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讀聖經

聖經,我讀對了嗎?(有聲中文)

作者:Tyler Edwards,美國

翻譯:秋晨,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Tyler Edwards是一位牧師,同時也是一名作家、一位丈夫。自2006年起,他就在教會全職服侍。最近,他在位於默特爾海灘(南卡羅來納州)的卡羅萊納森林教會擔任門訓牧師。他的服侍熱情在於傳福音並幫助人們在福音中成長上。同時,他也是《殭屍教會——讓基督的身體重獲新生》一書的作者。

多年前我申請大學的時候,我記得當時自己在等待大學錄取通知書。有一天,我從一堆垃圾郵件里翻到了一封信封上印有某大學標識的信封。我拆開信封仔細地閱讀。跟其它那些廣告推廣信件完全不同,這封信並不是要賣給我那些我壓根不需要的東西。這封信非常重要,因為它將決定我的未來。

我們的生活不也是這樣么?我們身邊充斥著我們能想到的各種信息,但其中一些信息就是要比其它的更重要。

《聖經》就是我們讀到的信息中最最重要的。是什麼令它如此重要呢?它就像一封來自遠方的情書,在這封情書里,上帝向我們表達了祂的愛和祂渴望與我們在一起的心。讀《聖經》可以讓我們更親近祂,知道在最終見祂面以前的日子該如何去愛祂。因此,帶著極大的盼望,基督徒不應僅僅是看過《聖經》里的字句,還要真正去學習、理解上帝通過《聖經》要對我們說的話。

儘管如此,讀《聖經》可能會讓人覺得是一項令人怯步的任務。如何知道我在以正確的方式讀經呢?萬一我曲解了上帝的話語呢?很多基督徒並不會定期讀《聖經》,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工具來幫助他們理解《聖經》里的話語。其實,讀《聖經》並不一定要變成一項令人害怕的任務。

在此,我可以介紹一些簡單的方法和工具,來幫助我們合理、準確地明白上帝的話語。

讀《聖經》的兩條規則:

規則一:作者的意圖是什麼?

你有過說了一句話卻被對方誤解的經歷嗎?比如你對一個女孩說:「你今天真好看。」她卻說:「今天好看?難道我平常不好看嗎?」

所有的交流都需要解讀。聆聽者需要明白說話人要表達什麼。這一點適用於所有的交流。不要僅僅是看到文字,而是要思考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以及為什麼要這麼講。

規則二:注意上下文

如果我們不聯繫一段信息的上下文,我們就會容易誤解它的意思。當我們讀到一段文字,第一步就是看這段文字的前文和後文在講什麼。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上帝要表達的。

但要注意不要脫離歷史語境來讀聖經的話語。畢竟,《聖經》並不是直接寫給我們的,而是為我們存留下來的。

《聖經》中的每本書都有其最早的受眾——那些早在我們的曾祖父出生以前就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為了理解《聖經》里的話語,並能夠將上帝的真理運用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應當首先理解作者原本對那些受眾說了些什麼。

有一天,我妻子接到了一個電話,當時我正坐在她的身邊。我看不見對方是誰,但是我很好奇,我就聽著。根據我妻子的語氣語調我就判斷出是她媽媽打來的,她接著開始說關於寶寶的事。聽到一半,我就能把她倆對話的上下文聯繫起來。我唯一不知道的是她媽媽說了些什麼。儘管如此,我仍然能根據我妻子的回應知道雙方的一部分對話內容。

我們讀聖經也是如此。我們根據背景和上下文負責任地去填補經文間的空白。有一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去做到這一點:聖經研讀本、釋義書、聖經字典等。這些工具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對話另一方的意思。

讓我們以腓立比書4章13節為例: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這節經文可以被用作為一個絕佳的激勵語。我常常在自己努力通過某門我不喜歡學習的科目考試時引用這句話。其實,這節經文並不是我所想的意思。就好比如果我去健身房為自己的健身器材加碼到500磅,我能通過引用這節經文就舉起500磅的杠鈴嗎?不可能的!杠鈴必然會重重地壓垮我。這是為什麼呢?難道舉500磅的杠鈴不也涵蓋於「凡事」之下嗎?

是我沒有足夠的信心嗎?還是耶穌的能力不夠呢?又或者,是我誤解了這段經文的意思?

如果我們運用上述兩條規則,回到腓立比書4章13節的上下文來看,整個畫面會顯得更加清晰。

「我靠主大大地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章10-13節)。

從上下文看,保羅在說飽足、飢餓、有餘和缺乏——可以類比為今天我們說的經濟狀況(腓立比書4章12節)。前面的經文告訴我們保羅已學會在各樣的環境中知足。無論是富足、舒適,還是貧窮、飢餓,他都能因著福音的緣故,勝過生命中的艱難和挑戰,因為耶穌給了他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自處和知足的力量。保羅是在向我們展示如何能做到這麼不可思議的事。所以,腓立比書4章13節並不是說我們可以變成超人,而是在講在耶穌基督里得滿足。

更多認識上帝

當我們不在上下文的語境中去讀經時,我們就很容易(有時是下意識地)讓上帝給出祂根本就沒有給的應許。當這些應許沒有實現時,我們就容易去質疑上帝,而看不到祂真實的樣子。耶穌說「永生就是認識獨一的上帝」(約翰福音17章3節)。我們這一生為之而活、而盼望、而渴慕和追求的一切,都應當建立在我們與上帝關係的根基之上。

我發現當我信實地去查找上下文及考察作者的本意時,讀《聖經》其實會幫助我更加認識上帝,因為我不僅僅是在聽祂的話語,還在不斷地學習理解祂話語的意思。奇妙的是,當我們越多地認識祂,我們就越能看到祂給我們的愛,並為祂帶給我們的恩典而感恩。

雖然讀《聖經》可能是件有挑戰性的事,但卻是我們所能做的最棒的事。讓我們打開這封來自上帝的情書,看看祂要對我們說些什麼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一讀聖經的人名串燒就想睡覺怎麼破?

What-to-Do-When-the-Bible-Seems-Boring

作者:Christine E,新加坡

翻譯:湘穎,中國

2015年11月,我覺得是時候再完整地讀一遍聖經了。我上一次通讀都是好幾年前的事了,在那之後,我基本只在福音書和保羅書信來回晃悠,偶爾也會看幾眼創世紀和箴言。

是該趕上我讀經計劃的時候了。我琢磨着一天讀三到四章基本可以讓我在一年內從創世紀讀到啟示錄。這應該挺簡單的,對吧?

可惜,事與願違。現在已經是2017年的一月份了,我甚至連一半都沒讀完。到底是哪兒出了問題?

一開始計劃進行得很順利。總得來說,創世紀讀起來還挺有趣 ,有創造天地,亞伯拉罕的故事之類的….出埃及記我一開始也讀得挺好,但很快就因為上帝為以色列民族頒布的那些律法而頭痛起來。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律法和規定,隨之而來一大串長長的名字(家譜)。我知道如果我鍥而不捨地繼續讀的話,跟大傢伙一樣,一定還會有其他的抱怨。然而我實在無法讀完這些家譜。

在把我的聖經無數次閑置在一邊后,我最終還是挫敗地向朋友求助。可是我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就這樣一直往下讀吧”他們說。並且告訴我不需要每一點都讀得那麼深入,重要的是——讀就好了。

我依照做了。很快我就發現,當我坐下來讀聖經里那些比較“無趣”的部分時(通常我會大聲地念,這會幫助我持續集中注意力),有時我會注意到一些之前被忽略的部分。舉例來說,我讀過大衛是怎樣佔有了烏利亞的妻子,並多次把烏利亞送到戰場上讓他被殺害(撒母耳記下11章)。但是之前我從未注意過烏利亞曾經是大衛手下的三十勇士之一(撒母耳記下23章39節)。這些人可是大衛最得力的勇士,很多人從掃羅時期起就跟隨着大衛。這說明大衛與烏利亞私下是相識的。這樣一來,我才看到大衛所犯的罪原來比我之前所理解的大很多,上帝的恩典也實在更加豐盛。

當然,我不會總是留意到一些新東西。對我來說,讀一連串的人名真的是很繁瑣的事情,我必須非常努力讓自己集中精神才不至於讀着讀着睡著了。我一次又一次地用提摩太後書3章16節來提醒自己:「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我們看到保羅說的是「都是」,不僅僅是有趣的部分。這包括了上帝頒布給以色列的律法,所有的家族譜,還有那些我不太能理解的晦澀難懂的故事。上帝默示了整本聖經,因此每一章每一節都是有意義的。

當然,聖經里有許多章節我至今仍未讀懂。但是我會感受上帝的話語,並且相信如果我能一遍有一遍地閱讀整本聖經——而不是挑選一些我自己喜歡的章節,祂的話就會持續地教導我,督責我,以及使我歸正。

仔細想想:耶穌在世上宣教的時候還只有舊約。祂所引用的經文大部分出資箴言和申命記。申命記啊!這可是我在讀經時多次想要跳過的一章。

上帝在舊約和新約中都向我們啟示。祂在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段落,甚至每一個小標點上都有啟示。

耶穌告訴祂的跟隨者們「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馬太福音5章18節)這也就是為什麼聖經值得我們去讀。

現在我讀到詩篇了。坦白說吧:並不是每個讀經的時刻我都享受,如詩篇作者的感受,「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篇19篇10節)

但是我期盼着有一天我會這麼想。與此同時,我會繼續讀下去,堅信上帝會使用一筆一畫來裝備我,為要成全美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讀聖經有沒有成為你特別享受的事?

Do-You-Read-Your-Bible-For-Fun

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

翻譯:Tutu,中國

封面照片拍攝:Ian Tan,新加坡

我和家人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小村莊里度過了一整個11月份。我和丈夫遠離工作,也沒有為孩子制定任何溫習功課的任務,我倆也沒有為工作做什麼準備,亦沒有教導或者寫作。

我們住過的幾個家庭旅館連通訊信號都沒有,更別提wifi了,有的只是原始的海灘,森林和山脈。我們都期待着從學習和工作中解放出來。而我想要好好享受讀聖經的樂趣。

什麼?你一定在想:「有趣怎麼可能和聖經聯繫在一起?」

好吧,我承認讀聖經大概不會是很多正常人興趣清單里的第一條。我們認為讀聖經應該在另一個叫做“雖然很無趣但是做了對我們有好處”的清單上,它會跟補充魚肝油,去看牙醫這一類的事列在一起。

我和常人沒有什麼不同,一想到讀聖經我就會生出許多複雜的情緒,有時是勉強,有時是內疚和畏懼。

但是我突然發現這對上帝來說一點兒也不公平。清單上的其他事情是會令我們感到難受的,包括會令我們的身體感到不適,其結果卻無法保證。然而讀上帝的話不需要我們任何的付出,祂卻回報給我們無盡的慈愛,安慰,智慧和謀略。那我為什麼不更加渴求呢?

以下是我能想到的三個原因:

1.我下意識地把聖經當作我的精神療養秘方了。

當我有疑問和需求時,當我感到痛苦時,當我想要得到什麼東西時我才去讀聖經。因此,當我的生活一帆風順時,我會失去對讀聖經的迫切渴望。

2. 我把讀聖經當成了一項任務。

我們會在教會聚會、查經班、自己每天固定的靈修時間裡,以及在聖經研讀會上讀聖經。刻意的安排規劃絕對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我變得只注重完成任務本身,那讀聖經真的就成了另一個待辦事項了。當我終於把它從必做清單里劃掉時,我怎麼可能會覺得讀經很有趣呢?就更不可能因着興趣去讀了。尤其是手邊就有netflix(一個付費電視節目平台,類似apple TV)可以看(第3點我會詳細闡述)。

3. 周圍有太多事物誘惑。

就是那些並不重要卻給人帶來及時滿足的事物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比如,興趣愛好,在線音樂,上網,打電子遊戲或者其他的種種娛樂,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讀聖經實在是個苦差事。

你或許會對以上三點感同身受甚至能想到更多的理由。當然了,有很多種方法能夠扭轉上述的局面,我們可以更好地規劃時間或者刻意設定某個“禁電子產品”的時間…..然而我們先別去想外界的因素,首先集中精力想想你讀聖經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吧。

僅僅處理了阻礙我讀經的困難並不夠。顯而易見的是,在假期我並沒有時間上的壓力。我既沒有強制任務也不用趕截止日,我也不需要急匆匆地準備下周日孩子們的聖經故事或者像周五聖經研讀時那樣急於找到10個問題的答案,所以我終於可以慢慢悠悠地執行我一年的讀經計劃了。

我也想辦法解決了電子產品對我的打擾。但即使這一切看起來很有果效,卻並不意味着我就自覺地抓緊時間去讀聖經了。跟在其他任何一段關係里發生的一樣,內疚感只能一時激勵我去讀幾段經文,並不能起到持續的作用。即便是不好不壞的情緒也無法讓我堅持讀聖經。一個轉移注意力的障礙被消滅了,另一個障礙又取而代之。

可是,假如上帝讓我享受祂的話語,難道我不應該在聖經里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嗎?事實上,經文告訴我們上帝的話確實大有奧秘,絕對值得我們期待,感受和珍視。詩篇119篇就反覆強調了作者是多麼地享受上帝的話語:

我喜悅你的法度,

如同喜悅一切的財物。

我要默想你的訓詞,

看重你的道路。

我要在你的律例中自樂,

我不忘記你的話。(詩篇119篇14-16節)

同樣的,我們可以在24節,35節,47節,70節,77節,92節,111節,143節和174節里體會到同樣熾熱的情感。這篇詩篇的作者發現周圍的世界雖本不該如此但確實令人失望透頂而且靠不住,然而上帝的話是信實的,它真實且給人帶來滿足。對於生活在舊約的作者尚且如此,那對我們這些得見上帝的應許實現在耶穌身上的人豈不是更應該感恩么!

你還記得路加福音24章中記載着的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時刻嗎?耶穌在復活後向他的門徒顯現並幫助他們理解經文里指着祂說的內容。

耶穌對他們說:「這就是從前我與你們同在之時所告訴你們的話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記的,凡指着我的話,都必須應驗』。」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里復活。並且人要受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至萬邦。」(路加福音24章44-47節)

耶穌告訴門徒們上帝的應許成就在祂身上了。如約翰福音里告訴我們的那樣--「道成了肉身」。

沒錯,我能夠在聖經中找到可以教育,鞭策,糾正和訓練自己和他人變得更加公義的智慧和答案。然而聖經帶給我的遠遠不止那些,不論是新約還是舊約,我都可以看到耶穌基督以及祂為祂拯救的人所做的一切。借用約翰·派博(JohnPiper)牧師的一段話「讀聖經的樂趣就是在耶穌基督的話語中尋找祂的真善美。」

令人高興的是,我在假期里確確實實做到了為尋找樂趣讀聖經,而且不止一次。在平靜的環境里看海、林中漫步、攀岩讓我比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里更加地感激上帝給我們的饋贈。因此我想要去讀祂的話。

我回想起我感激的許多人和事的時候,我也發現我感激着所有上帝藉著耶穌在我和他們的生命中所做的一切。你和我已經聽到了這悔改赦罪的道,現在我們要繼續將這道傳向世界各地——簡直不能更美好!

當然,假期總有盡頭,所以當我大步邁向2017年時,我想要管理好工作任務分配好自己的時間精力以便可以繼續為了樂趣而去讀聖經。你呢?你有沒有在上帝的話語中找到樂趣?試着不要那麼在意那些腳註和解釋,而是單單地享受在這個有史以來最棒的故事裡——耶穌降世拯救你我!而你哪裡都不用去,這個故事就在你的聖經里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基督信仰101)

我(不)是笨蛋

作者:Helen Maria Veronica,印尼
signs-416441_640

我從不相信我能做好一件事。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單上總有很多科不及格。我上過私人補習班,成績卻沒有提高。就連我的老師也說我是個笨蛋,這讓我很受傷。漸漸地,我變得容易氣餒、覺得自己任何事情都做不好。也許是因為上補習班對我沒有明顯的幫助,我父母決定讓我在家裡學習,由我媽媽教我。我總覺得,是上帝將我創造成一個笨蛋的。

每當我的朋友取得好成績時,我就會嫉妒他們。為什麼上帝不把我創造得像他們一樣聰明?我開始偷偷地觀察並模仿他們。我聽說聰明人喜歡吃魚、雞蛋等高蛋白的食物,我就跟著吃。我看見一個聰明的朋友用特別的方式擦去前額的汗水(他說這樣做有助於大腦工作效率提高),我也去模仿。模仿朋友的好處是我變得更勤奮,也更願意吃有營養的食物。我的成績有了一點起色,但沒辦法保持穩定,距離聰明人的水準還很遙遠。雖然我很努力學習,但我總是認為自己是個笨蛋,而且會一直這樣下去。我甚至覺得再怎麼努力都是沒用的…既然上帝已經把我創造成一個笨蛋,我還能說什麼呢?

有一天,我聽人家說,每天讀聖經會變得聰明、更有智慧。當然,我想要試試看。於是,我自發性規律讀聖經。儘管我是由於好奇而開始讀聖經,上帝卻有豐富的恩典,祂藉著這個機會親自教導我。在馬太福音11章28節中,「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感到無比震驚:上帝竟然在意我所經歷的痛苦!雖然很多人說我是笨蛋,但上帝邀請我到祂面前。我並不需要自己單獨背負這些重擔!

上帝也糾正了我關於『笨蛋』的觀念。箴言1章7節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上帝創造我們每一個人都不笨,祂賜予我們能力,讓我們可以去學習,變得更像祂。當我們『藐視智慧和訓誨』—不願意學習或接受教導—時,我們才變成愚笨的人。敬畏上帝的人知道自己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願意接受上帝的帶領去學習新的東西。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這節聖經經文都給我極大的鼓勵。

我逐漸明白,這幾年間由於我的思想充滿了對上帝和身邊人的失望和抱怨,我看不見上帝的良善以及祂給予我的成長機會。當我固定讀聖經的時候,上帝幫助我從祂的角度去看我的問題。自從思想被更新後,我便毫無包袱地學習。我知道上帝對我的生命有個極好的計畫,我相信我會在上帝認為合適的時候看見祂奇妙的作為。我很有動力去學習,因為我相信上帝已經給了我學習的能力!上帝沒有把我創造成一個笨蛋!後來,很神奇的是,我的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有一次竟然還拿到了全校第一名!

有人說:「對於不能改變的事情,要學會接受它;對於不能接受的事情,就去改變它。」有時候,我們覺得事情沒辦法改變,便想要放棄。比如說,我們沒辦法改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以及別人如何對待我們。在這些沒辦法改變的事情上,我們可以學習依靠上帝的應許:「萬事都互相效力……效法祂兒子的模樣。」(羅馬書8章28-29節)。有時候,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叫自己不要放棄,因為那些使我們沮喪的事情是可以、也需要被改變的。例如,我們錯誤的思想、壞習慣、知識的缺乏。讓我們感謝上帝,祂雖然照著我們的樣式接納我們,但祂不會任由我們停留在原來的狀態中。相反,祂會通過祂的話語不斷糾正我們的思想,並鼓勵我們不斷成長。

(本篇文章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網站)