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羞辱

耶穌竟然沒有羞辱她

grace

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每每讀到聖經約翰福音4章中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對話的故事時,我都會由衷感嘆。按背景來說,這位婦人生長在信仰不「純正」的撒瑪利亞地區,生來就被猶太人嫌棄、隔絕;按社會地位來講,她身為婦女,處於弱勢,一般陌生男子不會在公共場合與之搭訕,所以連耶穌的門徒都「稀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約翰福音4章27節);最關鍵的是,從以往的經歷來講,她已前後與五個男人結婚或同居,恐怕已受盡周遭責備、鄙夷,甚至為了避開其他人,要特意在正午時間出來打水。而耶穌卻是一位猶太男子,更是聖潔的上帝,當這個婦人走到耶穌面前時,祂不但沒有避開她,反而滿有尊重地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耶穌竟然沒有羞辱她!

如果仔細體會,我們不難發現,用羞恥感操控別人使之改變,或許已成為我們人際關係中常見的現象之一,基督徒之間也難免於此:學習不好會被人稱為「學渣」,工作做不好會變成「豬一樣的隊友」,而在教會,當敬拜習慣跟傳統做法不同時,亦可能被輕易定義為 「不屬靈」或「不合上帝心意」。父母對孩子的言語傷害更是不勝枚舉——「你笨死了」、「你怎麼一無是處」、「豬腦子」等等。希望別人改變或許並非惡事,但選用羞辱的方式則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傷害。這種羞辱常常讓人產生被拒絕的感受,並間接傳達給對方「你就是不夠好」的信息,讓受到羞辱的人因為人際關係的壓力或羞恥感所帶來的疼痛而被迫做出改變。一旦羞辱成為習慣,受羞辱的人就會逐漸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夠好,並且長期處於人際關係的張力和對羞辱的恐懼里……

與此相反的,卻是耶穌那樣無條件的接納。無論對撒瑪利亞婦人,還是妓女、稅吏,耶穌從沒有羞辱過他們,反而呼召他們成為自己的門徒和朋友。接納是了解一個人生命的真相卻不定罪。這種接納給人安全感,讓人無需努力掙得什麼,而是可以懷着感恩的心真誠付出。得到耶穌接納的撒瑪利亞婦人不再恐懼別人說三道四,反而熱心為基督作見證。聖經路加福音19章也記載,得到接納的稅吏撒該同樣誠心悔改,由聚斂錢財變為熱心周濟窮人。

曾經,因為誤解與其他原因,我受到了自己尊敬信任之人的嘲諷與羞辱,以至有一段時間我都會反覆做噩夢並驚醒。我覺得自己帶着「罪咎」與「羞恥」的記號,唯恐別人再指責我,甚至恐懼別人注意到我或說話時提到我。我對人際關係感到絕望——我覺得不會有人認同我的想法,不會有誰再聽我的意見。我的生命並沒有得到改變,只是被壓傷。直到後來,在好友的強烈鼓勵下,我說出了生活中的不易和上帝對我的憐憫,竟得到了許多平時不太熟悉的基督徒朋友的真誠體恤。我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成文字,也意外得到了素昧平生的牧師的認可和推薦。如此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讓我明白那不可能是巧合,而是上帝藉著信徒的群體向我彰顯接納和鼓勵——我不需要刻意討別人喜悅,也無需偽裝或恐懼。即便有人認為我很糟糕,上帝依然愛我、使用我,看我為寶貴。耶穌不是高高在上「施捨」救恩,而是就在我身邊。祂了解我過往一切的動機、行為和羞恥,卻用尊重的口氣說:「請你給我水喝。」這份接納讓我有勇氣不再封閉自己,更可以主動修復人際關係。

透過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上帝教導我用同樣接納的眼光看待別人,而不是只期待別人改變。以接納的心提出建議,或許要很久才能看到改變,也要在這個過程中經歷很多忍耐等候,但那份改變卻是出自真心、源於感恩的,是一個生命成長自然結出的果實,一個愛的果實。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約翰一書4章1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