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認識上帝

從泰勒絲的歌得到的啟示

作者:Tabita Davinia,印尼

i-found-jesus-through-computer-games-2

最近,我特別喜歡聽泰勒絲(Taylor Swift)的歌,因為那些歌的曲調朗朗上口,歌詞也通俗易懂。

她的歌曲《都變了》(Everything has Changed)講述了一個女孩的故事。這個女孩與老朋友重逢,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他。在這次相遇之後,她的人生完全改變了,她想了解關於這個朋友的一切。

這首歌讓我想起自己與耶穌的相遇。我不太記得我承認祂是我的主和生命救主的確切時刻,但我清楚記得那天我強烈地感受到被愛的感覺。上帝的愛充滿了我的心,而我也非常感激祂拯救了像我這樣的罪人。我能感受到從祂而來的平安,並且自從那次邂逅之後,我也渴望能夠更認識上帝,知道祂的所思所想。

然而,那次邂逅並沒有立即將我變成一個完美的人。我仍然是個普通人,很容易受罪的影響,向上帝抱怨,並且會因為不知道上帝到底對我有什麼旨意而感到困惑。有時我忙於追逐自己的慾望,有時則做一些不討上帝喜悅的事情。這時,我就會想象著上帝邊觀察我的生活邊搖頭,說:「我的孩子,為什麼你不像想要認識你的男朋友一樣希望認識我?」

因此,我很感謝上帝對我如此有耐心,每當我偏離祂的軌道時,祂都會用很多方法把我重新帶回正軌。高中的時候,我的一些年長的朋友就給過我這樣的建議:「要學習明白上帝的心意,也要常常對上帝的旨意保持敏感。」

在靈修和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我也漸漸地更了解上帝。事實上,我越了解上帝,就越想知道祂的心意。

我的經歷使我陷入思考。在我們的信仰旅途中,我們會捫心自問:我們剛接受基督作為我們的主和救主的時候,我們是怎樣的人?自那以後,我們的生活是否有所改變,還是跟最初沒什麼兩樣?我們是否依然常常感到憂慮,仍舊在社交媒體上抱怨,或者不再在乎上帝為我們預備的救恩?我們是否從來都沒有真正愛過上帝?我們是否只是知道祂,卻不想更多地了解祂?我們在乎祂喜悅什麼事,不喜悅什麼事嗎?

也許我們覺得了解上帝很困難。但是,其實祂已經在聖經中向我們顯明祂自己。

聖經記載了很多信心偉人的奇妙故事。例如,摩西起初不願做以色列人的領袖,最終卻帶領他們走出埃及;大衛曾經由於太年輕而不被人理會,後來卻擊敗了巨人歌利亞;保羅原本是個迫害基督徒的人,卻被上帝以奇妙的方式使用,向許多人傳福音。這些故事值得一提的地方,並不是他們的偉大事迹,而是他們如何與上帝親密同行。摩西祈求自己能繼續在上帝眼前蒙恩(出埃及記33章13節);大衛如鹿渴慕溪水一般切慕上帝(詩篇42篇);保羅希望認識基督並且越來越像祂(腓立比書3章10節)。他們知道,是上帝使他們可以面對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挑戰。他們渴望活在上帝的旨意中,最終他們也成了別人的祝福。

如果我們對上帝只有粗淺的認識,也許,是時候祈求聖靈開啟我們的雙眼,去看看上帝是多麼的奇妙。那時,我們就會發自內心地渴望更認識祂。

學著接受我破碎的家庭

作者:Sheila May, 印尼

Learning-to-accept-my-broken-family

「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跟你結婚!」從念幼兒園開始,我就經常聽到爸媽如此對罵。爸媽當著我和兄弟姊妹們的面爭吵,而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做父母之間的和事佬。後來,我12歲那年,父母決定離婚。

「別管了,那是他們的事情。」這是我得知父母決定離婚時的第一個想法。但當我漸漸長大,我才發覺事情比我想像的要複雜多了。我根本不可能忽視父母離婚這件事,因為我恰恰身處其中。我沮喪極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成了我跟朋友聊天時永遠都會避開的話題,我甚至努力從腦海中抹去這個詞語。直到有一天,我搭朋友家的順風車。當我坐在後座,看著他們一家人彼此戲謔、互相打趣時,一種溫暖的感覺流過我的心。我偷偷地哭了。那時的我既快樂又悲傷,同時又為自己感到難過。我告訴自己:「原來這就是家庭。」

回顧自己的家庭,我感到非常失望而憤怒。我恨家裡的每一個人,甚至毫不掩飾這種情緒。在朋友們面前,我也毫不忌諱地談論對家人的想法和感受,於是,朋友們開始遠離我。我厭倦了跟家人同住,但又沒別的地方可去,這種感覺快將我逼瘋了。

父母離婚後的三年之間,我盡量讓自己待在家的時間越少越好。我每天從學校走路回家,這樣就不必太早到家。讓我回家的唯一理由就是有地方睡覺。有一天,朋友邀請我到她的教會,我馬上同意了——因為這樣子我就有理由不回家。後來我聽說她的教會要辦一個三天的退修會;能夠離開家三天?我當然要去!

結果這三天改變了我的一生。就在這個退修會中,上帝救贖了我。我認識到自己的罪性,同時明白了上帝為我預備的寬恕與愛。我實在是非常感恩。

但並非一切就立刻變為完美。回到家之後,我仍然每天都面對與信主前一樣的問題。我沒有因為信了主就自動變成一個乖巧溫馴的孩子,而是持續與自己的罪性博鬥,仍然無法接受我的家庭。

在那段時間裡,上帝握住我的手,耐心地等待我度過叛逆期。直到有一天,我終於坐下來檢視自己破碎的家庭,我才意識到,原來關係的破裂隨處可見,不只是我的家庭才有這樣的問題。無論是朋友、鄰居、有宗教信仰的人還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要面對的問題——就連全職事奉的基督徒也不例外。我這些年所經歷的,只是反映了這個墮落世界的現實狀況。我不是唯一面對這類衝突的人,還有數不清的人也面對相似的衝突,有些衝突比我家的更嚴重。

我也逐漸意識到,雖然並不是我選擇生在這個家庭裡,但上帝選擇了讓我生在這裡。如果上帝已經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來捨身拯救我的靈魂,那麼我還怎麼能夠懷疑祂對我的愛?祂既然是慈愛的天父,而我是祂的女兒,那麼祂將我放在這樣的家庭裡,必定有祂神聖的目的,儘管我至今還不能明白。我能夠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完全接受自己以及這個上帝為我安排的家。

這樣的想法使我豁然開朗。雖然從10年前我成為基督徒到現在,家裡的狀況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我自己的生命已經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上帝透過家庭的景況來塑造我。我學會了控制怒氣,寬恕他人(儘管我可能再次受傷),並且愛那些我覺得並不值得愛的人。

上帝並沒有為了改變我的心而改變我生命的景況。祂讓我體會到失去希望的滋味,好讓我視祂為生命中唯一的希望。祂全然良善,決非無情;祂充滿智慧,決不犯錯。祂撫平我的傷口,擦乾我的眼淚。萬事萬物都有祂的旨意。

(本文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網站)

我希望

作者:冰洋,北京

abstract-71283_640

我希望
我們有的是一個青年團契
而不是一個青年俱樂部

我希望
我們引領朋友來參加活動
更重要的是認識上帝
而不是認識我們中的某一位領袖

我希望
我們靠著方法、輔導、技巧
更多的是從上帝的話語中找到亮光
而不是從人的建議中找到安慰

我希望
我們不要滿足於自己感動自己
而是要在真實中去經歷、去感受
上帝的創造與大能

我希望
我們不要把各樣的醫治功效看得超過了上帝的主權
而只單單仰望上帝

我希望
我們不要有太多的彼此爭論與攻擊
而是靠著上帝,以致我們有更多的寬容與接納

我希望
弟兄姊妹在一起能夠一同分享神的話語
而不是宣揚自我的成功與驕傲

我希望
在奔跑天國的道路上,我們可以彼此鼓勵、彼此帶動
而不是彼此指責、彼此抱怨

我希望
我們不要被一些教條所捆綁
要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真實的信仰

我希望
我們可以靠著從神而來的愛彼此聯絡
而不是靠著我們自己去苦苦堅守

我希望
耶穌基督的信仰可以讓我們得到真正的自由
而不是宗教主義的自我崇拜

懷抱著希望
堅定地向前,向前……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自我形象,重新開始

indentity - renew start
在RBC Ministries的通訊中曾經登載過關於自我形象的文章。後來有位讀者來信,提到文章對建立自我形象很有幫助。他這樣寫道:有個問題長時間困擾著我,但是這篇文章對該問題源頭的探討,我以前從未接觸過。我查過心理學的書,也跟很多人談過,在大學裏也上過心理學的課程。但直到現在,我才知道該從哪裡著手,努力解開我的困惑。

過去,我一直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容易感到被冒犯,並深受其害。我看到這對別人的影響,尤其是對自己的父母,我真不希望在自己家裡重演這一切(其實我覺得歷史已經重演了)。

但就在一年前,我把自己的生命交託給主,再次把自己交在祂的關愛之下。從那以後,自我形象低落的問題,就越來越輕了。因為我努力多為主活,少為自己活。

從去年十一月起,我把「降服於上帝」當作生命的指導原則。現在,如果說自我形象的問題全都沒了──那是撒謊!對於自我形象,我仍然有掙扎;但不同的是,現在我從救主身上看到了希望。我求祂作我生命的主,引導我的每一步,塑造我,成為合祂心意的樣式。而上帝一直都在我身上動工!

這個過程或許比我希望的還要久,但是主知道我的需要。的確,「治死老我」,「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非常不容易。有時候我會被驕傲卡住,有時候被人誤會,喉嚨就發癢,想打人、罵人、大叫,甚至想大哭;但我竭力說:「主啊,感謝祢;我讚美祢,讓我遇到這事。我知道『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

這真的有效耶!最近有幾天,剛開始很糟糕,但主把它們完全扭轉過來,讓我心裡感到和煦而慈愛的暖流和亮光,接著我就能笑起來,開始想到別人,而不再光想自己了。

感謝讚美主!對我來說,這個神蹟,比叫瘸子起來、拿起褥子行走還要大!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到上帝面前,祂在我們的生命中最為重要。我們聽從上帝的教導,相信祂的慈愛和能力,這位朋友的經歷也會在我們身上再現。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自我形象-聖經怎麼說》一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