體和簡訊平台就被刷屏,各種帖子、報告和評論都在譴責案件初始調查過程和案件處理中的失職。公眾的強烈反對使得這位高管最終決定辭去所有公司職務,提前退休,以免他的事件讓大家分心,給企業帶來不良影響。

當然,並不是我周圍的每個人都對這個案子有如此強烈的感覺。雖然有人將案件的每一個細節熟記於心,並激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有一些人只看了新聞標題,而更多地去關注自己的日常活動了。

但無論我們身處哪個陣營,生活在數字時代意味著我們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訪問權,並會發現自己被一種文化包圍,這種文化要求我們對所有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我們的事情作出回應。

想一想今年「全球大流行」相關新聞所帶來的衝擊,或者最近的「黑人生命同樣重要(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甚至是我們遇到的最新娛樂新聞或節目,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話。

就連我吃飯時的談話也被關於案件將如何繼續展開的激烈討論所佔據。這讓我想到了以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我們讀到的新聞?作為基督徒,我們是否有來自聖經的答案?

這裡有幾個想法供考慮。

 

1.多讀多聽

我會第一個承認,不是所有類型的新聞都讓我感興趣,我特別反感任何有大量事實和數字的新聞。對我們中的一些人來說,我們真的沒有時間、精力或興趣去閱讀正在發生的事情,更不用說弄清楚聖經對某一特定的政治、環境、社會新聞的回應了,除非它直接影響到我們。

像流行的口號「在世、但不屬世」」所指的那樣,對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保持漠不關心或與之保持距離,可以嗎?基督徒作家David Mathis根據約翰福音第17章的上下文,對如何理解這一口號作了深刻的解釋:

我們應該開始的地方是「不屬世」,然後朝著「 被差遣 」入世的方向發展。重點在於帶著使命被差遣到這個世上——而不是以脫離這個世界為使命。

作為基督徒,我們被從黑暗中拯救出來,但這並不止於此。我們現在必須回去營救其他人。但是,如果我們不參與世界或其他人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我們該怎麼營救呢?換句話說,我們的使命始於花時間去閱讀、傾聽和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人們對什麼充滿熱情,以及他們正在為之鬥爭的是什麼……然後開始下一步。

 

2.找到共同點,分享我們的信念

每一條新聞都為我們這些基督徒提供了一個機會來討論愛、恩典和真理。使徒保羅自己在使徒行傳17章1-4節和17章16-34節中提供了一個如何帶著尊重的態度參與文化的典範,在那裡我們看到他花時間與帖撒羅尼迦、庇哩亞、雅典的猶太人,以及希臘人、伊壁鳩魯學士和哲學家在他們的會堂里進行交流和討論。

就在最近,我的一位非基督徒叔叔一直密切關注著這位高管和他的家庭傭工的情況,他突然問我「這一代人對這位傑出領袖如何對待他的家政工人的看法 」。在閱讀了案件的事實之後,我能夠簡要地分享我的個人觀點,但沒有能夠深入討論我為什麼這麼認為。

然而,與我叔叔聊天的機會提醒我,如果我們基督徒要成為世界的「鹽」和「光 」(馬太福音5章13-16節),我們的存在應該給這個世界帶來改變。我們的言行應該要麼 「維護」社會的道德結構,要麼「提升」這個世界上的善。僅僅坐著不動,或者袖手旁觀,保留自己的意見是不夠的,因為作為耶穌的追隨者,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帶領他人榮耀耶穌(馬太福音5章14-16節)。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都願意嘗試透過家人朋友關心的時事或話題來與他們連接,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讓我們留心這樣的機會,並且「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他們關心的事情了(歌羅西書4章5-6節)。

 

3.堅持真理,明辨是非

當出現有爭議的新聞時,我從對各個聊天群的觀察發現,人們都太快形成自己的觀點,並且不歡迎與自己不同的觀點。通常情況下,這些人只傳播支持他們觀點的信息,即使他們所讀或聽到的只是一種詆毀性的觀點。

在這個數字時代,我們可能陷入的最大陷阱之一就是在不檢查信息來源可信度的情況下傳播信息。尤其當我們正處於事件熱度之中,分不清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虛構信息時。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散布謊言。

作為基督徒,我們需要小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堅持真理,即使是在我們處理指尖的信息時,正如箴言14章25節所說:「作真見證的救人性命,吐出謊言的施行詭詐。」

讓我們明辨是非,運用智慧,謹慎行事,確保即使在我們每天面對面或通過文字進行的對話中,我們也在堅持真理。

作為生活在這個數字時代的基督徒,讓我們記住,在處理和討論案件事實或任何其他可能遇到的熱點新聞時,要操練智慧和活出基督的樣式。或許,在我們按下鍵盤上的「回車」鍵之前暫停一下,問問自己:如果當事人是我們認識的人呢?如果我們就是當事人呢?我對這件事的反應是否能吸引其他人去了解基督的品格?

最後,讓我們彼此恩慈相待,並利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機會,把別人引向永恆而公義的那一位,「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哥林多後書5章10節)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同坐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