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自我認識

就這樣,性傾向不再決定我是誰

Why-My-Sexuality-No-Longer-Defines-Me-1024x613作者:Risky Samuel,印度尼西亞 (原文以印度尼西亞語寫作);翻譯:覃函涵

我出生在一個基督徒家庭,從小生活的城市裡,大部分人也都是基督徒,但我的生活卻並沒有因此而變得輕省。跟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我也問題重重,特別是在自我認知這方面。我的家庭狀況很複雜。很小的時候,我就失去了父母的愛,尤其是父親的愛。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對愛如饑似渴,也輕易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常常到錯誤的地方尋找愛的供給 。我對父愛的渴望就讓我陷入了一段同性戀情。

一開始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誰不想找一個能接納自己、愛自己、滿足自己需求的群體呢?”我就這樣為自己的行為辯護着。我尋找的其實是家人未能給予我的愛和關懷。我當時也很感激我的同性伴侶。因為當時我的信仰狀況岌岌可危,是我的伴侶邀請我再次尋求上帝。我跟着他去教會,甚至還接受了耶穌作我的救主。我倆還積極在教會服侍,我也和他的家人一起慶祝聖誕節。沒有人過問我們的事情,因為沒有人知道我們其實是一對同性戀伴侶。

但是上帝的話語卻一直責備我,讓我不安。聖經清楚寫明,同性戀情是違背上帝心意的罪,在上帝眼中為可憎之事(利未記20章13節, 哥林多前書6章9-10節)。但對於我來說,讓我離開那個我熟悉和依賴了那麼多年的生活圈子實在太難了。我試圖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我之所以這樣,不都是上帝創造的嗎”、“何況我並沒有傷害任何人”、“活在‘愛’里難道不是更重要嗎”……

這時,箴言16章2節給了我嚴厲的訓誨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唯有耶和華衡量人心。”上帝非常了解我內心深處的想法。上帝知道,我其實相信自己的心,勝於相信祂的話。上帝也知道,我愛我的戀情,勝於愛祂。我害怕自己已經陷得太深,無法回頭,更絕望自己是否還能恢復與上帝的關係。

我很感恩,上帝從未放棄我。當我最終決定全心全意順服上帝時,祂給了我力量,讓我從以前的生活中掙脫出來。整整有3年的時間,我都苦苦掙扎、對抗誘惑,努力不再陷入同性戀情。但讓我的狀況更加艱難的是,周圍讓我感到溫暖關懷的人,都是我從前同性戀圈裡的朋友們,而我的家人和某些知道我過去的人卻時常出口傷人。老實說,我現在仍會有掙扎,受到誘惑想回到同性戀,但是上帝的話語已經成為了我的避難所。

我也意識到,上帝對我的接納比世人對我的接納更重要。當我在絕望的邊緣掙扎,並開始指責都是周遭人事讓我變成這個樣子的時候,上帝的話語提醒我,即便我這樣的個人困境,也是可以被轉化的,這樣才“在他(我)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約翰福音9章3節)。於是,我受到鼓舞,繼續單單信靠上帝。我也認識到,生命的目的不是去滿足我自己的渴望,而是榮耀我的造物主——上帝。

當今的文化倡導即刻滿足。在這樣文化的影響下,我們期待所有事情都迅速開花結果,包括屬靈生命。我們指望藉著信靠耶穌,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所有人都會支持我們,而不費吹灰之力我們也可以馬到功成。然而,我們生活的世界卻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上帝的話語也告訴我們,我們在世上的旅途不會一帆風順。

上帝改變我們每個人的過程都不一樣。我的經歷跟你的可能不盡相同。但我們要記住一個共通的真理,那就是“我們要對這個過程有耐心”。一件美麗的珠寶只有經過長時間的淬鍊、打磨才能最終光彩熠熠。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毫無進展,很可能是因為我們缺乏耐心,要麼過早放棄,要麼永久地向上帝關閉了自己的心門。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又回到了從前的生活狀態。箴言16章32節鼓勵我們忍耐到底:“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制伏己心的強如取城”。

無論你過去經歷了什麼,讓我們重新堅定自己的決心,按上帝的心意而活。也不管我們目前狀態怎樣,花些時間,熟悉和牢記上帝話語中的真理,這樣我們才不會輕易被屬世的思想動搖。在這過程當中,我們肯定會泄氣、會跌倒,但是上帝會一直陪伴着我們,用祂大能的手幫助我們重新站起來。上帝知道、也理解我們所有的掙扎,並且祂會一直都在,對我們不離不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成熟有智慧的生命

作者:Riva Wang,上海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成熟的生命

「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上帝!」—腓立比書 1章9-11節

我見過很多不認識主的人,他們經營自己的公司,賺了很多錢。當遇到困難時,他們變得恐慌、喜歡攻擊別人,還會說很多謊言。在我看來,他們的生命並不成熟,令人感受不到他們裡面的愛心和良善,反而讓人覺得他們只是一些會用各種方法賺錢的商人。

我也看到一些基督徒信主很久卻還很驕傲,心裡也時常不平安。他們總想從別人那裡獲得,自己卻不願意付出什麼。然而,那些謙卑柔和的人卻總是那麼的吸引我的目光。

於是我開始思索,成熟有智慧的生命到底是怎樣的。我想,生命的成熟是指品格上的成熟,和金錢、能力或恩賜無關,因此,生命的成熟度取決於愛心的多少以及謙卑的程度。這裡的愛心,指的是建立在真理上的愛,因為上帝就是愛。

在聖經中,被稱為『愛的箴言』的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這樣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如果我們能時常用聖經的標準對照自己,我們的生命應該是不斷長進的。我們若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其他所需用的,上帝也會加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33節)。

智慧的生命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書 9章10節

以色列最有智慧的王所羅門王祈求上帝賜給他智慧,可以判斷他的民,能辨別是非。上帝不但賜給他聰明智慧,並且連富足、尊榮也一併賜給他,使他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比得上他。然而,所羅門王年老時,行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於是,上帝向所羅門發怒,以致有敵國興起。(列王紀上11章)所羅門的結局令人歎息,也警戒我們。

故此,什麼是智慧?便是能分辨是非善惡,存敬畏警醒之心。

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自我價值,基準何在?

indentity - pattern
人自然的傾向,是把人生幸福、自我形象建立在各種不同的價值觀之上,比如:

˙長相漂亮 ˙頭腦聰明
˙口袋多金 ˙肌肉發達
˙相貌出眾 ˙天資聰穎
˙養尊處優 ˙能力超群
˙尋歡作樂 ˙引人注目
˙家財萬貫 ˙呼風喚雨

因為自己長相、頭腦、財富、力氣不如人,就覺得自己差勁,這是天大的謊言。然而不可思議的是,絕大多數的人,卻相信這樣的謊言。以為只有臉蛋漂亮、衣著光鮮、反應敏捷、存款多多才算是真有價值。

此外,孩子從小是否受到照顧,能否得到關愛,也和孩子的體格、聰慧,甚至父母的社會地位有關。所以,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感覺,就取決於他們如何符合這個自私、多變世界的標準。其實不然,這些東西,都有自身的價值,但只有在最高準則的指引之下,我們才可以在適當的時候,以感恩的心來增加財富、修飾儀容、增強能力、擴張影響力。上帝賜給我們的一切,必須善盡其用。做人打扮整齊,衣著搭配協調,當然沒錯,起碼也能讓自己覺得神清氣爽一些。

那麼,我們追求的是金錢、還是誠信?在乎的是外表好看、還是行動良善?首先關心的是取、還是捨?我們的行為是隨波逐流,還是超越環境、順從內心引導、有目標和道德?一切和品格有關的問題,對自我形象,有極大影響。但影響最大的,乃是上帝在我們心中陶冶出來的品格。

那麼,怎樣才能陶冶出這種品格呢?對此問題的價值觀回答有許多種,但使徒保羅寫給羅馬人的信特別有幫助,因他把「健康的自我形象」與「人跟上帝的關係」聯繫起來,這一點很有道理。保羅在第12章談到,建立上帝所喜悅的自我形象,有三個步驟:(1)放棄自己的權利,相信上帝,讓祂在我們身上成就一切事。(2)要抵擋社會壓力,不屈從物質主義。(3)用上帝的思想言語來更新自己的意念。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自我形象-聖經怎麼說》一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