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自憐

我不要被爭競、苦毒、憤怒、和自憐所纏繞(有聲中文)


作者:Sherrill Wesley,印度
翻譯:秋雨,加拿大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你是否曾經落入過攀比的陷阱中?我有過,而且不止一次。
從小到大,雖然我和我的孿生妹妹無論從長相、性格、天分、還是所選擇的人生道路來講都迥然不同,但我卻時常被人拿來與她比較。大家問我的任何一個問題通常都會緊跟著一句“你妹妹在做什麼?”

我想比較孿生姐妹是人之常情很難避免,不是嗎?幸好那些言論都是來自心懷好意的親戚和朋友們,因此沒有對我產生什麼負面的影響。藉著上帝的恩典,加上我與妹妹之間良好的關係,我在這些比較中學會發現妹妹的優點與才能,並為她喝彩。

但是幾年前,我陷入到另外一種毫無益處的攀比之中。從學校畢業後我一直沒有找到工作,這離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相去甚遠。當我對茫茫的未來越來越感到焦躁不安時,我開始將自己的景況與那些似乎看起來一帆風順的同伴們相比較。上帝啊你何時才能回應我對工作的禱告?何時才能挪去我對自己的灰心與失望?

當禱告尋求上帝幫助的時候,聖靈引導我默想約翰福音21章15-25節的經文。在耶穌對彼得預言他日後的殉道情形(19節)並要求彼得跟從祂之後,彼得注意到另外一個門徒約翰正走在他們身後,便問耶穌:主啊,這人將來如何? ”(21節)。耶穌的回答讓我非常震驚,“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 ”(22節)。

與你何干?

嗚呼哀哉!

我感到這正是主耶穌針對我陷入負面攀比問的問題。我無言以對。似乎一時難以接受慈愛的天父對我愛的管教,但主耶穌知道此時我應該及時剎車,不要再沉迷於自艾自憐了。

“與你何干”這話雖然聽起來刺耳,但主耶穌是想讓彼得明白在約翰身上將要發生的事情與彼得自己的呼召沒有絲毫關係。我感到上帝在問我:“Sherrill,其他人如何完成他們的人生目標與你何干?你只有定睛在我身上才能專心完成我交給你的使命。”

上帝不偏待人

我仔細琢磨上帝的話語,慢慢地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不滿源於錯誤地認為上帝更偏愛我的同伴們。好像上帝的愛與祝福是有限的。祂如果去幫助別人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那麼祂用在我身上幫助我的時間就會減少。這簡直荒謬可笑,我不僅沒能正確理解自身的境況而且竟然相信如此毫無根據的錯誤的觀念。

但真相是上帝對祂兒女的愛是無窮無盡的。正如羅馬書2章11節所說,上帝不偏待人。祂的慈愛充充滿滿地澆灌在祂的兒女身上。無論我如何努力,也測不透耶穌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以弗所書3章18節)

可當我將眼光停留在別人擁有的,放大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上時,我就無法看到上帝在我生命中愛的澆灌;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作等同與上帝對我的呼召,我就把上帝賦予我生命的目的局限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中;因而對耶穌基督塑造我生命的獨特方式視而不見。

於是,我學會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過好每一天。有時是專心為教會的主日學備課,有時是去給父母幫幫忙,或者靜靜地靠在耶穌的腳前聆聽祂的話語,從祂的話語中得著力量去應對下一次應聘工作的失敗。

只要我兢兢業業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我所做的與同伴們的不同也沒有關係。自己定下的計劃無法實現的確讓人傷心。但我知道不管怎樣我仍然在上帝慈愛的手中,我願意全心全意信靠祂。

放下“如果那樣該多好”的想法

當情況變得異常艱難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會重新審視當初所做的決定,如果當時那麼做……如果當時沒那麼做……該多好。

只要有一點兒空間,擔心和懷疑就會趁虛而入變得越來越嚴重。當我的視線開始偏離,聚焦在那些“我沒有的”,以及“當初如果……”上時,我便迅速落入痛苦的漩渦。但是《當轉眼仰望耶穌》這首詩歌的歌詞及時正確地提醒我要“時刻定睛在上帝身上,而不是世上虛空的事上。”

當轉眼仰望耶穌

定睛在祂奇妙慈容

在救主榮耀恩典大光中

世上事必然顯為虛空

當我越來越多地註目耶穌尋求上帝的智慧與引導,我就越明白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我們的信心並非來自我們自身擁有的一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是在於知道誰在掌管一切,誰擁有我們生命的答案。

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永恆上帝永不改變的慈愛給予我們內心奪不走的平安與喜樂,也將我們從與他人之間攀比的束縛中釋放。

無論我們處在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會遇到讓我們眼目失焦的境況——但我努力將眼光鎖定在上帝身上以及祂對我人生的呼召上,時刻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章2節)。這樣我就可以走在祂為我預備的道路上,牢記上帝長闊高深的愛,不被爭競、苦毒、憤怒、和自憐所纏繞。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2021

自憐也會讓人遠離上帝?怎麼辦?(有聲中文)

3-Ways-to-Stop-Self-Pity

作者:Tracy P.,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新加坡

語音播讀:佳佩,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有一年,就在聖誕節的前幾天,我的父親突然中風進了醫院。正值歡樂時節,大家的心情肯定都是愉快的。為了不要讓親戚們掃興,我的家人決定等到聖誕節過後再把父親的事告訴他們。

沒過多久,我就開始自憐了。我想都沒想就把問題憤怒地拋給上帝:為什麼我的父親會中風?這樣的事為什麼非要發生在我的家人身上?為什麼在我已經把年假都安排妥當的時候發生這樣的事?看着我的朋友們在Instagram和臉書上發的狀態,我感到更加難過。大家都在幸福地慶祝聖誕節,只有我一個人要經歷這樣的事。然而,當我在病房裡看着爸爸以及其他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時,上帝突然提醒了我我這樣的想法多麼自私和不成熟。我羞愧地向上帝禱告,懇求祂引導我遠離那些吞食我的自憐情緒。
上帝就給了我下面這三個提醒。

1.重新定睛上帝

很多人都說:“當我們定睛在生活中的困難身上時,往往會跌倒和失敗。但是,當我們把眼目定睛在上帝身上時,那些難題就會被打倒。”當我專註地仰望上帝時,我心裡得到了安慰和平安,天父也給我智慧,引導我渡過這個難關。這也提醒我上帝的主權高過一切,我相信一切都會按照祂的時間安排發生。因此,我能夠藉著禱告把父親的病情仰望交託在上帝的手中,也祈求上帝的旨意成就在父親身上。

2.關心其他人的需要

在自憐中,我忽略了父親和家人的感受。然而上帝讓我看到,父親在這個時候特別需要鼓勵和支持。在父親的家人朋友知道他的病情后,很多人都馬上到醫院來探望他——即便當天是聖誕節。 我看得出父親真的被他們的關心感動了,他也很感恩今年的聖誕節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凄涼。進醫院的是父親,我卻只盯着我要面對的困難,這實在是太不成熟了。我忽然意識到我的那些自憐想法實在是又蠢又沒有意義。

3.向他人尋求幫助

在爸爸剛住院的那幾天,我一直悶悶不樂。當我再也無法忍受那些消極的念頭時,我終於放下了我的自憐,開始敞開自己,向身邊的人分享我的感受。事實證明,這樣做使我宣洩了內心情緒的同時也讓我學習謙卑。我很感恩一直有家人和朋友在我身旁並隨時願意聆聽和幫助我。

到現在爸爸中風已經三周了。回想起來,這期間我每天都在學習順服和憐憫的功課。我和家人也一起學習了如何信靠上帝的時間安排以及繼續等候祂。

爸爸恢復得很好。通過每天的理療,他慢慢地能夠再次行走,雙臂也漸漸地恢復了力量。現在爸爸在小事上都可以很喜樂。例如,當他可以自己用手機打一條短信和可以自己吃東西時,他都會非常開心。

這次經歷讓我學了一門寶貴的功課,那就是自憐和嫉妒以及淫慾一樣都是毀滅性的——它們都使我們遠離上帝。

所以,別再自怨自艾了!讓我們轉向上帝,感謝上帝無盡的恩典,豐富的供應以及慈愛的信實!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撥雲見日)

天生耳聾怕什麼,上帝說不自憐

noselfpity

作者: Yahya A. Tioso, 印度尼西亞;英譯中:孔曉慧,中國

我有一大把理由让自己自憐。其中最大的一個理由就是身體的缺陷:我天生耳聾。直到七歲那年,父母把我送到一所專門為殘障人士開設的特殊小學后,我才學會說話。

整個童年,我只有在家與家人相處或在學校與跟我有同樣境遇的小朋友相處時才感到輕鬆、自在。我缺乏自信,不敢在公共場合與人打交道。比如,每次點菜時,我都會讓父母或姐姐幫我點,因為怕別人聽不懂我說話或笑話我嗓音奇怪。

我經常擺出一副我是受害者的模樣,覺得自己理應得到同情與幫助。我給自己的借口始終如一:“我有什麼辦法?我聽不見,所以需要幫助啊。”那時,我並沒意識到,如果持續活在這種心態中,我將錯失良機去開發上帝賜我的潛能與才華。

但上帝通過祂奇妙的工作向我展現了祂無盡的慈愛和大能。祂教會了我如何擺脫自憐,又如何用祂的話語更新我的心思意念。

1. 凡事仰望上帝

從特殊學校畢業后,父母把我送入普通高中。那兒沒有對耳聾學生的特殊照顧。儘管知道父母是在禱告尋求了上帝的引領后才做出的決定,我內心仍舊害怕,擔心那兒的學生個個比我聰明,害怕課業跟不上。

真是說什麼來什麼。一入學,我就受挫了。正常孩子和聾兒之間的差異太大了。我覺得自己就像個外星人,孤立無緣、與人隔絕。沒人願意接近我。老師語速太快,根本跟不上。我什麼都聽不懂,常常躲到廁所里哭。

我開始懷念過去。那時在學校里,老師進度慢,我都能聽懂。朋友也能聽懂我的話,跟我一起玩,多麼輕鬆愉快!

當我實在受不了時,我跟父母提出轉至特殊學校。令我吃驚的是,父母沒同意,而是問我:“你現在最迫切的需要是什麼?”我立刻回答:“朋友”。

他們讓我迫切禱告,向上帝要一個夥伴。我照做了,上帝也應允了。

一天,一個同學向我走來,問我會不會說話。我回答:“會說一點兒。”

從此,他成了我的好朋友,喜歡與我交談。聽不懂我說什麼時,他就讓我重複一遍。如果我重複幾次他仍不懂,他就讓我寫下來。如果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他也同樣先多重複幾次,然後寫下來。這樣的一來一往讓我逐漸有了開口說話的自信。

上帝這樣的恩典真是讓我驚奇。這段經歷使我信心倍增,相信祂垂聽祂子民的禱告。我也學會了在困境中向上帝求援,而不是耽於自憐。

2. 心懷感恩

自憐讓我只關注生活中糟糕的一面,而忽視了上帝所賜的各樣恩惠。自憐讓我喜歡與人比較,不滿自己所處的環境,怨天尤人。

“上帝為什麼把我創造成這個樣子?”
“為什麼我沒有其他人漂亮或帥氣?”
“上帝為什麼讓我出生在現在的家庭?”
“為什麼我的父母沒有朋友的父母好?”
“生活要是能輕鬆點就好了。”

但上帝開了我的眼睛,讓我看到生活中充滿值得感恩的事情。祂給我一個充滿愛的家,一個舒適的住處,又有好吃的食物,上學的機會,還能交到好朋友,遇上好的老師,等等。

最感恩的是上帝引領我認識祂,並經歷祂的愛。聖經說我們都是祂手所造的,包括我自己(詩139章13-14節)。祂是如此愛我們,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在十字架上為我贖罪,使我們成為祂的兒女(約翰福音3章15節)。

當我開始定睛上帝的愛和良善時,我的心如釋重負,充滿喜樂。相比於祂所賜的,我所有的問題都不值一提了。雖然有時生活不容易,可上帝不斷加我力量,並與我一起面對。我的眼睛不再總是看到問題,而是看到上帝的偉大。

3. 把“人身權利”交給上帝

因為自憐,很微妙地,我開始相信,因為我不幸的遭遇,我有權利要求別人的照顧、幫助、服侍、和特殊對待。我開始以自我為中心,並且一旦別人達不到我的期待,我就萬分失望。

比如我會抱怨:“為什麼沒人留意到我、幫助我或成為我的朋友?”潛意識裡,因為我耳聾,我總期待他人為我做這做那。一旦沒獲得關注,不必要的壓力和心痛便隨之而來。

記得到馬來西亞上大學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遠離親人和朋友。我很難過,新環境適應得也不是很順利。雖然有禱告,但事情看起來並沒有任何好轉。就在那時,上帝向我的心說話。祂說:“我的孩子,把你的“人身權利”交給我吧。你得到關照的權利,獲取幫助的權利,還有你享有朋友的權利,都交給我。”上帝的命令聽起來很奇怪,讓我感到很意外。剛開始,我並不想聽從。但是當我回想起,在過往的經歷中,上帝是如何為我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案時,我終於決定順服。我把自己所有的“人身權利”交給了祂,即使那時並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第二天,我的心徹底改變了,內心平安涌流,也終於明白上帝為什麼讓我把自己的“人身權利”交給祂。當我交出自己的“人身權利”之後,我不再期待他人因為我的特殊狀況而給予我幫助和照顧,而是轉向上帝,相信祂會在最恰當的時間供應我的一切所需。

4. 相信上帝和祂的計劃

小時候,我經常問媽媽:“為什麼我生下來就耳聾?”她每次都回答:“因為媽媽懷你的時候生病了。”但是她的回答從來都沒有讓我滿足。

一天,我又問她同樣的問題。這次,她沒有像往常那樣回答我,而是打開聖經,讓我和她一起讀約翰福音9章1-3節。經上說:“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 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

很多人認為身體的缺陷是罪的結果……要麼是那個人的罪,要麼是父母的罪。但是耶穌在這兒明確地說上帝有時會容許人出生時帶着缺陷,因為祂要在這個人身上有更大的計劃。

讀到這段經文,我內心釋然了。原來我不是一個有“缺陷的產物”,即便我身患殘疾,上帝在我身上也有自己的計劃。雖然我不能完全了解上帝會如何透過我的生命來做工,但是我希望盡最大努力來過一個討祂喜悅的生活。

慢慢地,我開始結識更多的朋友,也能夠跟上課程。我甚至在學業中表現出色,從7年級到11年級,除了兩次以外,我一直都是全班第一。最終,我有機會出國留學,並在大學里的一門課上獲得了“最佳產品設計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甚至結婚成家。

現在回想起來,我能夠看到上帝是如何通過我的生命來展現祂的大能和慈愛的。

如果一個正常人有所成就,那可能不足為奇。但是對於一個與人交流有障礙、課堂內容理解有困難的人來說,如果名列前茅,大家就知道不太可能是靠他的個人能力了。同樣,我還見過一個用腳畫畫的人,比普通人用手畫出來的還美。

我相信上帝揀選身體有缺陷的人或被世界定義為弱者的人來向世人彰顯祂的榮耀和計劃。(哥林多前書1章26-29節)

這樣的認識帶來了我心態上的改變,幫助我不再給自憐找理由。我可以信靠上帝,因為祂可以使用祂子民的軟弱和任何境況,也包括我的軟弱和境況,來彰顯祂的榮耀。

點擊此處關注作者網站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印尼文原文刊登於雅米印尼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生活小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