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自我價值

從自殺到自愛(有聲中文)

作者:淑環,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嘗試自殺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嘗試了結自己了。就像溺入幽暗、空虛、悲傷的大海,在絕望之中我只能把自己蜷成一團,緊閉呼吸,期望快些結束生命,結束痛苦。無奈意志力仍舊無法戰勝身體的求生本能,憋至最難受的那一霎那,繃緊的肌肉還是忍不住鬆開,恢復了正常呼吸。

在寒冷而孤獨的夜晚,我哭得泣不成聲,但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在意。

自小,發脾氣、大聲謾罵、摔門、欺負弟弟的戲碼就在我的生活中不斷上演。患有「老二綜合症」(Second child syndrome)的我,常常覺得自己在家中是最不受父母重視、最沒有出息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及弟弟好,課外活動的表現又遠遠不如姐姐。因著我的自卑心理,只要稍有不順心的事,我便會藉著各種激烈的言行,宣洩我的不滿情緒,讓父母傷透腦筋。即使他們拿著藤條追打、用言語怒斥,第二天,我依然重蹈覆轍。

步入憤世嫉俗的青春期後,在家裡我總是黑著臉,心裡埋怨嚴肅寡言的爸爸和常對我怒氣相向的媽媽。儘管身邊有許多朋友,但我總感覺內心有個無底深洞,任憑多少的歡聲笑語也無法填滿心中的空虛。每天例常上學、放學、補習功課、參加課外活動……生活看似忙碌實則毫無意義。這一切都使我開始懷疑活著的目的。於是,我開始有了自殺的想法。不同的計劃不斷在我的腦海中盤旋。我曾經拿著銳利的刀片在手腕上比劃,卻怎麼也沒有勇氣大力割下;也嘗試過把自己悶在被窩直至窒息,但終究還是放棄了;最誇張的一次,我在媽媽面前拿起繩子綁在樹榦準備上吊,差點沒把她氣死。

我曾天真地以為死後可以輪迴,換個家庭和環境,重新開始。

 

真理改變生命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忘了從哪天起,我開始每個月都會收到青少年福音刊物。翻看那些設計新穎、文字內容豐富的書刊,我開始對基督教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才了解到死後等著我們的,不是輪迴而是審判。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生活在世的所作所為負責,並向賜予我們生命的上帝交賬。一想到自己犯下那麼多的錯誤,傷害了那麼多身邊愛我的人,就知道若我真的死了絕對要受到不少懲罰。心裡不自覺地發顫。還好,上帝體恤我的軟弱,每次都阻攔我的自殺計劃。不止如此,祂還差派獨生兒子耶穌來到世上,甘心犧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洗凈我的罪,讓我與上帝重歸於好。並且應許凡相信和跟隨耶穌的人,都可以與上帝建立親密關係,在生活中享受祂的同在。這實在是太美好的消息!

就這樣,我開始想要進一步認識這位愛我的上帝。然而由於擔心父母阻攔,我仍對教會望而卻步。奇妙的是,某天姐姐在朋友的帶領下決志成為了基督徒,我因此有機會尾隨她到教會參與崇拜,同天禱告接受耶穌作為生命中的救主。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篇23章1-3節)

信主多年來,聖經的寶貴真理逐漸讓我從自怨自艾的生活中走出來。上帝的話語使我的靈魂蘇醒,重塑了我的人生價值觀。我意識到我的存在絕非偶然,而是獨一無二的,我的每一個呼吸都包含上帝的看顧,每一次跨步都有上帝的允許,每一個決定都有上帝的美意。當我無意間再次將自己與他人作比較,或陷入沮喪和孤獨時,聖經里的字句就彷彿在耳旁溫柔的低語,安定我煩躁不安的心。

 

無法重來的生命

在我父親的家族中,向來有紅斑狼瘡病史。然而令人心疼的是,年僅19歲的堂妹也被診斷患病。她的身體每況愈下,需要依靠洗腎維持生命。未患病前,她是個聽話好學的少女,成績名列前茅,即便後來因病輟學在家休養,仍然在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SPM)中考獲標青的成績。但病情的惡化讓人始料未及,正當同齡人快樂地準備上大學時,堂妹卻被送入醫院經歷一場接一場的大手術,身體折騰得無法進食而日漸消瘦。最後,她還是無法抵過病魔,在醫院咽下最後一口氣,結束了短暫而充滿荊棘的人生。

有些東西,失去了就無法重來,尤其是生命。

送別表妹時,身為親友的我們無不感到惋惜。她的離開再次提醒我們生命的珍貴。回想過去我輕生的想法,我感到無比羞愧。我們或許無法選擇面對的苦難和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應對的態度及方式。在一個轉念之間,生命就可以完全不同。回望我的過去,我實在難以想像若沒有上帝的帶領,今天的我會走在何處,或許仍如一片枯葉,在汪洋中顛沛流離,苦苦尋找我存在的價值。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

上帝的同在就如空氣一樣,眼雖不能見,卻如影隨形。縱使我們不懂得接納自己,上帝依然看顧;即便我們總是在生命的旅程中摔跤,上帝依然願意扶持,並為我們帶來新生命的盼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瘋狂亞洲富豪》:不同的命運,相同的掙扎

作者:Joanna Hor, 新加坡

翻譯:Cindy Wang ,澳大利亞

*封面圖片來自電影官方預告片

在一波又一波的炒作之後,《瘋狂亞洲富豪》終於在新加坡上映了。當我告訴好友我要去看這部戲的首映時,她覺得難以置信,問我,「為什麼要去看這種艷俗劇?」

「幹嘛,我就是喜歡艷俗劇呀。」我沖她咧嘴一笑。當然,我也可以辯解,這不是什麼艷俗劇,用導演朱浩偉的話說,這可是一個劃時代的大片。早在電影還沒有正式上映,媒體就鋪天蓋地地評論說這部電影是亞洲人在好萊塢「崛起」的分水嶺之作。因為這是自25年前的《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 以來,第一部完全由亞洲演員主演的好萊塢電影。

我也可以大談自己的愛國心,怎麼也都要為一部以新加坡為背景的魅力四射的大片鼓掌喝彩啊。話說回來,你見過有幾部好萊塢電影會提到新加坡的?更別提以新加坡作為電影的拍攝地了。

我也可以強調這部電影出色的票房表現。一放映,它就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榜,入賬超過3400萬美元,並大有繼續領跑的架勢。

不過事實上,我就是因為先前讀過Kevin Kwan的原著,所以很好奇好萊塢會怎樣呈現這個愛情故事,並且想知道以我熟悉的地方為背景,效果將會如何。

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沒有什麼新意——男生愛上女生,要帶她回家見父母——只不過是亞洲版。唯一的特別之處在於男主角Nick Young (Henry Golding 飾) 出身豪門,而他的女友,亞裔美國經濟學教授Rachel Chu (Constance Wu飾) 卻對此一無所知。

毫無疑問,好戲從他們踏入楊家大門的那一刻正式開始。女主角發現自己一出場就成了楊家的公敵。特別是Nick的母親Eleanor Young( Michelle Yeoh飾),更是處處作難,認定她配不上自己的兒子。

我和朋友來到電影院入座時,發現激動的遠不止我們兩個,周圍男女老少、本地人、外國人,都抱着飲料零食,將影院擠得水泄不通。空氣中瀰漫著的興奮感隨處可及,氣氛熱鬧非凡。好像人人都知道這是一部對新加坡意義非凡的電影——不僅有297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參與制作,還有12名本地演員參與演出。所以無論如何,我們愛定這部電影了。

電影的娛樂效果十足,大家隨着劇情發展時而哭,時而樂,時而大氣都不敢出。電影落下帷幕時,掌聲回蕩在劇院中,到底沒讓我們失望。雖然我們中大多數人既不瘋狂也不富有,但這部電影還是在我們當中產生了共鳴。我想這個共鳴遠不止於新加坡女演員Kohl Chieng Mun (飾Rachel的好友Peik Lin的母親) 揮灑自如的新加坡式英文。

在那一絲不苟的髮型,精緻的妝容,奢華的莊園和衣飾背後,浮現出的是凌駕於社會經濟地位、出身、文化之上的,人類最根本的問題:自我價值。沒錯,就連最瘋狂的富豪們也為之困擾。(下面的內容涉及劇透)

對於女主角Rachel來說,可以說故事的主線是她如何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並被富甲一方的楊家接納——特別是要面對一個苛刻挑剔的准岳母,還被數落自己「永遠都配不上」他們。

或者你會同情Michael Teo (新加坡演員Pierre Png飾),也會為他感到忿忿不平。他是Nick堂姐Astrid Leong (Gemma Chan飾)的丈夫,是個忽冷忽熱的人。雖然相貌英俊,在部隊功績顯著,卻擺脫不了被楊家定位為二等公民的陰影。

即使是楊家女主人Eleanor自己也曾向Rachel坦誠相告,她並非Nick祖母眼裡兒媳的首選,甚至連第二人選都算不上。Nick的祖母曾抓住每個機會提醒她她的不配。而她則通過讓Nick與祖母同住來博得她的歡心和建立自己的地位。

電影最大的成功在於它很好地刻畫出了每個人——不管貧富貴賤、外表美醜、是優秀還是平凡,都有懷疑自己價值的時候。

然而雖然我們都如Eleanor Young一樣自己內心飽受此種煎熬,卻往往在有意無意中通過言語或行動將同樣的感受帶給他人,讓他們也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

容顏易老,財富和才智也同樣易逝。如果我們將自我價值建立在這些之上,就一定會變成極度缺乏安全感又容易論斷人的人,並且我們的信心也會隨着世界變化的標準而搖擺不定。

而福音之美正在此彰顯。在上帝的眼中,我們確實都「不夠好」,這並非因着我們的家世、工作、或外形不夠好,而是因為我們棄絕了上帝,選擇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然而,在我們依然悖逆時,上帝卻因為愛我們,將祂的獨子耶穌派來為我們而死——好讓我們成為好的(約翰福音3章16節)。

十字架讓一切變得不同。因為我們的價值,完全建立在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非取決於我們的出生或成就。這意味着我們既是上帝的兒女,並和基督同作後嗣,就不應該再設法建立自己的價值和論斷他人的價值,而應專註於那位賜予我們價值的上帝並為祂而活(羅馬書8章14-17節)。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有一幕Eleanor和她的姐妹們在查經時,讀到了歌羅西書第三章的經文,而這恰巧完美地總結了上面所說的: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祂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里。(歌羅西書 3章1-4節)」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願不願意拋掉生命中一切的包袱——即便是榮華富貴,轉向耶穌,定睛永恆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我不再害怕工作中別人的眼光 (超贊的中文朗讀哦)

Why-I-Stopped-Proving-Myself-At-Work

作者:LN,新加坡

翻譯:Filip,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踏上工作之旅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到多興奮。身邊的人不停地告訴我要如何才能變得更成功和自信——這些讓我感到厭倦。

我的各種恐懼隨着今年六月正式開始工作而成為現實。我不喜歡待在辦公室這個新環境里——因為我必須對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非常謹慎。我知道大家會以我的言行來評價我。我感到周圍的人會因為我的說笑來認定我的性格是怎樣的,也會按着我談笑間說的話來衡量我的工作能力。

每天我不僅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還要和這些新認識的同事進行“良好的”互動。我不停地為獲得同事的讚許而努力。我想要被別人看作是一個有能力、勤奮和謙遜的員工。

同時,我也很留心他們對我的性格、衣着和能力的評論。有一次我在辦公室里遇到一個熟人,但是一個同事碰到我倆之後,開始比較我們的能力,“看誰更厲害”,這使得這次重逢陷入窘境。這種情形不停上演,每天下班以後,我都感覺又被審判了一番並且筋疲力盡——雖然我知道部分原因是因為我過於敏感並缺乏安全感。

久而久之,我開始越發懷疑自己的能力。一旦粗心犯錯或多說了不該說的話,我就無法原諒自己。很快,我的價值感變得完全依附於我在辦公室里的成敗。我感到除了我的工作和我為公司做的事外,我毫無價值。這一切嚴重損害了我的自我價值感。我每個周日都會在教會裡哭,對自己的不滿壓得我喘不過氣,對於新的一周我也充滿恐懼。

上帝怎麼說

【羅馬書5章8節】惟有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長久以來,我在理性層面上知道「我只需尋求上帝的認可,不必尋求世人的」,但是這種認識並沒有深入我的心中。只有當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才會每天有意識地提醒自己這個真理。

我提醒自己,基督拯救了我並且召喚我成為上帝的兒女,這是白白的恩典,不需要我做任何事去賺取。我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祂。我不需要證明我是值得被救贖的。也不需要在祂面前展現任何技能,亦無需去贏得祂的恩典。蒙上帝之恩,我被揀選並被深深愛着。因此無論人們怎樣看我,我知道我的價值都不會丟失。因為救主基督,我在上帝的面前是有價值的——我的價值並不建立在我工作的成敗上,而是在耶穌基督里!在基督里,我認識到,我不再受屬世價值觀的捆綁,我不需要世人來肯定我的價值!

認清我在工作中的價值

當然,知道這個真理並不會使我在工作中不受論斷。但我從此意識到我可以改變回應它們的方式。因此,我開始漸漸地不再算計着我說的每句話和做的每件事,也不再害怕別人怎麼看待我,因為我知道在基督里我永遠是珍貴的。我也不再讓工作中的成敗影響我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因為我明白它們不會改變我作為上帝兒女的事實。我深深地記着一個真理,那就是我在上帝那裡的價值是永不變的

因此我可以忠心又喜樂地為上帝而工作,再也不害怕被論斷。「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着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侍奉的乃是主基督。」(歌羅西書3章23-24節)

讓我們一起禱告這個恆久不變的真理能夠深入我們每個人的心,讓我們可以在工作中有平安自由和喜樂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信心不能停)

在上帝的愛里,我不用再證明自己

let-go-of-self-to-find-self-worth

作者:Clementine Chng,新加坡

翻譯: Abby ,中國

15歲的時候,我時常問爸爸我擅長什麼。對話總是以同樣的方式結束,我找不到我的強項在哪兒。這樣的答案常常使我陷入不滿和沮喪。

那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在同伴中,我的班級是最差的一個,而我的成績也只是剛過及格線。

那時候我在校羽毛球隊,但是我的球技也是卡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間水平。我感覺糟透了,因為我的教練在比賽中從來不給我建議,他們覺得我反正都是會輸。我常常渴望能有一個奇迹般的勝利,這樣我就可以證明給大家和自己看,我還是擅長一些事情的。

然而我的親姐妹卻有極容易被察覺的天賦,這更加打擊了我的自尊心。她的插圖技巧驚為天人,而我的只是雜亂的塗鴉。另外,她還繼承了父親組裝和修理電器的能力。而我則總是在不斷地破壞電子設備。她善良溫柔,而我似乎繼承了家裡的暴躁脾氣。

我開始着魔似的把自己和別人作比較,試圖尋找我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當我發現虛擬世界可以給我認同感的時候,我開始玩電子遊戲。玩遊戲的時間越多,獲得的等級越高,我內心的價值感也就越強。我的名聲在虛擬世界也隨之大增。在那段時間裡,電子遊戲提供了我迫切需要的認同感。

基於我在遊戲中的身份和取得的成就,我的價值感缺失似乎好了一陣子。但是我很快意識到沒有人重視我在遊戲世界里的成果。我的父母,老師把遊戲看做是無益的、完全浪費時間的活動。於是又一次的,我陷入到失望中,開始以另外的方式尋找自我價值感和他人的認同。

事後回想,我現在意識到,上帝是在用這些沮喪的經歷將我拉回到祂身邊,展示給我看祂是誰。

祂在用我的沮喪將我拉回到祂身邊

雖然這些年我一直努力在尋求他人的認同,然而相同的失望和挫敗感周而復始地上演。在運動,學術或者課外活動中,不管我多努力,始終無法獲得內心渴望的那種認同感。無數的失望和否定使我意識到,如果我一直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那麼我會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我要麼變得自大貪婪,要麼由於內心缺乏變得沮喪失望。最終,我被迫把目光從人的身上轉移到上帝身上。

上帝在用我的掙扎展示給我看祂是誰

在這些掙扎中,上帝並沒有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我。我看到上帝就算是看到我不堪的過去和仍在進行的爭扎,祂依舊愛我,超出我所思所想。我看到上帝不在乎我是否擅長某些特長,相反的,祂在乎的是我是否能管理好我擁有的才能。我看到這樣一位上帝,祂深深地、充滿愛地注視我的內心,告訴我,我不需要將我的價值定位在世界的任何事情上,而是在祂身上。我必須要安靜自己的內心,停止所有喧鬧的想法,讓這個真理滲透進來。

透過祂的話語,上帝提醒我,我的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篇14節)。我坐下,我起來,創造宇宙萬物的造物主都知道,而且祂知道我的名字。我不需要做任何事去獲取這份愛。我也無法通過做任何事去獲取這份愛。即使我是這樣的不完美,祂依舊愛我,在這樣的愛里我找到了自我價值。

隨着時間的推移,上帝還向我展示了祂給予我的天賦。現在,當別人問起我擅長什麼的時候,我可以很喜樂,很自信地回答,上帝給我了獨一無二的天賦。我能夠很深地跟別人共情,也可以寫作。這些才能在世人看來可能很微不足道,但是我知道上帝能夠並且將會很大的使用我的才能去榮耀祂。

即使如此,今天的我仍然在掙扎。當我回首看到我失敗的人際關係,當我和朋友比較成績,亦或是瀏覽到朋友臉書上發布的了不起的成就時,我仍然會感覺到灰心沮喪。我很容易再次陷入到和別人的比較中,沉溺於自哀自憐並且困在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的想法里。

然而區別在於,現在的我渴望尋求在基督里的價值。我不再以世界的眼光和自我感覺來看待我自己。相反,我想把每一個證明自己的渴望放在十字架上。我要棄絕那些影響我自我認同的自卑想法。當我越來越多地發現自己閃光點的時候,就越願意用我所有的一切去敬拜讚美主,我知道我身上所有的傑作都是來自上帝最美好的祝福,為要榮耀祂(以弗所書2章10節)。

我們得以成為上帝的兒女,是因為祂先愛我們。在我們做任何事去獲取上帝的愛之前,祂已經給了我們兒女的名分,因為上帝愛我們。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真理。卻因為我們太習慣通過行為去贏取愛和價值感,而很難理解。我禱告這個真理可以深入人心,將我們帶到我們敬畏的上帝面前,讓我們把價值感深深紮根在基督里而不再有缺失的自我價值。

我要稱謝你,因為我的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深深知道的。(詩篇139篇14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