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與上帝連接

專心享受上帝的同在,不分心,今天你做到了沒?

作者:Janel Breitenstein
翻譯:Celina Zhang,加拿大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你有沒有哪次跟朋友聊天時, 對方是全身心地認真傾聽你講話,沒有一絲分心的?

也許你跟朋友們衝進一間咖啡館或飯店, 但你腦海里卻想著各種待辦事項。或者你正在打電話,孩子們在另外一個房間里打鬧(#本周的生活),同時你還在努力回想正在做的一道菜有沒有放過鹽。

然而不管怎樣, 和你一起喝咖啡或吃飯的朋友,或跟你打電話的人竟然還能繼續跟你呆在一起。

最近,我突然意識到:要學會專心與他人在一起,我們首先要學會專心與上帝在一起。

當我們能夠放棄自我形象管理(我們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光鮮亮麗,事業有成,這對我來說,是比講電話更耗精力的事情),專心地與對方交流時,才是真正的相處。如果我自己的心靈都很空虛,尚且需要從我愛的人們那裡得到安慰,我又怎麼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心靈層面的關愛呢?

更重要的是,當我思考與朋友的相處時, 我開始好奇自己在與生命里最重要的上帝相處時,有多投入。事實是,滿滿的行程、對物質的追求及對將來的擔憂經常充滿我的心,讓我無法經歷上帝的同在。正如馬可福音所說:「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馬可福音4章19節)。

生活中的噪音, 讓我無法經歷上帝在我生命里的同在, 減弱了我聆聽上帝聲音的能力。

我開始反思自己是怎樣漸漸分心,遠離上帝的,也總結出了一些方法,幫助我們全身心與上帝同在。

1. 不在上帝面前裝模作樣

這一點看起來讓人發笑, 誰可以在上帝面前裝模作樣呢?然而我卻發現這一點對我來說挑戰很大。主耶穌斥責法利賽人的兩面派:「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馬太福音23章27節)。

有時我的屬靈狀況就是這樣的。我拿出聖經開始禱告, 但是我的心裡想的都是我工作要做的事情,或者是對我某個孩子的擔憂,或者琢磨著社會上的某個問題。我並沒有把自己憂慮的這些事情帶到上帝的面前, 聆聽祂要對我說的話,反是身子在禱告、讀經, 但是心思意念卻不知道漂到哪裡去了。

甚至當我一個人獨處時, 我表面上進行著屬靈操練, 但是我的靈裡面卻沒有真正地與上帝交流。我沒有全身心地投入與上帝相遇的時刻。詩篇的作者禱告說:「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詩篇86篇11節)。我在想,詩人寫下這句禱告的時候,上帝是否想到了我,因為我的思緒真的是可以同一時間飛到四面八方。

我就是做不到專心享受上帝的同在。

與上帝同在時, 我很容易心懷二意,而且注意力不集中(雅各書1章5-8節)。 我不專心,做不到「清心」。但是聖經上說清心的人才必得見上帝(馬太福音5章8節)——那些全心全意與上帝面對面的人。

因此,我需要上帝把我從渙散的心緒和亂七八糟的意念裡帶回來, 使我整個身心靈安靜在祂面前, 跟隨祂、敬拜祂。

2. 禱告時不要隱藏真實的情緒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聖經里上帝對人提出的問題都是用來引出對話的。例如,上帝問人類:「你想我為你做什麼?」還有,上帝問在伊甸園裡藏起來的亞當和夏娃:「你在哪裡?」

這個發現讓我感到很驚奇, 因為上帝明明知道他們在哪裡(創世記3章9節)。在我們尋求之先, 上帝已經知道我們需要什麼(馬太福音6章8節),所以上帝不是在問我們相關信息,而是要跟我們交流。

我有時候會向上帝隱藏我的一些真實情緒,例如憤怒, 害怕和傷心。

但是全然與上帝同在意味著我要勝過我裡面的羞恥感,坦誠與上帝分享我的感受。

對我而言, 詩篇的美在於詩人可以在上帝面前做真實的自己。他認真地聆聽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感受,哪怕這些感受不是那麼「義」,同時又基於上帝的屬性勸誡自己的心應該怎麼想,怎麼做。

主耶穌帶走了我們一切的羞恥, 所以我們在上帝面前不需要隱藏什麼。

3. 禱告不要只是交換信息

與先生的晚間約會是我最喜歡的時光。但是下面的情況絕對會破壞美好的約會。那就是單單交換信息——交談內容只是分享家庭瑣事和作為家長的煩惱。

如果我和我的丈夫並不享受彼此在一起和聯結的時間,那就好像我們在開會, 唯一的不同是有好吃的而已。或者我們只是鄰座著看了一場電影。

我們每一個人跟上帝的關係都有類似的經歷。我們的禱告好像只是例行公事, 而不是真正地與至高的上帝相交。我們與祂的關係只是浮於表面,卻沒有真正認識上帝和被祂認識。

我希望自己可以更多地與我的先生相連,同時也希望可以更多地與上帝相交。如果我學習上帝的話語只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知識,那麼我就錯過重中之重——書寫聖經的那一位上帝了。學習聖經變成了比上帝更重要的事情(法利賽人在這一點上堪稱傳奇)。

當我花時間與上帝獨處時,我希望可以與上帝有情感上的交流,帶著真實的感恩享受祂的同在,並思考這一天上帝對我生命的帶領。我希望不是單單在頭腦上認識上帝, 而是在我的生命中真實地經歷祂的同在和對我的帶領。

因此,我發現創造出空間和時間與上帝相處很重要,這樣我才可能更多認識祂。如果我想要認識某個人,我會花時間邀請他來家裡做客。我會問他很有意義的問題與他交談。同樣的,花時間與上帝在一起,閱讀祂的話也應該這樣——創造神聖的空間和時間和祂面對面,也邀請上帝來認識我。

4. 操練感受上帝隨時隨地的同在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曾經歷過靈里的低潮,感覺上帝離我很遙遠,疑惑上帝是否還與我同在。但是上帝告訴我祂一直都在。

詩篇139篇說道:「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因此,我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學會察覺祂的同在。約翰派博說「追求喜樂是重中之重,而追求喜樂主要在於發現」。這就是為什麼保羅會在以弗所書里禱告,求主耶穌照明我們心中的眼睛(以弗所書1章16-19節)。我們的眼睛是身體的燈,提醒我們「深陷痛苦」並不等於「孤單一人。」

可以嘗試一下古代修士的每日操練(The Daily Examen),我就是用這個方法來幫助自己觀察每天上帝在我生命中的同在的,看祂如何將我從情緒的低潮中釋放,最後充滿感恩。以下是我用現代文改編後的每日操練:

進入上帝的同在里,安靜你的心。跟上帝呆在一起,思考上帝的屬性。回顧今天一天發生了什麼,看有什麼值得感恩的地方。在禱告中你可以請求聖靈:「當我禱告的時候,請向我顯明真理。」你可以一邊禱告,一邊思考「上帝今天是如何與我同在的?」 你也可以一邊禱告一邊思考「我該如何回應上帝今天與我的同在?」把今天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帶到上帝的面前,為你一天的生活獻上感恩和禱告。

5. 以順服的心來到上帝面前

腓立比書2章提到,主耶穌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這跟以賽亞書里的撒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牠想要與上帝同等(以賽亞書14章)。

通過主禱文的禱告,我明白了在禱告祈求中,要先認識到上帝的同在和身份:「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9-10節)。

我們來到上帝面前禱告,就要像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一樣,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祈求,也完全地順服。「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馬太福音26章39節)主耶穌的禱告讓我明白不管上帝是否應允我的禱告,祂的良善都不會改變。

但當我懷著一顆順服的心來到上帝面前時, 我就承認自己眼界和智慧的有限。

我要讓上帝有空間把祂的真理、智慧和異象放入我的生命里。

影響我們專心享受上帝同在的因素很細微,卻讓人無法自拔。只有我們拒絕那些干擾我們注意力的事情,我們才有可能專註在上帝面前。讓我們都專註在上帝面前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