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認識自己

當別人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時,我卻陷入抑鬱

作者:小潔,美國      有聲播讀:佳音

 

我生長在一個恩愛的家庭,並且因為父母年輕時就信主,我從小就接觸基督教信仰。我的家庭在經濟上自給自足,父母還有能力供給我和弟弟妹妹學音樂。另外,我比較愛讀書,所以成績一直都不錯。升高中之前舉家移民到美國,於是我在美國完成了學業。對於生命中的順利,父母師長教導我要感謝上帝,感謝栽培我的每一個人,並使用恩賜去服事上帝。

然而,年紀小小的我還必須面對同儕。令我困擾的並不是霸凌行為,而是這類的話:

「你沒有補習啊?怎麼有辦法考得這麼好?」;

「我媽說你那麼乖,成績又好,說我為什麼不學學你」 ;

「好羨慕你買得起學校的午餐」。

看見同學們羨慕我的生活,生性敏感的我心裡有些同情,又有些不安。沒有人教我評估他們的觀點到底夠不夠全面,更沒有人教我如何回答他們的話,我只好把同儕們的羨慕和嫉妒悶在心裡。漸漸的,年幼的我就發展出一個觀念,就是我的幸福令別人的心裡不好受。

長大了,換了環境,依然處處撞見這類的話。團契的弟兄姐妹對我說:「你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呀!好幸福。我多麼希望我的父母也能信主。」 從外地來美讀書的朋友說:「真羨慕你小時候就移民來美國,不需要像我一樣擔心簽證的問題。」 也有陌生人一聽說我的專業,就脫口而出:「哇,這行很賺錢呢!」 聽起來都是正面的話,都是強調我比他們好命,我卻越聽越苦悶。此時,我已經深刻地相信,我擁有的這些幸福不僅不公平,更是不應該,因為我擁有的,旁人沒有。

我的眼光漸漸由外在轉向內在,並開始自責。每次聽到有人突破家世和經濟困難,最終獲取成功的故事,我都認為自己雖沒有吃過這些苦,卻同樣獲得成就,真是該受譴責。我甚至想:既然我的各種優點和成功都是偶然,那我一定是個比大家都懶惰的人。

僅管身邊的人說我用努力換取了成績和才藝,說我待人友善且熱心服事,我卻堅信這都是他們的錯覺,堅信自己其實是個既高傲自大又不肯努力的人,不應被看重和嘉獎,反而應該受到鄙視和孤立。奇怪的是,旁人的成功和幸福並不會令我反感,我反而覺得這是他們理應享受的成果,只有我不配得。

許多讀者應該都看出當時我的思維有多麼偏差,我卻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勁。大學時期的課業和人際關係,給我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加上身體健康的因素,還有習慣性的自我貶低,使我陷入抑鬱的低谷,卻不自覺。直到一名師長意外得知我的情況,帶我去找心理諮詢師,我才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

這幾年,我在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下,學著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過去。我漸漸記起那些被我忽視多年的回憶。之前認定自己活得比別人都順利,後來發現自己有好些經歷其實是不值得羨慕的。之前認定自己懶散不勤、待人惡劣,後來回憶起自己努力突破困難的例子,還有別人與我愉快相處的景況,逐漸推翻這些缺乏根據的信念。

同樣認識上帝的諮詢師,更給了我一項功課。她給我一張清單,標題是 「Who Are You?(你是誰?)」 這個清單寫滿了形容詞,每個形容詞都配上一節《聖經》經文,每一節經文的內容都關乎:在上帝的眼中,我是誰?這項功課的目的是,要我不再用旁人的眼光看自己,也不再用自己的眼光看自己,而是回歸到創造我的那位上帝面前,問祂:上帝啊,你說我是誰?

可以說,這項功課讓我重新認識了福音。我現在知道,我生命中真正的虧缺並不是別人投來的異樣眼光,也不是自己眼中的那些匱乏,而是我因為順從了自己的罪性,而在上帝眼中虧缺了祂的榮耀。我現在也知道,我接受上帝的賞賜時,並不需要愧疚,畢竟耶穌在我還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時,就已經為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換取了我的自由,使我得以回到祂的家中。我說,我不配得。上帝說,沒關係,恩典的定義就是白白賜下,給不配得的人。

我發現,上帝並沒有要求我先過著苦行僧的生活,才接受救贖之恩,也沒有要我先放棄得救的機會,轉讓給 「更需要的人」。不,我和世上的任何人都一樣需要上帝的恩典,而這恩典是夠全世界用的,上帝只要我欣然接受。同樣的,上帝賜給我安穩的生活和才幹能力,並不是要我因此而自責,或因為沒有完成像別人一樣偉大的事工就沮喪。祂只要我存著感恩的心,領受祂所賜給我的,並謙卑聽從祂的指示來使用。我是祂的手所造的,祂比我更清楚我的能力和限制,祂也已經為我譜出我耳所未聞的生命樂章。

在馬太福音25章的比喻中,主人交給每個僕人管理的銀子數量並不相同。雖說 「……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加福音12章48節)

聽起來要求很高,但從主人最後的一番話中看出,只要我按照祂的指示,盡所能地好好運用祂賜給我的資源,就不必害怕,反得獎賞。羅馬書12章4-6節說:「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里成為一身,互相聯絡做肢體,也是如此。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

上帝使我和身邊的人們各有不同的長處和短處,不是要我們競爭比較,而是要我們互補互助,看見一群大不相同的弟兄姐妹,在主里和睦同居的美善。

人畢竟是軟弱的;我今年初又再次因為這與人比較的心裡,陷入焦慮和憂鬱。寫這篇短文的時候,我還在透過《聖經》和從諮詢師學到的技巧,重新扭轉自己的思維。積極地用上帝的話抵擋撒旦的謊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是每天都必須重新做一遍的事。

但我不氣餒,因為每一次的掙扎,祂都帶我經過。每當我彷徨擔憂,我就透過祂的話,再次嘗試看清祂眼中的我,因為唯有祂的話才是真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克服「蓋茲比」危機

作者:鄭绣尹, 21歲, 新加坡

The-Great-Gatsby-Poster-0

傑•蓋茲比(Jay Gatsby)遭遇了身份危機。當然,他的毅力令人欽佩,但他的努力旨在取悅生活中的各種人物。誠然,他終於成為傑•蓋茲比——他理想中的人物(他的真名是詹姆斯•蓋茲(James Gatz)),而這一切是貪污得來的。他確實成為黛西(Daisy)的愛人,但並不是她的唯一。他也成為了傳奇人物梅耶爾•沃夫謝姆(Meyer Wolfsheim)的合作夥伴之一,但沃夫謝姆卻一點兒也不在意他的死亡。

如此看來,蓋茲比的一切努力都落空了。

世界總在不斷變化,各種需求層出不窮。如果我們像蓋茲比那樣,讓世界定義我們,同樣會陷入身份危機,筋疲力竭。然而,儘管世界瞬息萬變,上帝卻不改變(瑪拉基書3章6節)。事實上,縱然我們覺得自己達不到上帝的標準(羅馬書5章8節),但祂卻依然愛我們!

所以,要克服身份危機,我們需要以上帝的眼光看待自己。但是如何瞭解上帝是怎樣看待我們呢?

以下幾種方法幫助你發現在基督裡的身份:
1. 與天父建立關係。
與其像蓋茲比那樣與世人建立關係,何不與天父建立關係呢?那創造我們的天父最瞭解我們!

如何建立與天父的關係呢?
(1)讀經與研經
遠離世界的各種謊言,投靠上帝的真理。上帝通過祂的話語,告訴我們,在祂眼中我們是怎樣的身份。祂對我們的看法永遠是真實可信的!

(2)常常禱告,與上帝對話
大部分基督徒都知道,我們通過禱告向上帝說話,但是否聆聽上帝對我們說話?記住,如果只是我們說、上帝聽,這就不能稱之為『交談』。花更多時間與上帝同在,我們就越容易與祂交談。

2. 與信徒建立關係。
面對世界種種壓力時,周圍的信徒提醒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我們同為肢體,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希伯來書10章24-25節)

要確信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這是個無盡的清單!),節制、忍耐,用合宜的方式生活。我們必須「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章1-2節)

你是否正經歷身份危機?也許你已經接觸了太多媒體資訊,讓世界塑造了你對自己的認知。但感恩的是,我們的生活不像是傑•蓋茲比那樣繼續螺旋下降。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好好反省自己,認識我們在基督裡的身份。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