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靈命日糧 :化錯誤為奇蹟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21章15-19節  

藝術家詹姆士哈伯(James Hubbell)說:「錯誤乃是良機。」當哈伯的創作出錯時,他不會重新創作一件作品,而是想盡辦法利用錯誤使原來的作品變得更完美。我們都會犯錯,每個人處理錯誤的方法都不同。有的人掩飾錯誤,有的人改正錯誤,有的人為所犯的錯誤道歉。

有時,我們也會用上述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罪。但是,上帝不會拋棄我們,重新創造,而是救贖我們,使我們變得更好。

使徒彼得的個性較為衝動,他常常只看到眼前,就很快地作出反應。耶穌被捕後,彼得因為害怕而三次不認主。但過後,耶穌給了彼得三次機會,讓彼得宣告對主的愛,藉此讓彼得能擺脫那不認主的失敗經歷,回轉到上帝的面前(約翰福音21章)。儘管彼得曾經犯錯,耶穌仍然召回他,要彼得餵養祂的羊(17節)。

如果 [....]

靈命日糧 :問題在哪裡?

讀經:讀經:約書亞記7章1-13節  

我家的草坪有些不對勁,可是我看不出問題在哪裡,只知道有東西正在破壞它。

經過一番仔細檢查,我終於找出癥結所在。原來是隱藏在地下的鼴鼠,為了尋找草皮下方的小蟲而到處鑽洞覓食,導致草坪看似翠綠美麗,但草皮下方卻鬆垮不堪。

以色列人的挫敗也有其潛在原因(約書亞記7章)。他們遭遇到問題,卻對其根源百思不解。其實那些嚴重的毀壞,都是因為一個他們看不到的問題所造成的。

以色列人的問題在進攻艾城時浮出檯面。約書亞派遣3000人攻打艾城。艾城軍力微弱,原本派遣3000人攻打綽綽有餘,然而以色列卻遭受慘敗。有36人被殺,其他人則一路被追趕,最後逃回營地。約書亞想不透失敗的原因,後來上帝指出了那個隱藏著的問題。因為其中一名以色列人亞干犯了罪,在耶利哥「取了當滅的物 [....]

靈命日糧 :就這一次

讀經:讀經:詩篇19篇7-14節  

在我童年時,我喜歡騎著一輛由繩子操縱的推車。有一次,我從家門口滑向馬路時,我記起父母的警告:「一定要先左右查看街上有無車輛。」但我自以為,就這一次不查看車輛也沒有關係。忽然,我聽到刺耳的緊急剎車聲,車子差點就撞到我。就這一次違反父母的規定,差點就讓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聖經有許多對上帝的命令明知故犯的例子。當大衛還是個少年,他在牧羊時就經常默想上帝的律法。他清楚知道十誡的第七條就是不可姦淫。然而,當他看見烏利亞的妻子在沐浴的時候,他卻利用自己的王權搶奪了這位美麗的女人。他犯下的罪導致了嚴重的後果(撒母耳記下11-12章)。

詩人寫道:「求祢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詩篇19篇13節)。你是否也面臨類似的誘惑?即使你知道那是錯的,你還是想要做某件「就這一次」 [....]

靈命日糧 :掩蓋臭味

讀經:讀經:詩篇32篇1-5節  

垃圾掩埋場臭氣薰天,已經引起公眾的關注。因此,工作人員安裝高壓的除臭槍。這個彈藥可以在一分鐘之內,將幾加侖的香氣佈滿在50碼內腐爛的垃圾上。然而,不論噴灑多少加侖的除臭劑,也只能暫時掩蓋臭味,無法真正將臭味去除,除非這些散發臭味的來源被徹底清除。

大衛王也試圖要掩蓋。在他與拔示巴通姦後,他試圖以沉默、欺騙和虔敬來掩蓋自己道德上的敗壞(撒母耳記下11–12章)。在詩篇32篇說到,當他保持沉默時,他經歷到上帝嚴厲的判決(3-4節)。當大衛知道再也無法不面對自己的罪時,他藉著承認、坦白和悔改來揭露他的罪(5節)。他不再需要隱瞞,因為上帝已經饒恕他。

試著掩蓋我們的罪是沒用的。不論我們怎樣試圖掩蓋它,我們不順服的那股臭味都會滲出來。讓我們向上帝坦承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